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江苏有啥名吃?

旗帜定做工厂


我就是江苏淮安人,在我个人看来,我们江苏这边,比较知名的小吃还是蛮多的,而这些小吃,又通常分布在各个城市里面,具体的我就以下面几个城市为例

1.江苏淮安的软兜长鱼,这道软兜长鱼,就是用普通的鳝鱼制作而成的,所以又被叫为软兜鳝鱼,而且这道长鱼菜,也是我们淮安地区,比较经典的名菜了,要是请客吃饭的话,这道长鱼菜基本是必点的了


2.江苏扬州的蛋炒饭,现在扬州炒饭的名声,可不仅仅是在我们国内有名了,在一些华人地区的国家,扬州炒饭同样有着很高的知名度,而正宗的扬州蛋炒饭,米粒多是粒粒分开的,配料也是很多的

3.江苏南京的盐水鸭,南京的盐水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了,毕竟这种盐水鸭,在各个超市里多是常见的了,当然我们看到的,多是真空包装的那种盐水鸭,不过真空包装的盐水鸭,吃起来不是太好吃,感觉有点太油腻了


4.江苏无锡的酱排骨,在我们江苏这边,只要提到酱排骨,首先想到的就是无锡那边了,应为无锡那边的酱排骨,做的确实非常好吃,我每次多是连骨头带肉,一起吃下去的,还有不管是买的真空包装那种,还是在熟食店现买的那种,吃起来味道多差不多的

5.江苏盱眙的小龙虾,这个小龙虾大家多知道的,现在市场上,大约有1/3左右的小龙虾,多是盱眙这边提供的,所以江苏盱眙这边,又被叫为小龙虾之乡,每年一到小龙虾的上市季节,就会有许多的小龙虾批发商,来盱眙这边收货


6.江苏苏州的青团子,每到青明时节,在苏州的大街小巷里,就会多了许多卖青团子的生意人了,说实话我在苏州也待了有几年了,到现在还不知道,为什么只要清明时节,才会有青团子上市,而且这种青团子的颜色,还是全绿的那种

7.江苏徐州的狗肉,虽然我自己是不吃狗肉的,但不得不说,江苏徐州那边做的狗肉,确实是有一套本事的,甚至还专门搞了一个狗肉节出来,不过目前的狗肉节,好像还处于停摆状态,毕竟爱狗人士太多了


七哥美食记


江苏—不但美食多,而且还有很多城市都是旅游胜地。我相信大家都熟知的是扬州、苏州、常州等等都是适合旅游的好地方。下面我就带领大家来看看江苏的美食吧! 1.千层油糕:是江苏扬州的传统小吃,绵软甜嫩、层次清晰,菱形状,芙蓉色半透明的,糕分为64层,层层糖油相间。

2.鸭血粉丝:是南京的特色小吃,是金陵菜和金陵小吃的重要代表。鸭血粉丝汤主要由老鸭汤、鸭血、鸭肝、鸭肠等和粉丝制作而成。入口平和,鲜香爽滑。 3.鸭油酥烧饼:是用精选鸭油烧制出来,选料、火候、制作都特别讲究。入口又香又脆,回味无穷。 4.汤包:皮薄如纸、肉多而不腻,再吸上一口汤包里流出来的汤汁,简直太爽了。 5.黄桥烧饼:是特色的传统小吃,流传于江淮一带。主要制作原料有面粉、猪油、花生油、芝麻。 6.盐水鸭:出名的南京菜,盐水鸭虽然色泽浅淡,但是尝上一口,鲜咸细嫩,回味无穷。 7.松鼠鱼:是江苏传统名菜之一,松鼠鱼因形似而得名。通常以黄鱼、鲤鱼为原料。色泽鲜嫩,酸甜适口。 8.凤尾虾:是南京的传统名菜。色彩艳丽,虾味鲜嫩,以鸭油烹调,味道更美。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能够延缓衰老。 9.美人肝:是南京的特色名菜。由鸭胰配上鸡脯,用鸭油爆炒而成,色泽乳白、光润鲜嫩,味美爽口。 10.金陵丸子:是南京的传统名菜。酥烂鲜香、汤汁浓稠、口味浓厚。富含蛋白质、钙、磷、铁、维生素及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其实江苏的名菜名小吃还有很多,大家最好去当地品尝一下。










