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 養豬種田,勢在必行!

養豬種田,勢在必行!

1“豬不養地”,土地消納能力下降。

土壤是農業生產的基本材料,肥力是土壤的基本特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只用不養或用多於養,必然會引起土地肥力下降,李比希提出的“養分歸還學說”中曾經明確指出用地和養地之間的必然聯繫,隨著作物的每次收穫,必然要從土壤中帶走一部分養分,隨著收穫次數的增加,土壤養分會越來越少,如不及時的歸還土壤中失去的養分,不僅土壤肥力會逐漸下降,而且產量會越來越低,為了保持土壤養分平衡和產量的提高應該用養結合。

近幾十年來,農業生產進入高投入、高產出、高速度發展階段,糧食年年增產豐收,但由於化肥的大量使用,地力已經明顯下降。據統計,1985年湖北省糧食總產量2216.13萬t,2015年達到2703.28萬t,增長了30%。而化肥的投入量則是成幾何倍數的增加1985年湖北省化肥使用量91.69萬2015年增加到333.87萬t,增長了3.6倍,遠遠超過了糧食的增長速度。大量使用化肥替代有機肥料,影響了耕地原有的生態組合,造成地力下降。據調查,2015年湖北省耕地土壤平均有機質含量約為2.4%,比1987年的第2次農業普查數據2.7%下降了11.1%。仙桃市水田有機質含量由1982年的29%下降到2015年的2.5%,降幅達到了13.8%。

施肥是培費地力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法。有機肥是一種全肥,富含有機質,多種礦質營養元素和大量微生物,可以直接供給作物所需要的有機和無機養分,而且有利於改良土壤理化性質和生物性質,增強土壤生物活性,促進土壤有效化。位於武漢市江夏區法泗鎮怡山灣的武漢銀河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年出欄生豬5萬頭,從2009年開始,公司流轉土地266.67hm2,用於消納豬場產生的糞汙,同時實施土地整理,將低丘崗地改造成高產農田。經測試,通過幾年的改造,土壤有機質含量由原來的1.7%提高到了6.5%。公司也實現了“化肥基本不用,豬糞基本還田”,由一家普通的養豬場迅速成長為以“豬、沼、地、魚、蓮、藕(菜)”為特色、“種植一體”的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養豬種田,勢在必行!

2“豬不養地”,豬少也多

近幾年,湖北省畜禽規模養殖發展迅速,成績斐然,2016年湖北省出欄生豬4223.6萬頭,家禽5.22億羽,肉牛160萬頭,肉羊555萬隻。大量的畜禽糞便隨之而生,需要足夠的土地來消納。據測算,1個萬頭豬場每天的糞便產生量約10t,汙水產生量60t,按此計算,1年產生糞汙廢水的總量大約是25500t,摺合COD約460t、總氮約37t、總磷約56t,如果沒有土地消納,即使湖北省只養1萬頭豬也是多了。

反之,如果有對應的土地消納,豬多也不多。根據有關試驗,全部消納1個萬頭豬場的糞便和汙水大概需要66.67hm2的土地,也就是說1個萬頭豬場匹配66.67hm2土地可以完全實現種養平衡。湖北省現有耕地面積343.6萬hm2,理論上可以容納5億頭生豬的糞汙排放量。

湖北省養豬第一大鎮宜城市劉猴鎮,國土面積190km2,耕地5486.67hm2,糧食總產663萬t,2016年出欄生豬471萬頭,豬業產值65584萬元,佔全鎮農業總產值的61.8%。由於充分利用了種養結合消納豬場糞汙,即使是如此密集的養殖,也未產生環境汙染和破壞之說,全鎮農戶對發展養豬業信心滿滿,紛紛表示要繼續發展養豬產業。

養豬種田,勢在必行!

