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何古代被抄家女眷寧死不願進入“教坊司”?

用戶64589163


教坊司,光看名字好像是一個和教育學習相關的機構。這個倒也不假,唐朝時期便設有教坊,主要教習宮廷禮儀和歌舞聲樂。因為學員多為女性,所以就開始變質了,具體可以參考現在的美容店之類的。

等到了朱元璋時代,教坊成了教坊司,教育的功能還在,只是變成教授怎麼取悅男人並進行收費。用現在的大白話來說,所謂教坊司,其實就是公家經營的青樓。

教坊司裡面的服務人員,有不少都是犯罪之人的女性家屬。在被抄家進入教坊司之前,這些女眷一般都是不太瞭解這類服務行業的,所以要經過系統系統的培訓。至於培訓的過程反正我也不知道,大家可以自行想象一下。要是有不聽話,怕是有無數種方法讓她聽話。

說白了,教坊司是一個足以摧毀這些犯人女眷精神和尊嚴的地方,不光要忍受肉體上的折磨和屈辱,同時也要受到精神上的折磨和屈辱,是以很多人寧願死也不願意進教坊司。

以上,僅代表個人胡說八道!


小鎮月明


對於像教坊司這樣的神秘的場所,我們這些喜愛歷史的人怎麼能不特別關注呢?

在小編還是懵懂的少年時,一直以為教坊司和懸鏡司(琅琊榜裡面的特務機構)差不多的意思,只不過只能是管理音樂和歌舞的,後來長大才知道,原來古代官方還有這種操作,簡直是“城會玩”。

表面上,教坊司是古代宮廷音樂機構專門管理宮廷俗樂的教習和演出事宜。其實就是官方青(妓)樓(院)。

有沒有一種衝動穿越回古代去玩一玩的想法?小編告訴你,別想太多了,教坊司其實是專門為達官顯貴服務的,一般人還真就去不了!

那麼為何被抄家的女眷寧死都不願入教坊司呢?

因為古代抄家後看到一些貌美的女子,就會被送到教坊司,這樣做既省錢又能有質量好的美女,當然沒有比這更划算的買賣啦!

當然這種划算是建立在違背女人個人意願的情況下,所以,說多了都是眼淚啊!

而且由於服務的對象都是達官顯貴,出不得一點差錯,所以對從業人員的要求非常高,在上崗之前都會經過嚴格的訓練,你想想古代能被抄家的肯定也是大戶人家啊,女眷都是養尊處優慣了,哪能受得了這個苦。

這些女眷除了相貌好看之外,還要會一些才藝,也就是風塵女子的路數,要知道他們以前都是大家閨秀什麼的,有的女眷可能除了自己家的男僕,甚至連其他男人都沒見,如何叫她們去取悅男人。

而且古代特別注重三從四德,一旦進入教坊司,名譽全無,並且世代為奴為娼,想要把人從教坊司裡面撈出來也極為不易,在電影《繡春刀》中就演繹了主角為救在教坊司裡面的人究竟有多費勁。

所以,大部分女眷都是寧死也不願意進入教坊司。

教坊司從唐朝時期建立,到宋朝有所發展,明朝達到巔峰,給封建社會的女性無論是身體還是心靈上都帶來了極大的傷害!


史論縱橫


欲知被抄家女眷因何情願一死,也不願進那“教坊司”,說文之前,你需知曉那“教坊司”是個什麼去處。

此“司”衍生盛唐,原是個官辦“教化”之所,稱為“教坊”,本意是為宮廷培訓和教習樂器與歌舞,唐開元之時的音樂大家李龜年便曾在此教習,盛唐至滿清歷經幾代王朝,這個“教坊司”一直存在,但是卻漸漸變了性質。