饭饭爱生活


南京金陵菜:炖生敲、美人肝,南京有些馆子松鼠鳜鱼造型做的比苏州的名店还好。烤鸭一定尝尝,盐水鸭我倒是觉得可吃可不吃。

小吃:我首推牛肉锅贴,然后大肉面、小煮面、鸭血粉丝

苏州苏帮菜:松鼠鳜鱼,味道还是苏州的灵光

小吃:小笼、苏州的面一定试试,灵的来。三虾面、秃黄油、鳝背面、两面黄、焖肉面。苏式糕点我其实觉得一般,可能习惯了粤菜的点心。但是肉月饼要试试,好好吃。

无锡锡帮菜:梁溪脆鳝、酱排骨、清水油面筋、响油鳝糊不是苏锡帮菜,但我觉得在无锡吃的都很好吃。还有一个就是蹄筋,不知道无锡人怎么做的,很好吃很鲜很鲜。

小吃:小笼,无锡小笼强烈推荐,特别蟹粉小笼。不吃甜的当我没说。银丝面、手推开阳馄饨、拌馄饨、玉兰饼有点油腻,不适应的千万不要试。

想领略淮扬菜就得准备钱咯,你也知道的比如文思豆腐,吃的是功夫。小吃嘛江北那块好的也多、三丁包、干丝、黄桥烧饼、蒲菜饺子、鱼汤面。南通的文蛤尝尝,号称天下第一鲜。

苏北就另一个风格了,我推荐吃烧烤。


CC


1、千层油糕

光听名字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个会不会很腻,我的回答是不会,相反,会给人一种回味香甜。千层油糕是江苏省扬州市著名传统小吃,以清肥慢长起酵法,绵软甜嫩,层次清晰。菱形快,芙蓉色,半透明,糕分64层,层层糖油相间,糕面布以红绿丝,观之清新悦园,食之绵软嫩甜。

2、翡翠烧麦

皮面白亮,馅心碧绿,像翡翠一样闪亮,口感清香。其主要是把青菜略焯、剁碎、以鸡精、食用盐、白糖、熟猪油拌匀成馅,在以半熟的烫面擀成薄皮,捏成菊花形,颈口馅心微露,最后再用少许火腿茸点缀而成。

3、藕粉圆子

这个是我强力推荐的,其主要以糖板油丁、杏仁、核桃仁、松子仁、金桔饼等多种果料制成的馅心,再用藕粉经过反复粘、滚、烫制而成。拥有200百多年的历史,一直延续至今也是餐桌上有名甜菜之一,同样还是休闲娱乐时的甜品之一,吃后保管心情愉快。

4、春卷

又名春饼、薄饼,是福州民间流行的传统小吃,历史悠久。现在春卷已改用面粉,馅一般用豆芽、韭菜、豆腐干,有点还会放上一些肉丝、笋丝、葱花等,较高级的春卷则用鸡丝或海蛎、虾仁、冬菇、韭黄等制作而成。春卷用微火油炸至金黄色,外酥内燃,又称为“炸春”


总有你没吃没见过的


1.鸭油酥烧饼

不同于一般烧饼,鸭油酥烧饼用鸭油和制的酥烧饼,其选料、制作、火功、质量均很讲究,烧饼层次分明,入口又香又酥,余味久存。虽然每天上午应市不少,但购者仍需排队才能买到。

鸭血粉丝汤

是南京的特色名吃。属金陵菜和金陵小吃,是金陵菜和金陵小吃中重要的代表,也是久负盛名以鸭为特色的美食之一。鸭血粉丝汤由老鸭汤、鸭血、鸭肠、鸭肝、鸭肫等和粉丝制成。以其口味平和,鲜香爽滑的特点,以及南北皆宜的口味特色,风靡于全国各地。
牛肉锅贴

