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印度独立以来不断扩张领土,为什么没受到欧美国家的制裁?

阳光雨露137499250


印度从独立伊始,就经常以南亚霸主身份,对周边国家的领土进行吞并整合。我们知道,当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英等国际社会立刻介入。不过,印度在实施霸权的过程中,美英等欧美国家却很少管。这是怎么回事呢?

(印度独立)

六十年代初期,印度大举出兵,向四百年前强占西海岸果阿港口的葡萄牙宣战。吓得昔日的没落帝国葡萄牙不战而降,乖乖将殖民属地果阿双手奉还。

这一次胜利,使印度上下举国欢腾。他们并不认为葡萄牙是一只老掉了牙的老虎,相反觉得,能够战胜强大殖民帝国葡萄牙的印军,实力已经足以支持印度的扩张野心。

接下来,印度开始四处出击。通过发动印巴战争,支持鼓动原东巴基斯坦分裂独立,从而彻底摆脱了巴基斯坦两面夹击的尴尬局面。

在克什米尔地区,印度更是果断出兵,将克什米尔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纳入控制范围,至今和巴基斯坦一直交火不断。

1973年,再次尝到甜头的印度军队开进甘托克,将属于印度傀儡政权的锡金一举吞并,使之成为印度的锡金邦。

不丹,虽然还是一个独立国家,但其内部的政权架构和外交权,都被印度牢牢掌控,成为和中国接壤国家中,唯一一个没有建交的国家。

就这样,独立以来的印度,犹如一个开挂的民族,一直以扩张的姿态对周边领土进行整合,不断彰显武力霸权。

(印巴战争)

那么,美英等国际社会,为何不制裁印度呢?

其一,印度继承英国殖民遗产。

首先,印度吞并的领土,真正能算上国家的,只有锡金这个小国。

虽然在历史上,锡金属于中国的藩属国,但早在十九世纪中期,英国殖民者通过武装入侵方式,就已将锡金纳于控制范围之内。

印度独立之后,以英国继承者的身份进驻锡金,强迫国王签订《维持现状协议》,并将锡金列入印度的保护国。

除内政外,外交、经济、金融、国际事务等各方面权利,均为印度所控制。印度从而一步步把锡金变成了他的实际控制地盘。失去外交和国际地位的锡金,既不能申请成为联合国会员国,受国际法保护,又不能摆脱印度的控制。最终在国际上继承英国遗产事实的眼光中,印度轻松将其吞并,成为下属邦。

其二,两个超级大国不愿介入。

当时的国际社会,唯前苏联和美国两个超级大国马首是瞻。由于这两个国家对印度吞并锡金的行为,表示沉默,因此国际社会自然也没有及时出现具有影响力的反对声音。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是作为冷战对手的苏美双方,都想通过拉拢具有南亚重要战略地位的印度获得支持,并实现对南亚的控制和影响。

苏联为了向印度示好,仅1955年,就曾向印度给予38亿卢布的援助。当年印度边界军事冲突之际,苏联也是挺身而出,支持印度。在这种情况下,苏联不可能为锡金和印度翻脸。

而把印度作为遏制中国重要棋子的美国,也将印苏亲密引起的不快搁置一边,主动和印度增进沟通,加深交流,两国关系迅速升温。在印度边境冲突时,美国更是积极支持,提供武器及技术援助。更不可能率先向印度发难。

另外,作为英国前殖民地的印度,和西方原英联邦友好国家的关系得以延续。同时它又是世界不结盟运动的倡议国,和亚非拉各个国家也互动频繁,交往甚密。再加上美苏不出面,他们更加不愿意出面。

还有一点,印度与中东国家不一样,中东国家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打下来就是钱。印度除了战略地位外,没有这样的丰富资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去打,可能结果也没什么好处。所以,对于印度的扩张行为,国际社会普遍是一种冷漠的态度。

(参考史料:《克什米尔问题——印巴冲突的由来》《锡金历史》)


张生全精彩历史


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曾说过,印度要做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大国。所以,印度从1947年独立建国以后就进行了一系列的领土扩张活动,出兵占领克什米尔约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通过谈判收回法属印度526平方公里土地,侵占藏南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武力收回葡属印度3983平方公里土地,占领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8249平方公里土地,通过武力手段吞并锡金王国7096平方公里土地。