盛唐之時,美貌女子慕名而來,甘心學習,安史之亂後,很多流離失所,相貌出眾的女子也被送到此處,漸漸形成官辦青樓。宋朝之時,開始有犯人家眷被強賣至此,到了明朝愈發盛行,因永樂年間施行“瓜蔓抄”,那些犯人家中女眷悉數被強賣到此,因怕人多生事端,又派廠衛駐紮在此,設立酷刑衙門。稍有不從者,便被拿到衙門之中,大刑伺候。

明末之時的名妓董小宛、陳圓圓、李香君皆是出自“教坊司”,而且名噪一時。到了清朝更是鼎盛,王公大臣、八旗子弟,只要有錢,都願意光顧這地方。

可想而知,若是被人拐賣至此的也就罷了,那些曾經是大戶人家的女眷,平日養尊處優,過著大小姐的生活。可是家族一經沒落,被人連打帶罵強行賣入這裡。

若是有個不從之心,各種刑具早就給你備上了。輕則收拾到你滿口答應為止,重則讓龜公帶一幫打手輪番將其羞辱之後,亂棍打死,四仰八叉赤著身子往亂墳崗子一丟,就這麼被野狗啃食,你說慘不慘?這麼慘的地方,可想而知,有誰願意進去呢?


大獅


我們看周星馳的《鹿鼎記》當中有一段韋小寶抄鰲拜的家,為什麼用這個做開頭,因為大家對於這部電影比較熟知,抄家顧名思義就是家裡裡裡外外全部財務都沒收,韋小寶抄家之後把府里長得好看的女眷全部收下,雖然是搞笑成分居多,但是也反映出一些真實狀況,然而真正的抄家要更加暴力與沒有人性。


抄家看主犯的罪行,可能會連累一些人砍頭或者進牢房。剩下的人,男的要麼發配邊疆做苦力,要麼就當成奴役賣給他人,然後就是這些女眷了。古代要是府邸裡面女眷都比較多,因為三妻四妾(據說歷史上最多的有上百個小妾),再加上小姐、丫鬟,所以府裡女眷幾十到幾百人數不等。

那麼為什麼說很多女眷聽聞要被抄家都提前自盡,是源於古代抄家的慘無人道。因為抄家是因為有人犯法了,那麼皇帝與主管刑事的大臣便不會關心抄家的過程,只會查看結果,那麼這幫執行的小兵們便肆無忌憚的抄家了。

一般被抄家的都是富貴或者宦官之家,貪汙腐敗的居多,所以府裡妻妾、小姐、丫鬟自然綜合來說,既漂亮又氣質佳,那麼這些兵痞自然不會放過他們,做出一些不堪的事情。


結束之後,按照流程一部分長得好看的與氣質佳的,會被王公貴族、商賈等買去做下人,當然如果所犯罪行過大的,這幫女眷也是無人敢購買的。

所以對於這些女眷來說,最終的去處,大多都是去往了教坊司,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青樓。當然了這個不是私人企業,而且國營企業,也就是說這地方開放的人群大多都是王公貴族,不是有錢就可以進入的。當然前提是得氣質好長相好,否則進去只能是丫鬟和雜役的命,而且進入教坊司日子也不好過,要是想出門那麼就需要穿特定的代表顏色,藍色的衣服,讓你出門大家都瞭解這是教坊司出來的。即便不出門,面對這幫王公貴族也是挺煎熬的,也許在外面都是斯斯文文在這裡就原形畢露,也不會把這些女人當成正常碼對待。


而且古代女子也很重視名節,所以寧願死也不進教坊司,這就是古代刑法的殘酷性。


老王說文化


明朝有兩個被妖魔化的機構,一個是東廠西廠,另一個就是教坊司。東西廠以對付持異見和不聽話的政敵為主,主要是男人。教坊司則是接收這些男人的女眷,迫其為娼妓和女奴。

教坊司原本是個很高雅的機構,其前身可追溯到漢代樂府甚至更久,歷史上有一些流傳下來的樂府詩,像《孔雀東南飛》、《木蘭辭》、《陌上桑》等,都是出自樂府,其職責就是製作雅樂,採集民歌。