是南京的传统小吃,属金陵菜、金陵小吃,是一种煎烙的馅类食品,形状似饺子,但比饺子略细长。牛肉锅贴是金陵秦淮八绝之一,是以牛肉为馅料,用面皮包成饺子后,放入油锅中煎至金黄色后装盘即可食用。这种甜中带咸的小吃上部柔嫩,底部酥脆,牛肉馅味鲜美,滋味别具。



蟹黄汤包是江苏的传统小吃,蟹黄汤包的制作原料十分讲究,馅为蟹黄和蟹肉,汤为原味鸡汤,制作工艺精妙绝伦。主要材料有活大闸蟹、母鸡、猪肉皮、高筋面粉等。

桂花糖芋苗

桂花糖芋苗是南京的著名传统甜点,属金陵菜、金陵小吃,和桂花蜜汁藕、梅花糕、赤豆酒酿小圆子一同被誉为金陵南京四大最有人情味街头小食。光洁的芋苗口感润滑爽口、香甜酥软,汤汁呈酱红色鲜亮诱人,散发着浓郁的桂花香,吃后唇齿留香。选用新鲜芋苗,蒸熟后剥皮;加上特制的桂花糖浆,放在大锅里慢慢熬制。煮的时候要放一点口碱,这样芋苗煮才会煮出红彤彤、诱人的颜色。

糖粥藕

是南京的传统甜点,粥由糯米煮成,既有稠米汤,又颗粒分明。粥中放红糖,再加大节藕段,食用时,将藕段切成薄片,拌入粥中,藕呈淡紫色,片为深褐色,米粒则呈淡绿色。温凉适中,清香飘溢,较有甜味。


神秘人阿水


江苏东滨大海,西拥洪泽,南临太湖。长江横贯于中部,运河纵流于南北,境内有蛛网般的港汊,串珠似的湖泊,加以寒暖适宜,土壤肥沃,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江苏菜系主要由淮扬、金陵、苏锡、徐海四个地方菜构成,其影响遍及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它的代表菜有软兜长鱼、枪虎尾、水晶肴蹄、拆烩大鱼头、清蒸鲥鱼、野鸭菜饭、银芽鸡丝、鸡汤煮干丝、清炖蟹粉狮子头、双皮刀鱼等。



淮扬风味以扬州、两淮(淮安、淮阴)为中,以大运河为主干,南起镇江,北至洪泽湖。这里水网交织,江河湖泊所产甚丰,食馔以清淡见长,味和南北。其中,扬州刀工为全国之冠,两淮的鱼类菜品丰富多彩,镇江三鱼(酣鱼、刀鲸、蛔鱼)驰名天下。

金陵风味又称京苏菜,是指以南京为中心的地方风味。南京菜兼取四方之美,适应八方之需,以松鼠鱖鱼、蛋烧卖、美人肝、凤尾虾四大名菜以及盐水鸭、卤鸭腕肝、鸭血肠为代表。




苏锡风味以苏州、无锡为代表。传统重甜出头、咸收口,浓油赤酱,近代逐渐趋向清新爽适,浓淡相宜。松鼠鳜鱼、碧螺虾、鸡茸蛋、常熟叫花鸡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美味佳肴,徐海风味以徐州、连云港一带为代表,以鲜咸为主,五味兼蓄,风格淳朴,注重实惠徐海菜的用料以水鲜为主,刀工精细,注重火候,擅长烛、烟、熄、糯,追求本味,清鲜本和,咸甜醇正。菜品风格雅丽,形质兼美,酥烂脱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益显其味。



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三道具有代表性的江苏名菜。

“天下第一菜”——虾仁锅巴

做米饭火候过了,贴着锅底的一层米就会焦煳,成为人们说的锅巴。米饭做成这样自然不算好事,但颜色金黄的锅巴却是很好吃的,嚼起来满口生香。锅巴制作成袋装小食品,是小孩子喜爱的零食;制成菜肴更是别具风味,甚至被列为珍馐美味,脍炙人口。



