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從“打,奉陪到底”到“不打貿易戰”,中美何以做到?

從“打,奉陪到底”到“不打貿易戰”,中美何以做到?

僅僅過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中美對待經貿摩擦的態度實現了從“打,奉陪到底”到明確表示“不打貿易戰”的巨大轉變。

當地時間5月19日上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在美訪問的習近平主席特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表示,此次中美經貿磋商的最大成果是雙方達成共識,不打貿易戰,並停止互相加徵關稅。

在中美之間彼此都開出了一系列針對性的加徵關稅產品清單後,中美最終還是走到了談判桌前。5月3日到4日,美國總統特使、財政部長姆努欽率領被稱為“史上最豪華”組合的美方商務代表團訪華。約十天之後,劉鶴率中方代表團訪美,同美姆努欽率領的美方團隊就兩國經貿問題進行又一個回合的磋商。

對於此次中美雙方磋商之所以能取得積極成果,劉鶴指出了兩方面的關鍵因素:最重要原因是兩國元首此前達成的重要共識,根本原因是兩國人民和全世界的需求。

就在中美高規格代表團兩回合磋商的中間,5月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應約同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電話。中美兩國元首此番通話主要談了兩個話題,一個是中美經貿問題,另外一個是朝鮮半島局勢。通話當天,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同朝鮮勞動黨委員長、國務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恩在大連進行的會晤剛剛結束。

自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以來,中美兩國元首間除了互訪以外,通電話次數已超過10次。這樣的密集互動,說明中美兩國外交政策的頂層設計者和最終決策者對於發展兩國關係的重視程度。這樣的互動也大大降低了兩國決策層之間出現戰略誤判的可能性。

從“打,奉陪到底”到“不打貿易戰”,中美何以做到?

從現實的角度看,中美作為全球頭兩號經濟體,互為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又都是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重要力量,出現如今這種一方面互動密集一方面摩擦不斷的局面,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在顯性、表象的數千億美元的“貿易逆差”問題背後,中美在經貿上更深層次的競爭性,其實是一些經濟和社會發展結構性問題的反映,最直接的原因則是兩國經濟發展水平拉近所導致的產業發展的競爭性趨強。

此外,由於政治體制和發展階段的不同,加上各自在全球化進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定位不同,中美在產業扶持的政策理解和認知上都有很大的差異。如果戴著“有色眼鏡”看待彼此,中美在經貿上競爭性的一面就難免會被過度解讀和放大。

而回到經濟發展的內在規律上,只要雙方能夠理性看待,競爭性增強或者說更加充分的競爭都不應是雙方關係發展中的“消極因素”。一方面這會刺激雙方產業的進一步更新升級,進一步擴大市場的開放程度,為兩國的消費者提供更加質優價廉的產品;另一方面,面對著一個從長遠來看必然更加開放的全球大市場,雙方可以在“做大蛋糕”、相應提升產業合作上擁有更廣闊的空間。

從更廣義的層面上看,作為在經濟發展領域分別各具優勢的全球最大的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中美之間積極良性互動的經貿關係還具有極大的示範意義。“不打貿易戰”不僅是一個務實、雙贏甚至是多贏的選擇,還是一個合作管控分歧、合力推動世界和平發展的積極信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