(南亚国家)

印度除了在领土方面的扩张,还对周边国家施行羁縻之策,向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等小国进行渗透,以图使这些国家的对外政策能够符合印度的利益。所以南亚这些小国或多或少地都受到印度的影响。

印度在南亚地区的扩张活动为何没有受到欧美国家的制裁呢?主要是由于欧美国家出于大国博弈的目的,偏袒印度。

印度独立后进行的领土扩张基本上都发生在冷战时期,印度虽然宣称自己是不结盟国家,但是美苏为了自己战略利益的需要,都积极拉拢印度站到自己一边,所以他们只能选择向印度示好,给予印度大量的援助,而不会制裁印度。

就拿印度吞并锡金来说。

美国和苏联跟印度关系都不错,而锡金只是南亚的一个小国,跟欧美国家没有很多联系,所以欧美国家在锡金没有利益,而跟锡金利益最大的只有我国。

欧美国家在印度吞并锡金一事上可以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实际上就是国际的绥靖政策,他们默许印度对锡金的吞并,实际上是为了拉拢印度,他们犯不着为了这么一个弹丸小国而得罪印度。

而且,吞并锡金只会损害我国利益,并不会损害其他国家利益,欧美国家出于大国博弈的目的,希望借助印度来牵制我国,所以他们更没有必要去制裁印度了。

所以,欧美国家制不制裁印度,取决于制裁印度是否对自己有利。在近几十年的国际格局中,欧美国家都需要拉拢印度,对印度有所求,他们为了取悦印度,为何要对印度制裁呢?


铭苏先生


印度自独立以来,先后吞并锡金、克什米尔南部地区。 并在政治上不同程度的控制了孟加拉国、不丹、尼泊尔、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国家。毫无悬念的说,印度掌控着南亚绝大部分区域。一直以来,欧美部分国家一贯喜欢以世界和平捍卫者身份自居,却对印度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欧美国家不管印度的原因很多,但总体有三:

第一,印度的政治制度和社会体制有着西方所谓的“民主”味道。气味相投,情感上比较亲近。

印度独立以前曾被英国殖民统治长达一百多年,这一百多年里经过了至少三代人的更迭,英国带来的西方文化思想早已经渗透到印度本地文化基因中。印度的现有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就是延续西方的民主思维。但印度也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因此印度的政治制度和社会体制实际上是有别于西方的民主文化的。

严格来说,印度现今的政治制度延续了七分西式民主文化,保留了三分本国传统政治文化。但即便如此,欧美国家依然对有着“西式”民主气味的印度格外宽容。情感上自然比对那些非“西式”民主国家更加亲近。


第二,印度得益于自己当前不强不弱的绝佳角色,受益在“棋子”价值。

截止2018年,印度经济地位排名世界第7位,军事实力位列美、中、俄之后的第四位。因此综合国力排在世界前十名内是没有争议的。印度当前很受益这样的地位,因为他虽排名世界第七位,但综合实力差距较大,远远不足以威胁美、德、法、英等西方国家。虽然印度的军事实力暂时位列世界第四位,但却没有多少自主的军工产业体系和科技。经济第七,但没有多少引领时代的尖端科技。所以,无论是从经济科技的竞争力,还是军事上的潜能都远远不足以威胁欧美主要强国。

因此,欧美国家不但对印度没有什么防范戒备心理。还恰好需要拉拢印度这样的新兴大国去应对俄罗斯和某超级新兴强国,以此降低给它们带来的压迫感。

所以说,印度在欧美国家心中的战略“棋子”价值很高。为了拉拢并维护好这颗战略“棋子”,欧美自然会对印度的部分越轨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又没有侵害到他们的利益。

第三,欧美国家的媒体对印度的偏袒

欧美国家一直宣称所谓的新闻自由、客观公正的报道社会和世界,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被美化。大多西方媒体实际上屈服于政治压力,为其政治服务,为了讨好政客们,可以大肆编造谎言,抹黑和自己政治立场有冲突的国家,美化那些崇尚、效仿施行西式“民主”的国家。而印度恰好是这类国家中的一员,自然就受到那些西方主流媒体偏袒式的报道和舆论引导。