锅巴有许多不同名称,古代有锅焦、饭底板、铛底焦饭等名称,另外《本草纲目拾遗》称黄金粉;袁枚《随园食单》称白云片。按地域不同,则有锅粑、饭焦、饭根、嘎巴等名称,别名非常之多。也许不论是谁,都有将米饭做焦的时候吧。



将锅巴烹制成菜肴,早在唐代以前便出现了,不过当时只是一种民间小吃,多用糖汁或肉末调制,不登大雅之堂。到了明末清初,锅巴菜肴才渐渐丰富起来,并以其香脆可口的特点受到人们的喜爱。其中“虾仁锅巴”最为有名,流传至今,备受人们推崇,甚至被誉为“天下第一菜” 。

虾仁锅巴是用锅巴和虾仁经炸制而成,是准扬菜里的传统名菜。据传,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三下江南时曾微服私访,有一次,来到无锡某地的一家小饭店用膳,店家将虾仁、熟鸡丝、熟鸡汤熬成的浓汁浇在炸酥的锅巴上,烹制成一道虾仁鸡丝锅巴汤。此菜色泽鲜艳,锅巴金黄,阵阵香气扑鼻而来,乾隆夹了一块放入口中,觉得松脆可口,又酸又甜,远胜于宫廷的御膳,不禁脱口而出:“此菜可称天下第一”。自此,虾仁锅巴的美名传遍江南。



还有一种传说:清代有位秀才到饭馆吃饭,不巧饭馆米饭卖完,锅中惟余锅巴,店主无奈,试着将锅巴入锅油炸,浇上汤汁端上桌。没想到秀才吃过后大为称赞。店主因为第一次用锅巴做菜,便将这道菜命名为“天下第一菜”,后又经改进,加入虾仁等材料,喜欢吃的人越来越多,名声渐渐传播开来。

现在超市和副食品店有袋装锅巴,皆可用来烹制虾仁锅巴。当然,也可以自己制作锅巴。如果做米饭的技术不好,那么锅巴大概是时常会有的。

家喻户晓的清炖蟹粉狮子头

清炖蟹粉狮子头是扬州传统风味名菜,它是以猪肋条肉和蟹粉等经蒸、炖而成,在扬州是家喻户晓的菜肴,脍炙人口。



据传,此菜起源于隋代。当年隋炀帝下江南,饱览了扬州万松山、金钱墩、象牙林、葵花岗四大名景,回味秀色之余,他遂命御厨以四景为题,做出四道菜来。在当地名厨指点下,御厨终于烹制出松鼠鱖鱼、金钱虾饼、象牙鸡条和葵花斩肉这四道菜,其中,葵花斩肉即现在所说的狮子头,杨广品尝后龙颜大悦,下旨赐宴群臣,时四大名菜倾倒朝野。

到了唐代,由于经济繁荣,权贵们宴客成风,竞相请客。一次国公韦陟宴客,也上了这四道名菜,当葵花斩肉上桌时,只见那用硕大的肉圆子做成的葵花心状若雄狮之首。有的宾客为取悦主人,乘机劝说道:国公半生戎马,战功彪炳,应佩狮子之印,不如将此菜更名为“狮子头”,国公大喜,欣然采纳。从此“狮子头”风靡大江南北,流传至今。



清炖蟹粉狮子头历来受到人们的珍视。清代关于此菜的文字颇多,袁枚《随园食单》中记有“扬公圆”一菜,其制法与今日之“狮子头相合。其文夸赞:“扬明府作肉圆,大如茶杯,细腻绝伦,汤尤鲜洁,入口如酥。”还有诗人赞扬葵花肉丸云:“宾厨缕切已频频,团比葵花放手新。饱腹也应思向日,纷纷肉食尔何人。”

