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4 萬事不急、不亂,不緊不慢才好

小時候,父母總是教導我說:你看某某,遇事總是不急不慌、不緊不慢的,那才叫有水平。

年少的時候血氣方剛,對這個話還不太理解,總覺得做事就應該是風風火火、態度分明、鏗鏘有力、速戰速決,看到那種不急不忙的慢性子,都有心上去踹他兩腳!但經歷的多了,見得多了,認識就慢慢變了——

真正厲害的人,遇事都不著急!

萬事不急、不亂,不緊不慢才好

馮唐有九字箴言:不著急,不害怕,不要臉。“不著急”被他放在了第一位,這是他千帆過盡參透人生後的肺腑之言。不著急,應該是一種人生態度。一心一意專注手上事情,將當下的事情做好,就不用擔心未來

其實,仔細想想——天下哪有那麼多急不可待的事?世上除了生死,其餘都是小事!既然是小事,何必著急呢?因小事著急,其實是認識缺乏高度、見識短淺,一葉障目、執著於雞毛蒜皮罷了。

如何做到不急不燥——

一、專注當下:

萬事不急、不亂,不緊不慢才好

一個人要想輕鬆高效地生活和工作,就要養成一次只做一件事的習慣,這樣,當你手上做一件事的時候,心裡就只有這件事,其他任何事情都拋之腦後,就好像整個世界就剩下這件事,其他任何工作、事物都不去想,不去煩,工作就沒有做不好的,效率就沒有提不高的!

萬事不急、不亂,不緊不慢才好

為什麼王陽明短短五十多年的生命歷程中,不但建立了心學思想體系,還在書法、詩詞、散文、哲學、軍事、政治、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不可企及的成就呢?


因為他始終不忘修心養性,終日保持一種專注當下、悠然自在的心態,專注於事,實際就是專注於心

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心散漫慣了,突然想讓它集中起來,它就象猴子那樣好動,古人稱之為“心猿”,無時無刻不處於一種焦慮、急躁之中,急則心亂、亂則無所適從。

王陽明說:“今人於吃飯時,雖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寧,只緣此心忙慣了,所以收攝不住。” 現在有人在吃飯的時候,就眼前吃飯這一件事,他的心仍然不安寧,就是因為心散漫忙碌慣了,所以哪怕做一件小事,心也收不住。

所以,要有意識地訓練高度的專注力,王陽明說要知行合一,很多人理解為言行一致,其實不然!知行合一的意思其實是身心合一,就是說我現在的念頭和做得事情保持高度一致!這其實也就是一行禪師所說的要保持正念——

萬事不急、不亂,不緊不慢才好

一行禪師在“正念日”這一章中,講到:做任何事情都應該不慌不忙的!不要讓你的心念散了,每個動作都應該平靜地去做——

工作,要在正念中做,專注於手頭的這件工作,其他哪怕有更著急的事情,都一律拋之腦後!

洗澡,要在正念中慢慢地洗,不要惦記著馬上洗完,穿上衣服去喝茶;

洗碗、打掃、擦桌子、拖廚房地板、或整理書架上的書等等,都要在正念中做!

不論做哪一樣,都要輕鬆從容、正念地做,做任何工作,都不要為了完成而去完成!

要下定決心以放鬆的狀態,全神貫注地做每一項工作,享受你的工作,與它成為一體,如果做不到這些,你就無法擺脫急躁的狀態。如果你在正念中做每件事,就不會再覺得工作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情。就好像禪師們,無論在做什麼,舉手投足,都會不慌不忙,非常沉穩,沒有絲毫勉強。

過好真實的這一刻。這一刻,就是生活本身。不要執著於未來,不要做未來的俘虜,不要為你必須做的事情,感到擔心,不要煩惱你未來要做的那些事,不要想著擺脫什麼,不要想著“離開”當下。

二、堅決放開手機、一定時間內斷網!

萬事不急、不亂,不緊不慢才好

手機和網絡令我們越來越煩躁!很多人手機依賴症越來越嚴重——上廁所要看手機、走路要看手機、甚至騎著摩托車、電動車也要看,人們已經無法忍受哪怕一刻的無聊時間,我們翻看網頁、不停地被彈窗吸引,然後點擊新聞,最後到了視頻網站等等,就這樣半個小時、一個小時過去了。


萬事不急、不亂,不緊不慢才好

我們的念頭在網絡世界飄來飄去,我們的24個小時,就這樣被手機切割成一小段一小段,根本不能做深入而又長期的思考,專注變得奢侈而又重要,這樣怎麼可能專注於手頭的事情呢,怎麼可能保持專注呢?保持不了專注,就會幹著這個想著那個,拿起這個,又放不下那個,時間就在這種煩躁中流逝,心情越來越差,越來越急!

我們都是凡夫俗子,專注當下、保持正念、知行合一需要不懈地堅持和培養,在此之前,先嚐試放開手機、斷網幾個小時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我曾經嘗試工作時間電腦斷網,發現工作效率立即提升!

所以,當你工作的時候,先斷開電腦的網,把手機扔到一邊!即使有急事,看一下手機,再專注於工作!

當你放開手機,給自己的大腦一時的清靜,同時又不斷地提醒自己,專注於手頭的事情時,你就會驚奇地發現——你竟然不急不燥了,心情平和了,而且,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我保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