3“豬糞還田”,變廢為寶。

豬糞還田是我國傳統農業的重要環節,“糧—豬一肥一糧”型傳統的農業生產,即豬多肥多、肥多糧多是比較典型的生態農業,豬糞還田在改良土壤、提高農業產量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豬糞便汙水還田的方式,與清糞工藝直接相關。世界上有些國家養豬採用水衝清糞,將糞水發酵後採用罐車隨播種或專用機具破土埋在耕地裡施用,這種方法比較簡單,但要有足夠的發酵池或發酵罐。採用幹清糞方式養豬,糞便可以通過土壤的自淨作用處理,土壤獲得肥料的同時淨化糞汙,節省了處理費用。但是土壤的淨化能力有限,施用過多容易造成汙染,鮮糞在土壤裡發酵產熱及其分解物對作物生長髮育不利,所以施用量受到限制,每公頃耕地鮮糞施用量7.5-9噸。對鮮糞進行腐熟堆肥後施用,可以解決上述矛盾,又能提高肥力。在豬糞腐熟的過程中,溫度可達到50 - 70℃,殺滅糞中絕大部分的微生物、寄生蟲卵和雜草種子,處理後的肥料含水量低、無臭味,屬於遲效性肥料,使用安全方便。腐熟堆肥的條件是:保持好氧環境;水分含量40%-60%;堆肥物料的碳氮比為26-35:1,鮮豬糞為8-13:1即可,碳的比例不足可加野草、秸稈補充。腐熟堆肥簡單的方法是:在水泥地或鋪有塑料膜的地面上,或在水泥槽中,將拌好的物料堆成長條狀,高1.5-2.O米、寬1.5-3.0米,長度根據場地決定。為了保持好氧環境,糞堆中間可插入通氣管或草把,用塑料膜或泥密封,15天或1-2個月就可以使用。在經濟發達的國家,採用堆肥舍、堆肥槽、堆肥塔、堆肥盤等設備進行堆肥,大大提高了腐熟的速度,散發的臭味少,可連續生產。還有把豬糞加工成複合肥(顆粒肥料),將液糞在貯糞罐裡經過攪拌暴氣,通過微生物作用,變成腐熟的液狀肥料等加工方法

養豬種田,勢在必行!

4 “豬糞還田”,依靠大田

國務院印發的《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土十條”)中曾明確提出,鼓勵農民增施有機肥、減施化肥,對畜禽規模養殖集中區鼓勵農作物種植與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相結

湖北省在探索農牧結合,畜禽糞汙還田利用上已有所突破,經濟作物如蔬菜、水果、林木已經開始大量使用有機肥,效果顯著。仙桃市胡場鎮潭湖村湖北阿爾迪有機農業生態園,佔地面積113.33hm2,總投資7000萬元,栽培種植葡萄、蜜棗、西蘭花等40多個品種,林中放養雞、鴨、鵝。生態園投資500萬元建設了2套有機肥應用系統,通過收購畜禽養殖的糞汙和沼液,發酵處理後作為生態園的優質有機肥。生態園全程使用有機肥,完全不使用農藥化肥,既提高了土壤有機質和農作物抗病力,又改善了產品風味和品質,提高了產品產量和價值,每666.67m2節本增效增收1200元以上。

武漢中糧山坡原種豬場位於江夏區山坡鄉新生村,佔地23.4hm2,總投資8000萬元,常年存欄母豬2200頭,出欄生豬5萬頭。公司與周邊10km內的種植大戶簽訂協議,共400餘公頃林地、蔬菜使用沼液、沼渣。為確保沼渣液順利返田,豬場在種植基地分片修建了8個沼渣液暫存池(每200m3)鋪設了16.1km的返田管道、支管道3km,配備臨時軟管2km,沼渣液通過管網直接送至田間地頭。據測算,與中糧合作使用沼液的種植基地,每666.67m2每年可節約化肥300~500元,提高產量和質量,增加收入約2000元。

儘管如此,由於種植經濟作物的面積有限,難以根本上消納湖北省畜禽糞汙量。而種植業的優勢產業大田作物依然大量使用化肥,而不使用有機肥。如何讓大田作物尤其是水稻田使用有機肥是今後的工作重點。

養豬種田,勢在必行!

5 未來豬糞利用方面的趨勢

種養結合就地利用。國辦意見中提出“以地定畜”,隨著農業“轉方式、調結構”的推進,以及畜牧業和養豬業生產發展佈局的進一步優化,更多豬場將會配套糞便消納農田,豬糞通過種養結合、就地就近農用有機肥利用的比例會逐漸增加。2)推行畜禽糞汙綜合養分管理計劃。畜禽糞汙無害化處理後作為肥料利用應根據不同作物養分需求和土壤養分供給進行測算,糞便施肥量應該滿足作物養分需求的同時,不造成環境汙染。3)沼氣能源化利用。通過提高豬糞發酵的沼氣和生物天然氣轉化效率,減少沼渣沼液體積,降低沼渣沼液肥料化利用的運輸和利用成本,促進豬糞的能源化利用。

豬糞歸根結底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其本身是很好的營養物質。牛糞的氮磷鉀含量只有5%~6%,做有機肥達不到國家標準;雞糞因為其腸道短,吃進去的營養物質70%以上都排洩出來了,所以雞糞的營養價值很高;豬糞位居中間,其氮磷鉀含量可以達到11%~12%,所以我認為將來豬糞利用的主流方向還是資源化,做肥料也好,轉化做動物蛋白也好,能夠想辦法利用的都可以來利用。而實際上,我們從大型的規模化豬場和集約化豬場來說,豬糞的有效利用方式還是變廢為寶,資源化利用,有些小型豬場不想建糞肥設備,也可以有其他的簡單處理方式。所以,將來豬糞的利用趨勢就是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然後進行土壤的背景值調查、測土配方和養分資源管理,將有機的無機肥和無機複合肥料綜合利用,回到大自然。

養豬種田,勢在必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