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评价抗日英雄郝梦龄?

老虎大王1


我死则国活,我活则国死

郝梦龄军长是如何牺牲的呢?那是一段非常悲壮的往事。在数月前,我专门写了一篇郝梦龄军长牺牲的文章,对郝梦龄军长牺牲时的情形有一定的介绍。今天收到问题邀请,在此简单介绍下这段往事。

郝梦龄军长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国民革命军第9军军长郝梦龄主动请缨北上抗日杀敌。10月1日,全军抵达太原时,这才发现保定已经陷落,同时大同也已经弃守。郝梦龄军长于是不顾全军疲劳,将部队调往忻口,参加即将打响的忻口战役。

在忻口战场,全军坚守在一个叫做南怀化的阵地上,南怀化阵地是忻口战役的核心战场。日军板垣师团主力倾全力猛攻南怀化,郝梦龄军长指挥全军奋勇杀敌,连续击退日军10余次进攻,但部队也伤亡惨重。

日军攻占太原

11月15日时,最前线的第9军54师第4团虽然拼命抵抗日军进攻,但阵地还是被日军攻破了。郝梦龄军长见前方战况危急,于是准备到第4团所在的阵地去督战,力求夺回南怀化阵地。要去第4团,必须要经过一座六七十米高的小高地,狡猾的日本兵已经在上面架起了4挺轻机枪截击过往的中国军队。郝梦龄军长要去第4团,必须要冲过日军这个拦截岗哨。

当时很多人劝说郝梦龄军长不要去,这样做太危险。郝梦龄军长说:“瓦罐不离井口破,大将不免阵前亡,再不去南怀化,我们都得葬生在此地。我死国活,我活则国死,你们要守住阵地,就是剩下一兵一卒也不能撤退。”

刘家麒师长和郝梦龄军长忠骨运回武汉

16日上午,郝梦龄军长和54师师长刘家麒趁往第4团所在的地方走去,虽然他们进行了伪装。但日军还是发现了他们,日军居高临下开火,郝梦龄军长身中3枪,当他起来准备找地方躲避时,又被击中10多枪,壮烈牺牲。

紧跟在后的刘家麒师长见状,冲上来救他。但日军又一排机枪扫来,刘家麒师长也中弹负伤,当卫兵们将两位长官救下阵地时,郝梦龄军长已经牺牲,刘家麒师长抬回团部大门口时,也因为流血过多牺牲。

郝梦龄军长牺牲的土山

同一天,军长师长同时牺牲,全军放声大哭。郝梦龄军长那句,“我死国活,我活则国死”的话成了他最后留下的话语,也成为了见证他铁血精神的最好词句。

郝梦龄军长牺牲后,他的灵柩被运到武汉,刘家麒师长的遗体同郝梦龄军长一起安葬在了武汉的伏虎山上。

郝梦龄军长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抗日英雄,他的那句话至今读来令人心痛,令人落泪。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会有一个英雄,郝梦龄军长就是整个中华民族共同敬仰的英雄。

(6月23日于桂林)


稗史候说



郝梦龄军长,是全面抗战打响后正面战场牺牲的第一位军长,郝梦龄于保定军校第六期毕业,1926年跟随魏益三归属冯玉祥的国民军,任第四军第二十六旅上校旅长。

在北伐战争中,由于他作战英勇,升任第四军第二师少将师长。打下郑州后,部队整编,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十四师少将师长。1930年中原大战后,兼任郑州警备司令。后升为第九军中将副军长。

卢沟桥烽烟既起,日军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就组织察哈尔兵团(后称蒙疆兵团),以多伦为指挥部,以四个旅团加蒙古骑兵9个师,由察哈尔沿平绥路进犯,而板垣征四郎率领的日本华北派遣军第五师团,则由怀来至蔚县,涞源向保定进攻。

国军方面,第二战区决定集结兵力,在蔚县,平型关以及阳高一线阻击日军,先后经历大同守卫战,平型关阻击战,日军蒙疆兵团一部攻陷商都,集宁,一部攻陷应县,应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请求,中央军主力卫立煌部由石家庄紧急来援,十月十日,晋绥军与中央军在忻口会师,分为三个兵团,其中15,17军,第九军54师为右翼兵团,王靖国为总指挥,郝梦龄将军为前敌总指挥。13日,日军主力攻陷原平,向忻口攻击,16日,郝梦龄将军与54师师长刘家琪一起,在激战中壮烈殉国。


