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 顛覆歷史的記載:《竹書紀年》

俗話說“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但事實真相只有親歷者才知道”,但中國就有這樣一部史書與歷來史書記載截然不同,顛覆人們的傳統歷史認知。為傳統儒家學說所不容,遭歷代史學家詬病。

顛覆歷史的記載:《竹書紀年》


  公元279年的西晉,一個位於今日河南省的魏王墓被盜挖,盜墓者被捕之餘,亦同時讓墓裡的大批竹簡出土。當時國家對這件事情非常重視,晉武帝命令中書監荀勖、中書令和嶠負責翻譯竹簡。最後負責官員把史書紀錄的部份整理好,並將之命名為《竹書紀年》。《竹書紀年》共十三篇,敘述夏、商、西周和春秋、戰國的歷史,按年編次。

小編就帶各位看客來認識認識《竹書紀年》相對於漢儒經典的異類之作:

五帝紀

竹書紀年的諸多記載頗為特異,與傳統的正史記載不同。五帝紀,關於舜的記載,就跟史記等正史所載的有德之君舜的形象大為不同。

引述如下: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舜放堯於平陽。(放,流放)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

顛覆歷史的記載:《竹書紀年》


夏紀

夏紀所載,與《史記》只是記載“太康失國”不同,還記錄了羿的事情。讓羿代太康,成為夏王朝統治者的這些舊事得以重見天日。當然,孰是孰非,那就見仁見智了。

殷紀

殷紀則顛覆了《史記》記載的歷史第一位賢相伊尹的形象。伊尹流放太甲而稱王,結果被太甲潛逃回來殺害。幼主被大臣流放欺壓,這似乎更符合歷史的真相。但是由於現代對不同地區出土的商代甲骨文的破譯,發現整個商代伊尹都是師權的象徵,地位尊崇,並且有伊尹放逐與迎回太甲的記載,並且整個商代伊尹的後人都有很高的地位與權力,因此這部分存疑。當然,究竟如何,還要加以考究。 (小編認為這並不足為奇,如北周武帝宇文邕殺權臣宇文護。後建德三年(574年),宇文邕下詔恢復宇文護爵位,追諡為晉蕩公。)

顛覆歷史的記載:《竹書紀年》


周紀

周紀最與《史記》不同的就是共和行政的記載。按照史記等正史所載,共和行政就是周厲王被國人趕走之後,周公、召公二相共同執政。而周紀則說是共伯和行天子之政,即共國的伯,名和者,攝行君位。這似乎更合乎“共和行政”的說法。另外,還有完整的穆天子史事,以及記載了周幽王死後,兩王並立的史事。

晉紀周平王東遷之後,竹書紀年以晉國紀年,而作晉紀。晉紀記載了晉文侯殺周攜王的舊事,詳細記錄了曲沃代翼的過程。研究晉國曆史,《竹書紀年·晉紀》是必不可少的參考書。

魏紀魏紀自惠成王起,稱“梁惠成王”,這與其他典籍記載的魏國又稱梁國相符,有利於讀古書,如《孟子》時,弄清楚究竟怎麼又有個梁惠王之類的疑問。更好地保存了歷史的原貌,對於研究魏國曆史更為便利。

上述所記載,是不是妥妥的不輸於現在的宮庭大戲。

顛覆歷史的記載:《竹書紀年》


小編認為如果現傳《竹書紀年》裡面記載的歷史事實應該是絕大部都是真的。雖然《竹書紀年》衝破了儒家古代歷史體系,但都比較符合現實情況。

如果裡面大量歷史記載與以後史書記載大多相同,大量造假不存在,還是比可信。從春秋“崔杼殺史”(歷史上“綠帽子”就出於此事)一事來看至少在秦朝以前的史官都十分有職業節操,能做到依實直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