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我国终止对美进口高粱“双反”调查,原因竟是“它”!

【编辑/孟靖 统筹/刘姝蓉】商务部今日(5月18日)发布公告称,宣布终止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大白新闻注意到,商务部称,调查机关发现近期国内猪肉价格持续下降,许多养殖户生计面临困难,采取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将会影响广大消费者生活成本,不符合公共利益,所以进而终止了“双反”调查。

我国终止对美进口高粱“双反”调查,原因竟是“它”!

商务部终止对美国进口高粱“双反”调查

据商务部网站18日消息,商务部发布关于终止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反倾销反补贴的公告,决定终止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并依据商务部2018年第38号公告征收的反倾销临时保证金如数退还。

公告显示,早在2月4日,商务部就已经分别发布该年度第12号和第13号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

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局长王贺军曾就此发表意见称,这是一起正常的贸易救济调查个案。商务部掌握的初步证据表明,美国政府对高粱提供了补贴,2013年以来,美国对中国高粱出口大幅增加,价格持续下降,对中国高粱产业造成损害。商务部决定根据中国相关法律和世贸组织规则发起此次调查。对此美媒称,这一调查也引发了美国农民的担忧,他们将失去最大的农作物出口市场。

“初步调查结果显示,美国高粱对中国市场存在倾销行为,倾销幅度高,严重冲击中国国内高粱市场。”王贺军说。

2018年4月17日,商务部发布2018年第38号公告,公布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反倾销调查的裁定,初步认定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存在倾销,中国国内高粱产业受到实质损害,而且倾销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决定自2018年4月18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

我国终止对美进口高粱“双反”调查,原因竟是“它”!

几艘从美国向中国运送高粱的船只已经改变航向

(图自路透社)

而据英媒称,根据贸易消息人士和路透社船运数据,在中国政府4月18日向进口的美国高粱征收高额保证金后,四艘原本从美国向中国运送高粱的船只已转向至其他国家。据路透社4月24日报道,一位美国交易员和一位在中东的贸易界消息人士说,其中三艘船货在售给一位民间买家之后目前驶向沙特阿拉伯,而第四艘船只的航向根据路透社船运数据显示正在前往日本。

不会影响“杯中酒”但会影响“碗里肉”

商务部今日(5月18日)发布公告中表示,本案调查过程中,调查机关收到大量下游用户的反映,认为案件调查将会提高下游养殖业成本,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采取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影响广大消费者生活成本,不符合公共利益。

通常一提到“高粱”二字,基本是与酿酒有关,怎么能和养殖业扯上关系?

翻开我国高粱进口历史,我国历年高粱进口量很少,主要进口国是澳大利亚,进口的高粱主要就是用来酿酒。

自2012年之后高粱进口市场开始小批量出现,并尝试进入饲料领域去替代玉米,主要原因是国内玉米价格在工业需求的带动下,价格一路攀升。因此,在价差的带动下,高粱进口逐渐活跃。

2012年我国高粱进口不超过10万吨,到了2013年高粱进口达到108万吨,最高峰时,高粱年进口量达到1070万吨。而这时进口高粱也不再是用来酿酒,而是主要用来做饲料,主要进口国也从澳大利亚转向美国。

养殖成本中,饲料一直是“大头儿”。猪饲料主要分为两种,蛋白饲料和能量饲料,一般分别为豆粕、玉米。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分析师张志栋曾表示,玉米价格走高时,养殖技术人员发现高粱可以替代玉米,经过调整配方后,高粱可以100%取代玉米。而在美国大平原地区,在家禽和猪的日粮中大多使用高粱替代玉米。

高粱相比玉米有明显价格优势。有观点认为,目前市场上拍卖玉米价格实际成本高,而进口高粱价格有明显价格优势。对处于困境中的养殖户、养殖企业来说,进口高粱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商务部发布的公告中也表示,调查机关发现近期国内猪肉价格持续下降,许多养殖户生计面临困难,在此情况下,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采取反倾销反补贴措施不符合公共利益。终止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资料来源:商务部网站、央视网、法制网、新华社、中华网、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