人们将肉圆比喻葵花,是因为肉圆包裹蟹黄,形大而色黄,宛如盛开的葵花,十分美观。

至清朝末年,徐珂在《清稗类钞》明确记载了狮子头做法:“狮子头者,以形而得名,猪肉圆也,猪肉肥瘦各半,细切粗斩,乃和以蛋白,使易凝固,或加虾仁,蟹粉,以黄沙罐一,底置黄芽成竹笋,略加以水及盐,以肉做极大之圆,置菜上,上覆菜叶,以罐盖盖之,乃人铁锅,撒盐少许,以防锅裂,然后,以文火干绕之,每绕数柴把一停,约越五分时更烧之,候熟取出。”



其所描述的狮子头制法与今天完全相同,证明此菜在直年之前已经形成。

狮子头演变至今,其大小、数量、形状并无一定之规。古人习惯做4个肉丸,而现在各地做法,数量不等,天津准阳菜馆原佟楼餐厅做5个肉丸;北京和平宾馆做7个肉丸;最多的要算江苏镇江风味,肉丸多达12个。另外也有菜馆制成8个或10个,形状和重量也各有不同,各有特色,精彩纷呈。

据说以狮子头为名的菜肴已不下百余个品种,配料丰富多样,加虾仁则称虾仁狮子头,加冬笋则称冬笋狮子头等等。看来,人们都喜欢狮子这种传统吉祥动物,故以其生动的形象唤起人们的食欲。

乾隆与松鼠鳜鱼

这是苏州的传统名菜,已有悠久历史。此菜是由古代的“全鱼炙”发展而来,到消代初已很有名气了,有关松鼠鳜鱼,至今在苏州还流传着乾隆皇帝大闹松鹤楼酒楼的故事:乾隆下江南到苏州时,一天游览美景之后,微服来到观前街的松鹤楼酒楼。



这天,酒楼的生意很忙,伙计又见乾隆这身普通人打扮,便不冷不热地问:“客官要吃点几什么?乾隆也大咧咧地答道:“只管捡那最好的菜拿来就是。”伙计心想,好菜你吃得起吗,便将几样便宜的菜端上来。

乾隆一见,立刻问伙计:“你们店就没有像样点几的菜吗?”正说着他见另一伙计端出一盘香喷喷的松鼠鳜鱼送到邻桌,便说也要一盘,谁知那伙计竟讥讽他:“你吃得起吗!”乾隆一时性起,随手操起面前的汤碗便朝伙计打去。正在几位伙计要大打出手之际,突然门外进来一位衣着得体之人,他先扶乾隆坐下,又小声说了几句,接着掏出两锭银子给伙计。这时店主也出来了,一见客人便知非等闲之辈,立刻分咐伙计将准备为其老母祝寿的大菜——松鼠鱖鱼等端给客人,乾隆吃得满意,连连夸奖,这时苏州知府得到消息已派兵马前来护驾,人们方知这吃饭的客人原来是皇帝。



自此以后,这松鼠鳜鱼也就成为苏州的一道传统名菜。

江苏,春有刀鲸夏有鳃,秋有肥鸭冬有蔬。一年四季,水产禽蔬等富饶的物产为江苏菜系的形成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以上为大家介绍了三道具有代表性的江苏名菜,希望大家喜欢,谢谢!


胖子达说美食


最有名当属无吃能及之阳澄湖大闸蟹及堪称最奇妙而当今几已失传之水煮活鱼。哈哈哈!


n110553


不管是到江苏旅游还是到江苏上班,我们难免会品尝到江苏的特色小吃,那么究竟江苏都有哪些小吃呢?下面小编带大家走一走。

南通嵌桃麻糕

1

选用芝麻粉、白糖、炒米粉及核桃仁等原料,精工细作而成。每斤两条,每条五十片上下,片片色泽金黄,嵌桃均匀,香、甜、松、酥。干吃,酥而甜,有一股浓郁的芝麻清香,泡食,香味四溢,爽口而不腻,且芝麻,桃仁等原料中,含有百分之十点七蛋白质百分之十五点八脂肪,百分之三十七点一蔗糖,可谓之色、香、味俱全,营养丰富。