但是,中國歷史上自北魏起有一項制度叫樂籍,就是將罪民、戰俘等群體的妻女及其後代,籍入專門的賤民名冊,迫使她們世代從樂。她們從事的工作,類似今天的戲子,但是地位恰恰相反,是最底層的賤民,倍受社會歧視和奴役壓迫。隨著將樂籍制度的管理歸於樂府,這個機構開始變汙了。

到了唐朝,樂府這個機構名字改為教坊,專門管理宮廷俗樂的教習和演出事宜,而且基本形成了兩大職能,一是為宮廷提供各類演出,二是對國營青樓及其從業人員的管理,這有點類似現在的行業資格管理。明朝時,這個機構改名教坊司。

國營青樓從業人員的來源,主要就是前面說的入了樂籍的賤民,這是一項幾乎無本的生意,因為這些女人不像民營青樓一樣是花錢買來的,她們大多來自犯罪的官宦人家,是被罰來的。

這還有個好處,就是官宦人家的女子大多從小就懂一些詩書禮樂,琴棋書畫的都會一點,只要經過簡短的培訓就能直接上崗。明朝南京秦淮河畔的秦淮八豔,基本就都屬於這類,她們都是教坊司的國企員工。

至於被抄家的官員女眷為何寧死不願入教坊司,那是因為教坊司跟東廠西廠一樣基本就是人間地獄,這些女眷本身就是有社會地位的官宦人家,到了教坊司直接變成最低賤的賤民,而且她們的後代也是世代為賤民,一天上一地下,對她們來說如此大的落差難以接受。

還有,古代女子對名節看得非常重要,到了教坊司肯定名節不保,且要隨時隨地任人糟蹋奴役。在名節比性命還重要的古代,她們寧願選擇自殺來保全名節。


南京老張


抄家是中國古代最不講人權最不講物權的懲罰行為。

抄家後,讓罪人女子打入教坊司做妓女,讓男子成為成為他人奴隸,這是最不人道的懲罰。

讓我想到了《倚天屠龍記》周芷若發的毒誓“生男代代為奴,生女代代為娼”。

這,算是世界上最可怕的懲罰了!


原本是官宦女子,錦衣玉食是她的物質生活,琴棋書畫是她的精神生活。如今,沒有了有優越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她的人生只剩下任人擺佈的性生活。

於是,官宦女子在被抄家的第一時間想到自殺。但自殺哪裡是容易做到的?

做不成自殺的烈女,只能做一個風流遊蕩的狼女了!

只要進了教坊司,教坊司有一百種方法讓你心甘情願賣身。洗腦,虐待,強姦,餓肚子等等等等,要不了幾天,官宦女子就變成了青樓女子。

教坊司,這是可怕的機構!強烈譴責!


歷史知事


古代官員被皇帝抄家後,女眷的下場都極為悲慘。

其中相當一部分女性,都會淪入教坊司併成為妓女,而她們成為妓女後所生的子孫也都生生世世淪為賤民。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靖難之役。

建文帝重用的諸臣,包括齊泰、黃子澄在內的各家女眷,全部被明成祖朱棣貶為妓女,從金枝玉葉、書香世家跌入凡塵。


不僅如此,這些女性每晚都要被十幾個、二十幾個男人糟踐。

例如,根據史料記載,永樂十一年(1413)正月十一日,教坊司於右順門口奏:

齊泰婦,及外甥媳婦,又黃子澄妹,四個婦人每一日夜二十餘條漢子看守著。

原本是大家閨秀,現在要輪流被20個男人糟蹋。

不僅如此,這些年輕女性都處於育齡,天天被這麼淫辱,早晚會懷孕的。

所以,教坊司又對明成祖上奏了:

年少的都有身孕,除生子令作小龜子,又有三歲女子,奏請聖旨,奉欽依由他,不的到長大便是個淫賤材兒。


這話是什麼意思呢?

