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农村俗语:“七不出,八不归,初九出门惹事非”,是什么意思?你对其有什么理解?

农夫老岳


农村俗语“七不出,八不归,初九出门惹是非”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是古人对数字迷信的说法,“七”谐音“欺”,这天出门不吉利,容易受欺负。

“七”象形“匕首”,匕首凶器也,不吉利。古人对于外出看的很重要,所以避免在带“七”的这天外出。



另外古代妇女有“七去”或称“七出”之说,即妇女触犯“七条”会被丈夫休回娘家(一淫佚、二不事舅姑、三口舌、四盗窃、五妒忌、六恶疾、七无子。)。还有人死后要烧五七纸等等。

所以在古代“七”是不吉利的数字。这就是“七不出”的来历。

“八”谐音“发”,在古代“八”是个吉利数字,这时在外求财财到手,在外求官官到位,正是顺风顺水的时候,在外不要着急回来,等发了财,做了官再回来也不迟。

因此古人认为带“八”的日子里,外出的人不要在这一天回家。这就是“八不归”的来历。

“九”在古代是最大的一个数字,比如九五之尊,一言九鼎、九天揽月、九州方圆、九九归一、九牛二虎等等。

古人认为面对强大的东西,人是渺小和微不足道的,带九的日子外出,如果躲避不及会惹上麻烦,最好初九不要出门,否则会惹上是非。



第二种说法是:“七不出”是说古代的男人要出远门,(古代一般女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男人外出一定要把家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七样东西准备好再出远门,准备不好就不要出远门。

“八不归”是说在外的男人如果不能做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项就别回来了,外出混不出人样,学不到本事,还有脸回家啊!

“初九不出门”是个别地区的风俗,土家族认为初九是红煞日。土家人有“出门遇红煞。一去不归家”之说。



以上都是迷信的说法,现代人没这么多的说道,那天出门都是好日子。不过个别地区还保留着这种风俗传统,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迷信的东西逐渐会被历史所淹没。


秉烛读春秋


有些农村老俗话说:“七不出门,八不归家。” 很多人理解为逢七不出门,逢八不回家。更有甚者说,“初九出门惹事非” ,意思是说,初九那天出门,容易招惹是非。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你想想,逢七、逢八的日子,每个月有初七、初八、十七、十八、二十七、二十八,占了一个月的五分之一;加上逢九的日子,有初九、十九、二十九,差不多占了三分之一,那么多日子不能出门或归家,那我们还能正常出门吗?其实,真是的意思不是这样的!



古时候,一般百姓出门都是靠双脚,没有交通工具。有马可以做交通工具的,可日行千里,但那是普通百姓能用得起的吗?一般百姓只能靠自己的双脚去丈量距离。如果近还好说,但如果距离远,那一去一回就得花费很长时间,一个月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临出门时,自己远出了,但给家人准备好一切了吗?家里生活所需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准备齐全了吗?七不出门是指“出门七件事”是否为家里准备齐全!



而八不归家又是指的什么呢?古代人们都是道义之士、道德之人,忠孝仁义不离身,很讲究孝、悌、忠、信、礼、仪、廉、耻等为人处事之道。人不出门身不贵,出门了,身贵了,归家即为座上宾,是受家人和亲朋爱戴的。身贵者,要显出身贵的身份。不能出门时是大老粗一个,归家时仍然一个大老粗,那样就算是白出门了,没有长进,令人瞧不起。那么,人在外就是修行,就是锻炼自己的一个过程,人生的“八要素”是否做到了?假如你在礼仪廉耻忠信孝悌方面修炼不到家,那就不要急着回家,修炼成熟再回家不迟啊!

“初九出门惹是非” ,我不知道这是哪里的老俗话,是什么原因而来?但我觉得这话说得没有道理。我只知道“三六九,到处走” ,意思是说逢三、六、九出门比较顺利,可以行遍天下。但这也是不能完全可信的。一个人外出办事顺不顺利,与出门的日子没有多大关系,只与自己准备是否充分、心态是否调好等因素有关,我觉得是这样的。当你心态没有调整好、准备不充分时,即使选一个最吉利的日子,恐怕也是一事无成,什么问题也办不了,大家说是这个道理吗?

