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补中益气丸、理中丸、小建中汤的区别是什么?

tontony


生活越来越好,面对的诱惑也越来越多,而这些诱惑导致的不良生活方式,却往往会影响我们的健康。面对美食,忍不住要多吃几口(暴饮暴食),面对娱乐、游戏,忍不住要晚睡一会(熬夜),诸如此类的种种坏习惯,长期坚持下来,最终伤害的是我们的身体健康,现代人之所以越来越多的出现脾胃虚弱方面的问题,与这些不良生活习惯的长期影响息息相关。

根据中医理论,脾胃主运化,胃的主要功能的消解食物,而脾的功能则是疏布精微,使营养运化到身体中,如果出现了脾胃虚弱的问题,人体对于外界摄取营养的吸收和运用就会出现问题,因此,脾胃问题可以导致更多的健康问题。调理脾胃,补中益气丸、理中丸、小建中汤都是常见的中药方剂,这3个药物也都是温补脾胃,治疗脾胃虚寒的药方,但由于组方的不同,其应用方向上有有所差异,今天就来为大家分别介绍下这3个中药方。

补中益气丸

我们先来看一下组方,补中益气丸中含有黄芪、炙甘草、党参、白术、当归,升麻、柴胡,陈皮这些中药材组成,稍微熟悉中药的朋友就知道,这些药物都是调理脾胃的常见药物,但这些药材组合在一起,之所以取名叫补中益气丸,其主要发挥的作用就是调理脾胃,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对于脾胃虚弱(特别是气虚)导致的疲倦乏力,腹胀少食,脱肛,子宫下垂等,都有一定的补益和治疗作用。

中药都讲究君臣佐使,在补中益气丸方中,以黄芪为君药,黄芪又叫黄耆,是补气药中的老大,具有固表补气,补中升阳之功效;方中党参、白术、甘草是臣药,这三个药物都有甘温益气,补益脾胃之功效;陈皮具有调理气机的作用,而当归则主要发挥补血和营的作用,这2味药物为佐药;而升麻、柴胡则为使药,这2个药物能够协同党参、黄耆的升阳益气作用。因此综合看来,补中益气丸具有补气健脾的作用,脾胃强健了,从而使后天的饮食化生有源,脾胃气虚诸证自可痊愈;除此之外,补中益气丸还具有升提中气,恢复中焦升降之功能,使下脱、下垂之证自复其位。

因此,如果是具有脾胃气虚,四肢无力,易疲劳,饮食无味,一活动就气喘吁吁,容易受风寒,由于脾胃气虚导致的久泻脱肛、子宫下垂或胃下垂等问题的朋友,服用补中益气丸对于补益脾胃,补中益气,改善内脏脱垂等方面,都是很对症的应用。

禁忌:阴虚内热者禁服。

理中丸

很多朋友知道附子理中丸,却不知道附子理中丸其实是在理中丸的基础上加用附子而得来的,比起附子理中丸,理中丸的药性更为温和,是温补脾胃虚寒的良药。理中丸出自《伤寒论》,方中有四味药食同源的中药材:人参,炙甘草,干姜,白术。具有补中益气,温阳散寒之功效。


理中丸中四味药材,干姜具有祛寒温中,助阳化湿的作用,上治“胸满咳逆” ,下治“肠澼下利”,还能“逐风湿痹”,用途广泛;而人参是我们很熟悉的补药,能够补益五脏,在此方中人参的主要作用是补益脾胃之气,有助运化;白术同样是温补的药材,具有燥湿健脾,补中益气之功效;炙甘草温补津液,又可调和诸药,还具有止痛的功效。而人参与炙甘草的组合,有助于调养胃气,滋补因呕吐或下利而导致的津液损伤,同时协助生姜振奋中阳,再加上白术的燥湿温补作用,四药合用,起到了温补脾胃,散寒化湿之功效。

从上述介绍大家可以看出,理中丸中四味药材合用,主要还是突出一个“温”字,因此,对于有脾胃虚寒导致的腹痛,呕吐,腹泻等问题的情况,脾胃虚寒导致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的情况,脾胃虚寒所致的阳虚失血(如便血、鼻出血等)情况,对于脾胃虚寒导致的四肢发凉,阳气不足的情况,对于脾胃虚寒导致虚寒咳嗽,久治不愈等情况,对症应用理中丸来温补脾胃,调理中焦,都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服用期间,注意少食油腻生冷食物,同时桃、李等水果,也要尽量少吃。

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君饴糖,方含桂枝加芍汤,温中补虚和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康。这是小建中汤的方歌,小建中汤方中含有饴糖、桂枝、芍药、干姜、炙甘草、大枣等即为药材,是中药中具有温里作用的名方,具有温中补虚,调和阴阳之功效,因为具有调理建立脾胃中焦的作用,因此称之为“建中”。

在此方中,桂枝是辛温通阳,而芍药酸甘敛阴,再加上饴糖的甘味,辛甘结合,升阳而补脾,而酸的甘助而生阴,阴阳相生,中气自立。再加上生姜的温中补虚,散寒祛湿之功效,大枣,甘草补虚缓急,调和营卫。脾胃调和了,阴阳平衡了,身体的各种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对于中焦脾胃虚寒,脾胃不和,肝脾不和导致的腹中急痛,喜温喜按,气虚乏力,心悸失眠,四肢酸痛等问题,小建中汤是非常对症的调理药方。在现代医学治疗中,对于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胃炎、神经衰弱者,如果是脾胃不和,中焦衰弱所引起,可以对症应用小建中汤,调理身体,改善疾病症状。

