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很多工作多年的同事对于理财一窍不通,这样的社会现象普遍吗?又合理吗?

浮云财经观


很多工作多年的同事对理财一窍不通,这样的现象普遍吗?是否合理?

对于题主的这个问题,这种现象是比较普遍的。


我想说一下我自己的接触到的一些感触,还记得多年以前,在没有接触到理财这块的时候,对于理财这件事来说,我也是一窍不通。


每天上班,和单位里同事之间交流最多的,基本上都是工作上的事。而下班之后大多时候都已经是晚间,以前也对手机的依赖性也没有像现在这么强,后来无意中接触到理财这块领域,慢慢的对于理财也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


在职场中,对于理财一窍不通这样情况,是比较普遍的,同时也是合理的,特别是对于每个人拿着固有的工资收入,这些人每个月拿到工资后,第一时间就是把钱存进银行,很少会去考虑投资什么理财,或许有的人有理财意识,但是因为害怕冒险,因此不敢轻易相信那些自己从未接触过的东西。


谜桔


这种情况还是蛮普遍的,我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的同事,很多年的工资都是一直躺在银行卡里,就这样赚工资花工资,工作了好多年了也没存到几个钱。而我呢,就完全不同了,从2005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就老是跟几个在银行工作的同学厮混,在他们耳染目熏下,打着“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哼哼教导下,学会了从每个月为数不多的工资里挤出1000块出来搞基金定投,定投了一年多后,居然还真的赚到了几千块,然后一发不可收拾,在2007年初的狂热中排了一天队开通了股票账户,投身成为了一名新韭菜!嗯,就一直做韭菜,然后都混成老韭菜了,还是没存到几个钱!在不断的亏损教训中,直到10多年后的2015年才在理财这个门路上有了点心得,不再是新韭菜时的那种满仓激情追高了,学会了仓位管理,学会了敬畏风险、保住本金才是最重要的,终于做出了一次正确的选择,当时没有买天天飞涨但严重溢价的分级基金B,而是重仓了折价了三四成的分级基金A,逃过了2015、2016的暴跌,还赚到了第一桶金。2018年开始专注于可转债投资,现在也开始进入了收获期,虽然没有一些理财专家赚的多,但赚得安心,我目前的仓位是30%底部买入的品牌中药股,20%食品类消费股,剩下的50%都是去年八九十块时买进的安全垫比较高的可转债。


老韭随谈


首先,作为一个在投资理财领域已经从业10多年的内部人士,很高兴回答楼主的这个问题。

我觉得缺乏投资理财知识这个问题非常的普遍,而又非常的正常。

一,从微观层面分析,例如说我身边有很多的朋友,是从事证券的,资管行业的,理财行业的,同样也会有很多人不懂投资理财。他们往往只会把钱放到余额宝。去年我有一个同事在p2p上面亏了他工作以来所有的积蓄。据我观察,10个同事,起码有7~8个同事是不懂得投资理财的,所以这个问题是非常的普遍的。

二,宏观层面分析,因为存在供给和需求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市场上投资理财产品的供给来观察需求。

例如说知识付费领域,投资理财相关的课程,在这一两年是爆发性增长。例如专门教工薪阶层如何存钱,如何在股票赚钱,如何通过基金赚钱等等的课程。这些课程产品的销量也是非常的好,所以从这个维度来说的话,从侧面反映了投资理财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印证了目前来说投资理财的不懂的人还是非常的多的。

而缺乏理财知识这个问题又非常的正常。

在我们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到后面的大学教育体系,侧重于基础能力还有理论体系的培养。而投资理财特别是金融市场的变化非常快速,千变万化,却只能通过我们自发的去自主学习,而且很多投资理财相关书籍都是从外国引进过来的,例如说特别出名的富爸爸系列,国内是非常缺乏财商教育,所以造成投资理财知识的缺乏的普遍现象。

附图是学习理财之后用基金,可转债的收益,希望对你有帮助!





