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膽囊息肉,是否需要手術治療?聽專家怎麼說……

32歲的張小姐3個月前體檢發現膽囊單個息肉5毫米×3毫米, 依照醫生的囑咐最近複查B超,息肉已經長到9毫米×5.4毫米。由於息肉增大比較明顯,醫生建議手術摘除膽囊。

張小姐在網上查閱資料,認為很有可能是膽固醇結晶。“如果真的是膽固醇結晶,就這樣切了膽囊會很可惜,網上還說切除膽囊後很可能出現一些後遺症。” 張小姐在心裡嘀咕,很希望先嚐試網上醫療廣告介紹的膽道鏡腹腔鏡保膽取息肉的方法。

於是,她拿著B超單輾轉多家大醫院。然而,幾位專家看了B超單後都很肯定地說不會是膽固醇結晶,應該是真性息肉,也建議她直接切除膽囊。一時間,張小姐陷入了迷茫……

膽囊息肉,是否需要手術治療?聽專家怎麼說……

B超為診斷的首選方法

像張小姐這樣為膽囊息肉、膽固醇結晶糾結不已的患者並不少見。臨床上,膽囊息肉一般按照病理表現可以分為:腫瘤性息肉和非腫瘤性息肉。

腫瘤性息肉一般為單發,有惡變的可能;非腫瘤性息肉多為炎性息肉或膽固醇性息肉,呈多髮狀態,癌變的可能性不大。其中,膽固醇性息肉是膽囊黏膜膽固醇結晶沉積,約佔所有息肉的50%左右,一般帶有蒂,容易脫落成為結石形成的核心或成為膽囊炎的誘發因素。

據武警上海市總隊醫院普通外科(肝膽外科)副主任醫師姜緒平介紹,B超仍然是目前臨床上用於診斷膽囊息肉以及鑑別診斷不同類型膽囊息肉的首選方法。特別是膽固醇性息肉的B超影像學表現較具特徵,絕大多數可獲得正確診斷。

如果B超未能鑑別,可以通過超聲內鏡、CT或MR等進一步檢查來鑑別。如果還不能確診,只能切除膽囊後進行病理檢查才能鑑別。

膽囊息肉,是否需要手術治療?聽專家怎麼說……

4類息肉各具特點

隨著超聲儀器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膽囊息肉的檢出率已經越來越多。那究竟什麼才算是膽囊息肉呢?

一般來說,超聲報告上提示的膽囊息肉,是膽囊內壁黏膜上隆起樣病變的統稱,它包括常見的膽固醇息肉、小的膽囊腺瘤;還包括不常見的小的平滑肌瘤、脂肪瘤、纖維瘤、顆粒細胞瘤、膽囊癌等。

以上這些息肉組織在比較小的時候,超聲一般是很難區別開的,所以,不必對膽囊息肉惴惴不安,但也不能置之不理。姜緒平介紹,不同的息肉有不同的表現和特點,應區別對待。

1.膽固醇樣息肉

由於膽固醇代謝的局部紊亂,膽汁內膽固醇含量增高而沉積於膽囊壁上形成。它的超聲特點是多發、較小,在1釐米以內,有蒂且蒂細小,高回聲,無聲影,結節不圓,結節內無血流信號,與囊壁相連,有的息肉會脫落排出膽囊。絕大部分超聲報告的膽囊息肉為膽固醇樣息肉,多年超聲觀察不會長大,對人危害性不大,無需過於擔心。

2.膽囊腺瘤

分為單純性膽囊腺瘤和乳頭狀膽囊腺瘤,前者為良性,後者為惡性,或稱癌前病變,絕大部分膽囊腺瘤為單純性膽囊腺瘤。

膽囊息肉,是否需要手術治療?聽專家怎麼說……

這種病在較小的時候(小於1釐米)很難與膽固醇樣息肉區別。它的超聲特點是單發的多、體積小(平均5.5釐米),結節呈圓形,偶有蒂,不脫落,與囊壁相連,回聲較低,無聲影,較小的無血流信號。這種腺瘤只要長大就有惡變的可能性,有蒂的不容易惡變,無蒂的容易惡變。小於1釐米的不容易惡變,大於1釐米的容易惡變。

所以,對於單發、較圓、回聲低的息肉就應該特別關心,半年內複查1次超聲,發現長大及早處理。乳頭狀膽囊腺瘤多伴有慢性膽囊炎、膽結石及相應的不適症狀,發現這種情況的膽囊息肉無論大小最好都別耽擱,宜及早手術。

3.膽囊癌

它的分佈特點為多在膽囊底部,其次為體部和頸部,無蒂、不圓,多為塊形、乳頭狀形,內部回聲低,可探及血流信號等。發現這種報告及早明確診斷後,也應早做手術。

4.其他類型

其他類型的膽囊隆起樣病變如平滑肌瘤、脂肪瘤、纖維瘤、顆粒細胞瘤等臨床上很少見,特點是圓形、個大,較小時難以辨別,但定期超聲觀察會顯示結節增大。大於1釐米應該手術。

膽囊息肉,是否需要手術治療?聽專家怎麼說……

如果確診為宜手術的膽囊息肉,就要整個切除膽囊嗎?什麼情況下可以保留,什麼情況下要切除,而什麼情況下可以暫不治療呢?

姜緒平介紹,一般認為,膽囊息肉是膽囊癌的誘發因素,而近些年來國內外也有許多關於膽囊息肉癌變的報道,尤其在伴有結石時,癌變幾率會明顯提高。因此對於本病,以下情況被視為惡性病變的危險因素:直徑超過1釐米;年齡超過50歲;單發病變;息肉逐漸增大;合併膽囊結石等。

膽囊息肉如有明顯症狀,在排除精神因素、胃十二指腸和其他膽道疾病後,醫生通常會建議手術治療。無症狀的患者若有以下情況也應考慮手術:直徑超過1釐米的單發病變;年齡超過50歲;連續B超檢查發現增大,腺瘤樣息肉或基底寬大,或合併膽囊結石或膽囊壁增厚。

患者如無以上情況,不宜急於手術,應每6個月複查1次B超。一般的膽囊腺瘤、早期膽囊癌手術都要整個切除膽囊。

術後多吃蔬果和低脂食品

切了膽囊後,真的會出現胃腸道的不適症狀嗎?有沒有一些好方法幫患者度過術後不適這段時間?

姜緒平介紹,切除膽囊後有部分患者會出現所謂的胃腸道症狀,或出現腹痛、發熱、黃疸等,稱為膽囊切除術後綜合徵。根據病史(膽囊、膽管或胃、十二指腸手術史)、術後發生的發熱、腹痛和黃疸,即應考慮到術後膽管結石、膽管狹窄可能。

膽囊息肉診斷明確的話,切除膽囊後一般不出現上述症狀,但約有25%~30%可出現一過性胃腸道症狀,一般3~6個月後消失,約有2%~8%可因症狀持續而需要積極治療。

姜緒平建議,摘除膽囊後患者還要注意飲食調節,如多食各種新鮮水果、蔬菜,進低脂肪、低膽固醇食品,有助於度過這段術後不適的時間;部分患者還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藥物緩解症狀。

膽囊息肉,是否需要手術治療?聽專家怎麼說……

本刊訂閱方式

1. 前往您所在地的郵局,告知郵發代號:48—170即可訂閱。

2.聯繫本刊發行部:0771—2623193 即可訂閱。

注:本刊為半月刊,每本定價8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