响油鳝糊

1

江南水乡,黄鳝遍及河道水滩甚至田间沟边。苏州菜肴中以黄鳝为原料的有不少,脍炙人口的有刺毛鳝筒、生炒鳝片、爆鳝丝等等,响油鳝糊有名就在“响油”上。取活的鳝经沸水烫泡后,划出鳝丝,将炒锅内熟猪油烧至七成热,投入葱花煸得,然后放入鳝丝炒透,加绍酒略焖后,加入高汤烧2分钟左右,放精盐、酱油、食糖,盖锅烧10分钟后收稠用湿淀粉稀勾芡,出锅装盘时在鳝糊中拨出一条凹槽,放入葱花,并将姜丝、蒜泥、火腿未制成三角形饰边。同时在另一锅内将一勺麻油加温,待八成热时,迅速舀出浇水鳝糊凹槽,立即端上餐桌,扑上胡椒粉。此菜厨师与服务员要配合默契,否则,油温一降就听不见响声了,会使客人扫兴。

END

万三蹄

1

提起“中国第一水乡”周庄,人们除了陶醉于旖旎的水乡风光以及浓郁的淳朴民俗之外,恐怕印象最深刻的就属“万三蹄”。

  在周庄,以卖“蹄”为主业的店铺琳琅满目,凡宾馆饭店,万三蹄绝对是一道不可或缺的主菜。

  谈及“万三蹄”当地百姓津津乐道,相传明初朱元璋当了皇帝,于是全国都避讳说猪。一次朱元璋到沈万三家坐客,沈万三以猪蹄膀招待朱元璋,朱元璋看到后故意为难沈万三,问他这个怎么吃啊,因为是整个蹄膀,没有切开,如果用刀,那朱元璋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致罪(意为杀猪),而沈万三却灵机一动,从蹄膀中抽出一根细的骨头来,以骨切肉解了朱元璋的难题,这种吃法流传至今。随后朱元璋又问沈万三这道菜叫什么名字,沈万三一想总不能说是叫猪蹄膀呀,于是一拍自己的大腿说,这是万三的蹄啊,于是万三蹄由此得名。

  千百年来,烧制“万三蹄”的商户都是一家一户的手工作坊,万三蹄用料十分考究。以精选的肥瘦适中的猪后腿为原料,加入调好的配料,加水放入大号砂锅,经过一天一夜的煨煮或蒸焖,火候要历经数旺数文,以文火为主,煮熟的整只万三蹄热气腾腾,皮色酱红,外形饱满,香气四溢,肉质酥烂,肥而不腻。经数百年流传,已成为周庄人过年过节、婚宴中的主菜,意为团圆,亦是招待宾客的上乘菜肴。

  此外,根据水乡周庄美食习俗,周庄相继开发了万三菜笕、万三野鸭、万三扎肉、酱排骨、发财豆等产品,推出了“万三八大件”套菜、“九子盘”茶食等食品,摆在一起可以组成好几桌丰盛年夜饭。

END

麦芽塌饼

1

麦芽塌饼是苏州同里古镇上一种传统的苏式茶点,它是心灵手巧的乡村主妇们个个都会做的一种乡土点心。晨起时,同里人喜欢用麦芽塌饼做早点,在田里忙得腹中空空时,麦芽塌饼又成了人们垫饥的好干粮,而摆起场面吃“阿婆茶”时,自然也少不了这种应时美味的麦芽塌饼。

