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1 小寶寶保護自己玩具不肯給人,要不要告訴他“該懂得分享”?

小寶寶保護自己玩具不肯給人,要不要告訴他“該懂得分享”?

放學後照例帶潼潼和六六在社區遊樂場玩兒,兩個小姐妹在沙坑裡一邊玩沙子一邊過家家玩得特別起勁,旁邊還有個可能兩歲左右的小男孩兒拿著沙灘玩具自己玩兒著。

原本“歲月靜好”的場景卻被一個突然出現的老太太打破了。

她帶著小孫子來到沙坑,小孫子不知道怎麼的開始哭,老太太為了轉移孫子注意力就去找那個兩歲的小男孩要玩具。小男孩不肯給,老太太連著又問了三次,男孩也無動於衷。倒是小男孩家的老人面子掛不住了,跟小男孩商量說:“你看小朋友在哭呢,要不把玩具分給他玩玩?”小男孩還是搖頭。

要玩具的老太太開始嘟囔著不高興,而小男孩兒家的奶奶也有點兒急了,衝男孩說:“不是告訴過你要分享麼?分給小朋友玩兒!”這回,小男孩也開始大哭起來。

看著場面太尷尬,我走過去安慰小男孩的奶奶:“奶奶彆著急,您家孫子還小,現在就讓他要懂得分享實在有點早。”小男孩奶奶嘆了口氣說:“現在不都說要讓孩子分享麼,就怕把孩子養得太自私了!”

想必這個顧慮很多家長都會有,強迫孩子分享好像也不對,但不引導孩子分享又怕教出熊孩子,真是左右為難。

或許每個小朋友小時候都會讓家長操一份這樣的心,但等回過頭了再看,其實孩子的世界自有他們的規則,正是在這一次次的衝突中,孩子慢慢學會了從“我”到“我們”,學會了談判與拒絕,學會了作為社會人的規則。

小寶寶保護自己玩具不肯給人,要不要告訴他“該懂得分享”?

01

孩子不肯分享玩具是因為自私嗎?

如果咱們拿走一個半歲小寶寶的玩具,他多半是一副與世無爭的樣子。然而從一歲左右開始,寶寶開始變得像只小鐵公雞,想把一切東西據為己有。

在他們眼中,“我的玩具都是我的,你的玩具也是我的,我喜歡的都是我的”。

一直到三歲前,他們都會看上去非常以自我為中心。這個過程,其實是孩子在構建自我。當明白了“我是誰”,他們才能向世界進軍。

近代最出名的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0-6歲的兒童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最初孩子是以佔有屬於自己的東西來區分自己和他人,在孩子的內心王國裡,一切都是圍著自己轉的,他是世界的中心,他們甚至覺得每個人的想法都和自己的一樣。

所以當一個1歲的孩子搶走別人的東西或是怎麼也不肯跟別的孩子一起玩玩具時,他或許並不是想傷害誰,他只是真的認為“這是我的,一切都是我的”。

嬰兒時期形成的自我意識,讓孩子能在成年後篤定的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分清自己和他人的界限,不必屈從他人尋求歸屬。

小寶寶保護自己玩具不肯給人,要不要告訴他“該懂得分享”?

02

孩子什麼時候才能懂得“分享”?

潼潼小時候如果在跟小夥伴玩的時候保護自己的玩具,我總是有一點想下意識地告訴她:“你要和小朋友分享”。內心有個聲音無形中指揮著我,好像如果我不這麼說,就變成了不明事理的“熊家長”。

孩子自己護著玩具一個人玩兒,是不是都是因為我沒教好?

“可是兩歲以前的孩子,真的不懂什麼叫分享啊!”心裡的另一個小人兒站出來抱不平。正如美國兒科學會告訴我們:“在兩歲以前,分享這個詞對寶寶毫無意義。”

在“自私的兩歲”時期,孩子正在熱情的投入到構建自我之中,“我的!”和“我自己來!”正是這場轟轟烈烈建設行動中的磚和瓦。強迫分享,可能會讓寶寶這座“自我城堡”缺磚少瓦。就像咱們成年人的很多問題,其實可能正是來自幼年時自我的缺失。

而到了三歲,咱們就可以稍加引導孩子分享了。雖然在那時的寶寶心裡,自己還是宇宙中心,但是他們也會開始願意為了跟小夥伴們在一起玩兒,而把心愛的玩具分享給別的小夥伴。這時候,我們就可以試著在孩子心裡播下“分享”這枚種子了。

小寶寶保護自己玩具不肯給人,要不要告訴他“該懂得分享”?

