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红楼梦》中国的忏悔录

原文@冬儿 载于中读App

《忏悔录》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让-雅克·卢梭在其晚年写成的自传。 《人间失格》(又名《丧失为人的资格》)是日本小说家太宰治创作的中篇小说,发表于1948年,是一部自传体的小说。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一多半是以自己的家族史为创作蓝本,《活着是为了讲述》则是他的唯一传记,他说“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

这三本书我都看过,《忏悔录》的影响力最大,一个社会顶级名流说自己在年少时自己偷东西然后栽赃给一个无辜的女仆,一时激起千层浪。《人间失格》更狠,说自己是名副其实的吃软饭的无赖,日本文学界因为太宰治,竟然有一个无赖派。《活着是为了讲述》稍微平和一点,是作者对自己的文学信仰做的一个剖析,对自己的不得已,也有鞭挞的部分。这些都是不朽的文学高峰,都是作者将自己最真实的部分拿出来,从人性、社会性等各个方面做的一个综合问卷,我说别的你们当成虚构来看,那我用自己举例,你们总该当回事吧。

这需要莫大的勇气,跟他们比,其实曹雪芹在勇气上,并不算可嘉,因为他已经在社会的最底层了,几乎没有什么可失去了,也正因为此,他以自己为主角的《红楼梦》,几乎毫无忌讳,我们才能深入到“大观园”的内部一探究竟。而如果要深入进去,一个劣迹斑斑的贾宝玉,是不可能成为一个旁观者和转述者,只有一个像菩萨一样干净的宝玉,才有机会靠近那些水一样的美好女子。表面上看,曹雪芹美化了宝玉,似乎也美化了自己,在我看来,曹雪芹是带着浓浓的负罪感在写《红楼梦》,这是他代表整个封建制度的上层社会在忏悔,如果在最有保障的大观园,还出现那么多人间惨剧,岂不更能对比出园外的凄苦。即便如此,宝玉仍然是导致王夫人逼死金钏的罪魁,仍然与秦钟不清不楚,仍然供出了自己包养下的柳湘莲的所在让王府的人去擒拿,仍然和袭人有染,让晴雯代袭人受过被撵致死。这些,放在贾宝玉这样的贵族公子身上,竟然几乎都不算什么,一点都不影响他的完美,岂不更能对比出人性的可悲。

《红楼梦》中国的忏悔录

因为自己不值一提,而又要记录那些值得记录的人和事,曹雪芹不得已化身成贾宝玉,潜入大观园,做了一根针,秀出了一幅美不胜收的大观园。曹雪芹没有任何功利心在写《红楼梦》,没有任何负担在写,没人鼓励没人怂恿,没人强制没人遏制,他才是马尔克斯那句话的诠释者:“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

《红楼梦》是伟大的,这在人类文学史上是一个巨大的贡献。也许你的经历比曹雪芹还要丰富,还要坎坷,还要扑朔迷离,还要精彩纷呈,但是讲述不出来,或者讲述的生硬不堪,那些经历过得日子,就会像风一样消散在时间的尽头。曹雪芹重现了大观园,他卓著的才情,他横溢的编织,他果敢的坦白,他肆意的流淌,都在这部鸿篇巨著里展露无疑。就这样一个人,却只能游走在市井末流,足以说明那个社会是多么得病态和萎靡。可惜,就算在今天,这种不正常的现象依然存在,不能说完全一模一样,至少还有待进步。举例,那个勇夺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名的外卖小哥,他在底层,他可以夺冠,问题是,他怎么夺冠的?他夺冠以后这个社会该怎么看待他?为什么一个勤勤恳恳的劳动人民要从图书馆抄书,不得已去背书?我们的社会公民教育机制,是否需要改善了?这样一个热爱学习又很有天赋的人,怎么就被甩出精英人群的序列了?有人说了,会背诗有啥用,还不得送外卖,那我想问李白写的诗有啥用,还不是当不了官。我们都已经是实用主义到这个地步了吗?曹雪芹没想名垂千古,外卖小哥也没想靠背书获得第一名,我们一个个的为人家想太多,我们很闲,很闲很闲,所以我们拿起笔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一个字儿也写不出来。

就算是曹雪芹,也只是转述了一个大家族的衰败,作为大家族的核心成员,他是被同情的对象,就像一个企业破产,需要分析一下破产的原因一样。但是,在封建社会,这样的大家族,本身就是靠贫苦的百姓养着的,曹雪芹只关注了灵魂平等,却没有想过身份的平等。丫鬟配小厮,丫鬟是女的,被曹雪芹厚待,觉得丫鬟委屈了,小厮里,曹雪芹没有写出一个值得配的人,就好像下层的社会群体里,不读书就一定是不学无术的流氓无赖,不一定吧。像林黛玉这样的女子,唯有死在大观园,不然就一定是会被污染的。这样的决绝之态,太过理想化了。我个人觉得,个人的命运有诸多的限制,可是心态,依然可以起到决定作用。贾宝玉只看到顶层的美高级的美,却没有看到社会底层依然有他们存在的美。