关于郝梦龄军长殉国之经过,第九军参谋处长李文沼回忆说:十月一日,军部和部分部队抵达石家庄车站下车,二日,乘窄轨列车经过正太路进入山西,迅速进入忻口附近阵地。战斗初期,第九军仅54师参战,战役结束后,47师始到洪洞,在汉口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又给本部配备德造普福斯山炮以及战防炮各一连。


五日,郝军长与刘师长亲自乘马来到前线视察,制定忻口北部的王庄,为前进阵地,王庄以北四华里的唐林庄为炮兵阻敌之第一火力覆盖带,到八日,全师阵地构筑完毕。


忻口,位于忻县以北五十华里,铁路公路贯穿南北,忻口通道南北门各有大砖楼,北口门楼改为炮兵工事,安装山炮,军部位于忻口附近红沟。具体兵力布置为,161旅孔繁瀛部,带第三团,配合162旅第6团防守王庄,162旅第五团与战防炮连防守忻口东北侧,右接第15军阵地,161旅第三团负责防守南怀化到滹沱河阵地,161旅第四团防守南怀化附近高地,与左翼83师阵地连接,配属山炮一个排,由刘师长直接指挥。


工事完成后,郝梦龄曾召集全师官兵训话,言军人保国卫民乃天职,此次全面抗战,胜则国存,败则国亡,人人应抱定有我无敌,有敌无我的决心,与日寇拼杀到底。


次日,日军已经包围原平,与镇守的晋军姜玉贞旅展开激战,十日,原平沦陷,姜玉贞与部下以身殉国,十二日拂晓,日军炮兵即向忻口国军阵地猛烈射击,十三日,日军开始猛攻王庄国军阵地,经反复激烈厮杀后被击退,入夜,中央军卫立煌部独立第五旅紧急增援,十四日,敌军再次来犯,又被击退,但旅长郑廷珍,代理旅长李继程相继阵亡。下午,卫立煌又派21师前来增援,稳固阵地

王庄阵地,为日寇眼中钉肉中刺,孔旅长指挥部下,冒着敌机轰炸与重炮狂轰,与以坦克为先导的上千日军死战,第三团团副翟洪章回忆说,郝梦龄军长亲自至各部战壕,鼓舞士气,安排防守与反击事宜,大呼"有擅离职守,畏缩不前者,立刻军法从事!!有奋勇杀敌者,重重犒赏!”


15日晨,161旅第四团在南怀化阵地被日军突破,郝梦龄立刻命令附近第三团,配合第四团,以肉搏方式发动反冲击,试图夺回阵地,入夜,卫立煌电告郝梦龄,南怀化阵地与83师阵地连接,至关重要,本日内必须收复,郝梦龄决定亲率特务连,与刘家麒师长一起至现场指挥战斗。16日凌晨4时许,郝军长与幕僚,特务连到达第四团阵地,翟洪章回忆说,军长刚一到,就着急前往独立第五旅阵地观察,翟洪章说,从这里到第五旅阵地,有六七十米的距离,被日军机枪与迫击炮严密封锁,当日已经有四个传令兵死在这条路上,郝军长说“大丈夫效命疆场,马革裹尸,顾不得这些了!”于是与部下幕僚一起疏散前进,不幸被日军发现,以剧烈机枪与迫击炮火力轰击。


李文沼回忆说,自己和幕僚卫兵都劝军长迅速进入附近构筑的土洞工事躲避,郝军长坚持不从,试图找出日军炮火来源,指挥部下即刻进行反击,旋即,郝梦龄腰部中枪两弹,刘家麒师长胸部喉部中弹三发,未等抬到军部救治,便一起壮烈殉国

郝军长之牺牲,全国震动,经卫立煌请示,军委会同意,军长灵柩运往武汉,安葬于武昌洪山卓刀泉。


用户69792950182


郝梦龄,字锡九,1898年生于直隶(河北)。自幼勤奋好学,在陆军军官小学读书,毕业之后考入保定军校第六期步兵科。毕业之后,在皖系的西北边防军见习,参加过库伦战役,平息白俄煽动的叛乱。1926年,跟随自己的上级魏益三投靠了直军的吴佩孚,担任直军的旅长。后来又投靠了北伐军,担任国民革命军第32旅旅长。


1937年,郝梦龄对日本的侵略行径义愤填膺,此时的他正在四川学习。卢沟桥事变之后,郝梦龄主动请缨,他说:“我是军人,理应保卫国民,半生光打内战,对国家人民毫无利益可言,现日寇侵占东北,人民无不义愤填膺。并且日寇要灭亡中国,我们国家已经到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我应该去抗战,应该与敌人拼,这也是我作为一名爱国爱家的军人应该做的事情”!

