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有人说:“离职见人品”?

匆匆那年4355


小公有个同学,曾经在一家私企工作,因为工资不如意,向公司提出了辞职。老板再三挽留,奈何同学去意已决,最终同意离职,办理了相关手续,不过同学离职后并无马上离开。同事们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他解释,自己这个岗位是公司的关键岗位,新来的人还上不了手,我带他个把星期等他熟悉后再走放心点。就这样,这位同学在离职后硬是在公司待了一个多星期,不领工资,每天照样上下班,让同事和老板深为感动。同学离职后去了另外一家公司,几年以后坐上了主管的位子,年薪涨到20多万。而他原来公司的老板,不知道走了什么狗屎运,在同学离职后居然生意爆棚,火了起来,没几年就扩张成为集团公司。公司大了以后,老板深感人才紧缺,于是又向同学伸出了橄榄枝,请他回来当执行副总,年薪80万,同学又回到了原来的公司,现在混得风生水起……

离职见人品,不外乎如此。假如当初小公同学离职后,不是负责任地带了一把后来人,可能就没有了后续的牵手,也不可能有今天的高位和年薪。因果相循,不过如此。

离职了,契约中止,考验的是契约双方的“人品”。

于个人而言,“人品”反映在会不会感恩,有没有诚信,负不负责任。从一个单位离职,无论怎样单位曾经给了你工资,让你有了岗位和价值,离职的时候你是抱怨,还是感谢,体现的是一个人的品格;离职时,能不能把工作交接清楚,履行当初自己的承诺,体现的是一个人的诚信;离职时,会不会把未尽之事完成,不造成工作的中断,形成“烂尾楼”,体现的是一个人的责任。

于公司和老板而言,也是同样道理。员工离职,会不会按合同解约,会不会结清该付的工资和福利,会不会对一个曾经为你付出贡献的员工感恩,善待每一个人,体现的也是一个公司老板的格局。而这些要素,就构成了所谓的“人品”。


80后小公


离职见人品,说的很对,离职即可以体现一个员工的人品和胸襟,也可以体现一个公司的格局和胸怀。

一,离职时看一个人的人品

我公司有一个员工离职,至今让我记忆深刻,在2017年底的时候,一个下属提出辞职,他还是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出于为公司考虑,想挽留他一下,在跟他谈话中,我也基本了解了他离职的原因,与同事关系相处不太融洽,过于自我,受到同事的排挤。


在我看来,既然他已经认识到了这些问题,也可以帮他调节一下,但发展他的确去意已决,我便不再勉强,让他去走流程了。

比较巧合的是,那天公司上层领导来单位调研,得知他辞职的情况,就找他谈话了,在一般人看来,你都是一个要离职的人了,肯定会说的一些比较善意的话,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他把单位每一个缺点添油加醋说了一个遍,把单位说的一无是处,上层领导有自己的判断,听他说了这么多,就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了,一句挽留的话也没说。

经过这件事,我对他的人品有了不好的判断,本来还打算给他送行的我,也彻底没了心情。

之后的事,更让我大吃一惊!

在他走完离职手续,收拾东西要离开公司的时候,他登录了电脑,把里面的所有关于公司的文件格式化清空了,他的行为也彻底激怒了同事们,一起把他赶出了公司,最后公司决定扣发他部分年终奖。


公司培养了你,让你获得了业务能力和优厚的待遇,领导同事在一起共事三年多,哪怕你不懂感恩,不珍惜这份感情,也不要糟蹋别人,这样做,其实更贬低了自己。

二,离职时看一个公司的格局

另一个恰恰相反的例子,体现了一个公司的大格局,也体现了一个作为公司领导者的优秀品德。

2018年二月份一个女同事辞职,辞职的理由也是比较奇葩,去深圳找她男朋友,备考司法考试,算是裸辞了,领导感觉她一个小姑娘,思想不成熟,害怕她被骗,联系了她的家人一起做她的工作,说实在的,在我们单位工作,工资福利都不错,对于一个小姑娘来讲,也足够体面。


