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血战阿拉曼——隆美尔与蒙哥马利的决死较量

1942年6月,德国“非洲军”司令官隆美尔挥军神速前进,迫降重镇托卜鲁克的3.5万名英国守军,并乘胜杀入埃及,一口气前进500多公里,俘虏近万名英军及缴获大量军事物资,兵锋直抵距英国地中海舰队基地亚历山大港仅100公里的阿拉曼地区。希特勒对隆美尔大加嘉奖,当即晋升其为陆军元帅。而隆美尔的辉煌战绩也令英国人闻风丧胆,畏惧地称他为“沙漠之狐”。就连英国首相丘吉尔也在英国下院发出这样的感叹:“一个勇敢而老练的对手在同我们作战,虽然我们双方在战争浩劫中相互攻杀,请允许我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

血战阿拉曼——隆美尔与蒙哥马利的决死较量

如果任由隆美尔的攻势继续下去,德军就会夺占埃及,席卷中东,从南面包围苏联,最后与日本军队在印度洋上会师。如果这样,那大英帝国就只能屈膝投降了。丘吉尔急忙从英国本土及殖民地抽调了大量援军和物资,火速增援阿拉曼前线。很快,阿拉曼地区的英军就增至到23万人,拥有坦克1440辆,其中包括美国提供的新式“谢尔曼”中型坦克300辆、飞机1500多架。丘吉尔又撤换了中东部队总司令,命令亚历山大将军接任,同时任命蒙哥马利将军为新的第8集团军司令官。

与英军相比,隆美尔指挥的德意虽然连战连胜,实力却要弱得多。总兵力只有8.2万人,其中有1万余人因病失去战斗力,只有约7万人可以作战。坦克只有540辆,其中280辆是意大利军队的老式薄皮坦克,作战飞机只有350架。仗打到这时,尽管从表面上看德意军气焰万丈,实际上却已是强弩之末。

原因很简单,德意军的兵力、弹药、粮食,特别是重要的坦克燃油,都要隔着地中海运过来。可是地中海上的主要德国海空力量都调走投入了对苏作战,仅凭着战斗力较差的意大利海空军来维持运输。在地中海上,英军牢牢控制着战略中枢马耳他岛,得以不断从这里出动海空军袭击德军的补给线。英国空军夺取了地中海上的制空权,配合海军数次重创意大利海军,几乎将其全歼,最后彻底切断了非洲军的海上补给线。隆美尔的部队因推进过快,运输线已拉长到1800公里。然而制空权却为英军所掌握,从利比亚运来的作战物资经常要遭到狂轰滥炸,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到德军手中。以致一段时间内德军只能靠缴获的英军物资过活,但这又是无法持久的。在阿拉曼战役开始前,德军的补给几乎耗尽,特别是坦克燃油极其缺乏,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进攻。而英军掌握有制空权,背后紧靠亚历山大港,能源源不断得到充裕的物资和兵力补给。此时的形势,隆美尔心里是非常清楚的。他已在盘算如何巩固现有战果,将全军转入防御作战。

新上任的英国第8集团军司令官蒙哥马利也是一个非凡的人物,他意志坚强,用兵谨慎而善用计谋,可以说是隆美尔的劲敌。蒙哥马利一上任就立即开始整顿英军低落的士气,他大规模改组了部队,撤换了一批意志软弱的指挥官。蒙哥马利深入到部队中间,同各级军官和士兵们谈话,鼓励他们不要惧怕隆美尔,提出了“打过阿拉曼,活捉老狐狸”的响亮口号,要官兵们“向敌人进攻,歼灭他们!”蒙哥马利又仔细分析了英军在北非作战的经验教训,及时调整了部署。他将分散的装甲部队集中起来使用,并组建了协调各兵种作战的联合指挥部。蒙哥马利还判断出了隆美尔将要发起的主攻方向是哈尔法高地,遂组织了坚强的反坦克火力网。蒙哥马利决心充分发挥英军在兵力兵器上所占的优势,稳扎稳打,拖垮实力不足的德意军。