我国民间俗话、谚语很多,有千千万,但是每句俗话、谚语都是经过数十年、数百年经验总结而成,但每句俗话、谚语都有一定范围、语境等因为而决定了其特定意义。如果只是片面理解与引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会产生误解、误传、误导,会造成伤害。就像这句老俗话“七不出,八不归,初九出门惹事非” ,如果人人都以这样的行为方式去指导自己行动,那出门不堵车、不拥挤?到头来恐怕是谁也出不了门,谁也办不成事,那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奇观?


种植大世界


农村俗语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结晶,对我们都有很好的训诫作用,因为古人的思想是博大精深的。如农村俗语:“七不出,八不归,初九出门惹是非”,对于出门在外的游子,以及正准备外出的人,都有很好的警示作用。

“七不出”,是指初七这一天不能够出远门。在古代的时候,人们认为“七”在形状上,看起来就像一把匕首,寓意着凶杀。如果要远行的人,在初七这一天出门的话,就会遇上灾难,严重的还会造成血光之灾。即使能够平安到达目的地,也会财运不好。

并且,古代的时候,男人是家中的顶梁柱,一般都要外出挣钱养活家庭,并且男人在出门前,妻子在家里都要把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生活必需品都准备好,选好出门日子,这样男人才能安心的出门挣钱。

“八不归”,是指正月初八这一天,如果出门在外的人,就不能够在初八这一天回家。因为八字在字形字义上是一撇一捺,向外张开,很不吉利,因此,这样的日子是不允许回家的,回家对自己和家里人都很不吉利。尤其是在外的晚辈,更不应该在初八去看望家里的长辈。而中国传统文化很讲究,忠信礼仪廉耻孝悌这八种礼节。作为晚辈也必须按照这八条道德水准规划来严格要求自己,如果触犯任何一条,都被认为是不孝不忠不义,对不起列祖列宗和家里的长辈。因此,初八不归就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了。

“初九出门惹是非”,是说在初九这一天出门就会惹来是非。我国有些地方有这样的民族文化,认为初九这一天是红煞日,忌讳出行。如果这一天出门的话,很容易引起是非,与人发生口角争斗,甚至引发血光之灾。所以在这些地区,初九也是不允许出门的。

这些农村俗语,都是中国的一种民族文化,是古人对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经验的一种总结,有些是带有一些迷信思想和神秘东西的,这些都是他们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对未来生活的一种预判,希望在某些日子里能够避开凶险。

总之,无论是古代的人,还是现代的人,都有个共同的心愿,就是期待平安。


迷萌乐


古人对世界的认识不足,太多东西无法解释,于是把很多难以理解的东西,就推给了各种迷信说法。这些说法有的编得比较上口,又贴近生活,于是就流传下来,题目中的说法,就是众多俗语中的一种。那么,这句话有什么意思呢?

七不出

在我国,七经常是一个不吉利的数字,这从许多文字里都能看到这层意思。最让人感到胆寒的,是“头七”这个词。头七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死人回魂,就是人死去的第七天,会回家一次,算是和家人告别。这一天极有讲究,一旦操作不当,就会激怒亡魂,由此引发可怕的后果。

再比如一些成语,如“七嘴八舌”,稍微有点偏贬义,是说人多嘴杂,场面混乱;比如“七上八下”,虽然不是贬义,但是显然这个成语很消极,如果占卜有了这样的箴语,显然会让人感到不舒服。

比如佛家有“七苦”,包括生、老、病、死等,这也是消极的意思,甚至有种宿命的味道,暗示人逃不脱某种定数。

再比如古代的女子有“七出”,说的是其中不同的休妻理由,包括无子、盗窃、嫉妒、口舌等,这个明显含有了消极色彩。

所以,在我国农村里,“七”这个字,往往会让人联想到一些不好的东西,所以初七一般是不会出门的。

八不归

七不吉利,但是像六和八都是人们喜欢的数字,为什么呢?六就不用说了,是顺利的意思,八想必大家也都知道,那是“发”的意思。

发财要去哪里发呢?当然要去外面发,发自己人的财那当然是不行的。所以,到了初八这天,没事尽量不要回家,最好一直留在外面,说不定就能发一笔横财。

这种说法对于那些赌徒可能更有诱惑力,每个月到了这一天,他们可能要通宵达旦地奋战一番,不把老底赔个光是不会回家的。

初九为何容易招惹是非呢?