这些媒体把印度真实的野心掩饰起来,美化印度的早期侵略扩张行为,并将“罪恶”转嫁给他们敌视的国家,欺骗广大的西方民众。

当大量西方民众被蒙在鼓里,自然就不可能发出争议的声音,没有民意的压力,那些政客也就不会对印度的过分行为有任何的制裁惩罚,完全可以安心的对印度扩张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小猫视野


因为印度是一个人畜无害的国家,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欧美国家深信不疑。

作为被葡萄牙、法国和英国轮番殖民了数百年的国家,印度可谓真正的苦大仇深。

然而,背负了国际社会深切同情的印度却并没有自怨自艾。相反,好不容易获得民族独立的印度如同“斯德哥尔摩”症晚期患者,对深受列强殖民的历史,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不仅没有帮助其他第三世界国家自立自强,反而以英属印度继承者自居,疯狂的欺凌周边国家,对昔日的患难兄弟大开杀戒。

而更匪夷所思的是,一向以“世界警察”和“国际宪兵”自居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印度的野蛮行径却视而不见。尤其是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为打击英法等殖民帝国,曾一度支持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民族独立,是名副其实的“正义使者”,然而对印度的侵略扩张美国也选择了作壁上观、隔岸观火。

于是,在列强的眼皮子底下,印度领土一步步扩张,开始在南亚次大陆横行无忌。

那么,印度有什么神通?为何能得到所有大国的青睐呢?要知道,欧美等国可能因印度的“民主典范”身份而与印度天然亲近,但作为西方国家的死对头,连苏联也对印度倾囊相助,这就非常令人深思了。

而在静夜史,看来,印度之所以能够“人畜无害”,根本原因在于:

1、印度太弱了

古今中外,大国选择对手的标准,从来不是意识形态和所谓的外交政策,而是体量和综合国力。

比如俄罗斯虽然在苏联解体后一夜迈入资本主义,但30年过去,依然是欧美国家的眼中钉和肉中刺。

而印度之所以不被西方国家针对,根本原因在于它的实力实在太过抱歉,根本不具备令西方国家忌惮和打压的资格。

从1947年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取得独立以来,虽然印度坐拥298万平方公里国土,拥有超过13亿人口,但印度距离真正的世界大国永远保持着十万九千里的距离。

因为没有经历惨烈的革命和深刻的社会改革,当下印度的社会环境和英国统治时期没什么两样。因为没有通过革命消灭反对派建立强大的集权制政府,印度高层始终鱼龙混杂,不得不采用多党制的政权组织形式,这让印度成为西方国家高度盛赞的“民主典范”。

而在没有强大政府的背景下,印度自然也不可能推行深刻而广泛的社会改革,这意味着印度中央和地方始终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互动。

而因为印度始终无法从根本上破除种姓制度,这导致印度社会阶层空前固化,10多亿人口不仅无法产生巨大的人口红利,更无法与其他国家产生正常的经贸往来。

所以直到今天,印度人均GDP依然稳定在2000美元上下,莫迪政府高唱的“莫迪经济学”也一地鸡毛,印度就是拼命修改GDP算法也无法挽救经济的颓势,今天的印度除了软件外包和仿生药几乎再无一技之长,根本没有所谓的经济竞争力。

而因为所谓的民主制度大行其道,印度不仅行政效率低下,人均生产力产值也微乎其微,服役即退役的光辉战机,连本国陆军都深恶痛绝的阿琼坦克以及泡在水里养金鱼的国产航母无不在告诉全世界,印度的“强大”根本不存在。

而这样有钱又没威胁力的弱鸡,是西方国家最爱不释手的。

2、印度太虎了

虽然印度靠着“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立国,几乎和法国人一样躺着就取得了胜利,但这并不代表印度人热爱和平。事实上,印度人在闹独立时多么“人畜无害”,在独立后就有多么“性烈如火”,像极了某些男人婚前婚后的“蜕变”。

英国殖民者在“全身而退”时,将英属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虽然按照宗教,英国将大部分区域划给了印度,但并不意味着英国对印度并容偏覆。因为巴基斯坦除占据了印度河流域和开伯尔山口,对印度形成了居高临下的压迫态势。还控制了恒河入海口,不仅使印度面临着借港出海的尴尬局面,还对印度咽喉西里古里走廊形成了致命威胁。