虽然大家都在苦口婆心劝说,但最终她还是辞职了,在半年末发绩效奖金的时候,按照公司的制度,由于她工作不满一个季度,本来并没有她的奖金,但领导考虑她裸辞,本身在南方生活就比较拮据,最后决定给她按一个季度发奖金。

相信在她收到奖金的那一刻,肯定是比较意外和感动的吧,之后她给我打了电话,让我转达她对领导的感激之情,她说他很庆幸遇到这样大格局的公司,这样体恤人的领导,这对她以后的路也会有很大影响。

真的,离职了还会感受到公司的关怀,这样的事情的确不会太多。

所以说,离职见人品,说的一点都不错,一个人的心胸,一个公司的格局,在离职的时候,一目了然!

-End-

记得关注我,一起笑看职场百态!为每一个职场人点赞!

只谈一二


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我公司一个部门总监平时人很好,也看不出有什么人品问题。今年年底因为他的业绩完成不好被公司辞退。在被辞退的时候,他狮子大开口要了天价赔偿,公司没有答应,他就威胁公司,说掌握了公司核心机密,如果不给就把机密公开。到最后公司仍是按劳动法规定补偿他。据说此人走后一直在外面黑公司。这个故事正好印证了离职见人品。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从以下几点回复你:1.在职时大家都会表现出最好的一面。每个人在职的时候都希望获得好的评价,都希望收获好人缘。不管是给同事还是给上级,领导都想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所以展现出来的都是优秀的一面。即使是人品有问题的人也是一样,会把不好的一面隐藏起来。这就会给我们造成一种错觉,让你认为他平时表现出来的就是真实的。

2.人只有在涉及自身利益的时候,才会表现出他真实的一面。没有利益关系的时候,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而一旦涉及到自身利益,人性中的自私,贪婪,嫉妒等等阴暗面才会暴露出来。暴露出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和他平时的表现完全不同,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反差。离职时也是一样,其实在谈薪资的阶段,为了给自己争取利益最大化,会做出一切对自己有利的行为。在利益面前,人品的好坏就展露无余。

3.其实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好聚好散才是最理想的状态。即使离职了也要给别人留下一个通情达理的印象,其实也是给自己留一条路。有的人走后背后是绿洲,有的人走后背后是沙漠,人品是你今后交友的通行证。

总之,只见人品这句话,我认为说的是很有道理的。有的人离职时跟公司撕的很难看,有的人离职时好聚好散,给别人留下了念想,留下了好印象。职场中好的人品会成为你成功的垫脚石。


木兰在这儿


这句话说得很对。

离职见人品,见的不光是离职员工的人品,也会见到企业的“人品”,以及领导的人品,而这三者又互相影响。

说一个朋友的例子:

朋友A在某国企做中层,手下有一名女员工,工作几年来,一直很认真,负责任。

去年,女员工因个人原因考虑离职,离职报告写好递给朋友A。朋友A看了女员工的辞职原因后,表示理解,并约定5月底6月初,女员工办完手续后离开单位。

朋友A很有人情味,也一直感念女员工对单位做出的贡献,以及对自己的支持。于是私人掏钱,张罗着请女员工及其他同事吃了一次告别餐。办理离职手续期间,也默许女员工请假,去应聘、面试等等。

女员工呢,继续保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岗时用心工作,并详细列好计划、条目,与同事做好工作交接。更难得的是,在离职后的10多天后,因朋友A的单位有特殊情况,女员工还向新单位请假,回朋友的单位帮了两天忙。

朋友A的单位做得也很到位,在员工的离职上,没卡没留,按规矩行方便之门。而且,在年终发放绩效奖金、交通补贴等福利时,也考虑到离职的女员工,按照其工作时间准额发放。

这个是很正面的例子,单位的“人品”,领导的人品,以及员工的人品都得到了极好的体现。

但反面的例子也很常见。比如说,单位对离职员工极其苛刻,或者说领导故意刁难,令员工心存怨气,在处理善后事宜时,故意留坑,不负责任,给单位造成不良影响,或者造成经济损失等等。