心态决定一切。对于我们这个讲究平等的社会来说,真的是这样,对于封建社会,其实也一样。探春和迎春,身份一模一样,如果她们对调一下,我想,探春嫁给中山狼,未必一定会被折磨死,或许,凭借探春的胆识和计谋,她首先就能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制衡父亲,避免嫁给中山狼的悲剧。就像王昭君,如果她不积极主动站出来,可能就是老死宫中,哪有机会去塞外建立属于自己的王国。探春嫁过去,她至少可以自保。就像王熙凤虽然有自己的老爹撑腰,将贾琏拿的死死的,但是家世那只是小因素,最大的原因,还是她自己的阴狠狡诈。出家从夫,她就是不从,而且能够做到从容不从,那都是她自己的本事。而林黛玉是什么心态?一出场就说了,仙子下凡,仙子能跟俗世俗人打交道吗?如果她不是仙子呢,蔡文姬不照样活得好好地,《浮生六记》里的芸娘,不也是琴瑟和谐吗?扭转自己的命运,靠心态。曹雪芹给了每个人不一样的心态,再给他们制造一个生存制度,貌似在告诉我们,这个制度下,所有人都很凄惨,因为这是一个吃人的礼教社会,其实,未必!真正有洁癖的人,还是曹雪芹本人,礼教社会吃人,可是人就一定傻傻的被吃吗?和尚道士的“好了歌”给谁唱的先不说,和尚道士是不会被吃掉的,因为他们并没有用自由换权势。

贵族家的女孩儿,是值得爱惜的,那刘姥姥当年也是一个女孩儿啊,她不是活的很健康很开心吗?还有贾宝玉外出下乡碰见的大姐,村落里一个普普通通的穷姑娘,人家就很有自尊,大声呵斥这个王孙公子:“别碰我的纺车,仔细给我弄坏了。”在她的眼里,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劳动更尊贵的东西,贾宝玉算那根葱,无非偶尔到我跟前晃荡一下我回避三舍而已,和你说上一次话一点都不觉得三生有幸,根本无需我放在心上。我想她以后嫁人生孩子后,也许终身面对疾苦,就算要她低三下四去求人,她的内心世界依然是健康的不得了的。永远不会辗转反侧睡不着觉,看见落花更不会凄凄切切,不在乎那些看不见束缚,就没有束缚。

有很多人用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来勉励自己,其实想起来这句话,就已经在乎了。有个朋友跟我说他很有压力,因为工作上有很多人盯着自己,我说怎么盯着?他说怎么怎么盯,我说他们的盯还不如蚊子的叮,蚊子的叮还能起个包,他们的盯什么作用都没有,他们祸乱了你的心,而你的心就像那“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树一样,是风在动还是树在动?

我们总是本末倒置,总是将该做的事情放在一边,先去想因为这件事衍生出来的各种非议和揣测,本身就是一件非做不可的事儿,那就做呗。就像刘姥姥一样,我做了就做了,我才不去管有脸没脸,得到的实惠虽然是她没有预料的到的,但是打心眼儿里人家心里就没有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过质疑。读书读的越多的人,就是制度礼法掌握的越好的人,于是就产生很多很多的幻觉,好像身边都是高压线,一个不小心会死人的,一辈子活得畏畏缩缩小心翼翼。被外卖小哥打败的那位北大硕士?是学问不如人吗?不,是他太想赢了,为什么?因为他心里有很多高压线,输了就丢脸了,很多人会批评他,如果赢了就美了,很多赞誉纷至沓来。无论哪种声音,其实没有一个能在他身上引起一个蚊子叮出来那样的包。

如果你说,名誉可以换钱换地位,好的呀,钱和地位又能换什么?好看的衣服,好看的房子,好看的女人,好看的车子,好吃的食物,好的,那这些物质最终又要换取什么?好心情!好心情是什么心情?无拘无束的自由。转了一大圈子,又回到最根本:你走你自己的路,还有什么拘束可言?林黛玉想自由自在,贾宝玉想自由自在,但是他们身处一个制度密布的封建上流社会,还不如一个人山野村姑自由自在,人家不把礼教当回事,你非要把礼教当回事,有本事你们私奔啊!到底还是主观选择的不同。林黛玉和贾宝玉自由恋爱未果,看似是一个制度的悲剧,但是他们俩锦衣玉食却不劳动,本身就不对,不劳动就能生活在大观园里受那么多劳动者伺候,你的恋爱基础是错的,哪里寻来正确答案。如果得不到想要的还能生存吗?怎么不能,现在有几个人能保证一定能找到灵魂伴侣,找不到我们都效仿黛玉去死效仿宝玉出家吗?

曹雪芹通过自己的身世有感而发,发什么?就是什么都是靠不住的。有再多的钱,变没钱很快,有再高的地位变阶下囚,也很快。从有到无,从无到有,那些钱、权,都在流动的状态里,人人都在争抢,争到抢到说不定都是烫手的山芋,因为随之而来就是付出自己的自由,被禁锢在可怕的牢笼里。一个小厮去和一个厨娘厮混,我们好像没多大的反应,你看贾琏,闹得鸡飞狗跳,这不是说贾琏冤枉,这是指他的礼教束缚比比他地位低没他有钱的人要多的多。

曹雪芹觉得什么最重要,什么是别人抢不走的?我觉得是青春,还不是单指青春,是生命中的每一天,珍惜你觉得身边重要的人和事,有机会可以去记录,值得记录,然后有能力就记录下来,重现当时的美好。于是我们又回到文初:“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