所以,被巴基斯坦东西夹击的印度开始奋起,通过三次印巴战争,尤其是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成功促使东巴基斯坦独立,从根本上扭转了印度的不利态势。

而后,印度为巩固西里古里走廊,在1975年吞并了锡金。停不下来的印度又染指尼泊尔、控制不丹、干涉斯里兰卡内政,俨然成为南亚次大陆的霸主。

而这样的霸主无疑是其他大国所需要的。

自二战结束一月成为超级大国以来,苏联和美国就成为剑拔弩张的敌人,双方争相拉拢一切可能的力量为我所用,东方大国就是苏联的重要目标。

但东方大国的体量和实力摆在那里,注定不可能甘心被苏联驱驰,所以两国反目不可避免,而这却使苏联陷入了极其被动的局面,因为相比于美国,作为苏联邻国的东方大国无疑有更大的威胁。

所以通过印度遏制东方大国,就成为苏联的重要目标。

而相比于苏联,美国拉拢印度,除了有对抗苏联的天然需要,更有遏制东方大国崛起的战略考量。苏联解体后,东方大国作为迅速膨胀的势力,对美国的亚太布局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就更需要一个大而不强的印度作为配合。

可以说,印度的尴尬实力以及定位,是它免于被西方国家制裁的根本原因,不过这似乎让印度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不被制裁,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实力不敢恭维。

而更尴尬的是,没有实力的印度却相当有钱,这让印度更像一只待宰的肥羊,事实上无论美国还是俄罗斯从来都是将印度视为摇钱树的,很多时候他们对印度的超规格礼遇,为的就是印度的慷慨解囊。

就像没有人会和钱过不去一样,又不是双十二,谁会傻到去制裁自己的钱包?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印度这个国家实际是有点运气的,从地理位置上来讲:南面是大海,北是世界屋脊,东西两边的国家都比它小,实际是一个比较保险的地缘政治环境。英国走后给它留下了一摊子,又贫又穷,欧美国家其实对这里是看不上眼的。当时世界风云变幻,形成东西方两个阵营,印度由于脱胎于英国的殖民,所以它与西方有千絲万缕的联系,又由于苏联的招手,尼赫鲁有点社会主义的想法。结果是哪儿也沒去,走了一条不结盟之路,成了不结盟国家的领头之一。


在美苏的竞争中,苏联其实是占据优势的,印度获得了大量的工业援助和军事装备。这种情况直到现在仍然是。在长达半个世纪多的时间中,印巴之间的冲突是主要的,克什米尔问题贯串始终。印巴之间进行了三次战争,平时更是枪击炮轰不断。美国在印巴之间表面看似乎靠近巴基斯坦,但关键时刻却并不帮忙。美国开始并没把这块地方特到放在心上,只是近年来才觉得它可以派上用场。主要目的是为了遏制北方的邻国。

由于这种原因,印度在国际上的地位开始上升,成为各方争夺的对象。不但法国卖印度飞机,美国也想在其中插一脚。但由于苏联早期的深耕,印度早成了俄式武器的天下。其实何止常规武器,印度的航空航天,核武器,导弹等哪一项不是俄罗斯的?美国与欧洲在这种情况下很想在这个人傻钱多的国家分一杯羹,自然不会找印度的不开心。再说,西方国家向来看热闹,不怕把事闹大,印巴开打,它们正好发军火财。至于锡金,主要是国家太小,地理位置又太封闭,外界的支持不易。这样,印度对克什米尔和锡金的并吞,就成了西方国家视而不见的地方。不过,有些事很难说,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发酵?


天太2


在这个世界上,西方国家集团有两个宠儿,一个是以色列,一个是印度。

以色列就不用说了,二战中犹太人被法西斯大屠杀成了以色列在中东地区横行无忌的一个道德上的借口,而犹太人在美国的庞大势力又成了美国长期偏袒以色列的背后因素。

而印度却是另外一种情况。在世界分成东西方的大环境下,印度成了既不属于西方,又不属于东方的一个特殊国家。东西方两个集团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都在极力拉拢印度,这样就给了印度左右逢源的一个极好的空间。

