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宝宝总爱跟玩偶讲话,会有问题吗?孩子的泛灵心理家长了解一下

宝宝总爱跟玩偶讲话,会有问题吗?孩子的泛灵心理家长了解一下

有雨伞好棒,可是雨伞在流泪。——《龙猫》

在乡村茂密森林的深处,隐藏着一只爱打瞌睡的胖“怪兽”多多洛,它拥有柔软毛茸的腹部供孩子们休憩。可惜的是,只有小梅和小月可以看得见它,其他村民既看不见多多洛,也看不见奔跑的黄猫公交和一夜成长的大橡树。

这是经典动画片《龙猫》中的桥段。在导演宫崎骏的作品里,世界总带有一丝泛灵论的色彩,每一朵花每一棵树都有自己的情感和灵魂,森林中也充满了未知奇异的精灵怪兽。最重要的是,这个奇妙的世界只有孩子知道,而在成年人眼中,世界显得平平无奇,连呼啸而过的黄猫公交车也不过成为夏日傍晚偶然刮过的一阵大风。

宝宝总爱跟玩偶讲话,会有问题吗?孩子的泛灵心理家长了解一下

当人们感慨于导演丰富的想象力时,却不知道,在孩子们的心中,这个世界是真实存在的的。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将此称之为泛灵心理。

皮亚杰先生在他的著述《儿童心理学》中提到了孩子们的世界观,他认为幼童无法区分思维与物质的区别,也无法区分出生命与非生命体,在他们心中,星星月亮也是能思考有感情的生命。这便是孩子们的“万物有灵”思维,也即泛灵心理。

对幼儿来说,事物的名称乃是物理地附着在事物上面的;梦是在床上默想出来的微小的物质的动画片;思想是一种音调。——让·皮亚杰《儿童心理学》

你家宝宝会这样吗?

宝宝总爱跟玩偶讲话,会有问题吗?孩子的泛灵心理家长了解一下

有时,家长们会看到自己的孩子独自和洋娃娃聊天,如果发生在半夜三更,不免还会引发诡异的联想,其实这只是孩子们的泛灵心理在作怪。当然,小编知道很多童心未泯的成年人也会和玩偶聊天,不过两者的区别在于,拥有泛灵心理的孩子是真的无法区分开非生命物质与生命物质,这并不是想象。

由于很多家长并不了解这一心理,有时会将孩子们的某些表现简单地归纳为任性不懂事。比如当大人弄坏孩子的某个玩具时,本以为只要重新再买一个就可以了,谁知孩子们坚持要原来那个,并为此大哭大闹。只因在孩子心中,这个玩具已不再是流水线上批量生产出的商品了,而是一个有情感的独立生命,它可能有自己的名字,甚至有自己的故事。

不过,随着孩子们逐渐长大,他们会渐渐懂得区分物质与思维,生命体和非生命体。但在此之前,希望每一个家长都能尊重孩子们心中的奇妙世界,不要简单粗暴的否定他们。

孩子们的世界逻辑

宝宝总爱跟玩偶讲话,会有问题吗?孩子的泛灵心理家长了解一下

皮亚杰先生曾举过一个例子,或许可以用来解释泛灵心理背后的逻辑。他说曾有一个6岁男孩称自己出生后才有了太阳,因为在他出生以前并不需要阳光。

这一说法反映出一个事实,孩子们总会想办法建立起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无论他们的想法有多荒谬。然而由于缺少人生经验及专业知识,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更多地只能从自我出发,以己推人。

还记得之前新闻中被自行车链条卡住的小男孩吗?解救他的成年人打算将链条剪断,但男孩却大哭着说:“不要剪链链,链链会痛。”这种会痛的心理同样来自于自身,因为曾有过疼痛的经验记忆,便会推论出其它事物在相同情况下也会疼痛。同样的,对生命的观念也会被代入到其它事物中,因此,将长得很像人的洋娃娃当做有生命的物体也不是很难理解的事了。

泛灵心理还能这么用

宝宝总爱跟玩偶讲话,会有问题吗?孩子的泛灵心理家长了解一下

网上有很多育儿理念建议爸妈擅用泛灵心理帮助孩子学习教养。比如当孩子大吵大闹时,可以跟他说:“你看你吵着安妮(某个洋娃娃)睡觉了。”这样孩子就会安静下来。

不得不说,这种育儿理念实在太理想化了,可能对部分孩子是适用的,但也有一些成熟的孩子会看出家长在戏弄他们。即使他们相信了,未必会因为一个有生命的洋娃娃变得多么懂事得体。

宝宝总爱跟玩偶讲话,会有问题吗?孩子的泛灵心理家长了解一下

在《爸爸去哪儿第五季》中,有一次导演组偷偷在一些小动物和玩具后面安装麦克风,让工作人员远程说话,营造出小兔子、小喇叭都会说人话的假象。虽然手法并不是很高明,但大部分孩子都接受了这个事实,不过会说话的玩具车被嗯哼打了,会说话的狗把neinei吓哭了,Jasper虽然和会说话的扩音器聊得愉快,却也要提出让扩音器变魔术的头疼要求。

事实证明,利用泛灵心理教育孩子会得出各种意料之外的结果。与其时刻想着说教孩子,小编更建议这么做。

和孩子们探讨对事物的理解

孩子对事物的理解往往没有太多成见,而且角度新颖,与小朋友沟通对事物的看法既可以丰富成年人对世界的认知角度,也可以令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

有时,家长习惯将孩子的奇怪表现解读成无理取闹,但如果爸妈能够有充足的耐心,或许就能理解为什么孩子不喜欢单独待在某个房间,可能只因墙上的一块装饰物看起来很像一张脸,令他感到害怕。家长们也可以适时的和孩子们普及更科学客观的世界观,令他们从一些恐怖的泛灵心理中摆脱出来。

不借泛灵心理吓唬孩子

真正需要家长注意的是,不要再用泛灵心理吓唬孩子了。

很多人回忆童年时都会想起那段曾被XXX支配的恐惧时光。家长们经常会说“你不吃饭,XXX要把你抓走的啊”或者“你不乖,不听话,XXX晚上来找你的啊。”

家长们常会利用孩子的泛灵心理捏造出一个恐怖角色,这个角色只会伤害不听话的小孩,有些想象力丰富的家长甚至还能绘声绘色地编造出很多细节。但这类谎话对孩子的心理伤害很大,造成的心理阴影可能到成年后都未必能平复。

质疑的声音

宝宝总爱跟玩偶讲话,会有问题吗?孩子的泛灵心理家长了解一下

虽然是儿童心理学家提出的观点,仍会被其他心理学家所反对,部分人认为泛灵心理并不是幼童的普遍现象,孩子们对生命体的判断很多时候取决于客体的拟人特点。打个比方说,一个画着人脸的气球比一堵空白的墙壁更像生命。而这种思维与泛灵论并没有什么关系。而且幼童对世界的认知不具备稳定性,常常会发生变化,泛灵心理实难说是孩子们的普遍共性。

在幼童泛灵心理这个问题上,至今仍有很多儿童心理学专家争议不休。但大部分人还是相信,孩子们眼中的世界确实和成年人的有所不同。具体不同在哪里,也许就因人而异了吧,不知道你的宝宝是怎样看待这个世界的,不妨在留言区分享给大家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