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中国、日本、欧洲的庭院或者园林设计有哪些不同?

lin曼蕾


中国传统的庭院景观深受传统哲学和绘画的影响,中式庭院有三个分支:北方的四合院庭院、江南的写意山水与岭南园林;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明清两代的江南私家园林,成就最高,数量也最多,常用来代表中国庭院。江南私家园林重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义于物,以物比德,人们把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景物看作是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一种象征。此时期私家园林受到文人画的直接影响,更重诗画情趣,意境创造,贵于含蓄蕴藉,其审美多倾向于清新高雅的格调。园景主体为自然风光,亭台参差、廊房婉转作为陪衬。庭院景观依地势而建,注重文化积淀,讲究气质与韵味,强调点面的精巧,追求诗情画意和清幽平淡质朴自然的园林景观,有浓郁的古典水墨山水画意境。

中式庭院往往有着浓郁的古典水墨山水画意境。其构图上以曲线为主,讲究曲径通幽,讲究风水的“聚气”,忌讳一览无余,处处追求收放对比,层层递进,视线上的先抑后扬,通过屏门、廊道、曲水、植株等造成通幽曲径,无形间把庭院自然分隔,动线曲折,营造空间“开放-私密-开放”的丰富变幻,而整个过程始终围绕庭院展开,“步移景异”。

中式庭院的造园手法,基于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的朴素思想,处处师法自然,塑造从物到心的三重境界:一是“物境”,山、水、树、亭、桥等元素均可随意运用,在庭院内部还自然之本;二是“情境”,庭院随四季变化而富于天气意象,景致融合心境;三是“意境”,庭院景致将日常生活艺术化,品茗饮酒、填词作画、谈玄斗禅、对弈赏月,一切活动既是内心对庭院的呼应,又使庭院这个空间背景具有诗一样的意境,呈现出陶渊明式的隐逸理想。

中式庭院建筑以木质的亭台、台、廊、榭为主,月洞门、花格窗式的黛瓦粉墙起到或阻隔或引导或分割视线和游径和作用。庭院植物有着明确的寓意和严格的位置。如屋后栽竹,厅前植桂,花坛种牡丹、芍药,阶前梧桐,转角芭蕉,坡地白皮松,水池栽荷花,点景用竹子、石笋,小品用石桌凳、孤赏石等等。

日本庭院早期虽受到中国的影响,但在经过长期发展后,却也自成一格。这些不同形式的日本庭院,主要是受到由中国传入的禅宗佛教、茶和山水画的影响,也贯穿着日本美学意识中的朴素和安静,使其产生一种洗练、素雅、清幽的风格。日式庭院的特点可以归纳为:简练而精于细节。

日本庭院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枯山水”,它以石块象征山峦,用砂石象征湖海,再点缀少量的灌木或苔草。因为植物覆盖得极少,也没有人造假山,故名为“枯山水”。

日式庭院对植物层次的要求很高,可以没有花,但不能没有木和草。如果空间够大,能够移植一些小株的松柏是再好不过的选择,因为日本人最喜欢用细叶类植物,园内地面常用细草、小竹类、蔓类、羊齿类、藓苔类等植物覆盖。其中,所谓的"刈"修剪法是一大特色。这种整形修剪的方法通常都是将成片植栽的植物,修剪成不规则且自由起伏状。

日式庭院的整体风格和中国山水有一脉相承的地方,但日式相对中式的风格更加严谨、细致、注重细节,尤其是很注重营造禅定的氛围,一块石子的摆放都是有讲究的。而且很多日本庭院中包含了温泉汤池的部分,所以也十分注重周边私密性的设计。因此篱笆和篱笆附近的植物都是非常重要的元素,植物除了美化,还能保护隐私,分割空间。

而气候比较湿冷的日本,庭院里的石头常常会长出斑驳的苔藓,增加了整体环境的年代感。日本庭院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较为单纯、凝炼,细节上的处理是其最精彩的地方,它结合水、石、沙、植物等简单的自然元素,创建一个静谧的禅宗庭院。

欧洲庭院景观是以古埃及和古希腊园林为渊源,以法国古典主义庭院和英国风景式庭院为优秀代表,以规则式和自然式庭院构图为造园流派,分别追求人工美和自然美的情趣,成为西方世界园林的主流。法国的奢华与浪漫,意大利的热情与理想,英国的优雅与自然都深深影响了整个欧洲的庭院发展。而西方的庭院艺术中最为世人所称道的是其气魄宏伟、瑰丽多姿的皇家园林。

古埃及时的庭院特点在于模仿经过人类耕种、改造后的自然,是几何式的自然,因而西方庭院就是沿着几何式的道路开始发展的,其中水、常绿植物和柱廊都是重要的造园要素,为15、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庭院奠定了基础。

欧洲的造园艺术有三个重要的时期:从16世纪中叶往后的100年为第一段,是意大利台地庭院在领导潮流;15世纪初叶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后,欧洲庭院逐步从几何型向巴洛克艺术曲线型转变。人们向往着罗马人的生活方式,所以富豪权贵纷纷在风景秀丽的地区建立自己的别墅庄园。由于这些庄园一般都建在丘陵或山坡上,为便于活动,就采用了连续的台面布局。台地园的平面一般都是严整对称的,建筑常位于中轴线上,有时也位于庭院的横轴上,或分设在中轴的两侧。意大利台地园开欧洲体系庭院宅邸向室外延伸的理论先河,它的中轴以山体为依托,贯穿数个台面,经历几个高差而形成跌水,开始显现出欧洲体系特有的宏伟壮阔气势。