在这一点上,印度跟我国有着明显的不同。我国在冷战时期尽管也没有加入北约或者华约,但我国在属性上是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所以资本主义阵营就永远不会接受我们加入到他们的阵营之中,即便有《中美联合公报》也不行。而社会主义阵营又因为我们强调独立自主,所以我们也很难融进去。

印度表面上看起来跟我们非常类似,但实质上却完全不同。在世界的两级格局中,西方世界因为印度的那段被英国的殖民史和印度的社会制度以及雅利安血缘,就很容易把印度认定为他们中的一员。而苏联那时因为跟中国之间有隔阂,需要印度来遏制我国,所以也竭力在拉拢印度。这一点在1962年中印战争时表现的特别突出。

另一方面,印度的块头和国力正好处于“鸡头凤尾”的那个范畴。从世界范围来说,印度从来都不是一个领导国家,但在“被领导”国家群体中,印度却是其中块头最大的,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个。

如果把世界比喻成一艘巨轮,这个巨轮上有船长、大副、二副,也有水手长和众多的水手,那么印度就相当于一个水手长的角色。在船长、大副、二副相互明争暗斗、争权夺利的情况下,水手长的角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假如我们把印度当成一个水手长,那么船长、大副要拉拢水手长,就只能对水手长欺负其他水手的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为了获得水手长的好感和支持,还会经常说一些水手长的好话,经常找点什么夸夸水手长什么的,什么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啦,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啦,等等。

至于印度的那些黑料,西方舆论选择一致性的视而不见,反正西方世界也并没有把自己当成世界正义的真正化身,印度再黑暗、落后,再对周围国家具有暴力倾向,都不在西方世界考虑的范围之内。


蛙眼看天下


印度建国后唯一能称之为成功扩张之举,就是吞并锡金;而对于吞并锡金,西方国家是坚决反对的。因为印度吞并锡金的事,锡金的国王跑到了美国,还在华盛顿成立了流亡政府,美国会不谴责印度吗?

说印度"不断扩张"有两个依据,一是克什米尔地区,二是吞并锡金。

克什米尔是英国殖民者遗留的问题,当时的方案是根据宗教信仰,让克什米尔地区的居民去选择跟巴基斯坦还是印度。这个拍脑门方案是一个执行起来难度较大的方案。

当时克什米尔地区上层王公和普通民众心就不齐,有人想跟巴基斯坦,有人想归印度,正在犹豫不决该怎么划分的时候,该地区的穆斯林首先行动起事。

在此情况下,愿意加入印度的一方向印度求援,导致克什米尔战争爆发。

所以说,克什米尔问题的祸根是英国人埋下的。蒙巴顿并没有提出一个克什米尔归属的明白方案,导致克什米尔成了印巴大打出手的导火索。

而孟加拉问题则纯粹是由巴基斯坦处理不当而造成的,把一个血浓于水的亲兄弟推给了印度,是咎由自取。但孟加拉国是独立国家,体量太大,印度不敢吞也吞不下。

印度真正扩张的“罪行”也只有吞并锡金,印度吞并锡金跟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非常相似,都是当地居民占少数,亲印度的居民占多数,都是在刺刀的"保护"下,当地居民举行了公投,宣布加入大国。

这种行为在国际法上是不允许的,如果放纵这样的行为,世界就乱套了。任何一个地区都可以以此为先例,先把原住民赶走,再进行公投,世界还会有安宁的时候吗?

因此,当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的时候,国际社会是一致谴责的,直到现在也只有很少几个国家承认克里米亚的地位。

而当年印度吞并锡金的时候,国际社会,包括美英和我们都是一直谴责的,各国代表在联合国发言中都强烈谴责印度的侵略行径。当时的锡金国王流亡后就是跑到美国的,可见美国对他持有同情和支持的实际态度。

尽管当时是冷战时期,但没有一个国家敢明目张胆支持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侵略和占领,这不符合美国的价值观,也不符合全人类的利益。

但是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不但受到了国际社会的一直谴责,也受到了西方世界经济制裁。而印度当时只是受到了全世界各国的谴责,并没有谁对它实施经济制裁,光打雷不下雨的谴责是没有用的,这也是个不争的事实。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印度吞并锡金是在1975年,正是东西方冷战的高潮,作为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之一的苏联,在世界上政治舞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组成的华约,是个影响非常大的国际组织。