年少的女性都懷孕了,她們生的兒子以後都去做龜公。

至於現在誰生下的一個3歲的小女孩,暫時先養著,等長大了繼續當妓女。

這些幾百年前的文字,讓人讀起來感到觸目驚心。

有些人把死想得太容易了。

再者說了,人家憑什麼死?要好好活著,等待開豁賤民的那天。


HuiNanHistory


其實就是官辦青樓,受官府保護,一般人進不去。而且教坊司的人只侍奉王公貴族,跟普通青樓女子不一樣,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玩弄的。

古代的大臣犯錯了,除了滿門抄斬所有人不論男女都得掉腦袋之外,只要是被抄家的,男的流放,女的進入教坊司,而且教坊司一進就是一二十年,學習樂器和樂曲,專供王公大臣使用。但並非一進教坊司就出不來了,表現好,上了年紀的人,可以申請重新出來的。



但是社會對教坊司的女人是有歧視的,她們走在大街上必須得穿藍色衣服區別於正常女子,而且她們的男人,就是老公,也得著裝跟別人不同,比如戴綠帽子,綁紅腰帶,穿豬毛鞋,走在街上靠兩邊走,地位很低。


除了教坊司,她們還得幹苦力,就像是浣衣局的女子一樣,幹髒活兒累活兒,勉強餬口,有的甚至被流放寧古塔,更是生不如死。


入行娛樂


教坊司,是明朝才改成這個名字,在這之前是叫教坊,屬於禮樂部門,負責編制樂曲、舞蹈,同時也為權貴皇族們提供娛樂。明朝的時候,教坊司增管了娼妓行業,屬於官方的娼妓機構。

關於明朝“教坊司”的黑暗記載,主要發生在朱棣在位時期,其中有兩個版本非常典型,但也有點矛盾。一個是鐵鉉兩個女兒被送進教坊司後被赦免;另一個是兵部尚書齊秦、翰林學士黃子澄家中的女眷被送進教坊司受盡凌辱。

兵部尚書鐵鉉的女兒被赦免

據明朝蔣一葵編寫的《堯山堂外紀》記載,朱棣攻入南京城後搶了自己侄子的皇位,並開始清理反對他的大臣。當時的兵部尚書鐵鉉對朱棣篡位的行為非常不滿,對朱棣破口大罵。朱棣命人割下鐵鉉的耳朵、鼻子,煮熟以後再塞進鐵鉉的嘴裡強迫他吃下,還問他好不好吃?鐵鉉依然用嚴厲的聲音說道:“忠臣孝子的肉有什麼好吃!”

朱棣非常生氣,下令把鐵鉉凌遲處死,他的兩個女兒也被送進了教坊司。理論上來說,女子進了教坊司將會受到汙辱,清白不保。但是鐵鉉的兩個女兒進入教坊司數月後依然沒有受辱,貞烈的性格就像他的父親一樣。朱棣聽到這個消息後便下旨赦免了她們,並把她們許配給讀書人。

參考《堯山堂外紀》:建文朝,鐵鉉為山東佈政,抗禦靖難師甚力。文皇即位,擒至闕下,反背立庭中,令其回一顧,不可;去其耳鼻,亦不顧。碎分其體至死,罵不絕口。鉉死後,二女入教坊,數月,終不受辱,有鉉同官至,二女為詩以獻,詩聞,文皇曰:“彼終不屈乎!”乃赦出之,皆適士人。

齊秦和黃子澄家中女眷受辱

朱棣起兵篡位的原因就是因為建文帝朱允炆開始削藩,而削藩的主意就是黃子澄等人的建議。朱棣攻下南京城後,齊秦、黃子澄、方孝儒等人也是對朱棣的行為大為指責,最終被滅族。而且齊秦和黃子澄家中女眷還被送至教坊司受盡凌辱。這個事件被記錄於《奉天刑賞錄》中的《教坊錄》:

永樂十一年正月十一日,本司鄧誠等於右順門裡口奏,有奸惡齊泰的姐並兩個外甥媳婦,又有黃子澄妹四個婦人,每一日一夜,二十條漢子守著,年小的都懷有身孕,除夕生了小龜子,又有一個三歲的女兒。奉欽(旨):小的長到大,便是搖錢樹兒。

從《教坊錄》記載的情況來看,明朝的教坊司簡直就是人間地獄一般,殘忍到令人髮指!

