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農村俗語:“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事非”,是什麼意思?你對其有什麼理解?

農夫老嶽


農村俗語“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是古人對數字迷信的說法,“七”諧音“欺”,這天出門不吉利,容易受欺負。

“七”象形“匕首”,匕首兇器也,不吉利。古人對於外出看的很重要,所以避免在帶“七”的這天外出。



另外古代婦女有“七去”或稱“七出”之說,即婦女觸犯“七條”會被丈夫休回孃家(一淫佚、二不事舅姑、三口舌、四盜竊、五妒忌、六惡疾、七無子。)。還有人死後要燒五七紙等等。

所以在古代“七”是不吉利的數字。這就是“七不出”的來歷。

“八”諧音“發”,在古代“八”是個吉利數字,這時在外求財財到手,在外求官官到位,正是順風順水的時候,在外不要著急回來,等發了財,做了官再回來也不遲。

因此古人認為帶“八”的日子裡,外出的人不要在這一天回家。這就是“八不歸”的來歷。

“九”在古代是最大的一個數字,比如九五之尊,一言九鼎、九天攬月、九州方圓、九九歸一、九牛二虎等等。

古人認為面對強大的東西,人是渺小和微不足道的,帶九的日子外出,如果躲避不及會惹上麻煩,最好初九不要出門,否則會惹上是非。



第二種說法是:“七不出”是說古代的男人要出遠門,(古代一般女人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男人外出一定要把家裡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七樣東西準備好再出遠門,準備不好就不要出遠門。

“八不歸”是說在外的男人如果不能做到“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八項就別回來了,外出混不出人樣,學不到本事,還有臉回家啊!

“初九不出門”是個別地區的風俗,土家族認為初九是紅煞日。土家人有“出門遇紅煞。一去不歸家”之說。



以上都是迷信的說法,現代人沒這麼多的說道,那天出門都是好日子。不過個別地區還保留著這種風俗傳統,隨著時間的流逝,一些迷信的東西逐漸會被歷史所淹沒。


秉燭讀春秋


有些農村老俗話說:“七不出門,八不歸家。” 很多人理解為逢七不出門,逢八不回家。更有甚者說,“初九出門惹事非” ,意思是說,初九那天出門,容易招惹是非。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你想想,逢七、逢八的日子,每個月有初七、初八、十七、十八、二十七、二十八,佔了一個月的五分之一;加上逢九的日子,有初九、十九、二十九,差不多佔了三分之一,那麼多日子不能出門或歸家,那我們還能正常出門嗎?其實,真是的意思不是這樣的!



古時候,一般百姓出門都是靠雙腳,沒有交通工具。有馬可以做交通工具的,可日行千里,但那是普通百姓能用得起的嗎?一般百姓只能靠自己的雙腳去丈量距離。如果近還好說,但如果距離遠,那一去一回就得花費很長時間,一個月兩個月甚至更長時間。臨出門時,自己遠出了,但給家人準備好一切了嗎?家裡生活所需的柴、米、油、鹽、醬、醋、茶準備齊全了嗎?七不出門是指“出門七件事”是否為家裡準備齊全!



而八不歸家又是指的什麼呢?古代人們都是道義之士、道德之人,忠孝仁義不離身,很講究孝、悌、忠、信、禮、儀、廉、恥等為人處事之道。人不出門身不貴,出門了,身貴了,歸家即為座上賓,是受家人和親朋愛戴的。身貴者,要顯出身貴的身份。不能出門時是大老粗一個,歸家時仍然一個大老粗,那樣就算是白出門了,沒有長進,令人瞧不起。那麼,人在外就是修行,就是鍛鍊自己的一個過程,人生的“八要素”是否做到了?假如你在禮儀廉恥忠信孝悌方面修煉不到家,那就不要急著回家,修煉成熟再回家不遲啊!

“初九出門惹是非” ,我不知道這是哪裡的老俗話,是什麼原因而來?但我覺得這話說得沒有道理。我只知道“三六九,到處走” ,意思是說逢三、六、九出門比較順利,可以行遍天下。但這也是不能完全可信的。一個人外出辦事順不順利,與出門的日子沒有多大關係,只與自己準備是否充分、心態是否調好等因素有關,我覺得是這樣的。當你心態沒有調整好、準備不充分時,即使選一個最吉利的日子,恐怕也是一事無成,什麼問題也辦不了,大家說是這個道理嗎?