血战阿拉曼——隆美尔与蒙哥马利的决死较量

1942年8月31日,隆美尔试控着向哈尔法高地发起了攻击。英军早有准备,德军一头撞进了火力网,遭到了四面打击。蒙哥马利马上出动空军轰炸德军阵地和后方运输线,使德军调动困难,稳稳地掌握了战场主动权。经过2天多战斗,德军损失很大,却无法突破英军防线,隆美尔不得不停止了攻势,英德两军从阿拉曼西南沿地中海到卡塔拉盆地一线形成了对峙。这是隆美尔在非洲发动的最后一次进攻,因为实力的不足,这位天才战将永远丧失了赢得阿拉曼战役的机会。

为了阻击优势英军的进攻,隆美尔在英军可能攻击的方向上埋下了足足有44万多颗地雷,周围还设有众多的防坦克陷阱。这些地雷足可炸断坦克履带和摧毁卡车,有的地雷爆炸后还会向四面八方迸射出无数的钢珠,可以大量杀伤步兵。防坦克陷阱则位置隐蔽,坦克一旦陷进去就很难再开动。在这道地雷陷阱大阵后面,隆美尔又纵深配置了大型反坦克炮阵地和步兵防御阵地,同时还以装甲师和摩托化师组成机动军,可以随时堵塞防线上出现的缺口。

在英军方面,丘吉尔一直催蒙哥马利发起进攻,可蒙哥马利认为在没有取胜把握之前,不能贸然发动进攻,因为对手毕竟是擅长防守反击的隆美尔。蒙哥马利精心策划了一个代号为“轻盈”的反攻计划,准备从南北两翼同时发起进攻,主攻位置在北翼,在德军防线与布雷地带打开两条通路,然后深入歼灭德军装甲部队主力。南翼则是佯攻,目的是诱使德意军相信英军的的主攻方向在南面,掩护北面主力攻击。这一计划取胜的关键在于能否成功的进行战役伪装,使德军搞不清英军的主攻方向。随后蒙哥马利实施了一系列欺敌行动:在北翼尽量缩小集结的兵力,隐蔽真正意图和实际行动,设置了大量假的运输卡车,使德军以为这里不过是军需品的集结地;在南翼则有意识地显示出正在集结大量的集团军,同时设置了大量的模拟坦克,火炮和军用物资,并铺设了一条假的输油管道和平行的模拟铁路,在工程进度上显示出在11月上旬完工,使德军误以为英军会在11月发起进攻。这一系列的假象真的蒙蔽了隆美尔,他判断英军暂时不会发动进攻。长期紧张的战事使隆美尔因过度操劳患上了低血压病,他将指挥权交给了自己的副手施图姆将军,自己于9月底飞回德国休养。

血战阿拉曼——隆美尔与蒙哥马利的决死较量

10月23日晚10时,英军1000多门大炮同时向德意部队的炮兵阵地开火。20分钟后,英第8集团军第30军和第13军分别在北南两个方向发起进攻,阿拉曼战役拉开了序幕。在北翼,英军很快突破德军前哨防线向纵深推进。深夜时,英军装甲部队冲入德军的雷区,在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中,英军坦克遭到了严重的杀伤。德意军队集中火力拼命阻击,英军的攻势一时被遏止。在南翼,英军连续发起佯攻,虽然没有突破德军的防线,但使德军指挥官施图姆发生了判断失误,将一部分精锐部队抽调到南翼,减轻了北翼英军的压力。

混战持续到24日天亮,德军司令部还搞不清战场的实际情况。施登姆登上装甲车奔赴前线观察情况,路上遭到英军伏击,从车上掉下,因心脏病突发而死,德军一时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之中。25日晚,隆美尔匆忙从德国飞回了阿拉曼前线的指挥所。他很快判断出蒙哥马利的主攻方向在北翼,不愧是“沙漠之狐”!隆美尔迅速调整部署,将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和大量火炮从南部防线上调过来,顽强阻击英军主力的进攻。英军连续向德军阵地发起攻击,德军凭着坚固的阵地将英军一次次打退,两军在战线上一时相持不下。27日下午,隆美尔集中装甲部队主力开始向英军的北线侧翼阵地发起反攻。蒙哥马利急忙调动空军前去阻击,德军遭到了英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一时无法前进。

