01.21 嬰兒,需要被訓練?還是被滿足?

美國大名鼎鼎的教育心理學家,也是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大師華生

,曾經說過:

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以及適合我教育他們的特殊環境,我可以保證把他們訓練成任何我想要的樣子,讓他們成為醫生、律師、藝術家、企業家,甚至乞丐小偷,不用考慮他的天賦、傾向、能力、祖先的職業和種族。

嬰兒,需要被訓練?還是被滿足?

華生的“恐懼實驗”

他曾經用8個月大的小艾爾伯特做“恐懼實驗”:給小艾爾伯特展示兔子、白鼠、狗等動物,小艾爾伯特非常喜歡,願意觸摸它們。實驗的下一步,是在小艾爾伯特觸摸這些動物時敲擊鐵棒,製造巨大的聲響,讓他感動恐懼。一週後,小艾爾伯特對動物產生了恐懼。他害怕白鼠、兔子等帶毛的動物,看見它們就會遠離,低聲抽泣,然後放聲大哭。

根據這個實驗,華生得出這樣的結論:

情緒,包括恐懼是可以後天習得的。人類就像機器一樣,環境怎麼塑造、訓練,就輸出什麼樣的結果。大人可以把孩子當作機器一樣訓練,塑造和矯正。

嬰兒,需要被訓練?還是被滿足?

媽媽嘗試“哭聲免疫法”

這套教育理論曾經在美國非常盛行,被很多媽媽奉為育兒寶典。哪怕就是現在,還有很多中國媽媽信奉哭聲免疫法:孩子哭的時候不管他、不安慰,也不擁抱,等孩子不哭的時候,就抱抱他,以此來告訴孩子只有乖才能夠得到父母的關愛。

在忻媽還沒有開始學習心理學之前,對於這套育兒理念也是半信半疑的,畢竟為人父母,誰不想養育一個長大後獨立又有出息的孩子呢?如果通過訓練就能把孩子培養成為父母期待的樣子,那該是一件多美好的事情。這也正式是這套育兒理論到現在還能吸引不少中國父母的原因吧。

忻媽學習了心理學以後,就完全拋棄了這套育兒理論。學習了精神分析理論以後,忻媽懂得了很多成年人的心理問題,都跟TA童年早期(尤其是0-6歲)的經歷息息相關。幾乎所有的心理問題,都能在TA早年經歷中找到創傷的原型,尤其是與父母的互動關係中。

如果說學習心理學理論只是在頭腦中瞭解和明白的話,養育忻寶的過程就是實踐證明:嬰兒,真的怎麼滿足TA都不為過。

嬰兒,需要被訓練?還是被滿足?

忻寶出生時5斤6兩

忻寶剛出生的時候,特別小隻,才5斤6兩,出院當天體重甚至掉到了5斤4兩。看著這樣一個小小隻,渾身軟軟的小肉球,我當時連抱都不敢抱,生怕因為我的一個疏忽,磕碰到了她,讓她覺得不舒服。

月子裡,忻寶也很乖,基本上除了吃就是睡,老媽還調侃說,可能是在肚子裡沒睡夠(忻寶是35+4生的)。可就算是這麼小的寶寶,她也會自己的方式表達她的需求。

嬰兒,需要被訓練?還是被滿足?

寶寶拉臭臭

比如,她夜裡拉了臭臭,雖然不一定每次都會哭鬧,但她一定會動來動去,把我吵醒,只有在幫她擦洗乾淨屁屁,換上乾淨的尿褲後,她才會重新安穩入睡。如果超過她的容忍時間再換的話,那她就會哭鬧了。甚至如果換尿褲的過程,動作讓她不舒服了,她也會用扭動身體的方式來抗議。

比如,白天她已經連續睡了4個小時,老媽擔心她餓了,不顧我的勸阻,一定要搖醒她喝奶的時候,她會伸伸懶腰,象徵性地喝幾口就又睡了。可是,有時她剛喝完不到1個半小時就又要喝一次。

嬰兒,需要被訓練?還是被滿足?

媽媽餵奶

很多新手媽媽會掐著時間給寶寶餵奶,覺得這樣省時省力,寶寶和媽媽都能休息好。但我不建議這樣做,因為每個寶寶的具體情況是不一樣的,TA不同時間段的需求也是不一樣的,越是小月齡寶寶,越需要按需餵養。

按需餵養,不僅能及時滿足寶寶的需求,還能通過餵奶建立良好的母嬰關係。能讓寶寶充分感受到媽媽的全然的愛,進而感受到這個世界的善意,覺得外面的世界是美好的,自己是值得被愛的。這點,對於一個寶寶來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它奠定了寶寶的人格底色,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寶寶未來的人際關係。

可能也是因為我儘量努力去按需餵養,所以忻寶在月子裡幾乎沒有吐過奶,也很少哭鬧,直到現在都很少哭鬧,一直是個“天使寶寶”。

在忻寶出生50天左右的時候,有過半個月左右的日夜顛倒的情況,這也是忻寶最難帶的時候。那段時間,忻寶白天總是睡得很好,可是到了晚上十一、二點,就是不願意睡覺,甚至有幾個晚上還哭鬧了。

嬰兒,需要被訓練?還是被滿足?

在忻寶哭的時候,我是真的沒辦法做到視而不見。她一哭,我就跟著難受,然後本能地想各種辦法來哄,一個個方法去試,最後我和我媽輪流在冬天的深夜(室外溫度只有幾度,室內也就只有10來度)抱著她在房間一邊來回踱步,一邊哼著搖籃曲哄睡。就這樣艱難渡過了這半個月的難捱時光。

遇到寶寶哭鬧,作為媽媽,真的要想盡一切辦法來哄。寶寶會哭鬧,一定是有原因的,如果寶媽足夠細心且有耐心的話,到最後一定能找到寶寶哭鬧的大概原因,進而找到哄寶寶的辦法。

寶寶在哭鬧的時候,如果能及時得到媽媽有效的回應,這對寶寶安全感的建立有極大的幫助。這會讓寶寶覺得:不管我怎麼表達自己的攻擊性,媽媽都不會離開我,我是安全的,媽媽是無條件愛我的。

嬰兒,需要被訓練?還是被滿足?

嬰兒,到底是需要訓練,還是需要儘可能無條件滿足?忻媽通過理論結合實踐來說,還是更支持嬰兒需要儘可能無條件的滿足。一個在充滿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TA的未來不一定很成功,但一定會很幸福。而幸福,才是一個人生命的底色。

我是忻媽,家有一女,愛好心理學,專注於用學習到的心理學知識科學育兒。育兒,是一門媽媽的心靈成長課,願天下所有的媽媽都能成為足夠好的媽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