忻口会战时,郝梦龄的第九军被编入了卫立煌的第14集团军。战斗打响时,日军的第五师团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活力掩护下,对忻口阵地发起了猛烈的进攻。面对凶狠的日军,郝梦龄亲临一线指挥,并采取避敌锋芒、就虚而出的作战方针,多次与日军展开了白仍战。战至10月12日,南怀化204高地被日军占领,为了夺回南怀化204高地,郝梦龄多次组织部队与日军展开了拉锯战,16日,身在一线的郝梦龄将军被日军的机枪子弹击中而壮烈牺牲,时年39岁。



郝梦龄阵亡之后,灵柩由太原运到了武汉,武汉各界人士为其举行了追悼会,国民政府为了褒扬为国捐躯的郝梦龄将军,追赠其为陆军上将。次年,延安在追悼抗战阵亡将士大会上,毛主席对郝梦龄将军的抗日殉国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追赠郝梦龄为革命烈士,武汉市将汉口的吉林路更名为“郝梦龄路”。


历史军魂


郝梦龄是河北藁城人,保定军校第六期步兵科毕业。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国共合作联合抗日,郝梦龄担任第9军军长,奉命北上参加山西忻口战役。

部队路过武汉,他对前来送行的妻子这样说道:“我是军人,半生光打内战,对国家毫无利益,日寇侵占东北,人民无不义愤填膺。现在日寇要灭亡中国,我们国家已到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我应该去抗战,我应该去与敌人拼!”又抚着儿女表示,“我爱你们,但更爱我的国家。现在敌人天天在屠杀我们的同胞,大家都应该去杀敌人,如果国家亡了,你们也没有好日子过了”。



1937年10月16日,忻口战场烽火连天,郝梦龄命令参谋长留守军部,自己带着第54师师长刘家麒等人亲赴一线视察战况。当他抵达第54师第322团的前进阵地时,天还未亮,日军5师团第21联队从1300高地持续射来密集子弹,随同视察的参谋处长李文沼十分担心军长安全,建议进入掩蔽部暂避。“咱们都得不怕炮弹!”话刚说完,郝梦龄不幸腰部连中两弹倒地,刘家麒师长想要救治,也不幸喉、胸等处连中三弹,几乎同时为国捐躯。

郝将军牺牲后,灵柩由太原运回武汉,当时武汉各界素车白马恭迎忠骸于火车站达四千余人。武汉行营主任何成濬代表蒋介石主祭,献花圈读祭文,数千人轸念忠烈,均为之涔涔下泪,后以国葬仪式安葬于武昌卓刀泉。为了缅怀烈士功勋,国民政府追赠郝梦龄为陆军上将,并把汉口北小路改名为郝梦龄路。

毫无疑问,郝梦龄是身先士卒的抗日英雄,也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第一位军长。198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郝梦龄为革命烈士。


冯杰


郝梦龄郝锡九,河北人,保定六期,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九军军长,1937年忻口会战中战殁,成为抗日战争当中,我国所牺牲三百多将军里,第一个牺牲的军长。其牺牲过程,一说是前出指挥居然前出到我军一线散兵线,距敌仅二百米处,中弹牺牲。另一说是郝梦龄带五十四师师长刘家麒,前往一日两易旅长的独五旅督战,在通过一条被日军封锁的小路时,中弹牺牲。