为了遏制印度北邻,苏联拉拢印度,支持印度向北邻挑衅,边境战争就是在苏联的挑唆下爆发的。

对于印度吞并锡金,我们自然是坚决反对的。但凡是我们反对的,苏联就要支持。苏联对印度吞并锡金不但点赞,而且提供了武器和情报方面的支持。

苏联是阵营的老大,苏联点头了,除了阵营中的个别国家,其他国家没有人反对。而且苏联在世界五大洲都有实力范围,影响巨大。因此世界上相当多的国家,要么只是口头谴责,要么表示沉默,印度就有恃无恐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对印度的侵略行为,安理会讨论决议的时候,苏联代表一定会行使否决权。而印度是英国的传统伙伴,英国的态度非常暧昧,安理会也很难有所作为。

锡金只是地缘小国,不在美国的核心利益框架下,美国不可能为了它得罪印度,生生把印度推向苏联阵营,因此也只能口头谴责。

如果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谴责印度的提案,通过的可能更是微乎其微,因为苏联为首的阵营是不会投下赞成票的。

印度吞并锡金跟普京大帝吞并克里米亚相似,跟萨达姆当年吞并科威特没有可比性,因为伊拉克入侵吞并科威特是对一个主权国家赤裸裸的侵犯,而印度和俄罗斯是利用当地傀儡来达到吞并的目的。

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细节就是,印度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就开始在锡金培植亲印度的势力,这些亲印度的组织在锡金建立了国家大会党。

并且这个国家大会党在全国影响非常大,有着很广泛的群众基础。正因为如此,锡金选出来的首相是亲印度的,是印度扶持的。

也就是说,从1950年开始,锡金国王就成了名义上的统治者,政权落入了亲印度的党派手里,并陆续通过了一系列条约,慢慢向印度靠拢。

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温水煮青蛙式的操作手法,富有“远见卓识”,只要收网,锡金注定动弹不得。

可以这么说,印度吞并锡金,经过了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印度处心积虑,做了大量的工作,一切都条件都已经成熟,最后只是水到渠成。不像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一味蛮勇,好像一夜之间发生的。

美国和西方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一贯喜欢搞双重标准,但在一个国家吞并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大是大非方面,他们有贼心也没有贼胆,不敢乱来,不能站错队。说他们袒护印度,实在是冤枉人家,试问当时哪个大国还为锡金的事儿东奔西走拼命呼号来着?不能单单指责西方世界,但正如同后世的卢旺达屠杀事件,责问他们没好好出工出力,那倒是没错。


历来现实


印度自认为是南亚霸主,故而一直对周边小国有觊觎之心。自独立以来印度就在不断地扩张领土,最著名的一个事件就是吞并了锡金,不过锡金这个国家原来是英国的殖民地,在1948年的时候,印度就开始入手,英国人走了就把所有的权利过度给印度,西方国家一直认为锡金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所以在上个世纪70年代印度吞并锡金的时候,其实已经接管了这个地区好多年了,而且还是通过公投的方式让这个地区主动加入了印度,这导致苏联和美国都没有提出异议。

印度在两次印巴战争中,都不断的入侵巴基斯坦,这件事情自然是遭到了国际社会的指责,不过西方国家并没有干预,最近比较一次出名的事情就是克什米尔地区的问题,印度改变了克什米尔地区的自治地位,这导致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又处于一个临界点。美国对这个问题的态度则是希望能够调和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美国本身上更关注阿富汗的问题,因为塔利班武装越做越大,美国希望巴基斯坦能够帮助美国解决塔利班问题,但是巴基斯坦却希望美国能够调停印巴关系。但是由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也有领土争端,前段时间还爆发了小规模的冲突,这导致这个问题越来越复杂。

