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宮鳩摩智
司馬昭的結局還不錯,善終,病死的。
《唐文拾遺》裡記載了虞世南對司馬昭的評價,“克寧禍亂,南定淮海,西平庸蜀,役不逾時,厥功為重。及高貴纂位,聰明夙智,朝野欣欣,方之文武,不能竭忠葉贊,擬跡伊周,遂乃偽殺彥士,委罪成濟,自貽逆節,終享惡名。斯言之玷,不可為也”,
這不是一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以概括的。
司馬昭早年便已經算是鋒芒畢露了,正始元年(公元240年),正值魏明帝在位,正是奢侈之風盛行之時,這個時候的司馬昭卻能考慮到百姓的處境。
在軍事上,司馬昭也有一套。正始五年(公元244年),司馬昭任徵蜀將軍,跟著大將軍曹爽伐蜀,此時的他,已經有了大將之風,“大將軍曹爽之伐蜀也,以帝為徵蜀將軍,副夏侯玄出駱谷,次於興勢。蜀將王林夜襲帝營,帝堅臥不動。林退,帝謂玄曰:‘費禕以據險距守,進不獲戰,攻之不可,宜亟旋軍,以為後圖。’爽等引旋,禕果馳兵趣三嶺,爭險乃得過。遂還,拜議郎。”
正元二年(公元255年),司馬昭乘毌丘儉、文欽召勤王軍時,正式掌控大權,司馬師死後,魏帝曹髦命司馬昭鎮守許昌,司馬昭遂行鍾會之計,率軍回京,正式站到權力中心。
“毌丘儉、文欽之亂,大軍東征,帝兼中領軍,留鎮洛陽。及景帝疾篤,帝自京都省疾,拜衛將軍。景帝崩,天子命帝鎮許昌,尚書傅嘏帥六軍還京師。帝用嘏及鍾會策,自帥軍而還。至洛陽,進位大將軍加侍中,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輔政,劍履上殿。帝固辭不受。”壽春之戰後,司馬昭手中的力量再度膨脹,這個時候,司馬昭的野心漸漸展露出來,他穩紮穩打地擴張自己的勢力。到甘露五年(公元260年)時,曹髦權威早去,便國家政事,也不能自主,於是謀求扳倒司馬昭,自然是不成功的。這一次政變過後,曹髦身死,曹魏政權,實際上已經是司馬昭的天下。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司馬昭著手伐蜀。
《晉書》載,“夏,帝將伐蜀,乃謀眾曰:‘自定壽春已來,息役六年,治兵繕甲,以擬二虜。……以劉禪之暗,而邊城外破,士女內震,其亡可知也’”。到這個地步,蜀地已經是大貓小貓三兩隻,難以抵抗司馬昭的攻勢,漸漸成為他的功績。雖有鍾會生出不臣之心,卻並不被司馬昭放在眼裡。
司馬昭雖然成為魏政權實質上的皇帝,其實還沒來得及稱帝,鹹熙二年(公元265年),司馬昭病死,同年,其子司馬炎以晉代魏,史稱西晉,司馬昭被追封為文帝。
司馬昭一生,正如《三國志》所言:摧堅敵如折枯,蕩異同如反掌,任賢使能,各盡其心,非智勇兼人,孰能如之?
古今事
司馬懿
司馬昭,司馬師都是晉宣帝與宣穆皇后的兒子,司馬懿曾輔佐曹操,後輔佐曹丕,後於正始十年起兵叛亂髮動政變,曹魏政權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這一事件為“高平陵之變”。嘉平三年,司馬懿病死,後在司馬炎稱帝后,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那麼司馬懿與皇后的兩個兒子司馬師與司馬昭又是如何死的呢?
