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盛唐才子王昌齡:從送別詩作,去欣賞他的藝術之美

說起盛唐才子,大家可能第一時間會想到李白、杜甫、高適和岑參等人,因為他們所創作的詩歌無論從數量到題材,都較為龐巨寬泛,而王昌齡較之則顯微遜。

王昌齡一生存詩181首,較起李白杜甫的千篇詩文、高適岑參的百篇佳作來說,這個數量並不是很大,但王昌齡的詩作質量都相當之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王昌齡的181首存詩間,送別詩的數量竟然佔了差不多四分之一的分量,多達52首,這些送別詩,不論是在審美情趣、藝術手法,還是整體風格上,都有風神獨具的一面:

盛唐才子王昌齡:從送別詩作,去欣賞他的藝術之美

淳樸渾厚間的豁達隨性

王昌齡的一生雖然才情橫溢,也終奈不過懷才不遇,而且仕途相當坎坷,有過兩次被貶的經歷,最終也因被小人所忌而慘死於其刀下!但也許正是因了這番顛沛流離的際遇,才成就了他詩歌的精緻之美,尤其是他的送別詩!

王昌齡一生雖然存世詩歌數量不多,但是無論是從其情感表述還是從藝術表現來看,其詩歌質量都堪稱一流,他的詩作裡雖然少有華麗辭藻,但正是那份返璞歸真、於無聲處的雕琢,成就了他詩文大美的意境感染,而他存世的數十篇送別詩中,那種以淳樸渾厚所演繹出的豁達隨性,更是無人可比!

例如《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王昌齡創作這首詩的時間,正是其被貶官江寧期間。詩人被貶,然後在邊塞目送友人返回京兆,其間淒涼可想而知,但是,我們從這首詩中卻看不到半點的矯揉造作、顧影自憐!

詩人在這首詩間,以寒雨、夜江、楚山孤來描述其時景象,雖有悽迷之意,又似更有開闊之局,後兩名囑託朋友的話就更是淳樸渾厚——‘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朋友你且歸去,返回繁華洛陽,如若見到我的親朋好友,他們但凡打問我的消息,請你一定告訴他們,我雖被貶,將久居風寒邊塞,但我依舊冰心玉潔、志趣不改、品節不移!

僅此一首,聯繫王昌齡當下情境,我們也不難從詩文行間裡讀出他的豁達坦蕩、情真意切,以及志行高潔的偉岸不屈!

盛唐才子王昌齡:從送別詩作,去欣賞他的藝術之美

另外,《送竇七》一詩,也更是以極其淳樸之語,道盡曠然天地的真摯之意:

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熒熒望一舟。

鄂渚輕帆須早發,江邊明月為君留。

雖然詩人一生際遇起落沉浮動盪,然而這並沒有影響到他的心境,試想詩中情景,清江寒月,秋林蕭瑟,詩人遙望江上孤帆,送別自己的好友,其情其景似乎都難免令人悽憂,但王昌齡的詩作間卻少了那份小我的淒涼,多的則是明淨靜謐、清幽曠然之意。

後兩句‘鄂渚輕帆須早發,江邊明月為君留’就更是透露出詩人豁達曠然的超脫之意,朋友你且早發舟,江邊明月我為你留,有似於山水一程別後珍重、來日春暖久別重逢的自信和灑脫!

即便際遇坎坷,但也影響不了詩人的心性品格,即便鮮有華麗的辭藻,但也影響不了他送別詩間的豁達灑脫,這種返璞歸真的詩文之美,在王昌齡的詩作中幾乎隨處可見,有如河蚌磨礪而來的珍珠,看似樸實無華,卻又珍貴之至!