但是,為何鐵鉉之女又可以倖免?到底哪個版本才是真實的?

鐵鉉之女在教坊司數月仍可保持清白之身,這說明教坊司並沒有那麼黑暗。但在《教坊錄》中“每一日一夜,二十條漢子守著”,這樣的情況下根本不可能有女子能夠倖免。因此教坊司的真實情況到底如何,就看你會相信哪個版本了。

我個人更願意相信《堯山堂外紀》中記載版本

  • 首先,《堯山堂外紀》的作者有名有姓,而且就是明朝的人,所著內容可信程度更高。而《教坊錄》為無名氏所作,連作者都無從考究,內容又如何可以信服呢?

  • 其次,教坊司在明末還出了不少風塵才女,比如“秦淮八豔”個個身懷才藝,說明教坊司裡面的文化氣息還是比較濃的,很難讓人把它與血腥暴力聯想在一起;
  • 最後,《大明律》對謀反、大逆這種重罪的處罰中,對於15歲以下的女眷是給功臣家中為奴。謀反是最重的罪,所罰也是極刑,也就是說對於女眷最壞的處罰也只是給功臣做奴婢,而送往教坊司受盡非人凌辱明顯要比這個處罰重千萬倍,難道還有比謀反更嚴重的罪嗎?

綜上所述,我認為明朝教坊司並沒有這麼黑暗,雖然是官方的娼妓機構,但也是有各種制度在約束,不然鐵鉉之女又怎麼可能倖免呢?


水煮汗青


那麼我們先看看啥是教坊司?



(圖文無關,聽說看美女能長壽)

西周叫大司樂,代表人物師曠、高漸離、俞伯牙等。

秦漢為樂府,屬少府(九卿之一,掌皇室內務)。《孔雀東南飛》還有李白的樂府詩。其實李延年在音樂和權勢上甩唐朝李白五條街。

教坊正是在唐太宗他爹設置的,分為內外,屬太常寺(九寺之一,九寺前是九卿)。內教坊是皇家歌舞團,外教坊是天下歌舞團。

明太祖改教坊為教坊司,屬禮部。從北魏起罪人、俘虜的妻女後裔歸屬其中,歸為樂籍,世代為藝術奮鬥終身。男頭裹綠巾(沒資格帶冠的,連綠帽的資格都沒),女的同樣低賤的衣服,想方設法,學習各種才藝討帝王將相的歡心。

你想想那些享盡榮華,絕色佳人一旦其夫或父或子連累,進入教坊司,你不是勞動人民,那幹勞動人民的工作,豈不是又苦又累,任人擺佈啊?

強大時,你姿色才藝是優勢。一旦潰敗了,你的姿色才藝將讓你飽受人間疾苦,受盡身體到心靈的侮辱。尤其在理學等保守的影響之下。

此事,絕非賣唱、賣藝那麼簡單,身不由己,不賣行嗎?在唐有教坊下屬宜春院,就是官妓。

在明太祖設富樂院,由禮房(縣級機構,掌考試、祭祀等)。富樂院就是富人快樂的地方。明朝官員工資低,很難富不能去,即使家境好的官員也不能去,否則老朱要磨刀。

富樂院在永樂十九年時因火災而重建富樂院,並歸教坊司所轄。

鐵鉉、黃子澄、齊泰、方孝孺等族滅,妻、女入教坊司。就是不入富樂院,朱棣都恨得把他們都族滅了,還會讓他們的妻女好過了?肯定是怎麼生不如死就怎麼來吧。

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