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盾安为何深陷450亿债务危机?

周言华


(这个回答默认为大家已看过盾安450亿债务的相关新闻)。

企业经营里,有个词叫量力经营、身高经营,解释一下这词是我从日语里直接翻译过来的,意思是企业应按照自身情况量力而行,过度扩张、过度强调多元化经营都会给企业经营带来负面影响。在这30年的时间里,中国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在面对变化时,应判断哪些变化只是短暂的,哪些变化是结构性的变化,只有发生结构性变化时,才适合做出相应的大的变革。

我们分析一下盾安的产业结构,盾安的官网上查询,集团业务包括了先进设备,民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投资管理、现代农业等。此外,盾安在2009年还涉及了光伏行业、后由于光伏行业的持续低迷、2013年5月开始剥离光伏业务,低价出售了集团旗下光伏相关的业务,2015年开始接触机器人业务、春雨医生的股东里也有姚新义的身影。

从盾安涉及的行业中,我们拿出一个例子,看2009年所接触的光伏行业,接触新的行业,势必要在生产设备、市场推广上进行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但是很快行业陷入低迷,不得不抛售相关业务。而这样的动作无疑是会给主营业务带来冲击和影响的。

盾安深陷450亿债务危机,从经营角度看,过度扩张,业务板块超过企业本身的力量是核心原因之一。


家族企业杂志


沃伦·巴菲特有句名言“当退潮时,才知道谁在裸泳!”,盾安集团就是这样,当去杠杆进行时“勒紧裤腰带”“把控风险”为目标的时候存在风险的企业也就将暴露在阳光之下。盾安集团现有员工2.9万人,主营业务主要为先进制造、民爆化工、现代农业、新能源、新材料、创业投资等领域,拥有盾安环境和江南化工两家上市公司。成立于1987年,连续9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连续16年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副其实的民营明星企业。

“步子迈大了”,很多企业在这场经济周期大转型的阶段中“褪去光彩艳丽的衣裳”,主要还是拉大了投资力度,借贷存在很多。但是市场经济情况下是存在推进速度,以现在统计的盾安集团2.9万员工的数量,发展的太快了。这么多员工需要的成本也是极大的,并且盾安集团存在贷款情况,每月每年都需要付利息,压力很大。再加上好好的一个集团公司涉及的行业太多,先进制造、民爆化工、现代农业、新能源、新材料、创业投资等等领域,每一个领域都需要资金来维持与推进,一旦任何一个领域出现了问题,那么涉及的可能就是集团整个的发展情况。

如此全面快速的发展,出现的问题肯定也是一时间无法统一解决的。盾安集团有息负债达450亿元,其中120亿元就属于待偿债券,占比高达26.7%,直接债券融资占比很高,而这种负债关系很容出现流动性危机,致使企业走向风险的一端。

究其原因:1、盾安集团自身步子迈得有些大;2、没有考量好经济周期的发展规律;3、没有把控好自身企业的负债风险;4、急于求进。

不做模凌两可的分析,给你最直接的观点!

点个赞,金钱满贯!关个注,大事不误,最新观点全抓住!分个享,转个发,留言与作者讨个论!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厚金说


对于该问题,编辑认为:近日,浙江盾安集团出现了450亿债务危机。此次违约事件引起了市场的持续关注,政府也在危机爆发后及时介入,协调讨论盾安债务危机的解决办法。之后的5月9日,盾安控股到期的10亿超短融债券“17盾安SCP008”完成兑付,但仍在存续的债券还有“13盾安集MTN1”、“16盾安MTN001”等11只,债务规模共113亿元。

进入2018年后,债务违约潮持续袭来。据统计,截至5月7日,2018年以来债市已有19只信用债出现违约,涉及违约金额达155.54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8.75%和23.7%。其中不乏中城建、川煤等老面孔,也有富贵鸟、神雾环保、凯迪生态等首次违约的“市场新人”。

高杠杆融资是企业爆发债务危机埋下了伏笔。此前信用条件整体宽松,企业为扩张而增加债券融资,积累了大量债务,借新还旧是这些企业维系债务链条的最重要手段。但在金融严监管和资管业态重塑的大环境下,银行等金融机构流动性在收缩,拒绝提供企业做接续偿还债务的资金,直接促使部分企业偿债能力降低、融资难度和成本提升。此外,公司基本面恶化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叠加经营策略激进、信息披露瑕疵、现金流与利润背离等问题,使债务问题不断加倍放大。

债务违约的频发致使刚性兑付模式难以为继,打破刚兑成为了大势所趋。资管新规正式公布,明确提出打破刚性兑付。这意味投资者、金融机构自此不用再谈违约色变,合规合理违约将进入“常态化”时代。虽然打破刚兑难免会产生阵痛,遭受承销商和投资者不满,但就长远来看,打破刚兑后能帮助债券市场重新定义市场的信用风险溢价,而低风险、高等级的债券将更受市场追捧,这对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