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這輪環保風暴關閉了許多小微企業,因這些企業關停而失業的農民,工人和小微企業主該如何解決自己的就業問題?

__滿臉陰霾


這個問題很大,也不好回答。做為一個環保從業人員,說一點自己的淺顯的理解。大家一起討論。


我們期盼藍天白雲,誰都不喜歡出門帶口罩;我們喝著高價的礦泉水,卻渴望這清冽的泉水;我們看著自己的家鄉不再是青山綠水,再也找不到童年的回憶。這一切都是因為汙染和環境的破壞。

既然我們渴望著環境變好,為什麼質疑環保政策?



(1)反問一下被關停的企業

經常有文章或專家批環保一刀切,“風暴影響地方經濟和工作”。但是我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2017年未被關停的企業,效益很好好,產品供不應求。而被關停的痛不欲生,心急火燎。

各位老闆反思一下:為什麼你家的被關停了?

至於通過高能耗,犧牲產品品質、通過賺取減少汙染治理和環境效益,這種企業關停了沒壞處。犧牲的暫時的經濟效益,獲得的是長久的品質和生存環境。

(2)環保的意義

除了霧霾,有一個詞大家也常聽,是“供給側改革”,其實也採取了一些措施,限能限產,調整結構等,政策的實施總是拖拖拉拉,你推我就。我的理解是缺少了一把可以切的刀。

本次的環保措施,就是一個非常有利的供給側改革手段,沒有干預市場,沒有差別對待,只要求滿足環境排放。通過這次環保風暴,極大的推動了供給側改革的進度。淘汰落後產能,辭舊才能迎新。

不然,我們的環境什麼時候變好,供給側什麼時候完成改革,市場一直是低質和廉價的競爭。



(3)對於失業的人我們該如何應對

這裡先插一個故事,前段時間,唐山拆除路橋收費站時的一段視頻,收費站工作人員說:“青春都交給收費站,我現在啥不會”,我覺得這個故事好笑又發人深省,大家可以找來看。人們善於旁觀者清,願意當局者迷。看別人都懂,到自己的時候就不願面對。



寫了好多了,總結回答下樓主的問題,借用山東在“新舊動能轉化”的講話,對於每一個已經失業的或者即將失業的個體:主動擔當改變思維,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市場永遠向創新高品質的產品開放,不要老通過低端的仿製和賺取環境效益了,這種機會未來不會有了


日照林海


這裡面涉及的面很廣、用最簡單的的打個比喻吧、你叫一個剛讀完小學的人去考高考、不如直接不讓他讀書、何必搞個考試來以視公平呢、作為政府我覺得應該站在不同的位置上考慮一下、找出一個共贏的辦法⋯⋯最起碼是大家心服口服的、對整個國家都有利的、在下遇見是:先確定好各行業的環保要求標準(有效期為十年或以上)、再就是加大環保設備生產投入、放開設備廠的開廠標準、消除環保設備廠的隴斷、提高設備的質量監督、銀行駕入低息貸款給沒有能力購買設備的企業.....這樣生態圈就會良心起來



沈家小


小微企業最大的問題在於企業內容繁多、企業內容差異大、監管難度大、汙染隱患最多等等問題,導致法規對小微企業成長相對不利,因為種種原因導致環評等手續難以辦理……個人認為有些小微企業必須取締,絕對不能給他們留有生存空間……好吧ヽ(  ̄д ̄;)ノ我受證了,但是我不後悔;有些行業的小微完全是可以規範、提升的,但是我們現行一些法規對小微企業是非常不利的。我們的工作可以更細緻一些,更嚴謹一些。想說的太多,打字太累……


用戶5350483839


首先要明確,因為環保問題而關閉小微企業是好事。對周邊居民是好事,不會因為汙染外部性而受到身體傷害。對小微企業的工人也是好事,他們不會因為金錢而損害身體。

對小微企業主,他們覺得自己失去了利潤,會不滿意。可是他們滿意了,其他人就難受了。他們的利潤是建立在其他人的損害之上的。

當然,關閉有環保問題的小微企業,完成一小部分人的工作問題。這個是短期的。中國的服務業,建築業,物流業及等很多勞動密集型行業對勞動力都有需求。他們不在這個小微企業幹了,還有其他行業可供選擇。也沒什麼可怕的。只要他們自己勤勞,一定找到一個對自己和對社會都有好處的行業。


閒話經濟


環保政策應該精準實施,不要一刀切!搞連坐!環保達標的企業應該讓正常生產!不達標應該要求整改!如今失業了這麼多群眾,不顧人民群眾死活,才是最可惡的政策!


海闊天青CHN


你說的這個問題是硬傷啊

現在大的整體環境就不好,再加上這些失業的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也普遍沒有相關的技術,想再就業也比較困難。也不知道下一步到底是怎麼破啊

以上是我的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