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古代太子一旦被废,大多结局都很惨甚至无法善终,那么有哪位太子被废后却又重新登基称帝的?

陈作栋


我能想到两位,一位是东汉顺帝刘保、一位是明宪宗成化帝朱见深。

(汉顺帝刘保)

先说刘保。刘保是汉安帝刘祜之子,生母为宫人李氏(被汉安帝皇后阎姬所毒杀)。刘保虽生母地位低下,但是由于汉安帝仅此一子,故而被立为太子。但是由于汉安帝的乳母王圣、中常侍樊丰、大长秋江京等人诬陷刘保的乳母王男,厨监邴吉,导致二人被杀。刘保对此多有不满。王圣等人恐刘保继位后处置自己,于是向汉安帝进谗言,刘保被废为济阴王。

后汉安帝出京祭祀时突然病故,皇后阎姬、与其兄弟阎显、阎景、阎晏等人为了把持朝政,在樊丰、江京等人的支持下,密不发丧,另立傀儡皇帝刘懿(东汉前少帝),严格限制刘保不得接触朝臣等。阎姬临朝,阎显封为车骑将军,把持朝政。


但是由于刘懿仅仅几月后就病故,阎姬等人又要再立傀儡皇帝,结果刘保事先得到消息,与一众反对阎显、江京等人的宦官联合。众宦官诛杀江京,拥立刘保继位(是为汉顺帝),诛杀阎显兄弟,废阎姬。

(明宪宗朱见深)

第二位就是明宪宗成化帝朱见深了。朱见深是明英宗朱祁镇长子,被立为太子。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孙太后做主,立朱祁钰为帝,是为明代宗景泰帝,仍以朱见深为太子。后瓦剌人送回朱祁镇,景泰帝贪恋皇位不肯让位,将朱祁镇迁居南苑软禁。之后废除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改封沂王,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朱祁镇被迁居南苑七年后,朱祁钰病重,众大臣发动夺门之变,拥护朱祁镇重新登位,朱见深被复立为太子。朱祁镇死后,朱见深继位,是为明宪宗成化帝。


伊耆角木


提名唐朝两位皇帝,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这两位都当过两次皇帝,虽然工作经验丰富,但奈何能力不行,都做了傀儡皇帝,造成的结局是一位被下毒害死,一位是顺利退位。

按照时间线,先说说第一位,唐中宗李显。

李显是唐高宗的第七个儿子,母亲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生了四个儿子,其中长子李弘、次子李贤,先后被立为太子,因不顺从武则天,又先后被武则天逼死。他的第三个儿子李显在永隆元年(680年)被立为皇太子,在公元683年即位,称号中宗,但不久后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



到了神龙元年(705年),李显等到了机会。宰相张柬之等率羽林军入宫,逼迫武则天传位给李显,这次重归帝位。可他在位期间,重用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导致权力逐渐被架空。最后在景龙四年 (710) 被韦后毒死。享年五十五岁,谥曰“孝和皇帝”。

这里大家需要留意,在李显被废为庐陵王后,经常不停叹息,韦皇后便在旁边毫不客气地大声斥责他没有出息。训斥完了,再慢慢安慰他。从这方面来看,他以后再次即位后,被韦皇后管制也是很自然的事,这和他的父亲高宗李治有些相似了。


再说第二位,唐睿宗李旦。

李旦是唐高宗第八个儿子,他母亲也是武则天,是唐中宗的亲弟弟。在684年武则天废除唐中宗,立李旦为皇帝。后来武则天称帝后,将李旦降为皇子。在705年唐中宗复位后,立李旦为皇太子。在中宗被韦皇后下毒害死后,李旦的儿子李隆基发动政变将韦后杀死,拥护李旦复位,在两年后让位给儿子李隆基,也是享年55岁。

这里有个有意思的事情,在李旦复位后,太平公主想学武则天夺权当女皇,碰巧有一天(712年)天上有彗星出现,这在封建社会可是大凶的征兆。太平公主就唆使别人向李旦汇报,说李隆基要造反。没想到李旦听了还很高兴,立马传位给了李隆基。太平公主也是很无奈,没想到李旦不按套路来,只得顺水推舟了。



他们这两兄弟虽然都轮流当了两次皇帝,但很可惜都是傀儡皇帝。相比之下,李旦还有些自知之明,及时的将皇位传了李隆基。事实证明他做对了,在李隆基继位后,便开始开创唐朝的全盛时期,没有辜负李旦的期望。


