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據說曾經看病不知掛哪個科的人,都悄悄收藏了這份“掛號攻略”

生病時本來身體就不舒服,如果等了半天,進了診室才發現自己掛錯號了,需要重新掛號、排隊,心情一定很鬱悶。

面對醫院越分越細的科室,很多人不知該看哪個科。熊小知微信內搜索“生命時報”關注,每週日準時更新)今天就梳理一下最容易掛錯號的科室,幫你以後少掛冤枉號,獲得及時的治療。

一表梳理容易掛錯號的病

容易掛錯號,大多是因為多種疾病可能引起同一種症狀,一般人難以辨別。

據說曾經看病不知掛哪個科的人,都悄悄收藏了這份“掛號攻略”

<table><tbody>主要病症伴隨症狀最佳科室眩暈頭暈與頭的位置改變有關,例如躺下或翻身就感到天旋地轉耳鼻喉科天旋地轉,站不穩,有時甚至意識不清,眼球亂轉神經內科昏昏沉沉的,心裡特別害怕,到人多的地方就覺得難受心理科暈的時候脖子特別疼,搖頭暈得更厲害,可能伴有手麻、腳麻症狀。
骨科暈的時候心前區疼痛、心慌、心臟不適心內科經常熬夜、天天看電腦或打遊戲,用眼睛過度時出現暈的感覺眼科面色蒼白血液科頭痛伴有眩暈、耳鳴,或者鼻塞、流涕耳鼻喉科一側頭痛,疲勞、緊張時加重神經內科有高血壓的人突然頭疼
血管內科外傷頭痛神經外科肚子疼右上腹和右下腹的急性腹痛普通外科腹痛伴有反酸、嘔吐、腹瀉消化內科腹痛伴尿急、尿頻、尿痛、血尿泌尿科女性,停經後發生急性腹痛婦科上腹痛且放射至肩膀心內科
胸痛心口或胸前疼痛,放射到肩膀,有壓迫感心內科固定位置持續疼痛疼痛科乳腺不適女性乳房疼痛、結節乳腺外科/普通外科男性乳房疼痛普通外科/內分泌科(肥胖者)腿疼僅某一關節腫、疼骨科兩側關節疼同時發作風溼免疫科
腿肚腫脹,按壓更疼,走路疼休息能緩解血管科牙疼發炎上火牙齦腫口腔科牙疼+臉疼+鼻塞耳鼻喉科經常運動後“牙疼”心內科兒童肥胖內分泌科
失眠壓力大、焦慮精神心理科
睡不著、睡不香神經內科打呼嚕睡覺打呼嚕,偶爾還“暫停”三五秒呼吸科/耳鼻喉科過敏皮膚瘙癢、鼻塞流涕變態反應科/皮膚科/<tbody>/<table>

學幾招,看病少走彎路

為避免掛號時走彎路,可嘗試這樣做。

提前“查資料”

看病前可通過醫院官網或電話諮詢,瞭解應看什麼科室,找到最合適的專家,但是在網上查找信息時要注意甄別廣告。

據說曾經看病不知掛哪個科的人,都悄悄收藏了這份“掛號攻略”

第一次看病可以先到社區醫院,如果到大醫院看病,可向導醫人員諮詢。

先掛綜合科室

掛號時,可以先掛綜合科室的號,如大內科、大外科、骨科、心腦血管科等,並聽從分診人員的安排。

據說曾經看病不知掛哪個科的人,都悄悄收藏了這份“掛號攻略”

提前預約

目前,多數醫院已經普及網絡預約掛號,就診前可先在網上預約或撥打“114”電話預約。

在各醫院的官網上,通常有“預約掛號”的指引,大家也可通過官網找到醫院的微信公眾號或電話進行預約。

聰明看病掌握9個技巧

看病時,掌握一些技巧,能節約時間和金錢。

1、相關檢查單按時間排序

就診前要準備好病歷、就醫卡、醫保卡、身份證,近期的檢查結果、化驗單等最好按時間排序,便於醫生快速瞭解病情。

初診可以選擇週四或週五,一方面,週一到週三每天上午11點之前是相對就診高峰期。

另一方面,不少專家多週一、週二出診,週四、週五完成初診的各項檢查,如需進一步治療或重要決定,方便預約專家號。

據說曾經看病不知掛哪個科的人,都悄悄收藏了這份“掛號攻略”