我國民間俗話、諺語很多,有千千萬,但是每句俗話、諺語都是經過數十年、數百年經驗總結而成,但每句俗話、諺語都有一定範圍、語境等因為而決定了其特定意義。如果只是片面理解與引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會產生誤解、誤傳、誤導,會造成傷害。就像這句老俗話“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事非” ,如果人人都以這樣的行為方式去指導自己行動,那出門不堵車、不擁擠?到頭來恐怕是誰也出不了門,誰也辦不成事,那將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奇觀?


種植大世界


農村俗語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結晶,對我們都有很好的訓誡作用,因為古人的思想是博大精深的。如農村俗語:“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對於出門在外的遊子,以及正準備外出的人,都有很好的警示作用。

“七不出”,是指初七這一天不能夠出遠門。在古代的時候,人們認為“七”在形狀上,看起來就像一把匕首,寓意著兇殺。如果要遠行的人,在初七這一天出門的話,就會遇上災難,嚴重的還會造成血光之災。即使能夠平安到達目的地,也會財運不好。

並且,古代的時候,男人是家中的頂樑柱,一般都要外出掙錢養活家庭,並且男人在出門前,妻子在家裡都要把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些生活必需品都準備好,選好出門日子,這樣男人才能安心的出門掙錢。

“八不歸”,是指正月初八這一天,如果出門在外的人,就不能夠在初八這一天回家。因為八字在字形字義上是一撇一捺,向外張開,很不吉利,因此,這樣的日子是不允許回家的,回家對自己和家裡人都很不吉利。尤其是在外的晚輩,更不應該在初八去看望家裡的長輩。而中國傳統文化很講究,忠信禮儀廉恥孝悌這八種禮節。作為晚輩也必須按照這八條道德水準規劃來嚴格要求自己,如果觸犯任何一條,都被認為是不孝不忠不義,對不起列祖列宗和家裡的長輩。因此,初八不歸就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了。

“初九出門惹是非”,是說在初九這一天出門就會惹來是非。我國有些地方有這樣的民族文化,認為初九這一天是紅煞日,忌諱出行。如果這一天出門的話,很容易引起是非,與人發生口角爭鬥,甚至引發血光之災。所以在這些地區,初九也是不允許出門的。

這些農村俗語,都是中國的一種民族文化,是古人對於自然現象和社會經驗的一種總結,有些是帶有一些迷信思想和神秘東西的,這些都是他們憑藉自己的經驗,來對未來生活的一種預判,希望在某些日子裡能夠避開兇險。

總之,無論是古代的人,還是現代的人,都有個共同的心願,就是期待平安。


迷萌樂


古人對世界的認識不足,太多東西無法解釋,於是把很多難以理解的東西,就推給了各種迷信說法。這些說法有的編得比較上口,又貼近生活,於是就流傳下來,題目中的說法,就是眾多俗語中的一種。那麼,這句話有什麼意思呢?

七不出

在我國,七經常是一個不吉利的數字,這從許多文字裡都能看到這層意思。最讓人感到膽寒的,是“頭七”這個詞。頭七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死人回魂,就是人死去的第七天,會回家一次,算是和家人告別。這一天極有講究,一旦操作不當,就會激怒亡魂,由此引發可怕的後果。

再比如一些成語,如“七嘴八舌”,稍微有點偏貶義,是說人多嘴雜,場面混亂;比如“七上八下”,雖然不是貶義,但是顯然這個成語很消極,如果占卜有了這樣的箴語,顯然會讓人感到不舒服。

比如佛家有“七苦”,包括生、老、病、死等,這也是消極的意思,甚至有種宿命的味道,暗示人逃不脫某種定數。

再比如古代的女子有“七出”,說的是其中不同的休妻理由,包括無子、盜竊、嫉妒、口舌等,這個明顯含有了消極色彩。

所以,在我國農村裡,“七”這個字,往往會讓人聯想到一些不好的東西,所以初七一般是不會出門的。

八不歸

七不吉利,但是像六和八都是人們喜歡的數字,為什麼呢?六就不用說了,是順利的意思,八想必大家也都知道,那是“發”的意思。

發財要去哪裡發呢?當然要去外面發,發自己人的財那當然是不行的。所以,到了初八這天,沒事儘量不要回家,最好一直留在外面,說不定就能發一筆橫財。

這種說法對於那些賭徒可能更有誘惑力,每個月到了這一天,他們可能要通宵達旦地奮戰一番,不把老底賠個光是不會回家的。

初九為何容易招惹是非呢?

