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古代麒麟的傳說

麒麟是中國傳統瑞獸,性情溫和,傳說能活兩千年,古人認為麒麟出沒處必有祥瑞,今天我們看到的麒麟是集獅頭、鹿角、虎眼、麋身、龍鱗、牛尾於一身體的形象,但在漢代以前麒麟並不是這個樣子。

古代麒麟的傳說

在漢畫石像中,麒麟的樣子看起來像馬或者鹿一類的動物,最明顯的特徵是頭上長有一隻角,古人把雄性稱為麒,雌性稱為麟,在甲骨文中沒有麒字,只有麟字。

古代麒麟的傳說

從字型看右邊很像一隻鹿,《詩經》中唯一提及麒麟的文章是《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古代麒麟的傳說

這首詩十分簡短,但解讀起來卻又是個千古難題,難在哪裡呢,難在麒麟究竟長什麼樣子,它真的存在過嗎,《五雜俎》中說:龍性最淫,故與牛交,則生麟。

《淮南子-地形訓》記載:毛犢生應龍,應龍生建馬,建馬生麒麟,麒麟生庶獸。《禮記》中說麟鳳龜龍謂之四靈,可見麒麟的地位起碼與龍同等。

古代麒麟的傳說

孔子在《春秋》中提到西狩獲麟的故事,當年魯哀公領著他的大臣們圍獵,突然驚擾了一隻神獸,這隻神獸倉皇逃竄,魯哀公於是在後面拼命的追趕,並對這隻神獸射了一箭,神獸負傷被眾人捕獲。

魯哀公發現這是一隻從未見過的神獸,大臣們誰也不知道這個神獸到底叫什麼名字,魯哀公後來麼請來了71歲高齡的孔子鑑定,孔子看到神獸負傷驚魂未定的樣子,心中萬分悲痛說:此乃麟也。

古代麒麟的傳說

回家後孔子在《春秋》中寫下了兩句話:唐虞世兮麟鳳遊,今非其時來何求,麟兮麟兮我心憂。在孔子的眼裡麒麟乃是神獸,它怎麼可能被凡人捉到,這對孔子震動非常大,孔子無法再寫春秋,不久就去世了。

孔子從來不談論神鬼之事,更不用說把它記在書中了,由此可見孔子在《春秋》中記述的麒麟應該是一頭真實存在的動物,在中國最早的一部工具書《爾雅》中解釋什麼是麒麟時說:麐麕身牛尾一角,《說文解字》說麐就是麟,麕就是獐子,麕身就是說身體像獐子一樣。

麒麟的尾巴像牛尾,有一角,在漢畫像石中的麒麟就符合這樣的描述,但在漢武帝之後,麒麟的一角卻變成了兩角,《史記》中記載公元前122年,漢武帝為了慶祝獲得瑞獸改年號為元狩年,前面我們說麒麟只有一隻角,到這裡卻變成了兩角,我們猜測漢武帝見到的可能不是麒麟而是馴鹿。

但是在那個時代,漢武帝說麒麟是兩隻角誰敢說不是呢,幾千年來歷來帝王都把麒麟看作是祥瑞,所以大臣們都紛紛向皇帝報告,各種各樣的麒麟現世的故事。

古代麒麟的傳說

麒麟的形象逐漸演變成今天的獅頭、鹿角、虎眼、麋身、龍鱗、牛尾於一體的形象,在《清史稿》記載過很多關於牛產麒麟的奏報,雍正二年平度州民家牛產麟,周身鱗甲,頭角猶隱也,荊州民家牛產麟,遍體鱗片,嘉慶元年,遂安民家牛產麟,嘉慶七年鎮海民家牛生一犢,遍體鱗紋,色青黑,頜下有髯,項皆細鱗,諸如此類事件數不勝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