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景公之墓探祕紀實,秦始皇第十四代先祖,獨霸我國考古5個之最

一場春雪清洗了關中霧霾,天地澄明。

鳳翔即秦故都雍城,位於關中盆地西部,寶雞市東北。相傳秦穆公之女弄玉善於吹笛,引來善於吹簘的華山隱士簘史,知音相遇,終成眷屬,後乘鳳凰飛翔而去。唐肅宗二年,取“鳳凰鳴於岐,而翔於雍”之意更名鳳翔。杜甫當年“麻鞋見天子”、蘇軾初仕鳳翔作《喜雨亭記》的地方。

原計劃雍城是我蜀道尋訪的第一站,後來改變計劃先赴韓城,今天來到寶雞,還是決定先到鳳翔,以豐富對先秦文化的感知。

在外宣辦引領下,參觀秦公一號大墓遺址。

景公之墓探秘紀實,秦始皇第十四代先祖,獨霸我國考古5個之最

巨大的墓室、慘烈的人殉、高規格葬制,一個個數字震得我們發懵。

中字形墓室看上去像一條峽谷,“臨其穴,惴惴其慄”,上寬下窄呈梯形,儼然“東方倒金字塔”。總面積達五千多平方米。比河南安陽商代國王陵大10倍,比湖南馬王堆一號大墓大20倍!景公時期的國力強盛可見一斑。

大墓呈東西向,墓主頭朝西,腳朝東。範寶軍主任告訴我們,從隴西到關中,所有發掘的秦墓都是這個朝向......

景公之墓探秘紀實,秦始皇第十四代先祖,獨霸我國考古5個之最

秦本東夷部族,商末周初因參與叛亂被遷往西陲,且廢姓絕祀。古代“廢姓絕祀”對一個部族來講是致命的打擊。

《史記》載,周孝王時,非子一族因養馬有功被封為“附庸”,“使復續贏氏祀,號曰秦贏”。也就是說,秦之所以稱為“秦”,自非子開始,所以非子被公認為秦一世祖;周宣王時秦征服西戎,被授“西垂大夫”;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被賜歧西之地,受封諸侯國。自此,秦國日漸強盛。強大起來的秦人有一個世代不滅的夢想:東遷回歸華夏!

秦國都城的不斷東遷,是承載東歸夢想的一個明喻。

強大起來的秦人不斷東略,秦的都城也不斷東遷,越過隴山,從汧河到汧渭之會,再到渭河岸邊八百里秦川,直至秦孝公12年(前350年)定都關中腹地咸陽,史稱“九都八遷”。表面上看,東遷是不斷選擇地利,地形越來越開闊,土地越來越肥沃,交通越來越發達,每一個王朝可能都會這麼做,但秦人不一樣。這隻能說,東遷的地利暗合了秦人的初心。這一最初夢想隨著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浩浩蕩蕩巡幸山東半島,並把馳道修到山東沿海而得以最終實現。

雍城是秦東進路上“九都八遷”的第六個都城,且定都時間最長,第一任國君為秦德公,最後一任秦獻公,前677年至前383年,歷時294年。秦33代國君,19位國君定都雍城,築城垣,建宮殿,立宗廟。秦始皇13歲即王位,22歲從咸陽回到雍城齋戒,舉行成人加冕儀式後,才開始親理朝政,可見雍城在秦都中的重要地位。

秦德公遷至雍城後,立志“飲馬於(黃)河”,三百年穩定都城,平穩發展,至秦穆公時,強大的農業基礎使秦國脫穎而出。頗具遠見卓識的穆公非常懂得以退為進的策略,他暫時放棄東進,調轉槍頭攻伐西戎,“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成為西方霸主,進而躋身春秋五霸。但穆公並未忘記歷代先祖的東進夢想,幾番以德報怨、恩威並施地與晉國建立、重修、鞏固秦晉之好,他的賢德大度讓秦國順利擠進中原諸侯朋友圈。從穆公到景公,又歷120多年發展,秦國GDP日漸高漲,終於實現飲馬黃河的理想。

景公之墓的發掘歷時10年,轟動世界,被海內外稱為考古史上石破天驚的大事件。因為它獨霸了我國考古史上的5個之最:

景公之墓探秘紀實,秦始皇第十四代先祖,獨霸我國考古5個之最

是中國迄今發掘最大的先秦墓葬;

殉人186具是中國自西周以來發現殉人最多的墓葬;

槨具“黃腸題湊”是中國迄今發掘周、秦時代最高等級葬具;

槨室木碑是中國墓葬史上最早的墓碑實物;

墓中石磬是中國發現最早刻有銘文的石磬。

石磬上180多個籀文文字尤為珍貴,記錄了景公即位的慶典盛況。考古學家依據“天子郾喜,龔桓是嗣”推斷墓主人為秦景公;依據“高陽有靈,四方以鼐”證明了秦人乃華夏族裔。