史潭新说


纵观历史,废太子这个标签一旦被打上,其人生基本上再无可能翻盘,而且下场凄惨。但也有少数几个能够“咸鱼翻身”,君临天下。

1、周平王。严格来说,其实周平王不能算是“废太子”,因为周朝的时候还没有皇帝这一说,但除此之外,他确实做到了咸鱼翻身。周平王叫宜臼,也就是东周第一位君主。他老爹周幽王很出名,就是烽火戏诸侯的那位。周幽王因为宠幸褒姒,故废了申后和太子宜臼,并立褒姒为后,以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这宜臼是个干大事的人物,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逃奔至申国向外公舅舅求助。申侯联合犬戎进攻西周,西周国都镐京被攻陷,周幽王和伯服均死于乱军之中。随后,宜臼在申、鲁等诸侯国的拥立下即位,完成咸鱼翻身。后来宜臼为了远离犬戎侵扰,于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是为周平王,开始了东周的历史。而东周则因为周天子威信丧失,诸侯国相互争霸,也被称为春秋战国时期。

2、明宪宗。明宪宗是明英宗的太子,但他父亲却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掳走,皇位被他的叔叔景泰帝继承,而明宪宗的太子位置也自然被废除,被贬为沂王,明宪宗的帝王梦基本上破灭。但是万万没想到,瓦剌不按常理出牌,竟然把明英宗给还了回来。这下景泰帝就尴尬了,只能把明英宗当作太上皇,但派人严加看管。最终明英宗在石亨、徐有贞、宦官曹吉祥的拥立下,发动夺门之变,重新登基为帝,景泰帝无能为力,只能接受,不久病亡。明宪宗又恢复了太子位置,最终接班明英宗,成为皇帝。这人生起起落落的,真是刺激。

暂时就想到这两位,可能还有遗漏的,请读者朋友们补充吧!


石头说历史


汉顺帝刘保是汉安帝的独生儿子,作为独子,本应该受到父亲的爱护,顺利地继承皇位。可是他却被阎皇后害得不浅,不进毒死了刘保的母亲,还剥夺了他的皇位继承权。刘保丢掉太子头衔后,改为济阴王。汉安帝的驾崩让东汉帝国的统治权落入到阎皇后及其家族的手中。

阎后立北乡候刘懿为新皇帝,临朝听政,掌握朝政大权。但是令阎后想不到的是,傀儡皇帝刘懿在位仅仅7个月就病死了。于是外戚和宦官集团展开了一场政治斗争。宦官孙程等19人发动宫廷政变,阎后被赶走了。他们把年仅11岁的原废太子刘保拥立为帝。刘保便是东汉历史上的顺帝。从此阎后家族遭到致命重创从此一蹶不振。


以废太子登位的还有明宪宗朱见深。1449年,明宪宗朱见深的父亲英宗皇帝受太监王振蛊惑,赴山西亲征,与蒙古瓦剌部作战,把年仅不到2岁的朱见深立为皇太子。英宗年仅22岁,仗没打成,最后明英宗被瓦剌人抓去当了俘虏。

这时候朱见深3岁。依照“国赖长君”的原则,朱见深的叔叔朱祁钰登基做了皇帝,为景帝。朱见深这个时候还是继续当太子。景泰元年,明英宗归国,但是被软禁在南宫之中。景帝大概是感受到了威胁,因此执意要将太子换成自己的儿子朱见济,朱见深从太子位下来,被封为祁王。当朱见深长到11岁的时候,明英宗的亲信发动了“夺门之变”,迎接明英宗朱祁镇复位。重新登上皇位的明英宗,又把朱见深立为太子。1464年,年仅17岁的朱见深登基继承皇位,成为明朝第8位皇帝。