有财华的宇宙哥


我是野猪,我来回答

题主所说的这种现象实在太正常了,合情合理。

术业有专攻

天下360行,行行出状元。基本上每个人都有每个人擅长的领域。一个渔夫不能因为总统捕鱼不如他就去笑话总统。一个开了一辈子车的老司机可能修车不如一个只学了2年的学徒工。毕竟大部分人不是学习金融专业,对于理财知识缺乏是可以理解的。况且金融知识的学习和积累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这需要长期的学习以及观察思考乃至实操才能获得这些专业知识。

你我皆凡人

当然,社会上也有一些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例如,某人本身是一个律师,但是他酷爱摄影,是一个很不错的摄影师。有一些知识复合型的学者,在很多领域:地里历史、物理化学、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涉猎很深的牛逼人物,例如:马未都、王东岳等学者。但是毕竟这样的牛人不多,况且就算是这样的牛人也依然有他们一窍不通的领域。毕竟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未曾涉猎的领域一窍不通是很正常的。

因此题主所问是再正常不过的一种现象,合情合理。

我是野猪,回答完毕!


险道求生的野猪


不请自来。这样的现象普遍,不合理,但却是事实。

就拿笔者的同事X来说吧,40多岁的人,年纪也不大,却一点也不会理财。发了工资只放在银行卡里,用的时候直接卡里扣。活期利率才那么点,连余额宝都不肯存,不用花呗,也不用信用卡。美其名曰,不喜欢欠钱,也懒得理财。


中国的教育偏向智商教育,对于财商教育几乎没有。想想国外的小朋友,10来岁就去炒股,买基金了;而中国很多人到老都没有参与过金融市场的交易,理财使用的工具基本只有银行存款、国债、理财。要知道这几个投资工具根本跑不赢通胀,最后就使得自己的财产不断贬值。要不是赶上最好的时机,通过单位福利分套房,然后通过房地产的黄金十年,赚到了第一桶金;除此之外却很难存下多少钱。要想是自己阶层跨越更是难上加难。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大部分人对于现状都太麻木了,也不太讲究上进,宁可打打麻将,喝喝酒,也不知利用业余时间学学理财知识。笔者就有这样的朋友,经常发誓要好好学习理财。也让笔者推荐他看几本书,笔者推荐了两本书《小狗钱钱》和《经济学原理》。一年过去了,《小狗钱钱》一页未翻,《经济学原理》看了10多页。宁可打打游戏也不愿意好好看些书,自己还是个月光族,可悲可叹啊。


这样的情况当然是不合理的,可又能怎么办呢?只能从自己做起,影响身边的人,能唤醒一个人,就唤醒一个人,能让自己身边的人过上更好的日子,也算是对得起自己所学的那一点点金融知识吧。


综上所述,这样的现象普遍,不合理,但却是事实,通过自己影响身边的人,让他们能够过上更好的日子。


小黑看财经


对于理财一窍不通的人多这个现象的确挺普遍的,说明大众需要普及理财知识,提高理财意识的空间还很大。工作多年还是不关心理财,从家庭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是不太好,但不能说合不合理。


一个人就算一辈子都不理财也无可厚非,只是如果家庭条件不太好,又想改变现状的化,还是要多学理财知识,努力让生活过得更好。学习理财,并不完全等同于投资,很多人一想到理财就认为要投资,没有钱所以也不敢想理财的事。


事实上,理财并不是有钱了才能理,正因为没有钱才更要理财,理财的本质是合理安排手中持有的资金,始终围绕开源节流来开展。



无论钱的多少,做好收支分配就是理财,钱少有少的理财方式,钱多有多的理财方式。钱少就着重从节流上入手,一面努力节流一面努力开源增加收入渠道,把钱花在刀刃上,注重储蓄,持之以恒,手中的现金流就会越来越多。


钱多,就从开源上着手,多研究投资组合,将资金分成多份按比例进行投资,在风险可控范围内,追求更高的投资收益。当有一定本金之后,就可以持续享受复利收益。



理财的最终目的是使得生活越来越好,切记盲目投资,盲目追求高收益,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高风险产品只适合闲钱比较多的投资者。