在我國,三、六、九經常都是虛指的數字,別看寫了這些數字,實際上可能在說千千萬。

九更加特殊,在易學等裡面,經常代表了某些卦象,代表了大衍之數,也可能代表了缺了一的大圓滿。總體說來,這個九代表了太多的東西,也就是說——不穩定!

所以,初九出門,也許會碰到各種各樣的事情,可是我們不是神仙,不可能把每一件事情都處理妥當,所以難免會惹到一些人、攤上一些事。所以,為了避免麻煩,最好初九也不要出去,這樣就能避免麻煩了。

但是,這種說法其實也不一定,初七不出門這個比較通用,但是初八不回家這個就不一定能了。回家是每個父母對兒女的期盼,賺不賺錢,父母可不在意,如果初八兒女們能回家,那父母肯定是很想讓他們回來的。

另外,在許多地方,人們出門喜歡選擇帶三、六、九的日子,所以對於很多地方的人來說,初九出門其實還不錯,也是很吉利的。當然,對於不信迷信的現代人來說,根本沒有那些機會,初四都敢隨便出去,何況什麼七八九呢。


小小嬴政


“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事非”有兩種意思

農村的俗語多是一些村裡面的老人根據自己的閱歷所總結的一些富有一定哲理性的短語,其讀起來朗朗上口,深受一些農村老鄉的習喜歡

意思1

“七不出”中的“七”字諧音與欺負的“欺”相近,所以在日期帶“七”的時間裡出門不吉利,容易受到欺負。

“八不歸”中的“八”則代表著發財的“發”,這是一個比較吉利的數字,代表說發財的意思。所以,所以在日期帶“八”的日子應該在外求財,而不應該回家。

“初九出門惹事非”中的“九”字在我國古代是一個比較大的數字,多用來形容一些在事,比如九五之尊,也就是說這天會有很多大事要發生。所以,初九這天儘量不要出門,以免招惹是非。

意思2

“七不出”是指男人外出時一定要將“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七樣家中必須物品備齊,否則不要出門。

“八不歸”是說男人在外面一定要作到“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否則就不要回來。

“初九出門惹事非”是在個別地區有人認為初九這天不吉,是煞日,不宜出門,否則容易一去不歸。

我理解

其實像“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事非”這種俗語通常表現了當時的百姓還是比較迷信的,並且有些話只是說起來順嘴而已,完全無科學根據。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像這種俗語已經很多人都不會再相信了,該出門就出門,該回家就回家。


農村王小霞


“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事非”, 屬於春節期間的禁忌文化。


“七不出”, “七”與“欺”同,對於出遠門的人,開門做生意的人,容易被人欺騙,實際也是圖個吉利,對於做生意的人,就比較忌諱。一般不選擇初七開工,要麼提前開門一天,要麼延後一天。此外,還有 “七上八下”、“七嘴八舌”,還有“頭七”到“七七”,佛教裡說的“七苦”,都給“七”帶來了特殊的含義。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出門的多數,是養家的男人,因為妻子老幼都會待在家中,需要先把家裡安頓好,否則,出門了也不放心。在古人認,“七”在字形上,看起來像一把匕首,帶有凶煞的意味。對於出行的人會非常不利,可能有血光之災,也有可能財運不佳。


“八不歸”, “八”對“發”同音,已經出門在外的人,就不要急著回家了,對我國特定的含義,在外有發,何需急著歸家。就是要求在外的人,把需要乾的事,做好。辦事認真,財運才能恆通,自然要發。數千年的倫理道德標準,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約束人們行為規範,只要犯了其中一條,就不要回家。


