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王維的詩“秀美”?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王維《山居秋暝》

為何說王維的詩“秀美”?


作為盛唐山水田園詩人的代表,王維在山水田園詩的寫作方面和孟浩然最大的不同在於“秀美”二字。而孟浩然的詩作則是“清美”的代表。

王維的詩作之所以用“秀美”二字來概括,在我看來和他個人的出生和自小受到家庭的薰染有關。王維出生於官宦之家,自小受到母親信奉佛教的影響,就如同在溫室中長大的樹苗,沒過過苦日子,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文字裡呈現的美也就多了幾分“秀氣”。王維對山水的熱愛多是出於個人的喜好,而且自魏晉至齊梁,山水詩也在逐步地成長、成熟,再加上他個人在文字駕馭方面獨有的那份天才和他個人獨特的審美情趣,造就了王維的山水詩被後人評為“詩中有畫。”而詩情畫意在某種程度上是和“秀美”有很多共同之處的。另外王維又潛心於佛理,故而他的山水詩於平淡處又具有獨特的韻味,形成了鮮明的個人特色。

以《山居秋暝》來說,首二句“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起筆便是清新淡雅,好似不經意之間就將讀者帶入一片清新疏曠之境,可謂老道高潔。三四句更是飄渺清淡,月從松間照來,泉由石上流出,此二句可謂“只應天上有,”乃天真大雅之語,非是俗人可染指,後人評此二語“非復食煙火人能道者。”五六句也是精妙的很,不寫浣女歸來而先寫竹喧,不說漁舟將歸而言蓮荷先動,有未見其人先聞其聲之意境,王昌齡有詩曰“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此二者意境相通也。末二句輕描淡寫信手拈來,卻是詩人心中對當時景色的一種情感的抒發,春華秋實、春榮秋歇,萬物生長榮枯是自然規律,詩人知曉此乃天道,內心隨意處之,則王孫不必有芳草之怨,自可留矣。

王維的山水詩中另外一個特點就是喜歡使用令人感覺秀美的和顏色相關的字句。作為一種點綴,讀起來令人覺得全詩充滿美麗的畫卷感。當然,這些字安插在句中,有用得極妙的,也有令人感覺透露著些許人間煙火氣息的。例如《從岐王夜宴衛家山池應教》中的“積翠紗窗暗,飛泉繡戶涼”;《輞川集》中《欹湖》“吹簫凌極浦,日暮送夫君。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雲”;《山居即事》中“嫩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二句;《田園樂》其六“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春煙。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山中》“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這些都是極好的用字,充分與詩意合為一體,令人感受到了美麗的意境。而有些句子則令人感受到了媚俗,例如他的《輞川別業》一詩,“不到東山向一年,歸來才及種春田。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然。優婁比丘經論學,傴僂丈人鄉里賢。披衣倒屣且相見,相歡語笑衡門前。”這首詩中的“綠堪染、紅欲燃”用字看似很好,然而整篇詩作表達的卻是王維在被宥罪復官重回輞川的那種喜悅之情,從中可以看出王維對仕途的那份迷戀。正是這六個字讓我們看到了他內心對名利仕途的追尋,從而使他在輞川所謂的修佛參禪變為了笑談,那些《輞川集》中意境何等高妙的詞句也只能是作為天才的寫照了。

王維的山水詩作,體現出來的“秀美”是其自身獨特的寫照,他的詩作、畫作對後世的審美情趣影響頗深。成為了中國文學史上最受追捧的一代“詩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