从17世纪中叶往后的100年,是法国古典庭院领导潮流。17世纪下半叶,古典主义成为法国文化艺术的主导潮流,在庭院景观设计中也形成了古典主义理论。古典主义突出轴线,强调对称,注重比例,讲究主从关系。由著名法国造园大师勒·诺特尔主持设计的凡尔赛宫花园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标志着法国庭院艺术的成熟和真正的古典主义庭院时代的到来。

法国庭院景观的特色在于它的规划式园林,其介于意大利式台地庭院和英式自然风景庭院之间。对称和秩序是法国景观设计的核心。花园也意味着要从远处观看,所以形式在设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法国庭院强调了房子(大多数情况下为城堡)做为整个空间的核心。强调绿色,蓝色和紫色。认可修剪整齐的灌木黄杨树篱,错综复杂种植园、种植床和薰衣草的田野。无论是地面,边条,阳台或装饰元素,你也会发现大量使用石材。

直线和硬边常常被看作是典型的法国庭院风格,自由式的曲线有时也会使用。法国风格就是规则,植物区和道路总会包含有边缘或边界,即使在最自然的设置总是有秩序感,也不会有过分的颜色和种植的混乱。

雕像,瓮,花盆,和水景的特点是法国庭院的重要元素,碎石路和石阶地也是法国园林设计特点,常常在在碎石路尽头一个简单的家具成为视觉的焦点。

从18世纪中叶起,领导潮流的则是英国的风景式庭院。英国人非常重视庭院设计,他们的居家中,庭院占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宁可生活起居空间小,但花园绝不能小,而许多人家的花园,二三百年之久者不在少数。

英国的风景式庭园采用的是典型自然式布局,模仿纯天然景观的野趣美,以自然式地形、水体、园路和植物来组织庭园,体现出浓郁的自然情趣。它的规划布局采用开放式的空间结构,大面积的自然生长花草是典型特征之一。自然的树丛和草地,随处可见的花卉绿植,注重花卉的形、色、味、花期和丛植方式。

英国人的庭院中很少有直线形区块设计,植物总是成簇状生长,庭院在人为的配置里表现出自然之美。在英式庭院中,见到大树、草皮、多层次植物的组合,有的甚至加入湖的设计,这些组合,将花草树木以最自然的方式表现。英式庭院因为讲究自然风格,在园艺材料的使用上, 也多偏向自然、不复杂的素材。其庭院中,不论小径还是花坛,多以曲线形态呈现,而植栽或为一大片的开花植物,或错落 地混合散植成丛。整体自然,而不刻意工整,是英式庭院最主要的特色。

英式庭院的植栽类型丰富,通常以百年老树成 为园中的主树,而草坪也成为园中的重点,有了草坪的铺设,庭院更有开阔感、呼吸感。庭院里有五颜六色的开花植物,也需要观叶植物的衬托,观花植物与观叶植物的组合的自然风格的庭院,给人一种拥抱自然的舒适感与亲切感。成簇的植栽组合,常见多样性的开花植物混种,花团锦簇是常见的景象。

不同于法国园林中方整区块的花圃,英式的花坛多不规则,很少见到植物成方整的区块栽植,通常是不规划地分布着,有些是单一植物成片生长,有些则是混杂地成簇生长。在一片看似杂乱无章的区域里,其实蕴藏了精心的园艺设计。

英式庭院构筑物较复杂,常见圆柱、凉亭、观景楼、方尖塔和装饰墙等。花架是英国风景式庭园中应用最多的建筑形式,常采用木材、石材、砖或混凝土,也有采用古典柱式植物组合成花架。其次英式庭院中多会建造一些装饰物,如:雕塑、自然喷泉水景、原木坐凳、日晷、供小鸟戏水的柱盆、花盆、石钵等。

在英式庭院里,除了树木、草坪外,最常见的就是各式多年生的开花植物, 如玫瑰、绣球、菖蒲、天竺葵、虞美人、吊钟花等等。


季涛谈收藏与投资


个人浅见:

中国庭院景观受传统文化影响,多体现“贤者乐山,智者乐水”,讲究依山势水系而设。在排列摆布中,特别讲究风水运势的搭配,比如玄关、照壁、中轴线、南北朝向、气流、日照、排水等,细节设计上注重巧妙,往往看似简单中蕴含着“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神来之笔。而绿植的搭配多以原产地植物为主,比较接地气。

日本庭院景观多为开放式设计,特别讲究将小景观融入周围的大环境,在细节方面也比较考究,连一棵树怎么摆,一块石头怎么放,看似随意,却又处处匠心。

欧洲庭院景观和东方园林风格迥异。欧洲受园林之国英国的影响,比较注重雕琢之美,建筑主体和景观大多是分别摆布,树木花卉修剪的整整齐齐,很有英式管家的范儿。从某种意义上说,英国人的严谨刻板,都充分体现在了园林设计上。

本人非专家,欢迎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