在我国,三、六、九经常都是虚指的数字,别看写了这些数字,实际上可能在说千千万。

九更加特殊,在易学等里面,经常代表了某些卦象,代表了大衍之数,也可能代表了缺了一的大圆满。总体说来,这个九代表了太多的东西,也就是说——不稳定!

所以,初九出门,也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可是我们不是神仙,不可能把每一件事情都处理妥当,所以难免会惹到一些人、摊上一些事。所以,为了避免麻烦,最好初九也不要出去,这样就能避免麻烦了。

但是,这种说法其实也不一定,初七不出门这个比较通用,但是初八不回家这个就不一定能了。回家是每个父母对儿女的期盼,赚不赚钱,父母可不在意,如果初八儿女们能回家,那父母肯定是很想让他们回来的。

另外,在许多地方,人们出门喜欢选择带三、六、九的日子,所以对于很多地方的人来说,初九出门其实还不错,也是很吉利的。当然,对于不信迷信的现代人来说,根本没有那些机会,初四都敢随便出去,何况什么七八九呢。


小小嬴政


“七不出,八不归,初九出门惹事非”有两种意思

农村的俗语多是一些村里面的老人根据自己的阅历所总结的一些富有一定哲理性的短语,其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一些农村老乡的习喜欢

意思1

“七不出”中的“七”字谐音与欺负的“欺”相近,所以在日期带“七”的时间里出门不吉利,容易受到欺负。

“八不归”中的“八”则代表着发财的“发”,这是一个比较吉利的数字,代表说发财的意思。所以,所以在日期带“八”的日子应该在外求财,而不应该回家。

“初九出门惹事非”中的“九”字在我国古代是一个比较大的数字,多用来形容一些在事,比如九五之尊,也就是说这天会有很多大事要发生。所以,初九这天尽量不要出门,以免招惹是非。

意思2

“七不出”是指男人外出时一定要将“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样家中必须物品备齐,否则不要出门。

“八不归”是说男人在外面一定要作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否则就不要回来。

“初九出门惹事非”是在个别地区有人认为初九这天不吉,是煞日,不宜出门,否则容易一去不归。

我理解

其实像“七不出,八不归,初九出门惹事非”这种俗语通常表现了当时的百姓还是比较迷信的,并且有些话只是说起来顺嘴而已,完全无科学根据。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像这种俗语已经很多人都不会再相信了,该出门就出门,该回家就回家。


农村王小霞


“七不出,八不归,初九出门惹事非”, 属于春节期间的禁忌文化。


“七不出”, “七”与“欺”同,对于出远门的人,开门做生意的人,容易被人欺骗,实际也是图个吉利,对于做生意的人,就比较忌讳。一般不选择初七开工,要么提前开门一天,要么延后一天。此外,还有 “七上八下”、“七嘴八舌”,还有“头七”到“七七”,佛教里说的“七苦”,都给“七”带来了特殊的含义。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出门的多数,是养家的男人,因为妻子老幼都会待在家中,需要先把家里安顿好,否则,出门了也不放心。在古人认,“七”在字形上,看起来像一把匕首,带有凶煞的意味。对于出行的人会非常不利,可能有血光之灾,也有可能财运不佳。


“八不归”, “八”对“发”同音,已经出门在外的人,就不要急着回家了,对我国特定的含义,在外有发,何需急着归家。就是要求在外的人,把需要干的事,做好。办事认真,财运才能恒通,自然要发。数千年的伦理道德标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约束人们行为规范,只要犯了其中一条,就不要回家。


“ 初九出门惹事非”, “九”同“酒” ,酒后失言,失德误事,酒壮怂人胆。该说的不该说的,该做的不该做的,个人德行酒后尽显,不惹是非,才是怪事呢。在一些传统的民族文化中,“初九”是红煞日,比较忌讳出行,容易引起是非,与人发生口角争斗,甚至引发血光之灾。因此,有“初九出门惹是非”一说。