景公之墓探秘紀實,秦始皇第十四代先祖,獨霸我國考古5個之最

大墓雖歷遭247次嚴重盜擾,但仍出土了3000餘件珍貴文物。這些文物再現了秦人高超的工藝水平,豐富的物質文化生活;專家們據此否定了“秦國生產力落後”,“秦國奴隸制統治薄弱”的論點,讓世界重新認識秦國曆史。

我的思維隨這些陳列介紹,沿著秦人的遷徙發展路線,光速般從東到西,又從西到東繞回雍城。

先秦人民在雍城創造出的這些燦爛文化,與秦朝諸君在主觀上不忘初心,奮發有為、勵精圖治的政治建樹分不開。顯然,雍城19位國君的苦心經營,為秦始皇統一中國奠定了雄厚的物質、精神、政治基礎。

在尚未腐壞的黃腸題湊實物櫃前,想起這幾天讓人窒息的霧霾和乾枯的河流,我似乎看到遠古關中平原上那茂密的森林,為了帝王們的生與死,他們不得不一株株、一片片前赴後繼地倒下。

進入“黃腸題湊”復原地宮,前朝後寢,事死如生,我看到秦君在另一個世界也極盡奢華,而索馬里棟說他一下子感受了盜墓小說中描寫的氛圍。

景公之墓探秘紀實,秦始皇第十四代先祖,獨霸我國考古5個之最

秦君為了滿足視死如生的理念,在雍城建立了龐大的地下宮殿群,景公大墓不過是宮殿群的九牛一毛。

黃腸題湊葬制在當時只有周天子才能享用,景公的葬制相當於天子墓葬,公然僭越,足見其雄霸天下的野心。上高中那會兒死記硬背的《過秦論》“秦孝公據殽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被眼前的這一切徹底顛覆,原來秦早在秦孝公之前的雍城就埋下了“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了。

“交交黃鳥,止於棘。誰從穆公?子車奄息。維此奄息,百夫之特。臨其穴,惴惴其慄……”詩經.秦風《黃鳥》被書寫立於墓坑旁。《黃鳥》只是哀嘆秦之良臣子輿氏奄息、仲行、針虎三人在從死之列,而對其他殉葬之人並無哀嘆,這是《黃鳥》的歷史侷限。《黃鳥》對慘無人道的人殉控訴得雖然強烈,卻不徹底,但在中華文明史上,卻是最早睜開的一雙批判性眼睛。

可是,秦國人民的批判精神並未引起統治者的重視。

《史記·秦本紀》明確記載了秦國人殉始於武公二十年:“二十年,武公卒,葬雍平陽。初以人從死,從死者六十六人。” 穆公殉葬“從死者百七十七人”,而景公不但沒有廢除還增加至186人。說是“獻公元年,止從死”,實際並未終止,秦始皇死後,秦二世擔心工匠洩漏墓中機密,將建造陵墓的工匠也封閉在墓內,被害者“計以萬數”,還詔令:“先帝后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從死。”秦的人殉制不但沒有終止,反而愈演愈烈。

當人民受不了秦的暴政揭竿而起時,“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歷經700年強大起來的大秦王朝頃刻間灰飛煙滅!

人類從野蠻走向文明的過程總是曲折而艱辛。野蠻的人殉葬制始於殷商,隨著奴隸制的崩潰,人殉現象逐漸減少,代之以木俑、陶俑殉葬,兵馬俑就是陶俑殉葬達到高峰的見證。在秦的發展史中也曾有杜絕,但卻只停留在嘴上和紙上。秦王朝的覆滅,後來的統治者接受教訓,漢、唐兩朝不再殉葬而是陪葬,即在皇陵附近讓皇親國戚和達官顯宦死後陪葬皇陵,這是多麼了不起的進步!

可宋、明兩朝,人殉又因各種原因死灰復燃。直到1464年(天順八年),英宗下遺詔說:“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後世勿復為。”才最終廢止了慘無人道的人殉制度。

清朝問鼎中原後也曾沿襲“八旗習俗,多以僕妾殉葬”,直至康熙年間,有人提出人殉“非盛世所宜有”,人殉才真正得以終止。

嗚呼!人類文明進程中,要踩實每一個突破性腳印何其艱難!

這是今天為您分享的故事。喜歡記得點贊、關注、收藏哦!歡迎在下方留言,說一下你的看法哦!

景公之墓探秘紀實,秦始皇第十四代先祖,獨霸我國考古5個之最

本文作者元夫

元夫:本名熊芙蓉,記者、編輯、作家,中國作協會員,廣元市第十八屆科技拔尖人才。行走,考察,思考,記錄。2008年開始從事寫作,目前創作傾向:非虛構、紀實中短篇、詩歌、散文屢見全國各地報刊。2016年開始尋訪蜀道,歷時3年,即將出版《問道秦蜀》。

1號紀實,劉德華《愛你一萬年》歌曲原故事作者創辦,入駐多家平臺。由實力作家、記者為您推送真實故事,每篇都是原創。更多好看原創真實故事,請聯繫1號紀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