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曹县万亩荷塘美景如画,可曹县魏湾境内的黄河故道是哪个年代留下的?

黑水虻虻多多


又到了荷花盛开的季节,赏荷哪里去?近日,曹县魏湾镇万亩荷塘风景区荷花竞相开放,粉色的荷花点缀在绿色的荷叶中,美景宜人。

  曹县万亩荷塘风景区是集农业观光、休闲、娱乐、山村度假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新型旅游项目,现有的5.4万亩水面,1万多亩荷塘。景区以荷塘、森林、湿地、芦苇、稻田、村社农家为特色,进行水体综合景观的设计,开展赏荷、划船、钓鱼等水上休闲活动,打造“鲁西水乡”旅游品牌。

(示意图)

  走进荷塘景区,便能看到各种荷花百媚千娇、含苞待放,水鸭和白鹅在池塘中嬉戏打闹,时而能看到水鸟从芦苇丛中飞起,充满了野生趣味和生态农业特色。景区现拥有农家乐、赏荷区、动物园等多处娱乐休闲场所和民俗体验区。让人们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原生态的自然淳朴风情。

万亩荷塘的荷花分布较广,沿着河畔断断续续绵延几公里,

看了上面的荷花,您是否迫不及待的要去欣赏呢,快随小编看看从曹县城区到万亩荷塘怎么走呢,从百度地图可以查到万亩荷塘距曹县汽车站约15公里,从珠江路向西直行不用拐弯即可到达,不过万亩荷塘很大,荷花分布较广,沿着河畔断断续续绵延几公里,。

“故道余辉”是山东省黄河故道一重要游览胜景,黄河故道已成为当地著名风景游览区,吸引着大量游客前往。“故道余辉”业已成为其独特的风景,其来历亦颇有渊源。 据载,一百五十年前,古老的黄河汹涌澎湃,流经曹县南部,给这里留下了高于地面五米的故道滩区,尽管黄河早已改道北去,但昔日雄风犹存。曹县境内故道面积达四百平方公里,两岸油菜金黄、果园飘香,空气清新湿润。沿途更有太行堤水库、万亩荷塘、鸭子圈水库等天然旅游景点,是鲁西南最大的原生态旅游胜地。


网鸦聊生活


你好,曹县黄河故道历来已久......


【曹县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

山东曹县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曹县城西魏湾,以太行堤水库为依托,由引黄干线、太行堤水库堤坝围合而成,规划区面积887.6公顷,其中湿地面积858.7公顷,湿地率96.7%。

黄河故道湿地现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AA级旅游景区、省级水利风景区,是典型的暖温带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自然景观独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保护价值和科研价值。

2010年,被山东省林业厅批准建设省级湿地公园。2013年被中国国家林业局评为国家级湿地公园。曹县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是菏泽市第二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其中万亩荷塘风景区已经初具规模,成为“鲁西水乡”旅游景点。


【万亩荷塘风景区】

是集农业观光、休闲、娱乐、山村度假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新型旅游项目,现有的5.4万亩水面,1万多亩荷塘,面积广大的稻田、湿地芦苇,太行大堤等。景区以荷塘、森林、湿地、芦苇、稻田、村社农家为特色,进行水体综合景观的设计,开展赏荷、划船、钓鱼等水上休闲活动,打造“鲁西水乡”旅游品牌。

走进荷塘景区,便能看到各种荷花百媚千娇、含苞待放,水鸭和白鹅在池塘中嬉戏打闹,时而能看到水鸟从芦苇丛中飞起,充满了野生趣味和生态农业特色。景区现拥有农家乐、赏荷区、动物园等多处娱乐休闲场所和民俗体验区。让人们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原生态的自然淳朴风情