司馬師
司馬師,是晉宣帝司馬懿與宣穆皇后張春華的長子,與司馬昭是兄弟,也是晉武帝司馬炎的伯父。高平陵之變後,曹魏的軍權政權落入司馬氏的手中,司馬師因功受封,在司馬懿去世後,管理朝政,選拔官吏,整頓軍紀,還曾經平定“淮南三叛”中的毌丘儉、文欽之亂。可以說,司馬師既有管理國家治理政務之才,也有十分卓越的軍事之能。張悌曾經評價司馬懿父子:“自握其柄,累有大功,除其煩苛而布其平惠,為之謀主而救其疾,民心歸之,亦已久矣。”那麼,如此有才能的一個人,又是如何正值壯年就去世的呢? 司馬師是於正元二年在班師回朝的時候病逝的,正是壯年,年僅四十八歲。後司馬炎稱帝,建立西晉,追封司馬師為景皇帝,廟號為世宗。
司馬昭
那麼司馬師的弟弟司馬昭又是怎樣一個人,他又是因何去世的呢?司馬昭也是一個有軍事才能的人,曾跟隨司馬懿抗擊蜀漢,戰功累累。其後其兄長司馬師獨攬朝廷大全在手,在司馬師逝世後,司馬昭繼其兄位。毌丘儉曾評價司馬昭:“忠肅寬明,樂善好士,有高世君子之度,忠誠為國”。後於鹹熙二年病逝,年僅五十四歲。後被兒子司馬炎追封為文帝,廟號為太祖。
參考文獻:
1. 《曹魏後期政局中的夏侯玄與司馬師 》林榕傑 宜春學院學報
2. 《三國後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司馬昭 》朱子彥 孝感師專學報
3.《禍心還是仁心——解讀司馬昭之心》 胡覺照 國學
回答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李蕾
季我努學社
司馬昭(211年—265年),字子上(注意,三國演義裡面寫的是子尚,與晉書是不一樣的)。司馬懿第二子,與其兄司馬師為同母兄弟。
司馬昭的進階之路
司馬昭雖然一直生活在父親,哥哥的庇佑之下,但是司馬昭也有軍功啦。即使跟著父親,哥哥的屁股後面也能撈的不少便宜。累官洛陽典農中郎將,封新城鄉侯。
估計司馬師早年也沒多少準備,只比哥哥小三歲,自己不用太多努力,做個公子哥也會豐衣足食。歷史就是這麼的出人意料,公元255年,在父親司馬懿去世四年之後,哥哥司馬師也去世了,司馬家族的領頭羊相繼過世,家族的興衰交給了司馬昭。
此時的魏帝為曹髦,早已對司馬家族表示了不滿。為了奪回控制權,在司馬師去世之後,曹髦安排司馬昭鎮守許昌,不得回京,令尚書傅嘏率六軍回京師。曹髦還是太年輕了,沒想到這個傅嘏跟司馬家是一夥的。司馬昭用傅嘏及鍾會的計謀,自己率軍回京。這都得感謝他哥哥啊,這兩位心腹大臣,都是哥哥提前安排好的。帶著大軍回到了京城,魏帝還能怎樣,還能怎樣,只能加封:晉位為大將軍,加侍中,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輔助朝政,帶劍穿履上殿,司馬昭辭讓不受。
第二年正月即甘露元年(公元256年),加大都督職銜,允許奏事不名(就是奏報的時候不需要加自己的名字,之前是臣司馬昭,現在直接喊臣就可以了)。六月,晉封為高都公,封地方七百里,加九錫,假斧鉞,晉號為大都督,劍履上殿(帶著劍上殿,這是很大的權威,也是很大的信任)。又辭讓不受。八月十六日,加賜黃鉞,增加封邑三縣。
司馬昭還是很實際的,他也知道,現在接受這些還不能服眾,因為缺少軍功,很快機會來了。
平定叛亂,挾天子親征
甘露二年(公元257年)五月,鎮東將軍諸葛誕殺揚州刺史樂綝,佔據淮南起兵。諸葛誕還是下了一番功夫的,這次起兵聯合了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對外聯合了孫吳,對內聯合了文欽。關於諸葛誕的這次起兵的具體原因,在《三國志》中說的很清楚,諸葛誕害怕了,在毌丘儉被平定之後,諸葛誕害怕下一個就輪到自己了。其實,毌丘儉、文欽、諸葛誕很難定義為實際意義的造反,因為人家不反對曹魏,反對的是司馬。此時在朝中,反司馬,就是反朝廷。必須出兵平叛。
可以說司馬昭小心眼,也可以說司馬昭慮事周全。司馬昭在七月出兵的時候,直接帶上了皇帝和太后,名義上是天子親征,鼓舞士氣。實際上是害怕自己出門打仗,曹髦在後面搞點什麼么蛾子。說不定諸葛誕還沒被打敗,自己的項上人頭先沒了。司馬昭用心良苦啊,得到了他老子和他哥哥的真傳。
這次平叛沒有他哥哥之前打的那麼順利,前後持續了一年,直到公元258年才平定。諸葛誕雖然早先謀劃精細,但沒能善始善終,自己內部先亂了。反對自己的人都幹掉了,司馬昭之心該顯露了,司馬家族之心該顯露了。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打了勝仗的司馬昭必須得受到獎勵,魏帝以八郡七百里封給司馬昭,進位相國,司馬昭推辭了九次,沒接受。司馬昭的這次不接受或許是不滿意公爵,或許還不自信,沿用了父親哥哥辭讓的傳統。最起碼先做做樣子,看看其他人的反應。
沒接受晉公,司馬昭還是做了如下安排:將荊州分為兩部分,置二都督,王基鎮守新野,州泰鎮守襄陽。使石苞都督揚州,陳騫都督豫州,鍾毓都督徐州,宋均監青州諸軍事。將這些心腹重臣安排在了關鍵位置,即使沒有相國的官位,天下還姓曹嗎?