自古以来,废太子的下场往往不好,可以说,刘保与朱见深成功中国古代最为幸运的废太子。


求关注求点赞。喜欢文史趣闻的可以关注我“文轩春秋”。多多交流,为您讲述不一样的历史。


文轩春秋


根据我们中国五千年光辉历史中记载的,关于废太子,可谓是一把血泪史。

废太子比废轮胎还废,通常会一“废”到底,永不翻身,惨一些的还会被杀。

但还是有例外。

明英宗土木堡之变被抓(北狩),无奈,朝廷另立英宗弟弟,景帝上台,景帝不想做皇帝,是被于谦与太后逼上台的。

太后留了一手,把英宗的儿子立为太子,当作支持景帝上台的筹码。

一如皇权深似海,从此哥哥是路人。

景帝爱上了做皇帝,他不愿意接英宗回来,暗地里找一帮大臣,上奏折另立太子,太后没有办法,太子被废了,朱见深废为沂王,改立朱见济为太子。

然后滚出京城,不要再回来。

按照历史学常理,朱见深算是废了,但历史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英宗回家了,虽然被软禁了。

景泰八年,英宗夺门之变,重登皇位,召回朱见深,立为太子。这对父子经历了重重磨难,终于修成正果。

在历史上,这是很不容易的,被软禁的太上皇重登大宝,废太子又变成了接班人。

故事到这里结束了,你有什么看法呐?

欢迎点赞 欢迎转发 欢迎评论 欢迎指正


take影菌


历史上有两位这样的皇帝,第一位是东汉顺帝刘保,另一位则是大明宪宗朱见深。二人都是先为太子,被废后有迎来转机,重新登基帝位,命途坎坷,但仍算是有一个好的结局,因为废太子有好结果的不多。

一、汉顺帝刘保

汉顺帝刘保是汉安帝刘祜(hù)的儿子,东汉的第七位皇帝。公元120年,被立为太子。

公元125年,汉安帝到章陵祭祀途中病逝,皇后阎姬无子,其却想独揽朝政,便废掉太子刘保,贬为济阴王,而改立年幼的北乡侯刘懿为皇帝。

刘懿只做了七个月的皇帝就死了,宦官曹腾等人发动政变,赶走阎太后,拥立当时仅十一岁的济阴王刘保为帝,是为汉顺帝。

二、明宪宗朱见深

明宪宗朱见深是明英宗朱祁镇的长子,明朝的第八位皇帝。朱见深本为太子,明朝土木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人掳走,朱见深的叔父朱祁钰接过了皇帝的大位,是为明代宗。

明朝经过于谦等人的奋力抵抗,多次打败瓦剌的入侵,使得瓦剌不得不释放了掳走的明英宗。代宗因为皇权问题,不愿接英宗归来,便将英宗软禁起来,并且废掉太子朱见深,而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不过朱见济短命,不久便病死了。

1457年,石亨和徐有贞等人趁代宗重病之际发动政变,迎回英宗,重立朱见深为太子,并且贬谪代宗为郕王。后英宗驾崩,朱见深即位,是为明宪宗。


腾格里格


  太子被废后又登上帝位的历史上有两位。东汉顺帝刘保和明宪宗朱见深。

  汉顺帝刘保是东汉第七任皇帝,汉安帝刘祜独子,自然也是汉安帝的太子。公元125年,汉安帝去世,汉安帝皇后阎皇后无子,阎皇后为了掌控朝政,便废了刘保的太子之位,另立了一个孩童刘懿为皇帝。谁知刘懿只当了七个月皇帝便夭折了,趁此机会,宦官孙程、王康等人发动政变,推翻阎皇后,迎立刘保为帝,即汉顺帝。

  汉顺帝即位以后,因宦官集团迎立有功,对宦官大肆封赏,宠幸非常,宦官集团与外戚梁氏勾结,专擅朝政,致使朝政日趋黑暗。

  明宪宗朱见深是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之子,明英宗时被立为太子。正统十四年,瓦剌犯境,明英宗不顾大臣劝阻,执意御驾亲征,结果大军在土木堡全军覆没,明英宗被俘,即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后,英宗弟朱祁钰即位,经过一系列战事,瓦剌退兵,英宗被迎回明廷,随后便被软禁于南宫。

  景泰三年,朱祁钰废原太子朱见深为沂王,改立自己的亲生儿子朱见济为太子。景泰八年,南宫之变后,明英宗复位,又重新立朱见深为太子。英宗逝世后,即皇帝位,是为明宪宗。

  明宪宗即位初期后为政宽仁,任用名臣商辂等贤臣,为政清明,大有明君气度。但后期,明宪宗专宠万贵妃,宠信大太监汪直,设立西厂,致使朝政日益黑暗,明王朝终于由盛转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