无论那个说法,都是郝梦龄将军太过前出,亲临一线。从正常军事角度来说,军队团一级指挥员就不鼓励亲临一线,而是要在后方相对安全的位置,起更大的指挥作用。但是抗日战争不同,尤其是前期,中日军队差距过大,中国军队唯有依靠血肉长城的意志,坚持在战场之上,郝梦龄将军是第一个以身作则的军长,用自己的生命实践了“我死则国存”的原则,评价郝梦龄将军,我觉得黄埔军校有一副对联就很合适:“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那时我们国家社会组织度很差,社会保障不力,郝梦龄将军牺牲后,虽然有浩大的报道与治丧,可是事后却没人关心其家属状况,将军遗孀和五个子女,居然要靠十来岁的长子卖大饼为生,想来真是令人心酸。当时这一级别的军官,有多少是所谓的“三不知”将军了?而郝梦龄将军却自甘清贫,他妻子收到一副朋友送的麻将,很喜欢,他让还回去,没还,郝梦龄将军当即发脾气,尽然把自己家厨房点着火烧了!从此其家人不敢再收任何礼物财物。对这样一个军人,又牺牲在抗战第一线,当时的国家却不能好好抚恤其家属,令人非常遗憾。于今将军牺牲已八十余年,唯愿英灵在天,永为安息!


李三万的三万里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九军算是“嫡系中的杂牌”,血脉中既有郭松龄奉军的底子、也有阎锡山的晋军冯玉祥西北军的成分,甚至还有河南和山东的地方武装。该军首任军长是曾任武汉行营主任、军事委员会军法总监的何成浚,抗日战争爆发后,由军长郝梦龄率领军部和一个师(第54师)从贵州远赴晋北参战。



(何成浚)

郝梦龄,字锡九,河北省石家庄以东的藁城人,张作霖奉军魏益三部行武出身,当连长时被选送至保定军校第六期学习,毕业后历任营长、团长。转投冯玉祥国民军后因功擢升旅长,中原大战后被南京政府收编为第54师师长,与第47师合编组成第九军,军长何成浚。1936年调入中央军第99师,何成浚高升,郝梦龄继任军长。

1937年6月被保送至陆军大学将官班学习,赴校途中惊闻抗战爆发,随即赶回贵州驻地,奉命率部开往第二战区,划归傅作义第七集团军指挥,同年9月,著名的“忻口会战”打响,郝梦龄第九军和陈长捷的第六十一军负责中央阵地的防守。



(郝梦龄)

当面日军为板垣征四郎的精锐第五师团(欠国崎登第9旅团)、独立混成第13、15旅团、关东军堤不支队等50000余人。1937年10月13日,坂垣指挥日军以“中央突破”的战法强攻忻口阵地,夺取了中国军队防线的核心支撑点南怀化阵地,守军第九军54师被迫撤退 ,5000多日军直扑南怀化以南的1200高地。

由于增援不及,高地失守,忻口防线中间被鬼子撕开了一个口子,第九军军长郝梦龄中将大怒,命令划归自己指挥的第21师反击1200高地,黄埔一期的师长李仙洲亲自率队冲锋,所部伤亡巨大,李仙洲左胸重伤,最后该部连伙夫都投入了战斗,终于将日军赶下高地。



(陈长捷)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克复南怀化阵地,前敌总指挥卫立煌决定趁日军新败发动全线反击,其中郝梦龄第九军附李仙洲师负责收复南怀化。10月14日,郝梦龄下令独立第3、第5旅和新编第4旅展开反击,不料日军也大举增兵,双方迎头相撞,战况异常激烈。

激战中独5旅旅长郑廷珍阵亡,郝梦龄命该旅614团团长李继程火线代理旅长,继续进攻南怀化日军阵地,两小时后李继程也牺牲在战场上,独5旅一日之内二易旅长,官兵伤亡高达70%,但战况依然胶着,郝梦龄坐不住了,决定亲往前沿督战。



(忻口前线的第五师团)

从第九军军部指挥所前往独5旅阵地,需要通过一段20多米的小路,被日军四挺机枪火力严密封锁,已经有四名传令兵倒在这里。部下们纷劝郝军长绕路前往,郝梦龄认为耽误时间坚决不肯,高喊:“今天的战斗谁能坚持到最后五分钟,谁就胜利”,带领第54师师长刘家麒冒险前行。

果然,日军发现了小路上通过的高级军官,在疯狂的扫射下,郝军长梦龄身中十几弹当场殉国,刘家麒师长冒死抢救,亦同时牺牲。郝梦龄也成为抗日战争爆发后,第一位战死沙场的现役军长。



(刘德凯的郝梦龄剧照)

郝军长赶赴战场后深知,他的部队处于战线中央,始终要直面日军优势炮火的打击和持续不断的攻击,督率官兵血战五昼夜后,深知“既无援兵,又不能放弃,只能拼杀到底。”为此曾給妻子留遗书一封,其中有一句为:“使中华民族永存世上”,这也是他战死的唯一理由。