“ 初九出門惹事非”, “九”同“酒” ,酒後失言,失德誤事,酒壯慫人膽。該說的不該說的,該做的不該做的,個人德行酒後盡顯,不惹是非,才是怪事呢。在一些傳統的民族文化中,“初九”是紅煞日,比較忌諱出行,容易引起是非,與人發生口角爭鬥,甚至引發血光之災。因此,有“初九出門惹是非”一說。


在我國《易經》當中,九代表了陽,更是說明了物極必反的道理,任何事情遇到九,比然會走到極限,盛極而衰。九還是最大質數,九代表走到了盡頭,《西遊記》裡的九九八十一難,皇家自稱“九五之尊”,中國的重陽節,也是農曆九月初九,也代表老人。

由於數千年的封建社會,封建的思想,至今仍然影響我們。其實,也沒有什麼道理,只是就這麼一代一代的流傳了下來。


德雨50926495


關於這句話的具體意思,有書君特意請教了下自己那個平日出門必看皇曆的父親。

父親思索了半天,回答說:“這個皇曆上沒有特別交待。過去老人們講究逢七出門。而今的人出門卻講究逢八(諧音發),這跟過去不一樣。

但是我觀察了下,覺得過去的講究靠譜一點,村裡那些小年輕出去打工,逢八出門的,往往一年混不到頭就得回來。”

有書君緊接著又問了一句:“那麼逢七出門的是否要好些?有什麼講究?”

父親笑一笑:“這個,也說不準……按我看皇曆的經驗,好日子、壞日子其實與七、八、九無干,倒是與人的時運相關。”

眼看父親又要給有書君灌輸他的辯證擇日法了,這話題一扯起來沒完,有書君只好指一事暫避。

那到底“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事非”是個什麼說法呢?

有書君查找了些資料,發現關於“七不出、八不歸”,有一種說法比較合乎常理。

這個說法是這樣的:古人希望女人在出遠門之前,做好七件事,男人在歸家之前,要按八個準則做好人。

具體來看:

七不出。

居家過日子,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若要出門,必要先把這七件事處理妥當。一個女人要出門,就得把生活上的這七件事安排好,若是沒有安排好,不僅自己心裡不安,擔心家裡的男人孩子缺東少西,在過去還會被旁人指責不會持家。

八不歸。

八不歸這個說法就主要針對男人了,過去男主外嘛。

在外打拼的男人,要按“忠、孝、悌、信、禮、義、廉、恥”這八個準則做人做事。如果做不到,就不要回家,免得連累貽禍家人。這個要求,跟今人“沒有混好無顏回家”的思想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最後說一下“初九出門惹事非”。

初九出門惹事非,這句話好似流傳並不廣泛。在查找資料的過程中,有書君一度認為,這是為了讓俗語更押韻而特意加的。

感謝強大的網絡,有書君發現了一個似乎能解釋這句話的現象。

原來,在土家族人聚集的地方,冬月的雞日,即三、六、九,以及臘月的牛日,都被認為是紅煞日,在這幾個日子裡,土家族人是很忌諱出遠門的,認為會有血光 之災。

對於這個說法,有書君也姑妄存之,因為現代社會出遠門的時候實在是多,那兩個月有那麼多日子不能出門,想想就頭痛啊。

好了,有些古話俗語,作為現代社會的我們,也無需不加思辨地全盤接收,且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吧。若是無關緊要的事,不想逢“九”出門就不出吧,圖個心安不是?

有書君語:有書君送福利啦!!私信有書君,回覆“福利”即可【免費領取52本】高分好書,限時福利,不容錯過哦~


有書共讀


“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事非”的說法,屬於禁忌文化。山農家鄉,並沒有特別的忌諱這個,但是山農家鄉有一個臺灣企業,他們就非常注重這個忌諱。山農在臺企上了三年班,每當七月十五,鬼門開。公司會安排員工,手持清香,由喊詞人引導,祭拜天地諸神、佛、鬼。到了春節,絕對是會在正月29號放假,在大年初六上班,從初六到初九的三天。所有員工必須回來上班,無論多遠。初六回來不了的員工,就只能等到初十上班。那麼錯過了三天,年終的激勵獎金有近2000元,沒有了。未上班的三天,也別想要工資了,算成事假,新的一年的全勤也沒有了,新的一年的年終獎金也會受到大大的影響。短短三天,會讓大家損失好幾千元的。

