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輕鬆讀史之大唐(74)打仗這事,不管你說得天花亂墜,總之是殺人

輕鬆讀史之大唐(74)打仗這事,不管你說得天花亂墜,總之是殺人

第一篇 創始團隊:最初的神明(74)

李淵貴族出身,外交屬於必備技能。從幼兒園開始練,練了幾十年,屬於傳統優勢項目。這樣的老牌貴族,包括後來的大英帝國,外交風格冷靜、理智、老謀深算,什麼幕後控制、均勢制衡,那是拿手好戲。王世充竇建德他們,這方面操作就比較粗糙。基本上還是個拉關係的水平,稱不上外交。

派出李世民東征大軍的同時,李淵做了另一件事。‘上遣使與竇建德連和,建德遣同安長公主隨使者俱還。

這個屬於常規操作,拉一派打一派。起沒起作用不好說,反正那倆自我感覺良好,壓根兒還沒想到聯手的事。倒是這個不省心的妹妹撈回來了,也算有點收穫。

比較狠的在後面。竇建德答應王世充出兵,派人跟李世民去談,要求解除洛陽包圍。李淵集團怎麼處理的呢?一手冷一手熱。李世民這頭冷處理,扣留使節、不予答覆。熱的那手在山西,‘

詔世讓(劉世讓,時為幷州總管,山西軍區司令)為行軍總管,使將兵出土門(河北井陘,太行山八通道之一)趣洺州。’部署從山西出兵、直搗竇建德老巢洺州(這裡也可以看出,當時竇建德遷都是有問題的,距唐境太近)。劉世讓打下幾個城池,洺州震動、戒嚴備戰。大概兵力有限,再攻沒什麼戰果,加上有情報說突厥要入侵,又把部隊撤回山西。

直搗老巢的計雖然沒成,但多少對竇建德是個威懾。基辛格談戰略威懾,說威懾有三要素:實力、決心,讓對手知道你的決心。這個解釋還是有點囉嗦,講白了就是‘我有辦法搞你,而且真的會搞你。’劉世讓這次出兵,就是威懾的最好體現。所以李淵灑脫歸灑脫、豁達歸豁達,背後的面孔還是‘社會我淵哥、人狠話不多。’這一點上,李世民得其真傳,而且青出於藍。我們後面慢慢再談。

當時各家勢力中,有組織有計劃地派出使節、全國各地跑外交的,就只有李淵和李密。而且不誇張地說,外交領域的成就並不弱於軍事領域。這大概就是為什麼,現代大多數國家,外交部序列都排第一,在國防部之前。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貴族子弟受到的教育和眼界是不一樣的。他們看問題,不會只看一面。該談的談、該打的打,有禮有兵。

竇建德決定先打孟海公,沒想到這一打就是三個月。到621年2月才算完事。這時候洛陽那邊什麼情況?剛打完最後一場青城宮之戰,王世充退守洛陽內城,戰役由野戰進入攻堅階段。

攻堅戰是很苦的。守的人苦在缺糧,攻的人苦在傷亡。

唐兵圍洛陽,掘塹築壘而守之。城中乏食,民食草根木葉皆盡,死者相枕於道。’當初李密攻過來的時候,周邊百姓統統被遷入內城,還有三萬戶,到現在只剩下不到三千戶。

李世民那頭,也好不到哪裡去。‘世民圍洛陽宮城,城中守禦甚嚴,大炮飛石重五十斤,擲二百步。八弓弩箭如車輻,鏃如巨斧,射五百步。’李世民是勝利者,所以史書裡不方便記載具體傷亡情況,血肉橫飛的場面大家可以自己腦補。

有兩個事側面證明唐軍死傷慘重。一是打了十來天打不下來,‘唐將士皆疲弊思歸,總管劉弘基等請班師。

’這劉弘基可不是什麼尋常角色,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裡頭,有他一號。當初打下長安,他居功第一。他都見不下去了,可見部隊損失有多麼嚴重。前面打了半年多,多次大戰,和王世充面對面廝殺,都沒有怕過。怎麼這會兒眼看勝利到手,突然‘疲弊思歸’了呢?只有一個解釋:大量的人員傷亡,已經到了無法承受的地步。你去讀一讀將軍們的回憶錄,攻城戰後,司令軍長灑淚當場的,不在少數。

第二個證據是李世民破城後,最先殺的兩個人。一個叫薜德音,因為寫佈告罵李淵,罵得比較狠,估計是揭了老底了。這個屬於犯了政治錯誤,不可饒恕。另一個叫崔弘丹。這崔弘丹不是什麼顯耀人物,甚至都不一定是戰鬥人員。殺他的原因‘以造弩多傷士。’你想想,唐軍將士吃了多大的虧,才會這樣恨之入骨,拿個工程師開刀。

戰爭這個東西,不管你說得天花亂墜,總之是殺人。而且從古到今都有一幫最聰明的傢伙,專門負責研究怎麼殺得快、殺得準、殺得多。從崔弘丹那時起到現在,已經不知道進步了多少倍。這個事是崔弘丹的責任嗎,估計大家也替他覺得冤。可就有這樣一些人,為數還不少,動不動愛叫囂一些戰爭言論。這種對生命的漠視、對傷害他人的喜好,恐怕才是真正的元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