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登岠山——邳州文化

四柱奇峰耸,邳州第一山。

苍松危石立,岚气绕云翻。

古寺燎香火,刺槐依翠峦。

孤桐雕乐瑟,驹马屙金丹。

昔日葛洪井,今朝水碧蓝。

练丹人已去,神话口碑传。

亭阁玲珑秀,藤萝彩斑斓。

石文犹尚在,碑志显奇观。

天助岠岩长,地扶百姓安。

行人飞鸟道,跃马步云端。

习习山风爽,翩翩鸟语欢。

飞霞吻暮意,游客兴犹酣。

久慕岠山美,余今喜夙攀。

登岠山——邳州文化

 邳州岠山位于邳南八路镇南端与睢宁县古邳镇接壤处,古称峄阳山,又称葛峄山。《禹贡》有“峄阳孤桐”的记载。《后汉书·郡国志》载:“下邳葛峄山本峄阳山。山出名桐。”咸丰《邳州志》载:“葛峄山之阳,特生桐,中琴瑟。后汉以来直以峄阳为山名。”相传峄阳山所产的桐木,是制琴的好材料,古时曾作为贡品。又据《明一统志》载:“俗名邳州岠山,以其与沂水相距也,今改为?山。

邳州岠山山体西南东北向平列四峰,长约3公里,宽约2.5公里,从山脚到山顶约2.5公里。主峰“白云崖”高204米,为境内最高山峰;其他三峰环抱如半月。由于山峰分布较为开阔,从东西两边望去,山体为南北走向;从南北两边望去为东西走向,据《邳志补·山川》载:“山巅有寨,寨内有泰山行宫、葛仙井、葛仙洞。”传为东晋葛洪炼丹处。传说葛仙井下的泉水下连东海,龙王吐出金汁玉液,供葛洪炼丹。山南麓有渊德公庙,为祭祀东汉下邳令韩棱而建。据同治《徐州府志》载:“韩棱为下邳令时,有遗爱,民立祠祀之,至今不废。”相传韩棱在任内关心民间疾苦,深得民间称颂,死后谥“楚龙渊”。民初庙宇犹存,后毁于战火。最南端山头为半戈山,山上有明汤明威将军墓。据《睢宁县志》载,明威将军名忠,明初为邳州卫指挥佥事(州驻军首领),州人称汤总兵,死后封明威将军,葬于半戈山。其父汤和,明初将领,助朱元璋有功,后曾奉命到沿海防倭,谥封为东瓯王。

登岠山——邳州文化

  民间至今流传着关于汤总兵的故事。

  汤总兵的墓地,前瞻古城,后依高山,沂武交流,泅水围绕,这里“日受千人眼,夜览万盏灯”,是一块绝好的风水宝地。传说,汤忠活着时候就请阴阳先生为他观风水,找一块能一辈出一个总兵的墓地。阴阳先生为他四处奔走,白天观山看水,夜里观察星像。花了约半年时间,好容易才找到半戈山这块宝地。不料阴阳先生由于日夜操劳,眼睛熬瞎了。汤忠见了不忍,答应活养死葬,衣食优厚,把阴阳先生奉为座上客。汤忠死后,他儿子却不像父亲那样优待阴阳先生了。最后,甚至把他赶出门了。阴阳先生一气,趁夜掘开汤忠的墓,把骨头撒了,连夜逃走了。这样一走,风水被破了。从此,汤家除汤和汤忠父子以外,以后再也没有当总兵的了。

  民国十二年(1923),邳州岠山,曾因植树造林引起一场纵火案。邳州岠山北郭宋庄人郭子化,在峄阳高等小学任教师。他看到,邳州岠山、大黄山童山秃岭,联络原徐州七师同学许继诺、王如松、宋学珍等7人倡导实业救国,集资办“峄黄艺树公司”,计划在?山和大黄山植树造林。宋圩团董宋席珍得知此议后,带头横加干涉,造谣说?山出金子,郭子化把

邳州岠山卖给洋人了。洋人一开山,附近百姓的房屋和祖坟都得扒光。他一面造谣惑众,一面暗地买人趁夜间放火焚烧郭子化等7人的房屋。郭子化等到县衙控告宋席珍。当地百姓也联名支持。知县徐绍修迫于群情义愤,逮捕了3个纵火犯;罚宋席珍大洋七千元赔偿这7家损失,并罚唱大戏作为赔礼。当地群众无不称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