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李連杰沒有像成龍洪金寶一樣有自己的“李家班”?

李加洪


在香港7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是港產功夫片的巔峰時期,那個時候功夫明星名家輩出,數不勝數,多數都以可以歸結到某個班底,比如袁家班,洪家班,成家班,劉家班,元家班,更是產生了李小龍,成龍,李連杰這些世界級的人物。但是有個奇特的地方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就是除了李連杰,幾乎其他所有依附這些班底的人都能演能導,既可以演電影,也可以當武術指導。只有李連杰沒導過,專心當演員,當然最後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在功夫片領域超過了絕大多數功夫明星。




如果李小龍不是英年早逝的話,應該會有個李家班出現,當時李小龍的很多動作創意是林正英和陳會毅共同完成的,兩人被稱為李小龍"左膀右臂"。李小龍去世後,兩人隨即跟隨洪金寶,後來成為洪家班的一員。至此,香港的武行班底正式開始成氣候,最負盛名的就是前面提到的那幾個!



這些班底人才濟濟,大部分都從武行(龍虎武師)做起,包括袁和平,成龍,洪金寶,林正英,元彪等這些武術指導和巨星。隨著時間的積累,所拍電影越多,經驗越豐富,自然的對於武打動作的設計就越熟練。自然的就產生的武術指導這一中國,準確的說是中國香港,所特有的行業。



至此,幾大武術班底包攬了幾乎所有功夫片的製作,比較著名的武術指導有袁和平,劉家良,陳小東,洪金寶,元奎等等。最後走向內地,袁和平為央視版設計的武打動作,風格拳拳到肉,堪稱經典。走向世界,比如,等好萊塢動作大片的設計,為歐美影壇所稱道。


再說下李連杰,一炮走紅後,傑仔在香港導演吳思遠的引薦下,放棄了當武術運動員的前途,而去香港拍功夫片。由於香港武術班底成熟,根本不需要,也不擔心武打動作設計怎麼打好看。加上自己武術功底紮實全面,受到了很多導演和製片人的青睞,於是開啟了功夫片的李連杰時代。

由於孤身一人前往香港,加上香港動作指導多如牛毛,更有不少大師級別的人物,想另起爐灶,一沒機會,二沒必要,不如專心拍電影。

雖然李連杰是武術冠軍,但是他與武師指導的側重點不同,武術冠軍強調技術上的熟練和完美,武術指導,強調打鬥風格,能天馬行空。



綜上所訴:李連杰沒當武指是情理之中的事,但這絲毫不影響他的功夫巨星的地位。吳京,趙文卓等,一樣只拍不導,所以李連杰不是個例。




風信子1681598


這個李連杰在香港發展可以說客場作戰嘛,不是自己主場!成龍洪金寶他們最開始就是從龍虎武師慢慢發跡的嘛!他們從小就在京劇學校練習,很多個師兄姐弟從事武行,建立自己的班底有基礎嘛!

其實,李連杰也成立過自己的電影公司-正東電影,而且自己也做監製(李陽中,金庸先生取名的),正東電影一共只有5部電影(《方世玉》、《誰與爭鋒》、《太極張三丰》、《中南海保鏢》、《精武英雄》)。當時香港複雜的社會環境,李連杰當初的經紀人就被槍殺了!所以在香港發展很不容易,建立自己的班底更是難上加難!很多利益集團只想李連杰幫他們拍片賺錢,怎麼可能讓他在這塊發展輕鬆呢!
再說,香港有這麼多成熟的班底,何必花費那麼多心思呢!像元奎他們和李連杰合作得十分融洽,可以說相互成就彼此!元奎幫李連杰設計的打鬥風格獨樹一幟,看點十足,深受觀眾的喜愛。比如《方世玉》系列,《中南海保鏢》等等,而李連杰進入好萊塢後也是力邀元奎一起來發展,後來元奎在好萊塢也混的蠻不錯,比如合作拍攝了《非常人販》、《玩命速遞3》,《諜影重重3》等經典。


嶺南小笨熊


不邀亦答。

李連杰是中國功夫電影中的最頂級的功夫明星,他出道以來的武俠作品部部經典,除了兩部還人情的作品《封神傳奇》和《白蛇傳說》

外,其餘的每部都可圈可點,被封為娛樂圈爛片最少的明星,他的動作優雅與剛猛並重,注重視覺刺激和爆發力,他的作品直接代表了中國乃至世界武俠電影的最高水準,部部經典,

李小龍也多有不及。

按理說“學而優則仕”“演而優則導”,洪金寶有洪家班,成龍有成家班,

但為什麼李連杰沒有像洪金寶,成龍一樣組建自己的班底,成立“李家班”呢?

