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大年初二,这些老民俗正在消失,可是热闹的年味却丝毫不减

“大年初二”是春节中的重要日子。人们会在正月初二这一天,遵守各种习俗,也会在喜庆的气氛中,继续享受过年的热闹。不过对比过去的大年初二和现如今的大年初二,人们也发现了很多不同的民俗正在消失。你可知道这是因为什么?小编这就来为您揭秘:

大年初二,这些老民俗正在消失,可是热闹的年味却丝毫不减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俗语有云“初一饺子初二面”,只有在大年初二这天吃面,这一年才会更加顺利,感情也会更加长久。毕竟大多数的家庭,女儿都会带着女婿和很多的礼物,在初二这天回娘家,和亲人们一起团聚。而大年初二的这一天,吃上面条之后,也有“长长久久”的感情寓意。其实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也有一个更加科学的原因,因为过年当天,大家都吃得太丰盛了,并不好消化,第二天吃上面条,也更好消化,对人的身体也更好。所以久而久之,这样的习俗也就流传了下来。不过在现如今的社会当中,大家因为饮食习惯的不同,吃东西也更加方便,所以在大年初二的这一天,很多人都会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也不必遵守这种传统习俗了。

大年初二,这些老民俗正在消失,可是热闹的年味却丝毫不减

而“大年初一为四时之始,人们以早为贵,早有所成,一切占先。”这种思想,也直接影响了古人在大年初二一定要早起,才能占得先机,赢得祝福的想法。人们早起后,会“早鸣鞭炮”,“早开福门”,“早迎财喜神”……在现如今的社会,大家因为上班的劳累,好不容易过年的时候可以好好休息,谁会在这一天的凌晨早起呢?更何况放鞭炮,早起开门迎祝福,这样的习俗在现如今的小区等住宅区,也并不现实,大家已经禁止放鞭炮这种扰民,甚至是污染环境的行为了。所以在大年初二这一天,早起放鞭炮的习俗也就消失了。

大年初二,这些老民俗正在消失,可是热闹的年味却丝毫不减

在传统的大年初二习俗中,“祭财神”流传得更加长久一些,毕竟谁不希望财运滚滚呢?所以传统民间习俗中,正月初二这天,家家户户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很多商家的祭财神行为更隆重,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发大财。不过现如今的社会发展的越来越迅速,无论是科学教育还是普通人家思想,都更包容,更科学,大家相信,真正想要发财想要赚钱的话,一定要靠“勤劳致富”才有实现的可能。其实这样的思想也是一种传统的进步性,毕竟财神是大家对于发财的美好祈求,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也“祈求”的富贵基本是奢望,想要发家,只有靠自己勤劳打拼。

大年初二,这些老民俗正在消失,可是热闹的年味却丝毫不减

“大年初二尽量别流水”这档习俗,在以往的民间习俗当中,也流传过一段时间。因为在民间的习俗当中,“水”其实就是指财富。在初二这一天,如果“流水”了,也就是往外花钱了,那么就代表着这一年就会漏财,老祖宗很注重这种忌讳,久而久之竟然就成了习俗,很快的遵守下来。不过在现如今的社会当中,大家对于这种习俗的讲究没有这么得严格,毕竟现在的科技发展如此迅速,要买东西、要做生意、要出去玩耍……这怎么可能不会花钱呢?所以这档习俗也就渐渐的消失了。

大年初二,这些老民俗正在消失,可是热闹的年味却丝毫不减

当然了,在传统的大年初二当中,几乎人人都会遵守一个习俗,那就是回门。《康熙字典》也曾言:“女之夫曰婿,妻谓夫亦曰婿。”其实就是说在古代的大年初二这一天,很多女儿女婿都回家了。但是在现在的生活当中,很多独生子女的家庭可能会在过年这一天,女儿回自己的家过年,女婿也回自己的家过年,也就不存在大年初一不回家,大年初二才能和父母团聚的事情了。又因为现在的交通工具非常的发达,无论是哪天想见自己的父母,都可以随意的见到,所以大年初二这一天,如果真的有事情耽搁的话,就算不回娘家,其实也没有多重要,“大年初二回娘家”这档传统虽然存在于人们的观念里面,但是否要遵守,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大年初二,这些老民俗正在消失,可是热闹的年味却丝毫不减

虽说旧习俗不再,很多传统民俗正在慢慢消失,但一些新的习俗也会出现。小编希望,中华文明薪火相传,中华民族的文化历久弥新。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冯豆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