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5 正心态读《金刚经》,懂生存读《易经》,会生活读《道德经》

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学的唯一目的。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学习国学,让我们了解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了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养。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证明,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园长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一、读《金刚经》正心态

正心态读《金刚经》,懂生存读《易经》,会生活读《道德经》

关于佛法,我有太多话要说!或许,就在弹指之间,佛法就能够彻底改善你的体质,改善你的精神,改变你的命运,让你过得更好!《金刚经》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人生的大问题: “云何降伏其心?”也就是滚滚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如何才能降服心中乱七八糟的想法?如何才能使得自己身心清静?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就是金刚经的主旨。

金刚经主要讲的就是空,但是空绝不等于没有,空指的是没有自性,因为没有自性,所以才能增长,才有变化。 所以这里的空也就是说,不要执着心在哪里,心也是因缘生,无自性,无自性是刹那生灭,并没有一个生,一个灭,没有一个暂住,连一个暂时都没有,你上过去现在未来找一个心,能找到吗?也就是说【,本身就没有一个真实的心,你为啥要去找呢?你找也找不到。】

另外,断章取义,很容易曲解佛法的本意。这样单独一句话出来,就容易落入【有一个我去找一个心】这种错误的见解。心已经是刹那生灭没有自性的,又哪里来一个【你】去找一个没有自性的心? 所以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个过去和未来不是说多少年以前,多少年以后,不可得,而是现在的上一个刹那,下一个刹那。而现在的一刹那本身就是才生即灭没有暂住的。所以,现在都没有,哪来过去和未来? 也就是说,心是不真实的,所以任何时候都不可得。

【我】也是不真实的,也没有一个真实的人来能缘起一个心。 也就是说,我是假的,心是假的,用一个假我追求一个假心。这必然也是不可得。 最后:初学佛不要先学空,要先能分别善恶罪福。也不要断章取义,很容易落入边见。

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烦恼时,往往只是责怪环境,而很少有人懂得去反省自己的内心,其实心才是一切烦恼的根源。佛法说“一切唯心造”,我们拥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出现什么样的世界。心态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生的苦乐。拥有健康的心境,是快乐幸福的根本。多聆听心灵的呼吸,感受生活的美意!

正心态读《金刚经》,懂生存读《易经》,会生活读《道德经》

正心态读《金刚经》,懂生存读《易经》,会生活读《道德经》

正心态读《金刚经》,懂生存读《易经》,会生活读《道德经》

正心态读《金刚经》,懂生存读《易经》,会生活读《道德经》

正心态读《金刚经》,懂生存读《易经》,会生活读《道德经》

正心态读《金刚经》,懂生存读《易经》,会生活读《道德经》

简单说来,《易经》有两大系统:一为“义理”,要由观察自然现象的变化,体验出做人的道理,此时强调的是德行、能力与智慧。另一则为“象数”,要由卦象与数字的搭配,经由特定的运算程序,而得出某一疑难之事的解答。换言之,象数即指占卦而言,确实可以预测某一抉择的后果。但是,“占卦容易解卦难”一语正好提醒我们:理性思维依然是人生的光明大道,学会《易经》不能靠神秘直觉,而是需要长期认真用功的。所谓生存之道,概括为四个字就是:趋吉避凶。要想趋吉避凶,需要抵达《易经》中做人的最高境界——无咎。孔子晚年感慨学《易》可以无大过,《周易·系辞下》中也说: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谓易之道也。无咎是没有凶险,没有大的过错,或是就算有过错也没有关系。这是《易经》的精髓,最根本的生存之道。

正心态读《金刚经》,懂生存读《易经》,会生活读《道德经》

正心态读《金刚经》,懂生存读《易经》,会生活读《道德经》

4、返璞归真,是无咎之境

正心态读《金刚经》,懂生存读《易经》,会生活读《道德经》

正心态读《金刚经》,懂生存读《易经》,会生活读《道德经》

正心态读《金刚经》,懂生存读《易经》,会生活读《道德经》

正心态读《金刚经》,懂生存读《易经》,会生活读《道德经》

《道德经》推崇柔弱的智慧,崇尚守柔贵雌,其他如功成身退、祸福相倚、上善若水等思想不仅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也是照亮我们前进道路,指引我们人生的大智慧。这是一个竞争的时代,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世人都为追求成功而忙碌。在这种高速的生活状态之下,身心的压力也在不断加大,时常会感觉迷失了方向,找不到自己原来的人生定位。包罗万象的老子《道德经》,则可以为我们提供最好的智慧启迪,在生活态度上为我们提供最好的指引。

正心态读《金刚经》,懂生存读《易经》,会生活读《道德经》

正心态读《金刚经》,懂生存读《易经》,会生活读《道德经》

4、不被欲望牵引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译文: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的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的才叫强者。知道满足者才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感悟:一个人总被欲望牵引,就是没有自知,不知道心灵的贪婪和心灵的陷进,知而不能知足知止,便是不自胜,没有战胜欲望。很多人都曾经为自己的贪婪或软弱或强势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后悔过。

自胜,战胜自己一切的不良习气或者性格弱点。我一位朋友,自知有一点,知道自己懒散,但是不上进,对懒散之气有自知之明,且无法克服,人道中年,我劝他发心改变自己,他连发心的志气都没有。

我笑他,打了个比喻:假如你悬在万丈危崖上,拼命往上爬就有生路,一松手就会坠入万丈深渊。你怎么办?努力爬还是不爬?我感觉你就是那种宁可松手,任凭下坠,也不愿意拼命怕上山崖的人。朋友无言。战胜自己真的难吗?真的很难,生死攸关。

人有两个最大的敌人:一是突如其来的赞赏和表扬,一是时常会有的打击和不顺。这两道关都要过,过不去就很难前行。表扬来得太早,毁人也毁得够狠,很多人就是如此倒下的,根基不稳,空中楼阁,他Hold不住。

5、做人要懂得迂回的智慧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译文: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感悟:日中则昃日,月影则亏。一定要知道为人处事的度在哪里。事不可做绝,话不可说尽。老子说的是不要在某个方面因为自己的专长而盈满,说话、做事要留有余地,才会有发展与回旋的空间,不要给自己留下祸患。这是处世的大智慧。有才学有特长的人爱显摆,富贵中人生骄傲。

功成身退是一种舍得

6、功成身退是一种舍得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译文:和解大的怨恨,必然还有残余的怨恨,怎么能算是妥善呢?因此,圣人执借据却不逼索于人。有德者就象执借据而不逼索一样,施德不求报,得理能让人。

感悟:人生最难的就是不责于人,既不责备他人。这是很高的修养。老子强调,为人宽善,即使我们占尽优势,也不能咄咄逼人。老子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叫"为善"。当我们处于劣势的时候,不责于人是大多数人能做到的。一旦你占了优势,还能做到不责于人,这才是真正的善。

正心态读《金刚经》,懂生存读《易经》,会生活读《道德经》

学了《国学》,我懂得了许多,体会到了无穷的知识。人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知识与诚信。古人为我们创造了无止境的知识,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下去,让这笔“财富”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国学》是世界的瑰宝,他教会了我们一切,它是历史的领袖,是中国历史上的骄傲。

正心态读《金刚经》,懂生存读《易经》,会生活读《道德经》

欢迎大家在讨论区讨论,学习国学,传递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