用药禁忌:对于呕吐,腹胀中满者不宜饮用,阴虚火旺引起的胃脘疼痛,不宜服用。

以上药物介绍仅供参考,具体用药还请中医诊治病情后,遵医嘱选用。


李药师谈健康


1,补中益气丸:补气药。

由黄芪,党参,白术,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甘草等八味药组成:

能调补脾胃,益气升阳,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体倦乏力,食少,久泻,脱肛,子宫脱垂。

2,方剂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党参,白术益气健脾,补肺益肺,当归补血,陈皮理气健脾,使升麻,柴胡举下陷清阳,甘草益气调药,八味药联手合用,使脾胃强健,中气充足,病症自除。

3,理中丸:祛寒药。

由党参,白术,干姜,甘草等四味药组成。

理脾健胃,温中散寒,脾胃弱寒,呕吐泄泻,腹胀痛。

方剂中党参补气益脾,白术燥湿健脾,以助脾运化,甘草和中益气,四药相合,脾胃之虚获得甘温而恢复,中焦之寒凉获辛热而远离,升清阳,降阴浊,诸症除。

4,小建中汤:祛寒药。

由桂枝,白芍,生姜,大枣,饴糖,甘草等五药组成。

和里缓急,散寒补虚。

方剂中饴糖,补脾益气,和里缓急,芍药酸甘益阴,养血以缓急,桂枝辛甘温阳祛寒,生姜温胃止呕,大枣补睥养血,本方有平补阴阳,建立中气作用。

5,补中益气丸是补气药剂,凡以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不足为主要功效,用治疗虚症的药物,方剂称为补虚药,补益药,补气药。所以,补中益气丸以益气升阳调补脾胃,中气下陷,脱肛,子宫脱垂。

6,理中丸和小建中汤中都有干姜,是辛热药,适用温中散寒,回阳通脉。而这两剂药中都有干姜。

所以,理中丸,小建中汤是有温里祛寒的作用,并以治疗内有寒症的方剂称为温里剂,也称温中祛寒方剂,这就是和补中益气丸的区别所在。


老刘105751014


【组成】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

【功效】益气升阳,调补脾胃。

【适应症】脾胃气虚、食少神疲、畏寒、自汗、或见发热、脉虚大无力,中气下陷、内脏下垂,小便失禁,妇女崩漏属于气不摄血。

【用法用量】每服6~9克,日服2次。

【备注】小粒丸剂。

【参考】常用于慢性出血性疾患所造成的身体衰弱、低血压、视力疲劳、重症肌无力、胃下垂、肾下垂和子宫下垂而有上述证候者。

二、理中丸。

【组成】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

【功效】温中祛寒,健脾补气。

【适应症】脾胃虚寒、腹痛泄泻、呕吐。【用法用量】每服3~5克,日服1~2次。【备注】小粒丸剂。

【参考】可用于急、慢性胃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及霍乱而上述证候者。

三、小建中汤(《伤寒论》)。

【组成】桂枝5克,白芍12克,炙甘草3克,生姜5克,大枣6枚,饴糖30克。

【功效】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适应症】里虚腹痛,心悸,虚劳发热。【参考】可用于肠痉挛腹痛而有上述证候者;亦可用于贫血、夏季热、慢性肝炎和神经衰弱。


dai春华


一、补中益气丸首载于李东垣《脾胃论》书中。为补气名方。由黄芪、甘草、人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朮等组成。功能:益气升阳,调补脾胃。主治脾胃气虚。证见身热有汗,头痛恶寒,渴喜热饮,少气懒言,饮食无味,四肢乏力,舌质淡苔白,脉虚软无力,及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久泻久痢等属中气虚馅者。本方补气升阳升提下陷之阳气为其特色。 二、理中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之温里名方。由人参、干姜、白朮组成。功能:温中祛寒,补益脾胃。主治:1、脾胃虚寒,见自利不渴,呕吐腹痛,腹满不食以及霍乱等。2、阳虚失血。3、小儿慢惊,病后喜唾涎沫,及胸痹等证由中焦虚寒而致者。本方特点是温中祛寒,适用中焦虚寒证。 三、小建中汤是张仲景方,首载于《伤寒论》。由桂枝、甘草、大枣、芍药、生姜、饴糖等组成。功能: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主治:虚劳里急。证见腹中时痛,喜得温按,按之则痛减,或虚劳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不华,虚劳阳虚发热等。本方是桂枝汤倍芍药重饴糖,成为甘温补虚之剂,既可温中补虚,又可缓急止痛。明白了吧?欲知更多更多相关知识,欢迎点击击右上角关注。


一叶轻舟85


三个方剂组成功效均有健脾益气的功能,都可以治疗脾气虚弱所引起的各种病症,如纳差、乏力、倦怠、面色淡白。补中益气汤健脾为主,辅以升发中气,兼以理气养血,所以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为病机的各种疾病,如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内脏下垂。还能甘温除大热,治疗虚热症。理中丸在健脾益气的同时,辅以温中补虚,辛甘化阳,用于脾胃虚寒的腹痛、胸满、心悸、小儿慢惊等。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和里缓急,除了辛甘化阳还有酸甘化阴,所以治疗肝脾不调的里急腹痛泄泻心悸等症。三个方剂各有特点,补中益气汤补气健脾+升提,理中丸补气健脾+温阳,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和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