2、第一次看病不必掛專家號

有的人一到醫院就直接掛專家號或特需門診。其實,醫術精湛的專家也不是看一眼就知道你的病情,而是需要結合檢查來判斷。

據說曾經看病不知掛哪個科的人,都悄悄收藏了這份“掛號攻略”

如果是普通疾病,如感冒、發燒、高血壓等,可先在普通門診做完基本的化驗檢查,只要不是急症,可以在普通門診治療。

遇到治療效果不好或是疑難雜症,才需要將普通門診的相關檢查做完後,再尋求專家的幫助。

3、素顏、寬鬆衣物更方便

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看病的時候都有“望診”的環節,面部氣色和唇色是醫生判斷疾病的一部分依據。因此,女性去看病時儘量不要化妝,以免掩蓋了某些疾病徵兆。

據說曾經看病不知掛哪個科的人,都悄悄收藏了這份“掛號攻略”

另外,如果穿著過緊,可能掩蓋一些生理反射和病理反射,不利於醫生判斷。看病時應儘量穿寬鬆的衣物,便於配合檢查。

4、講述病情要抓重點

醫生看診時與每位患者溝通時間有限,講述病情要言簡意賅,提供肯定、準確的答案,大致包括:“我哪裡不舒服”“這種感覺持續多少天了”“可能的發病誘因”“在其他醫院做了哪些檢查” “之前生過什麼病、吃什麼藥”等。

5、列一張問題清單

列一張“問題清單”,保證在就診後,對自身疾病有基礎的掌握。

主要包括:

  • 得了什麼病;

  • 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生活要注意什麼;

  • 這病可能導致什麼後果;

  • 吃藥後有無可能出現的反應,服藥時間和禁忌等;

  • 服藥後多久能見效,如果吃藥後不好怎麼辦;

  • 是否需要複診,大概多久。

6、檢查前做好準備

高血壓患者第二天早晨要正常服降壓藥。

如果第二天要抽血,前一天晚上10點以後儘量要空腹,也不要過多飲水。

如果要做B超、CT或與消化系統相關的檢查,保持空腹。

如果是做全身檢查,最好先洗個澡,洗完頭後不要抹髮膠。

7、別急著拒絕做檢查

對於大多數患者來說,尤其是第一次看病的患者,醫生無法通過問診完全掌握病情,需要根據檢查結果診斷疾病。所以檢查十分必要,別因為想省錢就拒絕必要的檢查。

病情比較穩定的慢性病患者,可以根據醫生要求定期取藥,不做檢查。

據說曾經看病不知掛哪個科的人,都悄悄收藏了這份“掛號攻略”

8、聽醫生的話,定期複診

治療不徹底、擅自停藥、拒絕複診,導致的疾病反覆,對身體傷害更大。

例如,高血壓患者服藥一段時間後,覺得自己血壓穩定了就停藥,結果導致血壓不穩定,甚至“反跳”至用藥前水平,進而引起心、腦、腎發生嚴重的併發症。

因此,建議遵醫囑堅持用藥並定期複診。

9、避免重複用藥

無論中藥還是西藥,同時吃可能會在胃內發生反應,不但起不到藥效,還可能危及健康。

有的人可能會同時患有多種疾病,每種病都需要吃藥。

這種情況下建議找到最後一個為你看病的醫生或藥品諮詢處的藥師,把所有藥拿出來,讓他幫你甄別哪些藥需要吃,吃多長時間等。

最後,熊小知想說的是,很多疾病需要治療一段時間後,才能看出效果。醫生對患者病情的全面準確瞭解,也需要一個過程。

看病時不能因為幾副藥效果不甚明顯,就立馬更換醫生,以免造成重複治療或延誤治療。

致讀者

據說曾經看病不知掛哪個科的人,都悄悄收藏了這份“掛號攻略”

每週日與你見面的熊小知,2018年又多了一種與你“相遇”的方式——

經增補知識點、重新繪製漫畫後,滿載45篇精選文章、共376頁的圖文科普書《熊小知說健康:醫點就通》正式出版了。

據說曾經看病不知掛哪個科的人,都悄悄收藏了這份“掛號攻略”

生動的醫學科普×漫畫配圖×指導詳解,戳下面鏈接,把這本會賣萌的醫學科普書帶回家↓

噹噹網 http://product.dangdang.com/25224289.html

人民日報主管 環球時報主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