1937年12月6日,国民政府颁布褒奖令,追赠郝梦龄为陆军二级上将,追授刘家祺为陆军中将并从优抚恤。2014年9月,郝梦龄将军被列入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郝梦龄纪念路名)


度度狼gg


1937年10月16日,国民革命军第9军军长郝梦龄将军在忻口会战时,血洒疆场,以身报国,年仅39岁,他是抗战以来,第一位为国捐躯的军长。

郝梦龄毕业于保定军校,后投入冯玉祥麾下,作战勇敢升任旅长。北伐战争中晋升师长。中原大战后历任郑州警备司令、第9军副军长、军长等职。

蒋发动“围剿”时期,郝梦龄无意参与,数次请求辞去军职,未获批准。第9军被派驻贵阳等地,郝梦龄率部负责筑路、养路。1937年5月,郝梦龄再辞军职,未果。奉命赴四川陆军大学学习。

同年7月,郝梦龄得知卢沟桥事变爆发,身为军人的他满腔义愤,立志抗日救国。他主动请战,请求赴抗日一线。

请战获批后,郝梦龄率部行军1千多公里奔赴山西抗日前线。此时,雁门关已失守,忻口成为太原的最后防线。1937年10月4日,郝梦龄部到达忻口。郝梦龄任中央兵团长,在卫立煌的指挥下,防守忻口以北的主阵地。郝梦龄在战前留下遗书,表达了与敌拼死决战的决心。

11日,日军号称“钢军”的板垣师团在板垣征四郎的指挥下,调集飞机、大炮、坦克等武器,形成密集火力强攻忻口。郝梦龄身先士卒,率部同强敌展开血战,阵地几度易手,敌我反复争夺,战况惨烈。

10月16日,郝梦龄在指挥部队追击日军时,遭到敌人猛烈火力扫射,郝梦龄不幸中弹,以身殉国。

将军殉国后,国民政府在武汉为其举行国葬,将军的灵柩被安葬在武汉。将军被追赠上将。

抗日名将郝梦龄治军严明,一生清正廉洁,两袖清风。为国战死,忠魂不杇!


岁月是一条河流


如果说其他的一些国民党抗日名将或多或少都会背负着内战的污点,那么郝梦龄将军则是丝毫没有这方面的污名。


郝梦龄将军是一个坚定的反对内战的国民党将领

郝梦龄早先是奉军出身,后来投奔冯玉祥,在北伐战争中表现勇猛,晋升晋升为师长。中原大战后被蒋介石收编,升任第九军军长。


中原大战后的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多次对红军进行围剿。因为一心抗日,无意内战,看到蒋介石的所做所为,郝梦龄心灰意冷,请求解甲归田,但是遭到拒绝。

因为郝梦龄拒绝围剿红军,于是他和他的第九军被蒋介石调往贵州,负责修筑川黔、川滇公路,公路修好后,又继续负责养护道路。

军人,本应该抗击侵略,保家卫国,郝梦龄身为第九军军长,却只能待在西南修路,心中的郁闷可想而知。因此他再一次请求辞职,然后再一次遭到拒绝。



血战忻口,卫国捐躯,郝梦龄成为抗战第二个死在战场上的军长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得知此消息的郝梦龄将军热血沸腾,请求北上抗日,得到了国民政府的批准。郝梦龄率领第九军,日夜兼程,奔赴忻口前线,阻击日本人的侵略。

忻口会战爆发后,面对板垣征四郎第五师团的全部精锐,面对敌人飞机坦克的火力压制,郝梦龄将军不顾安危身先士卒,亲临前线指挥战斗。敌军火力十分凶狠,第九军伤亡惨重,但是没有人退后一步,飞机大炮来了,先躲进战壕,飞机大炮一过,立马展开反击。



由于在装备上处于绝对劣势,多数阵地被敌人夺取,郝梦龄将军率军顽强抵抗和争夺,有一个阵地甚至在一夜之间13次易主,可见战斗之惨烈。

为了反攻阵地,郝梦龄将军亲自到前线督战,极大的鼓舞了士气,趁势反攻了几个高地。郝梦龄将军决定一鼓作气,再下一城时,被敌人的机枪扫中,壮烈牺牲!成为抗日战争中第一个战死沙场的军长。

也许,这就是郝梦龄将军所向往的归宿。军人,自当保家卫国,抵御外敌,马革裹尸,本是英雄的荣耀。只是可惜,郝梦龄将军没能见证侵略者无条件投降。但人民不会忘记每一个英雄,当郝梦龄将军的灵柩被运回武汉时,武汉的市民自发迎接英雄!