  麦芽塌饼的特色主要取决于制作该饼的重要原料佛耳草和麦芽。佛耳草,学名鼠曲草俗称清明菜,属菊科,是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茎叶密布,白色绵毛,4~6月开花,8~9月结果。鼠曲草可以祛风散热,化痰止咳,是治疗咳嗽的常用中药。而麦芽内含丰富的淀粉酶,能使淀粉转变成麦芽糖和糊精,具有开胃、健脾、消食等功能。麦芽塌饼其貌不扬,但制作的工序却相当繁复。 先用大麦浸水发芽,晒干磨成粉待用。在村间田埂上采摘佛耳草,洗净晒干。在米粉中掺入适量的麦芽粉,这是做好麦芽塌饼的关键,掺少了饼子“塌”不起来,食之会有硬硬的感觉;掺多了,饼子会“塌”得过分,成不了形。接着,和以煮熟剁烂的佛耳草,加适量的水和成面团,包馅成饼。馅料有赤豆沙和黄豆沙两种,再加上用糖制的猪板油丁和核桃肉。在饼的外层撒上芝麻,用猛火蒸煮。蒸熟待饼凉后,在平底的锅上油煎,煎至撒芝麻的一面略呈金黄色,用刷子涂上用麦芽做的糖水,这时,清香扑鼻、黛青光亮、细腻甜糯的麦芽塌饼便呈现在面前了。

END

长寿菜

1

“长寿菜”又名“烧香菇”,原是明代宫廷名菜,后流传于民间。香菇是食用菌中的上品,素有“蘑菇皇后”之称。它含有30多种酶和18种氨基酸。人体所需的8种氨基酸,香菇中含有7种。每100克干香菇中含有蛋白质13克,还含有其它各种营养成分。它作为菜中美味,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味之美者,越骆之菌”的记载(《吕氏春秋》)。到了明朝,香菇便成为宫廷中著名“长寿菜”。相传明代建都金陵(今南京)时,正遇天下大旱,灾情严重。明太祖朱元璋祈神求雨,带头吃素数月,胃口不佳。这时军师刘伯温正好从浙江龙泉县回到南京城,特地将从他家乡带来的著名特产香菇,浸泡以后加调味制成一道“烧香菇”的美味菜肴给朱元璋品尝。朱元璋未及下筷,就闻到一阵阵香味,吃后感到此菜香味浓郁,软熟适口,滋味异常鲜美,连连称赞它是一道少见的好菜。随即他又问刘伯温:“此菜滋味为何这样鲜美,此物生在何处?”刘伯温便向其讲述了龙泉香菇的特点以及古时浙江庆元流传香姑女逃难食香菇遇救的故事。传说一位名叫香站的姑娘,为躲避财主迫害逃至荒山,饿昏在地,醒来后吃了这里生长的香菇,不仅恢复了健康,后来还活到百岁以上。从此朱元库在宫中经常食用此菜,而且还称它“长寿菜”。在清代,宫廷御膳房也将它作为席上珍馐。乾隆年间的“满汉全席”中就有“香覃鸭”、“炒冬菇”等菜肴,但制作方法与配料已有所不同,是将它与冬笋或鸡鸭等荤素食物一起烹制食用。

END

宜兴乌米饭

1

传说:目莲的母亲在十八层地狱饿鬼道受苦受难,目莲修行得道后,费尽周折,求得恩准,去地狱看望母亲,但每次备了饭菜都被沿途的饿鬼狱卒抢吃一空。目莲为了让挨饿的母亲吃上饱饭,百思不得其法,为此,经常在山上徘徊。有一天(其时为农历四月初八),目莲在无奈、烦躁之中,不经意地在山上随手摘下身边矮树上的叶子,放入嘴中无聊地咀嚼 ,发现这种树叶香润可口,叶汁乌黑。目莲心想,如果用这种树叶汁浸米,烧成乌黑的米饭给母亲送去,就不会遭狱卒抢吃。于是目莲就将采摘的树叶拿回家捣碎,用叶汁浸米,蒸煮成乌饭后,再给母亲送去。果然,饿鬼狱卒们不再争抢,而目莲的母亲总算吃上了饱饭。目莲也最终救母脱离饿鬼道。为了褒扬目莲的一片孝心,宜兴民间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家家都吃乌饭,并一直流传至今。