离职是可以看人品,但看的是三方的人品。聪明的员工,首先会做好自己,用自己的人品,影响企业的“人品”和领导的人品,进而正面影响自己以后的职场生涯。


自由职路


离职时最见的是一个人的人品,当然还有领导乃至公司的品格。

我就记得,2017年年底的时候,爆出途牛在年末居然一口气裁员了400余人。

当时,我的反应是:“垃圾公司,为了省年终奖,年底赶人,还让不让人活了。”

但是, 后面的报道画风就不一样了。

途牛对裁员并没有说那种冠冕堂皇的理由,而是公开坦诚裁员通知,更令人惊讶的是每个员工可以拿到两笔补偿金。一笔是平均工资*(N+1)的基本工资补偿,第二笔是加班费、绩效工资和年终奖。

还有, 就是当天离职,途牛也当员工满勤,给了全额工资, 甚至把年假也给折现了。

甚至有人在知乎爆料说,自己光补偿工资就拿到了12万。

到这里,我立刻对这个公司有了好感。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离职往往充满了怨气和不满。不是员工对公司的做法有意见,到处说抹黑公司, 就是故意留下一些绊子,让公司收拾残局。

或者,有些公司员工还没走,就把员工的资料扫地出门,什么补偿统统没有,还给带上“能力不够,不合群”的黑帽子。

所以, 离职想做到善始善终,有时候是挺难的。但是,越是难就越能体现一种契约精神。既然大家签下了合同,那么, 在出门之前,都是需要把自己的份内工作做完了才算是完整。

这是对公司,这份工作乃至自己的一种尊重,接下去,还能让自己不留遗憾的全心投入下一份工作。



同时,工作的圈子就那么大,离职时一举一动大家都看得到,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在分手的一瞬间, 能不能留下一个好口碑,也更能让体现是否有责任心。

离职时见人品,也是一个成熟的表现。想要逃避解决问题的,必然会在以后的职业道路上继续奉行这套做法,害人害己。

因为离职,个人和公司之间不再有任何利益关联,所以,此时的做法才最能体现出人品和格局。

欢迎关注苑燕儿,一起分享职场收获,一起成长。

苑燕儿


讲一个身边发生过的故事吧。“离职看人品”,看得不只是员工的人品,还有领导的人品。

离职的主角叫May,是公司的出纳,进入公司之后一直工作勤勤肯肯,业务能力也是非常强。她家不是本地的,离工作的城市两千多公里吧,所以一年只有春节的时候会回家一次。

今年春节正好赶上公司业务太忙,(服务性行业,春节照常营业),部门一共三个人,每天都需要有人值班。部门主管说在老家弟弟结婚必须回老家,另一个同事说可以来值班但是没法天天都来。May干脆就说春节期间都我来值吧,换了假期过完年再回家。于是连着之前的周末值班,她一连工作了十七天。

春节结束之后,部门主管回来,也没特殊感谢,也没表扬,跟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继续每天找茬儿。May就决定提离职了。

部门主管其实没什么权利,就上报给总经理了。总经理找May谈话:“能不能多坚持四个月,某某项目到时候就做完了,现在我们挺需要你的。”May回答说不能,但是可以再做足30天,实在挺不下去了。总经理:“你也太不够意思了。”May一愣,有点无语,更加觉得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了。

最后的30天,May一如既往的每天加班到八九点,周末该值班值班,没有怨言,有些同事都不知道她要离职。直到她要正式离职的前五天,公司才招来一名替代她的员工,这才勉强做了交接。但是做交接的这几天,她更忙,因为所谓交接,实则培训,她需要把所有工作用要用的报表和系统都交给这名新员工,还不能影响正常工作,比平时更累了。

May离职的最后一天下午,桌面依然如常,丝毫看不出来她还有几小时就可以正式离开公司了。东西一点没收拾,别的部门的人还在找她帮忙审批报销单据。我抽空五点多的时候找她去合影留念,她拍完照又匆忙回去工作了。

六点半下班,我过去跟她道别,她刚刚忙完手头的工作,发出去最后一个报表,开始整理个人物品。我们互道珍重。直到最后一刻,总经理都没出来说句话,也没表示什么。

离职见人品,说的太对了!


