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威海北魚池村,有一位94歲的抗戰老兵——侯獻雲,他鼻骨被打穿,右臂被打殘,顱間至今還嵌有彈片,累累傷痕印證著那個殘酷年代。
侯獻雲18歲參軍,成為膠東軍區東海軍分區的一名戰士,之後跟著隊伍到處拔據點、打埋伏。
當時我軍裝備較差,戰士手裡只有舊套筒槍和手榴彈。“當時打仗主要靠手榴彈,舊套筒槍經常瞄不準,子彈也少,我手裡最多的時候才20發,不到萬不得已不捨得浪費子彈。”侯獻雲說。
侯獻雲鼻尖的這道溝痕,就是剛參軍時由於作戰經驗不足,在攻打騰甲莊據點時,鼻尖被子彈打穿留下的傷。
1944年,侯獻雲跟隊伍去攻打的日軍在南臺村的碉堡,戰鬥中右臂被打穿,緊接著右手腕又中槍,一片豆粒大小的彈片被打入右邊眉骨。
戰鬥結束後,侯獻雲被送往臨時醫院治療,但由於醫療條件有限,在沒有麻藥的情況下,從右臂取出了7塊碎骨頭;顱間傷口只擦了消毒水並未取出。
此後,負傷的侯獻雲無奈走下戰場。1946年,他又重返部隊做後勤供給工作,以另一種方式為國盡忠。
70多年過去了,如今侯獻雲種了一個一分多地的菜園子,“只要自己還能動,就不會向政府伸手”侯獻雲說。
侯獻雲和老伴沒有生育子女,鎮上的青年志願者都會定期給老人查體送藥,幫他們解決實際生活困難。
他有每天看電視新聞的習慣,他說:“看著咱們國家一年比一年好,我很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