03

不強迫分享,還有這些“套路”

既然到三歲的時候才能和孩子談“分享”,那三歲以前呢?任由寶寶無序發展嗎?其實咱們也有一些“小套路”,既可以引導孩子,又不妨礙他們自我構建。

■引導孩子“交換”和“排隊”

潼潼小時候,我帶她出去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一般會多帶幾個玩具。有時候她想玩別人手上的東西,就拿自己的東西交換。為了讓她明白交換的概念,我也會在生活中會抓住機會刻意練習。

比如我們倆一起吃東西的時候,她想要我手上的,我會笑眯眯地跟她說:“這是媽媽的,我們交換吧。”

我們帶孩子去公共遊樂設施玩的時候,也總會容易遇到幾個小朋友搶著玩的情況,咱們可以告訴寶寶“排隊”。可是怎麼讓寶寶明白排隊是什麼意思呢?也需要我們平時就多多跟孩子埋下伏筆。

比如我們開車出門,如果遇見堵車了,我就會告訴她:“寶寶,你看路上有很多車在排隊。”

讀繪本的時候,恰好《晚安,大猩猩》裡面有一頁是小動物們排著隊出了動物園,我也會告訴她:“寶寶,你看小動物們排著隊。”

玩玩具的時候,我有時也會把小汽車或者小玩偶排成隊,跟她強化排隊的概念。

就這樣“洗腦”了無數次後,有次潼潼在外面和很多小朋友一起玩滑滑梯的時候,突然主動說了句“排隊”然後站在了一旁。

天天用心澆水,花就會在不經意間綻開。

小寶寶保護自己玩具不肯給人,要不要告訴他“該懂得分享”?

■逐漸建立物權觀念

平時帶潼潼在小區裡轉悠,會有別的小朋友把玩具或者滑板車之類的放在路邊,如果潼潼想去玩,我一定會告訴她:“這是別人的,我們要經過允許了才能玩。”

久而久之,潼潼漸漸懂得了“別人東西不能隨便動”的分寸,雖然在她小的時候不太搞的清“你的、他的、別人的”這些概念,也很難每次都抑制住直接拿過來玩的衝動,但是在我一次一次的提醒下,潼潼很少會因為一定要拿走別人的東西而哭鬧。

在家裡,我也會告訴她:“這是爸爸的杯子,這是媽媽的杯子。”讓她逐漸意識到,這個世界上,除了有她的城堡,還有很多別人的城堡,除了“我的”,還有“你的、他的、公共的”。

■孩子的東西被搶走,家長怎麼做?

記得潼潼一歲多的時候,有陣子特別護自己的玩具,有小客人來家裡玩的時候,即使她不玩的東西,別人碰一下,她也會很警惕的走過來拿走。

這個時候我會告訴她:“哥哥只是看看,他看一下就還給你。這是潼潼的東西,哥哥不是要拿走。”慢慢的,她也會放鬆下來。

平時我還會跟她一起選出一些對她特別重要的東西,收到一個盒子裡以示重視,這些東西其他人不可以碰。這時她也會覺得對自己的世界有一定的控制,對其他東西就沒有那麼強的佔有慾。

潼潼的個性其實是不太喜歡爭執的,被搶了東西一般也不太會爭取回來,這一點,我一開始也有些擔心,後來見她自己常不太在意,也就不再太當回事了。所以如果我們在外面玩,有小朋友搶走了潼潼的東西,如果她情緒沒有受影響,我就暫時按兵不動。

但也有時候潼潼被搶了玩具會非常委屈轉過頭跟我求助,這時我會去幫她和小朋友協調:“這是潼潼的玩具,等她玩完了再給你好嗎?”或者用另一個玩具,幫潼潼換回她剛才被搶的那個。

孩子在耳濡目染中也逐漸學會了怎麼自信的應對這些小小的社交衝突。慢慢地,潼潼越來越少哭著鼻子來找我,或者被搶時不知所措的大哭大叫了,她開始能自信冷靜地跟別人說“不要搶,這是我的!”

小寶寶保護自己玩具不肯給人,要不要告訴他“該懂得分享”?

相反,如果寶寶尋求咱們幫助的時候,我們責備的說:“你怎麼這麼小氣啊,要學會分享。”這不僅會讓孩子的自我城堡變成一間漏雨的小房子,也會損傷孩子和我們之間的信任感。

也許你會疑惑,那這樣教孩子,豈不是讓她變得越來越以自我為中心嗎?其實並不會,當孩子全心全意構建好自我城堡,當她的自我感得到充分的捍衛和保護之後,隨著寶寶心智慢慢成熟起來,她反而越來越大方了。

現在的潼潼,很多時候會主動和別人分享或交換;想要別人的東西時,也會有自己的小策略去爭取。當她不願意分享時,我依舊會尊重她的意見,等她自己準備好,再去分享。

我們無法為孩子建造一個沒有衝突的理想世界,但在分享的衝突中,我們恰當的反應,都潤物無聲地會被孩子吸收進小腦瓜,內化成他們自己獨特的處世哲學。

1、《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 斯蒂文·謝爾弗

2、《捕捉兒童敏感期》 孫瑞雪

3、https://www.askdrsears.com/topics/parenting/discipline-behavior/morals-manners/11-ways-teach-your-child-share

-END-

小寶寶保護自己玩具不肯給人,要不要告訴他“該懂得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