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種菜的說菜價低,買菜的說菜價貴,做批發零售的說沒錢賺,為何?

據許多媒體報道,有的地方蔬菜滯銷很多蔬菜都爛在地裡,無人收購

,有一條几裡地的小河溝岸邊扔的全是蔬菜,據當地菜農表述6分錢一斤也難賣出去,還不夠人工錢,菜農們也很無奈,只能把菜當垃圾扔溝裡,不但一分錢沒有賺著,反倒背了一屁股外債!

種菜的說菜價低,買菜的說菜價貴,做批發零售的說沒錢賺,為何?

耐人尋味的是,就在“菜賤傷農”報道頻頻見諸媒體之時,城市居民小區,時不時又傳來“菜貴傷民”、“菜又漲了吃不起了”的抱怨聲。

種菜的說菜價低,買菜的說菜價貴,做批發零售的說沒錢賺,為何?

有學者指出,同樣是蔬菜,在農村是那麼賤,到城裡卻那樣貴,顯然是流通環節出了問題。公路運輸,批發商場,賣菜小販--------此三類經營者,血管裡沒流淌“道德血液”,賺得太狠,撈得太多,以致本該便宜的蔬菜,一到消費者手中,就變得奇貴無比。

種菜的說菜價低,買菜的說菜價貴,但是中間做批發零售的也都說沒錢賺!


種菜的說菜價低,買菜的說菜價貴,做批發零售的說沒錢賺,為何?

前些日子,首都某媒體派出記者,深入山東蔬菜生產基地,從農民半夜收菜開始跟蹤,裝車、運輸、進京,賣到新發地批發市場,再跟蹤菜販用小車拉至菜攤,一斤一斤,零售給消費者……全程跟蹤結果,得出三個結論:

其一,蔬菜價高,並非運輸成本太高。記者一路看到,各關口的收費,並不算高,不少關口還對拉菜貨車開闢“綠色通道”,免收路費。所謂運輸成本,主要是必不可少的汽油錢和司機人工費。


種菜的說菜價低,買菜的說菜價貴,做批發零售的說沒錢賺,為何?

其二,批發市場,會有加價,但亦不算太高。由於政府調控物價,新發地等批發市場,還奉命對捲心菜等幾種大宗蔬菜,免除數百元進揚費,以儘量降低成本。

其三,蔬菜價高,最大一塊,在零售環節。即,當小販來到新發地,將蔬菜批量買走,到城裡各農貿市場出售時,加價最多,也加得最狠,一般加價在50%左右,有的甚至高達一倍以上。


種菜的說菜價低,買菜的說菜價貴,做批發零售的說沒錢賺,為何?

但是不加價根本就存活不下去,近些年,城市都在整頓市容市貌,已將街巷零星小販,通通取締,趕進室內農貿市場。而農貿市場又非政府公益資助,每個攤位,都得收費,且收得不低,小販倘若加價太少,本也撈不回來,他是決不會幹也幹不下去的。

種菜的說菜價低,買菜的說菜價貴,做批發零售的說沒錢賺,為何?

都想吃到平價、低價蔬菜,但是農民真的太不容易了,種菜也真的太不容易了,菜賤真的太傷農了!

首先種地成本是非常高的,如果種菜的話:地租一年700+建大棚錢+棚膜錢,雞糞錢(有機肥錢),耕棚錢,起隴錢,地膜錢,更不用說水電錢,施藥錢,僱工錢,棚苗錢,肥也漲,藥也漲,人工費用也上漲。

種菜的說菜價低,買菜的說菜價貴,做批發零售的說沒錢賺,為何?

大凡農產品,都有一定生產週期,到底種多種少,如何才能賺錢,農民只能依靠有限的信息和個人感覺,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市場傳回的信息很容易造成當年某類農產品漲價,來年必定因農戶大量種植而降價。這種

“多了價低,價低少產,少產價高,價高多產”的循環與波動,幾乎是一家一戶農民長期難以擺脫的魔咒。

釣魚窮三年,玩鳥毀一生,玩牌更是坑,唯有農業伴終生。

祝所有種植農業的2020都發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