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十二岁中举,十九岁中进士,还当过三十多天“代理皇帝”是什么人

中国人自古讲究“学而优则仕”,在科举制度盛行的一千三百多年里,许多读书人为了考取功名穷其一生,头悬梁锥刺股,却屡试不第。科举中能中举人已不是易事,考中进士者更是凤毛麟角。偏偏有这样一个人,乡试中举时年仅十二岁,十九岁考中了进士,此人便是明代历仕四朝,官拜内阁大学士、太子太傅、首辅大臣杨廷和。

十二岁中举,十九岁中进士,还当过三十多天“代理皇帝”是什么人

杨廷和画像

杨廷和,字介夫,四川新都人,出生于干部家庭,天资聪颖。其父杨春,曾任湖广提学佥事,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教育厅厅长助理。受家庭环境影响,杨廷和四岁时知声律,七岁时每日读书数卷,八岁的时候就通读四书五经(为科举做准备),和年长他许多的人吟诗作对,在当地是很有名气的“神童”。因为名气太大了加上确实聪明,杨廷和免去了读县学当童生,直接去考了举人。成化七年(1471年)杨廷和第一次参加四川乡试中举,这一年他十二岁,成为了科举史上的一个奇迹,要知道范进同志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中举人时早已头发花白,穷困潦倒,没有多久就疯掉了,杨廷和十二岁中举要是让他知道了,估计气得都能从棺材里蹦出来。第二年(1472年)十三岁的杨廷和被父亲领着来到北京参加会试,遇到了人生的第一个挫折,名落孙山。不服输的杨廷和索性就近进入国子监读书备考,慢慢沉淀,六年后终于上岸,考中进士,读书期间还被国子监监丞看好,将其女儿嫁给了他,解决了工作问题还抱得美人归,十九岁的杨廷和成为了真正的人生赢家。之后杨廷和的人生便开了挂,二十岁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二十一岁回朝任七品官职(检讨),三十岁开始给皇太子朱厚照讲课,四十三岁成了大学士,相当于现在的政治局委员,正德七年(1512年)五十三岁的杨廷和接任首辅之职,升官的速度简直坐上了火箭。

十二岁中举,十九岁中进士,还当过三十多天“代理皇帝”是什么人

正德皇帝

正德十六年(1521年),贪玩的正德皇帝朱厚照驾崩,年仅二十九岁。朱厚照没有留下子嗣,朝廷炸了锅,宫中人心不稳,各地藩王蠢蠢欲动。关键时刻,杨廷和站了出来,从皇族子弟中千挑万选敲定了皇位的人选——朱厚照的堂兄朱厚熜(嘉靖皇帝),稳定了大局。在此之前,朱厚熜的父亲兴献王被封到了湖广的安陆(湖北钟祥),作为藩王子弟,他也依制住在安陆,在他得知自己中奖之后出发前往京城的三十多天里,大明帝国没有皇帝,杨廷和总揽朝政,成为了唯一说话算数的“代理皇帝”。

杨廷和亲自挑选的接班人最终也导致了他凄凉的结局。

嘉靖皇帝即位之初,因为大礼议之争和嘉靖皇帝产生了矛盾,告老还乡,嘉靖七年(1528年)被削职为民,嘉靖八年(1529年)病逝于新都,直到隆庆皇帝登基后才平反,恢复其官职,追赠太保,谥号“文忠”。

值得一说的是,杨廷和的儿子杨慎也是一位奇材,状元出身,同样因为大礼议之争上谏冒犯了嘉靖皇帝,被流放于滇南,留下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词句。我想,这句词大概也是对杨氏父子两人一生最好的诠释了吧。

十二岁中举,十九岁中进士,还当过三十多天“代理皇帝”是什么人

嘉靖皇帝

(令狐侃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