   宜兴民间制作乌饭的南烛树叶(宜兴俗称“乌饭草”),主要生长在宜兴南部丘陵山区一带,制作乌饭的米一般以糯米为主,掺入部分粳米,蒸煮后特别香润可口。宜兴吃乌饭习俗历史悠久,代代相传。至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载称:“摘取南烛树叶捣碎,浸水取汁,蒸煮粳米或糯米,成乌色之饭,久服能轻身明目,黑发驻颜,益气力而延年不衰。”《宜兴县志》亦有记载:“四月初八吃乌饭,此日演戏称‘乌饭献’。……又传,目莲以青精树(一名南天烛)叶浸糯米煮成‘乌饭’,瞒过鬼卒救其母,此俗传至今。”

  宜兴乌饭是宜兴地方的特色美食,同时也是宜兴民间创造的一项独特的民俗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并在宜兴周边有较大影响。

   本品具有补益脾肾、止咳、安神、明目、乌发等功效,适宜体质衰弱者食疗调补。

END

溧阳扎肝

1

溧阳扎肝是溧阳最传统美食,也是溧阳三宝之一(肉圆、酱剥子、扎肝)以社渚、平桥一带最为正宗。“扎肝”之吉利义在于“着官”,因为在溧阳话中,“肝”与“官”同音,“扎”与“着”谐音。“着”取其“高中”义,非常吉祥!溧阳扎肝的主要材料是猪肝与猪小肠,根据不同的口味可以再扎上五花肉、油豆腐和笋干等。

  宋朝大诗人陆游之子陆子遹到溧阳任知县,他周览形胜,得心悦志,遂和侄儿陆立基定居下来,成为溧阳陆氏的始祖。明弘治年间,陆氏后人陆征,自幼笃志苦读,通过乡试府试,即将进京赴考。临行之日,陆母犯了难,烧点什么好吃的给儿子饯行呢?她把家里的鸡蛋拿到集镇上卖了,但只换回一小块五花肉和两块油豆腐。无奈之下,她只得到隔壁杀猪佬(屠夫)家中去借点肉,但邻居老婆讲只剩一小块猪肝和一段小肠。没办法,陆母灵机一动,用两块油豆腐夹住五花肉和猪肝,用小肠紧紧一扎,放到锅里红烧。揭锅盛菜,只见这“扎肝”两头翘翘像“官帽”,中间一道像“玉带”,“扎肝”——扎官,乡音里的谐音。陆征边吃边说:好吃!真是美味!

  进京科考,陆征果然金榜题名,钦点翰林。那报喜的锣声,把“扎肝”这道乡菜传到了四面八方,后来成了百姓餐桌上的“过年菜”!2010年,“溧阳扎肝”成功申报成砂锅鱼头糊鲜螺蛳了“中国名菜”!

END

十三香龙虾

1

盱眙十三香龙虾是淮安市盱眙县近年来新创的名菜 ,原料是价廉物美的螯虾,由十多味中药及特殊方法制作而成,色泽鲜艳,口味鲜美,深受消费者欢迎。

   盱眙十三香龙虾的烹饪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炒,一种是炸。炒的龙虾口感细腻,炸的龙虾口感细嫩,都好吃,现分别介绍。

  十三香龙虾以江苏淮安盱眙县的做法最为出名,也最为地道鲜美,在华东盛行。盱眙龙虾之所以有名,是与它的烹制方法有很大的关系,首先它的配料是独一无二的,即十三香(数十种中草药组成)。

  做盱眙十三香龙虾时选虾是关键,一定要挑鲜活个大的,表面看着明亮,虾身硬挺的为好,而且买到雌虾的话,做出的味更为鲜美。

  


马家香


1,盐水鸭2,牛肉锅贴3,鸭血粉丝汤4,南京小笼包5,煮干丝6,如意回卤干7,什锦豆腐涝8,状元豆9,桂花糖芋苗10,东山老鹅


8003546344007陈蓉蓉


江苏著名小吃有葱油火烧、汤包、三丁包子、蟹黄烧麦、糖粥、烧麦、黄天源糕点,苏式糖果、苏式蜜饯、鸭血粉丝汤、鸭油烧卖,上冈卤菜,建湖藕粉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