在我国《易经》当中,九代表了阳,更是说明了物极必反的道理,任何事情遇到九,比然会走到极限,盛极而衰。九还是最大质数,九代表走到了尽头,《西游记》里的九九八十一难,皇家自称“九五之尊”,中国的重阳节,也是农历九月初九,也代表老人。

由于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封建的思想,至今仍然影响我们。其实,也没有什么道理,只是就这么一代一代的流传了下来。


德雨50926495


关于这句话的具体意思,有书君特意请教了下自己那个平日出门必看皇历的父亲。

父亲思索了半天,回答说:“这个皇历上没有特别交待。过去老人们讲究逢七出门。而今的人出门却讲究逢八(谐音发),这跟过去不一样。

但是我观察了下,觉得过去的讲究靠谱一点,村里那些小年轻出去打工,逢八出门的,往往一年混不到头就得回来。”

有书君紧接着又问了一句:“那么逢七出门的是否要好些?有什么讲究?”

父亲笑一笑:“这个,也说不准……按我看皇历的经验,好日子、坏日子其实与七、八、九无干,倒是与人的时运相关。”

眼看父亲又要给有书君灌输他的辩证择日法了,这话题一扯起来没完,有书君只好指一事暂避。

那到底“七不出,八不归,初九出门惹事非”是个什么说法呢?

有书君查找了些资料,发现关于“七不出、八不归”,有一种说法比较合乎常理。

这个说法是这样的:古人希望女人在出远门之前,做好七件事,男人在归家之前,要按八个准则做好人。

具体来看:

七不出。

居家过日子,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若要出门,必要先把这七件事处理妥当。一个女人要出门,就得把生活上的这七件事安排好,若是没有安排好,不仅自己心里不安,担心家里的男人孩子缺东少西,在过去还会被旁人指责不会持家。

八不归。

八不归这个说法就主要针对男人了,过去男主外嘛。

在外打拼的男人,要按“忠、孝、悌、信、礼、义、廉、耻”这八个准则做人做事。如果做不到,就不要回家,免得连累贻祸家人。这个要求,跟今人“没有混好无颜回家”的思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最后说一下“初九出门惹事非”。

初九出门惹事非,这句话好似流传并不广泛。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有书君一度认为,这是为了让俗语更押韵而特意加的。

感谢强大的网络,有书君发现了一个似乎能解释这句话的现象。

原来,在土家族人聚集的地方,冬月的鸡日,即三、六、九,以及腊月的牛日,都被认为是红煞日,在这几个日子里,土家族人是很忌讳出远门的,认为会有血光 之灾。

对于这个说法,有书君也姑妄存之,因为现代社会出远门的时候实在是多,那两个月有那么多日子不能出门,想想就头痛啊。

好了,有些古话俗语,作为现代社会的我们,也无需不加思辨地全盘接收,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吧。若是无关紧要的事,不想逢“九”出门就不出吧,图个心安不是?

有书君语:有书君送福利啦!!私信有书君,回复“福利”即可【免费领取52本】高分好书,限时福利,不容错过哦~


有书共读


“七不出,八不归,初九出门惹事非”的说法,属于禁忌文化。山农家乡,并没有特别的忌讳这个,但是山农家乡有一个台湾企业,他们就非常注重这个忌讳。山农在台企上了三年班,每当七月十五,鬼门开。公司会安排员工,手持清香,由喊词人引导,祭拜天地诸神、佛、鬼。到了春节,绝对是会在正月29号放假,在大年初六上班,从初六到初九的三天。所有员工必须回来上班,无论多远。初六回来不了的员工,就只能等到初十上班。那么错过了三天,年终的激励奖金有近2000元,没有了。未上班的三天,也别想要工资了,算成事假,新的一年的全勤也没有了,新的一年的年终奖金也会受到大大的影响。短短三天,会让大家损失好几千元的。

为何台湾企业如此注重这三天,就因为,他们忌讳“七不出,八不归,初九出门惹事非”的说法。但是这个说法并没有广泛到逢”七“、逢”八“、逢”九“都这样,只是在春节期间才这样。