郝梦龄将军治军严禁,军纪严明,哪怕是他自己的亲戚在军队中违反了军纪,也丝毫不留情面。郝梦龄一心为国,反对内战,坚决抗日,是真正的爱国军人!

郝将军以死报国,实为中国国民、为中国革命军人立下不朽的模范,是中国人民“崇高伟大的模范”。


小镇月明


前不久在整理名言的时候,找到关于郝梦龄的资料,当时看的史论纵横是热泪盈眶啊!

在1937年的忻口会战的时候,郝梦龄着急营级以上军官讲话说:“此次抗战是民族战争,胜则国存,败则国亡,所以只许胜,不许败。军人的天职是保国卫民,现在民不聊生,国将不国,就是我辈军人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实感可耻···现在大敌当前,我决心与全体官兵同生死,共患难,并肩战斗。”

每每读到此句都会让人倍感热血沸腾,1937年日寇犯我中华,在民族危亡之时,郝梦龄能够勇往直前,不怕牺牲,乃民族英雄也!

郝梦龄出身贫寒,却喜爱读书,后来到保定军校学习,成为一名军人,在北伐战争中,由于他作战英勇,屡次升迁,中原大战后,更是升为第九军军长。

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后,郝梦龄主动请缨,要求北上抗日,在郝梦龄到达山西战场时,忻口已经成为山西抗击日本的第一道防线。

在面对凶残的日本人,郝梦龄并没有后退,在当时日本第五师团展开了猛烈的攻击,郝梦龄亲临第一线指挥作战,尤其是在南怀化的204高地,和日本展开殊死搏斗,郝梦龄所部有一个团再到最后,只剩下百人。

在南怀化的总攻战役上,郝梦龄将军被日军机枪扫射击中,壮烈牺牲!

郝梦龄是抗战中牺牲的第一位军长。

在郝梦龄的《与妻书》中,郝梦龄写道:此次抗战,乃民族、国家生存之最后关头,抱定牺牲决心,不成功便成仁。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武汉汉口北小路改名叫“郝梦龄路”加以纪念。

正是郝梦龄将军的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感染更多的人加入到抗战中啊,使我们最终打败了日本的侵略。


史论纵横


好多年前学校组织看抗战电影《太行山上》,里面有组镜头让我印象深刻。在忻口战役中,第九军军长郝梦龄手持冲锋枪亲临前线,激励众将士。他说“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言毕,与士兵冲出战壕和日寇激战,壮烈牺牲。历史中的郝梦龄和电影中形象类似,是一名真正得抗日名将,民族英雄。

郝梦龄,字锡九,河北人。他出身穷苦,被迫当兵,因勤奋好学受到魏益三的赏识,被送至保定军校学习。毕业后,升任营长、团长,后加入冯玉祥部队,成为西北军。1930年中原大战后,先后在河南和贵州任要职,出任第九军军长。

因不希望打内战,郝梦龄多次请求隐退,但被蒋介石拒绝。卢沟桥事变后,郝梦龄决意北上抗日,并率部前往河北驻扎,受卫立煌节制。1937年9月,郝梦龄开赴山西,参加忻口战役。忻口是太原的北大门,战略位置重要,中日双方在这里投入重兵。

忻口战役打的很惨,作为一个忻州人,多次听老人说过战况之惨烈。忻口好几座山头被削平,到处都是死尸,致使这里好长时间不能耕种。现在这里还完好保存着当时修建得防空洞。所以,我对郝梦龄将军愈加崇敬!

郝梦龄开赴忻口前线后,作战勇猛,慷慨激昂,多次击败日寇,显示出坚决的抗日决心。1937年10月,他在一次突击作战中身先士卒,亲临前线,最近时只距离日寇200米左右。在战斗中,他不幸中弹壮烈牺牲,为国捐躯,年仅39岁。他是抗日战场中阵亡的第一个正军长。郝梦龄将军殉国后,其尸体经山西运至武汉,在举行公祭后,被安葬于武汉。
再次为抗日英雄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