万亩荷塘风景区


【曹县黄河古道历史由来】

自宋建炎二年(1128年)至清咸丰五年(1855年)五百年间,黄河在山东省曹县形成三条黄故河道,影响较大的有南宋故道、明清故道和贾鲁故道。

南宋(宋金)黄河故道,金大定八年(1168年),黄河自李固渡(今河南滑县)决口,夺淮入海。 黄河主河道流经曹县城北、单县南部入淮河。

贾鲁故道,元至正四年(1344年),河决曹州白茅堤,贾鲁治河时疏浚的黄河河道。故道起自黄陵冈(兰考东北),东经山东曹县西南、商丘北、砀山因河道“岸阔底深”,被誉称为“铜帮铁底”。明代前期为黄河下游河道的一段,嘉靖以后,曹县以下河道淤废。

明清(咸丰)黄河故道,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最后一次改道北徙后,在曹县南部留下的一条宽700~1500米,东西长47.7公里的废旧河道,或称咸丰故道。

清咸丰五年到建国前,近百年间,黄河故道基本上是废河。每逢旱季,河床及两岸滩地干裂;雨季则往往是河水漫溢,泛滥成灾,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新中国建立后,政府注重改造和治理黄河故道。在此植树造林,护堤固沙,修建了太行堤水库、仲堤圈水库、戴老家水库等水库,基本做到涝能排、旱能抗的局面,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目前,曹县黄河故道旅游开发已经初具规模,现有旅游景点:曹县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八里湾风景区、太行堤河公园、万亩荷塘风景区、天乐湖生态旅游区、四季河湿地公园、百年梨园旅游区等。


【关于曹县三条黄故河道】

1、宋金故道

金大定八年(1168年),黄河决口李固渡(滑县西南),黄河第十三次大徙,经流长垣东北-东明南-定陶西-曹县南-砀山北-萧县北-经徐州,夺淮入海。

《金史·河渠志》记:“六月,河决李固渡,水溃曹州城,分流于单州之境。黄河主溜沿今东明南、定陶与曹县边界至安仁集东南流。

南宋故道


2、

贾鲁故道

元至正四年(1344年),曹县白茅堤(曹县西南)决口。这是黄河第十七次大徙。《元史·河渠志》载:“五月,大雨二十余日,黄河暴涨,水平地深二丈许,北决白茅堤。”溃水主流由曹县东北流至今梁山县安山,而后入大清河归海。

这次黄河决口流经7年,到1351年(元至正十一年),才由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贾鲁堵塞白茅口,并立碑刻。碑文《至正河防记》记述了这次治理黄河经过。

贾鲁治河,挽河东南走由泗入淮的故道,这就是“贾鲁河”。贾鲁河走向:今兰考县东-曹县西南-商丘北-砀山西-萧县北-经徐州入泗,由泗入淮。

明初黄河基本以贾鲁河为干流,明中叶以后多股并存。一、夺颍入淮(大黄河)。二、贾鲁河(小黄河)。 三、夺涡入淮。 四、夺濉入淮。五、 由曹县、沛县入运河。六、 曹县、鱼台入运河。

南宋故道;贾鲁故道;明清故道


3、明清故道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曹县新集决口。这是黄河第二十四次大徙。《明史·河渠志》记述这次决口后河势特乱,分流达十一支多,溃水向东北经单县段家口分为六股:“曰大溜沟、小溜沟、秦沟、浊河、胭脂沟、飞云桥,俱由运河至徐洪。”

乱流的结果,使曹县新集至小浮桥250里一段故道淤塞,在曹县、单县、砀山、徐州一带“河忽东忽西、靡有定向”。经潘季驯等人治理后,散乱的河道才归一,河患也减轻。明末河道流路,系由仪封、考城间流入菏泽区内曹县、单县南部,以下经砀山、徐州夺淮入海。

清咸丰五年(1855年)河决铜瓦厢,结束了下游700多年由淮入海的历史,回到渤海湾入海。即形成今曹县、单县南部黄河古道,河道称咸丰故道,宽700~1500米,故道滩区东西长40公里,有邵庄、朱洪庙、梁堤头、南李集、仵楼等乡镇。

黄河明清故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