為何臺灣企業如此注重這三天,就因為,他們忌諱“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事非”的說法。但是這個說法並沒有廣泛到逢”七“、逢”八“、逢”九“都這樣,只是在春節期間才這樣。

“七不出“就是七不出門,出門的定義並不是自己家的大門都不能出,只是不宜與他人閒聊,不適合開門做生意。”七“等於”欺“,對於出門的人或打開門做生意的人容易被人欺騙。就如在大年初一,不能對著門口掃地,把垃圾倒外面一樣。圖的是一個吉利。因此,對於做生意的人就比較忌諱這個。所以要麼提前開門營業,要麼延後一天營業。

“八不歸“就是八不歸家。既然已經在外面的人,就不要急著回家了。”八“對”發“,這個是我國特定的含義。在外有發,何急歸家。就是要求在外的人,把需要乾的事,做好。辦事認真,財運才能恆通,自然要發。

“ 初九出門惹事非”,初九出門必有事非。為何,”九“同”酒“,喝酒誤事,酒壯慫人膽。該說的不該說的,該做的不該做的,都能在醉酒後一一盡顯。不惹是非才是怪事呢!

“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事非”的說法,每個地方都有不一樣的解釋,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歡迎大家一起探討。


山農村民笑哈哈


農村俗語:“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是什麼意思?你對其有什麼理解?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而我們國家地域廣了,什麼俗語都有!關於“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這句話,各種解釋的版本也是豐富多彩,花樣百出。

古人出門要講究黃道吉日,“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看起來像在說,初七(十七、二十七)不宜出門,初八(十八、二十八)不宜從遠處歸家,初九出門的話,可能就會惹是非!其解釋是,七字象匕首,出門會不吉利,而八字是撇開的,宜出不宜進,回家之路會遭遇坎坷。這些解釋,聽起來就有些牽強附會。



也有人說,七不出,八不歸來源於土家族的習俗。說在出門之前沒有將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安排好的話,就不能出門。而在外面沒有做好八件事(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人是不能回家的,這八個字是做人的基本禮儀和道德,做不好的話,無顏再見江東父老!這是一個比較大眾能接受的解釋。

還有一種解釋,七不出是指古代的休妻,如果妻子沒有犯七條戒律,男人是不能修的。七條是指無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盜竊、妒忌、惡疾。這個解釋在這裡也有點解釋不通。



而我們這裡還有一句老話叫“三、六、九出門不用問人”,意思就是說在初三,初六,初九,或者更延伸了說13,16,19.....最適宜出門,肯定辦起事來順溜。

這麼多的版本可見,哪天能出門,哪一天不能出門是眾說紛雲!我們只當聽聽熱鬧也就罷了!

對於出行的安全概率,倒是聽一個經常處理事故的朋友講到過,有三個日子他們處理事故的比例要比別的日子大很多。就是每個月的五號,12號和23號,誰也解釋不了為什麼!但交通事故以及其他事故發生的比例就是大一些。這些日子與上面人們討論的農曆日子不同,全是陽曆日子。

對此,大家又是怎麼認識的呢?歡迎交流分享。


村姑說村事




“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啥意思?說實話我還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俗語,也是有點震驚。古人出門,他們都看日子,對於他們來說,出行是重大的日子,一定要選好日子。

七不出應該是指每個月的初七,初七的時候不要出門。但現在,我們在外面打工,一般都是初八就開始上班了,很多打工者都是選擇初六初七就出門了。包括我也是一樣,從來沒有這個想法說初七不出門。



八不歸,應該就是初八不能回家了。但是在我們家鄉,除了新年初一不能回孃家,你啥時候回家都可以,並沒人來阻止你。

初九出門惹是非,說實話,我也沒見我這裡有過這樣的習俗,所以還是有點難以理解。有人認為九是一到十最大的單數了,這一天可能會有不好的事情,但也有的人認為這一天福氣多。



而七在以前代表一種說法,那就是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七件事沒有做好就不能出門,出門了也不安心,可能就有了初七不出門的緣由吧。

八不歸則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一種道德體系標準,只要犯了其中一條就不能回家,所以應該是八不歸了。

我覺得人們是對於出行的人,希望他們平安,也是一種期待。出門在外,多小心點就對了。我覺得對於這些俗語,不能過於相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