盛唐才子王昌齡:從送別詩作,去欣賞他的藝術之美

遵循卻不沿襲的超然之美

有如《詩經》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的表述,古代文人習慣借用楊柳風月等特言情述志,王昌齡也用,但用得別出心裁,超然高絕。

例如《送郭司倉》:

映門淮水綠,留騎主人心。
明月隨良掾,春潮夜夜深。

又如《送程六》:

冬夜傷離在五溪,青魚雪落鱠橙齏。
武岡前路看斜月,片片舟中雲向西。

再如《送任五之桂林》:

楚客醉孤舟,越水將引棹。
山為兩鄉別,月帶千里貌。
羈譴同繒綸,僻幽聞虎豹。
桂林寒色在,苦節知所效。

從以上三個例子我們不難看出,古人借月述情,王昌齡也不例外,但

他絕不僅僅只把眼光侷限於一輪浩瀚明月,而是會觀照到身邊的一事一物,水、魚、山、雪、舟、寺、溪、蟲,甚至一縷寒煙都能成為他借喻的意象之物,但也絕然不會因為要抒情而生冷的搬用,他往往是以抒情為先,再選擇自己所中意的意象隱喻,可能是明月古寺,也可能是廣陵之酒,可能是江中秋雲,也可能是蒼茫暮煙!

盛唐才子王昌齡:從送別詩作,去欣賞他的藝術之美

類似的例子很多,若真要舉例,王昌齡的每一首詩歌間都有其獨道之處,但僅從舉例的幾首詩歌中,我們就不難看出,在借景抒情的藝術手法上,王昌齡雖然會借用古人以物言情的意象借喻,但也絕不全是老套的模仿,也不僅僅只侷限於楊柳風月。

他會努力去挖掘生活中一切可以利用的物象用來宣洩和附著自己的情感,與此同時,他又極善於巧妙地組合意象,將看似十分普通的意象甚至可以說有些風馬牛不相及的意象組合起來,倒也耐人玩味。

細讀王昌齡的送別詩,不牽強、不做作、不生搬硬套,不為描繪景緻而假意抒情,只為抒發真摯感情,而描繪意象景緻,倒也淋漓盡致、超然高絕。

審美情趣作為才子大家文學觀念及審美理想而產生的一種審美判斷和審美選擇,它具化的過程中,常常會受到創作者的認知左右,而從王昌齡的詩作中,我們最不難讀到的就是那種曠然豁達、遵循卻不完全沿襲的獨特個性。

盛唐才子王昌齡:從送別詩作,去欣賞他的藝術之美

獨特手法下的酣暢淋漓

荊門不堪別,況乃瀟湘秋。

何處遙望君,江邊明月樓。

此為王昌齡送別詩之《送胡大》,

全文沒有半天矯揉造作,以‘不堪別’真抒胸臆,分別的憂思不遮不掩,不攔不擋,坦蕩的表述也有別於古代很多文人大家借用意象象徵,隱晦的表述情懷。

有如《送狄宗亨》中有‘送君歸去愁不盡,又惜空度涼風天’的愁苦連綿,王昌齡的坦蕩,自他的送別詩詞中可見一斑,但正是這樣的直接和坦蕩,倒使得分別在他的詩作中呈現出一派浩然大氣的景象,倒更有別於隱晦扭捏的遮擋掩飾!

盛唐才子王昌齡:從送別詩作,去欣賞他的藝術之美

另外,我們也能從這些詩作中看到,王昌齡的詩作在其藝術表現手法上,也是較為清新獨道的,別人寫離別,大致會寫離別的景象,心中的不捨,王昌齡的送別詩,卻更像是一盞摔碗酒,又烈,又爽,卻又回味無窮。

‘荊門不堪別,況乃瀟湘秋。何處遙望君,江邊明月樓’,看看這離別,簡直是要愁煞人噢——瀟湘深秋別故友,自該萬語千言於胸中,但是索性,該來的總要來,該走的總要走,走就走吧,‘何處遙望君,江邊明月樓’,僅此一句,也讀得懂詩人釋然的淺笑,那些苦兮兮的不捨,倒都成了江邊明月樓上的些許感念,這不正是人生該有的姿態嗎?

而離別,真的是要把當時的情景描繪到淋漓盡致嗎?王昌齡告訴你——絕地不作如此作!別人寫送別中,你可以寫送別前,送別後的場景,效果不僅不會減分,還會百分百的大不同!因為手法的清新出奇,往往會有異曲同工而且更加細膩逼真的情感傾訴!

盛唐才子王昌齡:從送別詩作,去欣賞他的藝術之美

這就是盛唐才子王昌齡!這也是詩人之所以存詩不多,但被認定皆為上品的證據之所在!唯惋惜詩人一生之坎坷際遇,但能聲名遠播,令吾等後人瞻望敬佩,也可謂詩壇才子不朽之功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