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乾隆退位后举办“千叟宴”,为何用过御膳后多位老寿星接连去世?

神奇巴马


“千叟宴”是清朝皇帝为了发扬光大“传统孝道”而举办的一种高规格的敬老活动,邀请全国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参加,也就是让老人进京大吃二喝玩几天,彰显天子与民同庆的欢乐气氛。

清朝一共举办了4次。



第一次是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农历三月,也就是在康熙60寿诞时于畅春园隆重举办。

第二次是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正月举办的,此时康熙69岁,这次是为了庆祝70寿诞到来在乾清宫中隆重举办。

康熙为何不在70岁时摆寿宴呢?原来古人规定60岁才能办寿宴,然后10年一大庆,但大都提前一年举办,据说是不让阎王爷知道到底多大岁数。

第三次是在乾隆五十年(1785年)正月初六在乾清宫中隆重举办。乾隆处处效仿爷爷康熙,这次举办千叟宴是为了表示天下富足太平。乾隆是个爱面子摆谱的皇帝,喜欢听别人奉承话,尤其喜欢听别人夸他像当初的康熙大帝。



第四次是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正月初一,为了庆祝自己禅位,儿子嘉庆继位于宁寿宫皇极殿举办的。

这一年86岁的乾隆荣升太上皇,为了接近他的年龄,特规定70岁以上的老人才能参加,也就是比前三次的“千叟宴”提高了年龄。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千叟宴结束后,许多老寿星接连去世,这到底为什么呢?

其实这不难理解,乾隆规定70岁以上的老人才有资格参加,民间有:“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的俗语。意思是年龄大了容易出意外,最好不要挽留这些老人在家吃饭、住宿和歇息,以免突然去世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乾隆是皇帝自然不怕出事,老人出意外我估计也没人敢讹诈乾隆。

这次千叟宴都是年龄比较大的老人,加上举办的时间是正月初一,此时天寒地冻,人多上菜难,有些身份低的老人就在大殿外凑合吃一口。



问题来了,天冷菜凉,老寿星都是九十岁以上的老人,本来上年纪消化不好,加上路途遥远颠簸,身体虚弱,皇宫做的菜品花样繁多,这些老人第一次开洋荤自然贪食,而胃又承受不住,于是造成消化不良而腹泻。

常言道:“好汉经不住三泡稀”,何况九十岁以上的老寿星呢?加上古代医术落后,于是造成了死亡。

乾隆是好心办坏事,我就纳闷了,放着暖和季节不举办,偏偏在寒冷的冬天举办,乾隆是不是想谋杀这些老人呢?如果他不是皇帝,我估计会被老人的儿子碰瓷索赔,你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