职场绿皮书


大家都说离职见员工的人品,但其实,离职也同样见企业,尤其是管理者和领导者的人品。

比如,我以前曾经去一个单位,工作了一段时间,但后来发现和自己的发展意愿和需求还是有些不符合,所以最终选择离开。

当然,在这之前我会把之前工作的事情做好,交接的东西做到位。

不过,公司的领导者确实也不错,沟通之后还是表示理解,把之前都工资那些发放到位,而且表示后面有合作也可以进行。

于是,离职之后我们还是保持联系,有些事情我能帮的也会帮忙。

反之,另一个单位,离职之后,领导却是立马大变脸,又是指责、又是教训,甚至之前工作的各方工资待遇都想耍赖不给。

对于这种人,很显然后面差点就“撕逼”,最后事情虽然解决了,但也有些不欢而散。

我个人还是和之前一样把该做的工作做好,不过两个单位领导态度的不同却是可见一斑。

所以,离职不仅是见员工的人品,也可以照见管理者和领导的人品。


冯起升


你好,在不同性质的公司离过职的我,想谈谈”离职见人品“这个问题。


离职时的人品是双向的,公司对离职者的,和离职者对于公司和所处项目组的。我分别说明:


公司对离职者的”人品“表现

我的大学同学就有一段这样的离职经历,他们是日企,公司和他签了个培训的合同之后,把他派去日本公司总部培训,可是去了之后的培训项目和吃住等条件都不是按照合同的规定履行的。于是,我的同学提出了离职,并从日本回到了国内。


他们公司的领导,以他私自回国为由不接受他的离职申请,并且还扣押他的毕业证书。之后的一个月,我的同学辗转律所和当地的人事机构,还赔了一笔违约金才拿着自己的毕业证离开了那家公司。


其实不管怎样,无故的刻扣员工的证件和档案的行为,是不可取的。这就是公司在员工离职时的”人品“表现之一。


还有一次,我从一家外包公司离职,一般公司工资都是押一个月,也就是说,你开的9月工资,是8月份的绩效。那么离职时,人事就没有发在职交接时最后一个月的薪水。其实,当地的劳动仲裁部门是管这事的,不过当时的我太无知了,错过了申诉的机会。

扣工资,尤其是最后一个月工资或是奖金的公司行为,也展现了公司的”人品“。


离职者的人品表现

可以说,离职者一定是有这样或是那样的原因才提出离职的。有些人可能因为与领导关系紧张才离开的,也可能会借此机会给领导个下马威,而选择不做交接工作。


也有些人,会选择在最后一个月工作交接时马虎得糊弄交接工作,比如程序员在提交代码时不写注释,不做自测,不写工作交接文档等,甚至对交接工作中,领导安排的新人很排斥。这都是离职者在离职时的人品表现。


其实大可不必这样做。想想在职时公司对你的好,做个善始善终的人,在离职时的交接工作中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走也走得利索。


总结

离开后就真的没有什么利益关系了吗?就可以互相”伤害“?千万别那么想!世界很大,圈子很小,或许在若干个回眸后,再遇到呢?所以,公司也好,员工也罢,事不做绝,话不说满。给自己,给自己的未来留一点预想,挺好。


如果喜欢回答,不妨关注和点赞来一波,谢谢!