我是一名資深的武俠迷,小說,電影,電視多有涉獵,30年來一直徜徉在武俠世界的愛恨情仇裡不能自拔,沉浸在明星大腕之間的街知巷聞裡忘乎所以,所以才有今天的我搶著回答這個問題。 竊以為,不外乎一下兩個方面:

1.人地生疏,不利於拓展勢力

李連杰其實是新中國第一代“港漂”,雖然他一開始就頂著明星的光環,但畢竟人生地不熟,香港的黑社會勢力及其他組織,既不允許也不會給他機會發展勢力;

其他武術指導背地裡也不會允許這個天賦異稟的競爭對手存在的,更加其他影視公司老闆,更不會放下這個會下金蛋的雞,讓他去幹別的行當!
李連杰身手一流,註定了要打一輩子!

2.資源配置,沒必要降低品味

李連杰本身就是最頂級的功夫明星,代表著武俠界的最高水準,一開始就籠罩著一層光環,無論什麼電影,絕對的男一號!當時在電影公司老總眼裡,李連杰就是一隻會下金蛋的母雞!

所以在李連杰身邊聚攏的都是武俠界的最尖端資源,最高端配置。細心的朋友不難發現和李合作的都是武俠界各行各業的“牛逼人物”,導演都是徐克,王晶,陳嘉上等大咖,

武術指導都是程小東、袁和平、元奎等業界領袖,

配樂的都是胡偉立、黃沾等個中翹楚,

和他配戲的都是林青霞、關之琳、邱淑貞、鍾麗緹、張敏、黎姿等一等一的美女等,

就連大反派都是鄒兆龍、甄子丹、趙文卓、熊欣欣等這種足可以挑大樑的角色來擔當!

換句話說,李連杰一入香港,就站在武俠或者說功夫電影的最頂端,就是功夫電影的招牌!他沒有必要再去耗更多的精力學做武術指導,降低自己的身價,去賺更少的錢,削弱自己的影響力。

而且即便是他肯,也是阻力重重,成敗與否,尚在兩可之中。

所以說李連杰沒必要,別人也不會讓他去做“武術指導”,這就是“人在江湖”,你說呢?

我是青山俊彥,一個頑固的武俠愛好者,歡迎點贊和關注,謝謝!


青山俊彥


傑哥內斂,低調,從來不炫耀自己的成就和正能量。也沒有看見過他的片裡他當任過武術指導,而且、傑哥的武術根底扎實,十八樣武器樣樣精通,在電影方面天賦極高,表演生動、趣意、涵量、表情到位,具有讓人崇拜楷模的觀賞性武俠者。

為什麼不成立李家班,進香港演藝圈是徐克是力捧邀功。拍攝“黃飛鴻系列”,已經嶄露頭角,可以稱為一個奮發圖強的獨行俠。不同一般,而話反過來説:再以往自導自演的“中華英雄”,並不成功,慢慢開始下坡路接著國內武俠電影的衰敗,不落不旺之季,並且選擇進軍香港發展。如果説:能成就李家班的人員聚眾拼肩作戰,個個身懷絕技,武朮出身的人員,效果仿似真刀實幹,電影會有新的一種流程方式,絕對是李氏少年功夫的出彩。那麼説:成龍的成家班只是戱團雜耍,翻跟斗,上跳下滾還差不多,真正意義上不夠格。由此或許大家一個共同點,成家班達不到王者之路。


孤鷹不自傲


武術運動員出身的李連杰,自出道以來一路凱歌 順風順水,拍了很多經典動作電影,更是憑著自己的真功夫,武打名氣闖入“好萊塢”,要說為什麼李連杰在鼎盛時期沒有“趁熱打鐵”組織成立自己的“李家班”?

第一、這跟李連杰的性格和環境有關吧!第二、早在李連杰沒出道以前他已經在武術界“揚名立萬”了,他是1975年武術運動會套路全能冠軍,就憑這一點李連杰根基“夠硬”起點夠高,為出道打下很穩的背景平臺,所以他沒必要開什麼“李家班”!

