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作为唐朝富人象征的昆仑奴、菩萨蛮、新罗婢分别来自哪里?

说起唐朝,我们往往会为它强大到威服四海的国力、海纳百川的文化氛围、万国来朝的国际地位等一系列能够表现出其盛世景象的因素,感到一种油然而发的骄傲与自豪。而强大的综合国力,则为其国民财富的积累提供了最可靠的保障。唐代大诗人,后来的诗圣杜甫,在《忆昔》一诗中,这样描述鼎盛时期的唐朝国民生活的富裕程度: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作为唐朝富人象征的昆仑奴、菩萨蛮、新罗婢分别来自哪里?

杜甫的描述让我们非常直观地感受到了,鼎盛时期的唐朝人民的生活是非常富足的。而那些在鼎盛时期的富人们,也在这种物质条件极度丰富的情况下,开始对于其他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得益于当时开放的社会环境,当时的人们喜好"胡风",对于外来的服饰、事物乃至风俗习惯,十分地推崇。而富人们也会以在家中拥有胡人奴仆和婢女,作为财富的一种表现。而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昆仑奴、菩萨蛮、新罗婢这三大类了。

作为唐朝富人象征的昆仑奴、菩萨蛮、新罗婢分别来自哪里?

昆仑奴,顾名思义的话,可能会有读者朋友认为这一类奴仆来自昆仑山一带。实际上唐朝人口中的昆仑,和我们所认为的昆仑山并没有什么关系。"昆仑",是唐朝人对于印度半岛与南洋群岛的泛称。

《旧唐书》的记载:"在林邑以南,皆卷发黑身,通号'昆仑'。"而林邑正是中南半岛东部一古国的名字。也就是说,唐朝人口中所谓的昆仑奴,大多是来自东南亚或南亚地区的人(有少部分西亚阿拉伯人),而昆仑有黑色之意,加上昆仑奴皮肤黝黑。所以,昆仑奴,就是唐朝时期的黑奴。

作为唐朝富人象征的昆仑奴、菩萨蛮、新罗婢分别来自哪里?

而作为奴仆的昆仑奴,在当时从事的工作也是五花八门,不过因为其作为奴仆的身份限制,大多也不过是一些低端的或是带有娱乐性质的工作,比如朱彧在《萍州可谈》中曾记载到:"广中富人多畜鬼奴···有一种近海者,入水眼不眨,谓之昆仑奴。"这一记述让我们了解到这一类人的一个特点:水性高超。加上唐朝时期航运十分的发达,且需要的人手也多。所以,他们一个主要的工作就是为航运业的大亨充当航运的水手或是负责船舶的维修。

而黑人所具有的音乐天赋,也或多或少地在那个时候的昆仑奴身上有所体现。比如元稹的《琵琶歌》中就有着昆仑奴作为乐师,为宫廷配乐的记载。而敦煌壁画中有着许多作为驭兽师形象出现的昆仑奴画作,也说明了昆仑奴或许在唐朝还有从事与动物打交道的工作的情况。

菩萨蛮,这个名字是否给人一种充满诗意的感觉?没错,在现在,菩萨蛮这一名词更多的是指一种词牌名。追根溯源的话,本是唐朝教坊的曲目。而这一曲目的诞生,正是因为菩萨蛮这一类人的出现的原因。

在我国古代,先秦时期中原地区的人们对于少数民族的称呼,按照《礼记·王制》的说法,分为南蛮、北狄、西戎、东夷这四类,而菩萨蛮中带有一个"蛮"字,我们便可以借此得知,这一类人是来自中国以南的地区。

作为唐朝富人象征的昆仑奴、菩萨蛮、新罗婢分别来自哪里?

《宋史·乐志》中,将菩萨蛮解释为女子舞队的名字。而在唐人唐苏鄂的

《杜阳杂编》中的记载,也印证了《宋史》的说法。书里面说道,在唐宣宗大中年间,女蛮国派使者到唐朝进贡,这些女子身上披挂着珠宝,梳着高高的发髻,号称菩萨蛮队(因为唐朝喜欢叫美女为菩萨),于是教坊就因此制成《菩萨蛮》曲,后来也就演变成现在的词牌名。


新罗婢,顾名思义,是来自新罗的婢女。新罗,是朝鲜半岛的一个古国,原本朝鲜半岛上有着三个国家:高句丽、百济、以及新罗。在唐高宗时期,新罗先是与唐帝国联手灭掉了实力相对弱势一点的百济。之后又和唐帝国一起灭掉了对双方都称得上心腹大患的高句丽。最后统一了朝鲜半岛。

作为唐朝富人象征的昆仑奴、菩萨蛮、新罗婢分别来自哪里?

新罗是一个受唐朝影响非常深的国家,在统一新罗时期,几乎每一年,甚至有时一年两三次派遣使者前往唐朝。当时的中国东部沿海港口城市,北至辽东半岛,南至长江入海口,几乎都散布着新罗人聚集的新罗坊。甚至有时候新罗会在其国号前加上唐朝,比如"唐新罗国"、"大唐新罗国"等。

新罗国与唐朝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使得新罗人由此进入了中国,特别是新罗女子。因为与唐朝人都是东亚黄种人的原因,加上新罗女子在进入唐帝国后对于唐朝文化与礼仪的学习以及熟练掌握,使得她们不会像异色人种那样受到排斥,也就更加受到达官显贵的欢迎,所以常常收入府上作为婢女,也就成了所谓的新罗婢。

作为唐朝富人象征的昆仑奴、菩萨蛮、新罗婢分别来自哪里?

唐帝国的强大与开放,促使着那个时代世界的其他国家的人们纷纷前往中国学习、居住、工作。它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时至今日,海外的中国人依旧被称为唐人。重现那个时代时代的辉煌,值得我们每一个人为之奋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