我是@洁然不同007,高级研发工程师,专注于技术人职场领域的内容创作。

洁然不同007


刚到现在这个公司约半年左右的时候,让我对“离职见人品”有了更深的认识。有两个认识的同事接连离职,一个是业务部的,一个是我们本部门的。两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到离开这个公司的最后一天还在很认真负责的工作,该处理问题的及时去处理问题,该加班的加班,外部门的人完全看不出来他们有要走的迹象。他们也不会到处去抱怨这个公司不行,这个部门不行,这里的人不行,只是在默默地工作。当然,这样的人也让公司领导百般欣赏,多次单独聊天挽留其留下来,甚至请集团人事部们主管出面挽留,但最终结果还是不如人意。

当时我知道的时候真的很惊讶,因为我还没遇到谁离职还会去认真的做事情,都是想着如何把这一个月混过去。这两个人对我确实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让我对“工作”这两个字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感觉他们不是在为公司的发展而努力奋斗,而是在为自己的未来奋力前行。

都说“酒品见人品",而"离职更见人品"。


在渝小冲


山西1哥的观点是,一个人的行为,时时刻刻都会体现他个人的品格,并不仅仅是离职时才见人品。所以有人说“离职见人品”,那是因为离职作为人生的一次重大决择,在这个过程中,不同人品的人他的人品表现更集中更充分。以我的观察,人们在离职过程中的人品体现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情形一,缘尽义在

我有一个手下去年离职了。他在离职的过程中是这样做的:一是在离职前,他提前和公司打好招呼,让公司有所准备;向所有的相关领导告别,感谢公司领导曾经给他成长的机会和帮助;将手头的工作进行疏理,以便做好移交。二是在离职中,离职手续办好后,因为公司一时没有合适的接替人选,他坚持工作迟走了近1个月;公司安排好接替人选后,他完整的办理了交接手续,并且带着新人又干了几天,好让接替者熟悉接手的工作。三是在离职后,他对接替者所有的工作诉求,都给予积极回应,有的时候,他还回到公司,帮忙处理有关事务。

我认为,离职本是一个个人选择,都是出来混的,多个朋友多条路,在这个问题上,其实但凡能够做到,没有必要斤斤计较,像我这个手下这类人,他未来职场之路只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情形二,好合好散

这种情形,恐怕是我们在职场上最常见的,离职者一旦离职,就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老死不相往来。

这类人格局小视野窄,既不观左右,也不思前后,眼前得失就是他们的一切。工作中规中距,生活随波逐流。我有一个同学,二十几年转辗若干单位,哪个单位对他都是可有可无,他看哪个单位都属过眼云烟,到现在仍为生活奔波,几乎没有任何人际关系。



情形三,两败俱伤

朋友的公司有一个人离职,这个人能力很强,离职时朋友还多有不舍,不成料到,这个人离职后从不说公司和朋友一句好话,还在各种贴吧发布公司负面信息,一度时期,甚至影响到公司招聘员工。这还不算,某一天,当地监委突然来人,对朋友进行调查,说是有人举报他行贿政府工作人员,进行钱权交易,搞得朋友灰头土脸。直到后来,朋友才弄清楚,原来背后都是这位离职员工所为,而他为什么如此,朋友百思不得其解。

也许有人觉得这种人主持公道正义,而我个人认为,这种人的人品很有问题。一是有意见应该讲在明处,不该背后倒鬼。二是公道正义之人,在任何时间地点都会站出来,不会离职之后恼羞成怒。他的行为,纯粹是为了一己之私泄私愤,为众人所不齿。

我为什么要说是两败俱伤呢?这其实很简单,大家站在任何一个公司,任何一个老板的角度想想,就会明白答案。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个单位喜欢这样的人,除非他们的脑袋让驴踢了。

我以为,这三种情形基本涵盖了职场离职者的表现,离职者的人品高低也立见分明。其实,员工离职和夫妻离婚相类似,有人离婚之后就是能和前夫(妻)处成朋友,有人离婚之后就形同路人,有人离婚之后就是你死我活。


总之,我认为人品是走职场混社会的立足之本,我们要求干部要德才兼备,更要以德为先,这对普通人来说,一样通行。

我是山西1哥,混迹职场30年,喜欢琢磨职场上的那点事儿。我所说的话,只给想听的人听,是你吗?关注我,私信必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