司馬昭的這些部署,刺激了年輕氣盛的曹髦,260年,曹髦先出手了。決定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要殺了這個大逆不道的司馬昭。曹髦直接帶領宮中的衛士、太監、宮女等就與司馬昭開幹。這些人怎能幹的過司馬昭啊。打了沒多久就被司馬昭的部下成濟殺死。畢竟是皇帝死了,再跋扈的司馬昭也頂不住這個輿論壓力,最後只是殺了成濟以安民心,草草了事。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曹髦喊出的,太著急了,真得學學司馬家的隱忍。曹髦死了之後,在司馬昭的安排下,立了曹魏最後一個皇帝曹奐。
皇帝都能換了,還有什麼好怕的。
辭晉公,受晉王
剛上位的曹奐很是乖巧,加封司馬昭晉公,司馬昭又辭讓不受,司馬昭這次確實不好意思,剛殺了皇帝,再接受封賞,怎麼好意思。從這之後,曹奐先後兩次封司馬昭為晉公,司馬昭都沒接受。司馬昭在等一個大的機會。
公元263年,司馬昭下令攻擊蜀漢,打的很順利,有驚無險,佔領了蜀地。中間雖然有鄧艾和鍾會的插曲,但這些都是小插曲,具體的細節請參考《三國演義》。打贏了蜀國,再給個晉公就小了。
公元264年,曹奐拜司馬昭為相國,封為晉王,加九錫。這次司馬昭接受了。這才是司馬昭想要的。順帶著還追認了司馬懿和司馬師為王爵。司馬炎為世子。司馬炎繼位算是名正言順了,不用跟過繼給司馬師的兄弟司馬攸競爭了。
這之後,曹奐徹底不幹了,所有大事都歸司馬昭,獻祥瑞,直接轉給司馬昭,吳國的使者也直接找司馬昭,大家都知道,曹魏要變天了。
時間到了公元265年,司馬昭只是頂了個王的稱號,但是儀仗都與皇帝別無二致了,稱帝似乎要實現了。
司馬昭病逝
稱帝的事情,似乎司馬昭就可以實現了,怎奈何老天沒給司馬昭這個機會。在一切都具備的情況下,司馬昭的大限到了,公元265年八月,司馬昭病逝。九月葬於崇陽陵。司馬昭被諡為文王。他的兒子司馬炎代魏稱帝之後被追封為文帝,廟號太祖。親兒子就是親兒子啊,司馬師再牛逼廟號也只是宗,司馬昭和司馬懿才是祖。
司馬懿和司馬師為司馬家族打下了基礎,司馬昭則為後代稱帝掃平了一切障礙。歷史的接力棒交給了他的兒子司馬炎。
【歡迎點贊評論,關注東東歷史,一起聊聊歷史中的那些事】
東東歷史
司馬昭是三國時期曹魏大將。其父司馬懿,其兄司馬師,皆事曹魏。其子司馬炎,為西晉開國皇帝〈晉武帝)。司馬昭晚年,成功領導和指揮了伐蜀戰役,滅了蜀漢。
司馬家族取代曹魏,靠的是一系列的陰謀手段。所以留下了一句成語一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夕陽晚霞
橫店演員任濤
哈哈,肯定不是笑死的。可別被《三國演義》電視劇給誤導了。。
看了一下《晉書》,只說司馬昭是在正殿駕崩的。網上還有資料說司馬昭是中風猝死的。
司馬昭死亡的時間,跟“樂不思蜀”故事發生的時間比較接近。所以《三國演義》上就這麼演了。不過這種可能性是不大的。如果司馬昭真死的這麼戲劇性,會留下不少資料的。這麼有趣的事情,肯定會被文人們寫下來。但是沒有這樣的記載,可知司馬昭的死亡是比較正常的。
國史拾遺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他是怎麼死,卻甚少人知曉。
在《三國演義》中也是輕描淡寫,也只是說他在收復後蜀,立司馬炎為世子後不久就病倒不能說話,然後去世,就這麼簡單。
司馬昭一生經常同兄長司馬師跟隨父親司馬懿征戰諸葛亮。司馬昭很聰明,據說空城計他就看出孔明在“造假”,要父親帶兵衝進去,活抓諸葛亮,但司馬懿一生用兵小心慎重,也說明司馬昭判斷事物十分正確,眼光獨到。
司馬懿病死,本來應是兄長司馬師執權,無奈不久司馬師也病死,總算司馬昭運好執權,他巧妙地利用鍾會和鄧艾之間的猜疑和爭功,順利地在收復後蜀之後立即剷除,確保自己的實力。
司馬昭死後由司馬炎為世子,改為晉朝。收復東吳後三國正式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