“七不出“就是七不出门,出门的定义并不是自己家的大门都不能出,只是不宜与他人闲聊,不适合开门做生意。”七“等于”欺“,对于出门的人或打开门做生意的人容易被人欺骗。就如在大年初一,不能对着门口扫地,把垃圾倒外面一样。图的是一个吉利。因此,对于做生意的人就比较忌讳这个。所以要么提前开门营业,要么延后一天营业。

“八不归“就是八不归家。既然已经在外面的人,就不要急着回家了。”八“对”发“,这个是我国特定的含义。在外有发,何急归家。就是要求在外的人,把需要干的事,做好。办事认真,财运才能恒通,自然要发。

“ 初九出门惹事非”,初九出门必有事非。为何,”九“同”酒“,喝酒误事,酒壮怂人胆。该说的不该说的,该做的不该做的,都能在醉酒后一一尽显。不惹是非才是怪事呢!

“七不出,八不归,初九出门惹事非”的说法,每个地方都有不一样的解释,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山农村民笑哈哈


农村俗语:“七不出,八不归,初九出门惹是非”,是什么意思?你对其有什么理解?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而我们国家地域广了,什么俗语都有!关于“七不出,八不归,初九出门惹是非”这句话,各种解释的版本也是丰富多彩,花样百出。

古人出门要讲究黄道吉日,“七不出,八不归,初九出门惹是非”,看起来像在说,初七(十七、二十七)不宜出门,初八(十八、二十八)不宜从远处归家,初九出门的话,可能就会惹是非!其解释是,七字象匕首,出门会不吉利,而八字是撇开的,宜出不宜进,回家之路会遭遇坎坷。这些解释,听起来就有些牵强附会。



也有人说,七不出,八不归来源于土家族的习俗。说在出门之前没有将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安排好的话,就不能出门。而在外面没有做好八件事(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人是不能回家的,这八个字是做人的基本礼仪和道德,做不好的话,无颜再见江东父老!这是一个比较大众能接受的解释。

还有一种解释,七不出是指古代的休妻,如果妻子没有犯七条戒律,男人是不能修的。七条是指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这个解释在这里也有点解释不通。



而我们这里还有一句老话叫“三、六、九出门不用问人”,意思就是说在初三,初六,初九,或者更延伸了说13,16,19.....最适宜出门,肯定办起事来顺溜。

这么多的版本可见,哪天能出门,哪一天不能出门是众说纷云!我们只当听听热闹也就罢了!

对于出行的安全概率,倒是听一个经常处理事故的朋友讲到过,有三个日子他们处理事故的比例要比别的日子大很多。就是每个月的五号,12号和23号,谁也解释不了为什么!但交通事故以及其他事故发生的比例就是大一些。这些日子与上面人们讨论的农历日子不同,全是阳历日子。

对此,大家又是怎么认识的呢?欢迎交流分享。


村姑说村事




“七不出,八不归,初九出门惹是非”啥意思?说实话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俗语,也是有点震惊。古人出门,他们都看日子,对于他们来说,出行是重大的日子,一定要选好日子。

七不出应该是指每个月的初七,初七的时候不要出门。但现在,我们在外面打工,一般都是初八就开始上班了,很多打工者都是选择初六初七就出门了。包括我也是一样,从来没有这个想法说初七不出门。



八不归,应该就是初八不能回家了。但是在我们家乡,除了新年初一不能回娘家,你啥时候回家都可以,并没人来阻止你。

初九出门惹是非,说实话,我也没见我这里有过这样的习俗,所以还是有点难以理解。有人认为九是一到十最大的单数了,这一天可能会有不好的事情,但也有的人认为这一天福气多。



而七在以前代表一种说法,那就是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件事没有做好就不能出门,出门了也不安心,可能就有了初七不出门的缘由吧。

八不归则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一种道德体系标准,只要犯了其中一条就不能回家,所以应该是八不归了。

我觉得人们是对于出行的人,希望他们平安,也是一种期待。出门在外,多小心点就对了。我觉得对于这些俗语,不能过于相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