20世紀60年代,京劇名武生 于占元在香港開辦中國戲劇研究學院時收了七大門生(稱為:七小福),洪金寶和成龍也在其中!

同樣做為京劇武行出身的洪金寶和成龍,後期雙雙出道武打演藝界!

在當時中國香港影視行業崛起走向鼎盛輝煌時期,也是演藝界競爭激烈的時候,特別是武打動作片非常“火爆”,武打演員非常受歡迎,同而武打演員的競爭更加激烈,沒有一點武術基礎的還真不好掛牌,以武打演員出道!

首先,洪金寶在中國香港演藝界打出一點名氣後,組織成立了“洪家班”由洪金寶扛起了大旗,成龍、元彪、元華、元奎做為主力軍!

後期,成龍與“洪家班”“分家”自己立杆掛旗組織成立了“成家班”由自己做為主力軍開始了他的輝煌演藝事業!

其實這也是一方面吧!李連杰為什麼沒有成立“李家班”他也沒有做出回答!

相對,洪金寶和成龍成立自己的家班,一方面是事業需要,這樣在演藝圈更有特色 更有力量,一方面是香港人 生意茶樓等商業開盤時或喜慶、新春、辦壽等時,本就有請“龍虎師”慶祝的習慣和地方風俗!

還有一方面是受以前各大戲劇名人成角後,可以另立門戶拉班的規矩!

所以,洪金寶和成龍各自組織成立了自己的“洪家班”“成家班”!





麻雀張Zmq


李連杰沒有成立自己的李家班,是因為他尊師重教,他本身就是吳家班成員,而且吳家班也實在是太優秀,李實在是沒必要也不能另設壇堂教授自己的門徒,演藝生涯遇到能夠幫助的可造之材,直接推薦給老師或者認識的導演就行,絕對比自己培養更發掘人才!他演藝事業之餘,一直專心投入自己的追求,投入社會慈善,養好身體。所以是數得著的可以用偉大一詞來形容的明星。


我是大嘴獸2


在香港,早一批的功夫明星,基本都是戲班出身,像洪金寶、成龍等,都師出於佔元,于占元是武生,帶的徒弟也都是武生或淨行,所以動作雜耍樣樣精通,而很多時候,戲班都會自己排戲,這其中,武生需要設計一些武術動作,他們並不一定要追求實戰效果,但是一定需要觀賞性,這樣一部戲才能吸引觀眾,戲班才會天天滿座。
在李小龍的影響下,功夫電影開始追求實戰性,但是,畢竟過於實戰的武打動作並不能吸引觀眾,所以這時,洪金寶、林正英等人在戲班裡打下的功底發揮了作用,他們設計的動作讓李小龍很滿意,便開始轉做武術指導,開始組建班組,從動作設計到動作表演一體化,所以,香港後來的功夫明星基本上都會組建自己的班組,而他們也大多具備戲劇方面的功底。


而李連杰隻身一人到香港發展,那時的香港已經有了很多武術班底,洪家班、成家班、元家班、劉家班等等,在與這些班組合作時,並不需要李連杰去設計武術動作,再者,李連杰是孤身一人去香港發展,身邊並沒有人跟隨,畢竟大陸和香港文化差異較大,李連杰也沒有條件組建班組!


至尊相聲煲


如果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涉及到大陸和香港的電影環境的不同!


李連杰最初接觸電影的原因,在於當時的《少林寺》導演親自到李連杰的學校挑選演員,看到李連杰形象動作俱佳,所以才有了那麼經典的電影《少林寺》,也成就了李連杰,雖然李連杰成名比較順利,但是依然離不開他的武校,也要接受平常的訓練和表演任務,直到李連杰離開武校,去往香港發展,才有了經典的《黃飛鴻》!但是李連杰作為一個大陸人,在香港是很不容易站住腳的,即使李連杰紅了,還是要接受香港電影公司老闆的壓榨,甚至出現自己的經紀人被槍擊的事情發生,這也就導致了李連杰不可能有自己的班底!

洪金寶和成龍則不同,他倆從小在一起學習戲劇,本身就是師兄弟,在學習過程中練就了一副好身板,後來踏進戲組當“龍虎武師”,平常幫著拍戲,有小流氓找麻煩時出面平事兒,關鍵他們當時都很團結,能打又義氣的,很受導演的喜歡,這些天然的優勢,讓這兩人能夠不斷擴大勢力,形成現在的洪家班和成家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