印度现在是美国和俄罗斯拉拢的对象,因为印度没有自己的工业体系,几乎所有的军事装备都是买买买,印度也是一个缺少能源的国家,因此和俄罗斯以及美国有着密切的商贸关系,在以前的时候,印度还是美国的最惠国,不过因为印度和俄罗斯走得太近,导致美国取消了印度的最惠国待遇,印度反而去制裁美国。不过双方之间还是有着共同的利益,前段时间美国方面为莫迪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在休斯顿这个地区有5万人在欢迎莫迪,主要原因是美国需要印度裔选民的选票,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国际利益上大国之间都存在一些交易,而印度也是一个大国,并不是一个所谓的小国家,和俄罗斯以及美国还是有交易的资本的。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印度是亚洲地区接受美国民主制度最好的国家,印度号称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也是人口最多的民主国家,当然西方世界是欢迎亚洲各国像印度一样的,所以非常重视印度,把印度视作是西方文明在亚洲发展的一个标杆,尽管印度的体制是徒有其表。所以在相同的体制之下,爆发矛盾和冲突的可能性最小。


江淮圣手


印度独立以来不断的扩张领土,以英帝国的继承人自居,欺负霸凌弱小邻国的坏事干了不少,确实没有受到欧美国家的制裁。这其中应该有这几方面原因:


一、在1947年英国撤出时,轻视或者是低估了印度人的野心。英国人认为由几百个土邦国组成的印度,能够保持不分裂就相当不错了。印度人从来没有反抗外来入侵的决心和能力,印度历史的大部分时期,都是由外来入侵异族征服后统治的。英帝国进入南亚有三百多年时间,正式将该地区作为殖民地为190年。在这个过程中,英国没有遇到印度人组织的大规模的反侵略抵抗。印度反对英国的最大动作,就是所谓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是由甘地发起带领要求支持者罢工、罢课和罢市等抵制英国人的统治,但是收效甚微。“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从1920年就开始,直到二战结束也没有赶出赶走一个英国人。追随甘地的支持者大多数都是衣衫褴褛,甚至更多的是赤露上身像乞丐一样躺在大街上。英国是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因为国力严重透支,失去对海外殖民地的控制能力,印度因此得以独立建国。正因为印度是这样的历史,所以欧美国家对于印度防范意识缺乏。

二、被英国人殖民时间久了,印度独立之后对于自己的领土概念模糊不清。以英国人在南亚次大陆的殖民统治来看,如今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地区,在英国人的统治下就是一个政治实体,被称之为英属印度。而在英属印度周边的一些国家,也被英国征服和控制,如锡金和不丹是英国的附属国。而尼泊尔虽然也被印度征服并控制,但是在名义上是独立国家,并不属于英属印度。



英国撤出了南亚之后,在印度人的心目中仍然将英属印度等同于印度自己,视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地区为印度领土。而英国人在撤出时,竟然是以教派不同用的“分治”一词,所以印度认为巴基斯坦是分裂出去的。而且印度不仅对巴基斯坦,而且对于更为弱小的锡金和不丹,全盘接过英帝国的宗主国地位,从独立之日就生起吞并之心。


三、有印度独立之父的开国领袖尼赫鲁,意识到自己国内存在严重的不同民族和教派矛盾。为了整合印度成为真正的统一国家,尼赫鲁提出了印度要么成为一个“有声有色” 的世界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应该说尼赫鲁还是有远见的,后来历任印度领导人都为此而努力。尽管印度国内充斥着不同民族和教派矛盾,但是由于印度政府的不懈努力,印度国内的族群融合工作还是做得不错的。

在目前的印度,不存在大的民族或者教派分裂势力,不管是印度教还是伊斯兰教民众,都接受了对印度的认同。印度前总统卡拉姆,就是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在印度政坛和媒体,经常宣扬激进对外强势的民族主义,梦想印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国。印度历经几代人的努力,民族和教派矛盾基本弥合。印度与邻国发生军事冲突,甚至是吞并锡金和控制不丹,都得到印度国内激进民族主义支持。

四、南亚次大陆的特别地理位置,由于喜马拉雅色的天热阻隔,南亚与亚洲其它国家在陆地上交通极其困难。南亚只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和不丹等国家,锡金已经在1975年被印度吞并。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使得印度在领土面积和人口数量上一家独大,周边根本没有制约印度狂妄野心的政治天敌。南亚次大陆的总人口有17亿多,而印度一个国家就拥有13亿多,印度对于任何一个南亚邻国,都具有压倒优势。