蒙哥马利抓住德军兵力不足的弱点,将装甲部队主力调往北线,准备发动决定性的进攻,一举包围隆美尔的主力。而隆美尔也看出了对手的意图,也将更多的德军调往北面,仅把意军和少量德军留在南翼。28晚,英军向德军发起了猛攻,隆美尔亲往前线指挥,及时弥补防线的漏洞,并调上来打飞机的88毫米高射炮平射阻击英军坦克,经过一夜的激烈的战斗,德军终于遏止了英军的进攻。

激烈的战斗进行到了29日,战场形势已对德军不利。隆美尔判断了一下形势,德军伤亡已相当严重,而且弹药也开始缺乏,更糟糕的是坦克只剩下了90辆,燃油也不多了。如果他的部队坚守在原地,一但英军突破防线,就会被形成合围,极有可能全军覆灭。隆美尔不得不考虑向后撤退并建立新的防线的问题。29日下午,隆美尔命令所有非战斗部队先行撤到富卡防线以西的马特鲁地域,悄悄开始了全线大撤退。

英军连续进攻一个星期,却只是在北翼打开了一个小缺口,并没有取得大的进展。蒙哥马利遂改变原定计划,发挥英军兵力多的优势,在南北两翼坚持进攻的同时,又将预备队集中在了德意军南北两翼的接合部,准备发起进攻一举切断德意两军的联系。新的进攻取名为“增压作战”。

血战阿拉曼——隆美尔与蒙哥马利的决死较量

11月1日夜10点,英军的“增压作战”开始。200门大炮同时向德意军防线接合部开始轰击,成群的轰炸机也潮水般地向该地区和后方目标狂轰滥炸。随后,英军装甲部队冲向德意军防线。德军训练有素,马上进行了坚强的抵抗。而意大利军队则挡不住英军的攻势,很快防线就被撕开了一个口子。战斗进行到11月2日清晨,英军已在1公里宽的防线上形成了突破,大量的装甲部队向纵深挺进。隆美尔调集了在这里的全部坦克进行阻挡,他亲自率领炮兵前往助战。英德两军的坦克在沙漠上展开了一场大战,隆美尔则集中火力随时堵塞突破口。这场大战异常激烈,德军官兵表现出了惊人的英勇精神,给英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可是英军的坦克和兵力太多了,源源不断地投入战场。更令隆美尔惊骇的是,英军的数百辆美制“谢尔曼”式坦克可以在1000米的距离开火,德军的一般反坦克炮都对其无可奈何。英军还有飞机赶来助战,而德国空军早已被逐出了天空。激烈的战斗整整持续了一天,德军拼死抵抗,总算守住了防线,使取得突破的英军未能长驱直入。然而德军的坦克已损失殆尽,只剩下了20多辆,德军两个装甲师也由9000人减少到2000余人,终于无力再战。

隆美尔意识到必须撤退了。他命令步兵先撤,装甲部队则坚守阵地以掩护步兵。11月3日晨,隆美尔发电请示希特勒,要求准予撤退。希特勒迅速回电,命令隆美尔坚守阵地,不许后撤一步。隆美尔无奈,只好下令停止撤退继续坚守。蒙哥马利则指挥英军发动了全线进攻。战斗进行到11月4日下午,英军已在德意军队的防线上打开了一道20多公里宽的的缺口,意大利4个师部队全部投降,德军已腹背受敌。为了不致全军覆灭,隆美尔断然抛开希特勒的命令,下令部队撤退。晚上8时50分,希特勒也终于同意撤退。于是,隆美尔率筋疲力尽的德意军队残部向西撤退。此时的隆美尔手中既无预备队,又缺乏燃料,处境非常危险。蒙哥马利催动大军从后追击而来,他连续组织了几次合围,都被机警的隆美尔逃脱了。但是隆美尔也被追得没有喘息之机,无法建立新的防线。就这样,隆美尔率军穿越数百里荒无人烟的沙漠,忍饥耐渴,一路与英军追击部队交替作战,两个月间西撤1000多公里,终于摆脱追击的英军,退回了突尼斯境内。

在阿拉曼战役中,德意军阵亡1万余人,受伤1.5万人,被俘3万多人(含德军1万人),共计损失5.5万多人,并且失去了全部的重装备。与之对比英军伤亡1.3万余人,损失坦克500多辆,损失远少于德军。这场战役成为了北非战场的转折点,德意军从此走上下坡路直到被全部逐出非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