五、印度独立以来吞并了锡金,时间是在冷战最为激烈的七十年代。美苏在欧洲和中东争夺正酣,根本顾不上小小的锡金。在世界上美苏两大对立阵营中,印度当时虽然说是不结盟国家,实际上是苏联的盟友。锡金是处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小国,只有60万人口和7096平方公里面积。受到拥有298万平方公里的印度裹挟,锡金的唯一通道出口就是印度,由于印度的控制锡金连联合国成员都不是。

在七十年代的多事之秋,印度就有恃无恐的吞并了锡金。印度此举虽然遭到了很多国家的谴责,但是包括欧美都不愿意为了锡金而出头,与印度过不去。在这之前,印度与巴基斯坦发生了三次大规模战争,都是印度取得了胜利。1971年印度还利用武力肢解巴基斯坦,将东巴变成了孟加拉国,印度的这些行为当时都得到了苏联的公开支持。

综述、由于独立之后的印度体量远远超过南亚邻国,在南亚次大陆没有制约印度的国家,所以印度一次次的胆大妄为。而且印度当年经济非常落后,对外经济贸易量很少,国内经济以农业为主,欧美要制裁印度没有牌好打。不过,虽然说印度在南亚是一个恶棍,但是由于印度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在经济和军事上,形不成对欧美的竞争威胁。欧美到目前为止欧美不但不讨厌印度,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印度鼓励。以至于今年8月4日印度废除了宪法370条款,擅自非法改变克什米尔印控区的政治地位。


亦新湖


要说印度自从独立以来不断扩张领土,这种说法也是有点言过其实,印度在独立之后确实扩张过一些领土,不过它也就是在克什米尔地区控制了一些土地,另外印度还吞并了自己的一个叫锡金的小邻国。印度对于领土肯定是有欲望的,毕竟印度超过13亿的人口只有3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它的土地资源可是相当紧张。
(南亚地区地图)


不过印度的地理位置又决定了它不可能对外大规模扩张土地,印度位于南亚地区,而南亚除了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两个大一点的国家之外,其它都是一些小国。同时南亚北面面对的就是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所以这一地区的位置是相对比较孤立的,这也是南亚被称为“南亚次大陆”的主要原因。当然,无论地理位置怎么样,在现代这个时代,印度都不可能随意向外扩张土地,毕竟野蛮的领土扩张在这个时代已经不被允许。

印度在独立之后在领土问题上搞的主要两件事情就是跟巴基斯坦争夺克什米尔地区的控制权以及吞并了锡金。当然,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产生争端的责任不能全部推给印度,毕竟克什米尔地区是英国在印巴分治时候留下来的问题,由于宗教等一系列因素,英国当年并没有能够将克什米尔地区给划分清楚。印巴独立之后两国就克什米尔地区的领土问题发生过几次战争,不过它们最终也还是没有能够解决这一地区的领土问题。
(克什米尔地区地图)


另外关于印度兼并锡金的事情,锡金在独立之后就成为了印度的一个被保护国,印度政府借着保护锡金的名义对这个国家不断施加影响力,最终锡金政府基本都落入了印度的控制,然后印度就在上个世纪70年代彻底接管了锡金并且将锡金变成了自己的一个邦。在此很多人可能就会纳闷,为什么无论是印度跟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冲突,还是印度兼并锡金,国际社会都没有对印度采取制裁措施,而是任凭印度为所欲为呢?

欧美国家之所以没有制裁印度,这其实也很好理解,首先从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冲突来看,两个国家之间因为领土问题而发生争执,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域外国家很难说到底哪个国家对哪个国家错。克什米尔地区的争端说到底还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之间的事情,欧美国家没必要去掺和这趟事儿。再说印度兼并锡金的时候正值美苏冷战的关键时期,当时两个超级大国都希望拉拢印度,它们更不愿意彻底把印度推给对方,所以美国和苏联没有精力去管印度的事情,它们也不愿意因为这种无关紧要的小事儿而跟印度彻底闹掰。


如今印巴冲突的隐患依然还在,但是锡金成为印度的一部分已经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不过印度现在基本也已经停下了扩张土地的步伐,它在克什米尔地区控制的地盘基本也稳定了下来,未来印度不太可能通过武力抢夺更多巴基斯坦手中的土地。印度今后的发展重点应该要落在经济上,而欧美国家都希望在印度的发展中分得一杯羹,所以欧美国家与印度的关系也都还挺不错,让它们制裁印度更是完全无从谈起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