普通的投资者更适合稳健的投资方式,细水才能长流,切不可带着抄底的想法满仓操作,妄想一夜暴富。



一个成熟的理财者,不会妄想一夜暴富,而是努力保持投资回报率稳定增长,就算资金雄厚,也是在不影响生活的基础上追求较高的投资回报率。


理财的第一要素是保证本金安全,安全稳健才是健康长久的理财方式。


工薪族理财


这种现象不是普遍。一般来说,年龄40岁以上的同事,理财能力弱一些。你的同事对理财一窍不通,可能是年龄偏大。但即使一窍不通,也是合理的。

中国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一段时间,理财主要以银行存款为主,投资渠道单一。这几年投资机构多,良莠不齐,如P2P跑路等,给投资者又造成了很大的打击。

投资理财专业性强,对理财一窍不通,没有关系。关键是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专业投资机构的监管,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这样你那一窍不通的同事将资金交给专业、靠谱的投资机构理财,就会有一个如意的收益!


北京邓律师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对这问题看法是,可能是上了许多年班手里,没有存到钱。也有可能,自己没有理财意识。

目前物价水平飞涨,老百姓手里很难存到积蓄,工资上涨速度远远不及物价上涨速度。加上许多人已经成为房奴车奴,发了工资还了贷款去了一半或是一半多,每月还花呗借呗信用卡等等,再去掉三分之一,剩下来的保持自己的基本生活,妥妥的月光族。这样的人群和他讲理财,那真没有必要,他没钱谈不上理财。

缺乏理财意识,简单说,现在几乎人手一张信用卡,用着花呗,利用好这些工具可以给自己赚取利差,每个月用花呗消费,次月九号十号还钱是没有利息的,可以把自己的工资转到余额宝吃利息,赚钱收益。信用卡也一样,信用卡免息55天,合理应用,吃利差是行得通的路径。当然要高度自律,稍有差错,会变得非常被动。不要去干一些违法的事情,例如信用卡套现。

有的人习惯使然,发了工资就扔在工资银行卡里,吃着活期利息,活期利率是0.35%,非常低的收益,远远不及余额宝2%以上,即使现在余额宝利率降了,感觉比存在银行吃活期利息强。

如果你风险承受强度高一点话,可以买银行理财产品,其他金融公司理财产品,还可以买国债,债券基金,承担高风险的可以买偏股型基金,做到收益最大化,当然高收益的背后,就有高风险,造成本金亏本。

综上所述,没钱理财怎么也说不通的,有点积蓄理财的,但是又不信任他人给的投资建议。只能吃点活期利率,就是不去赚这份收益,恰恰说明这人为人处世风格,狂妄自大,自以为是,害怕被骗,爱占小便宜。我们不必理会他们就行了,做好自己的钱增值保值,赚取应得收益即可。良师益友与志同道合的,三观一致的人,做朋友会轻松许多。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文子说社保


你说的这种现象很普遍。

这种现象普遍的背后是有些原因值得我们思考的,首先就是我们关于财商教育的问题,从小到大,我们没有哪一本书专门提到过如何理财,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很多家庭根本就没有这么一个观念,这也是这个现象很普遍的一个原因。

再者,不得不说我们国家的理财渠道非常的少,有很多人甚至把银行定期存款等同于理财。像其它的理财产品,诸如股票,期货,基金,等等,由于很多人没有学过相应的知识,匆匆入场,导致很多人血本无归,大众对于这些东西的接受度还是非常低的。

没有相应的财商思维,就导致我们对自己的资金计划没有很好的安排,很多人也就谈不上理财这么一说。

当然,还有很多原因,综合来看,这个现象很普遍,但是我不认为很合理,作为财商教育的入门书籍,强烈推荐《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读完此书,我相信会对价值观产生很大的转变。


C小兔246


很多工作多年的同事对于理财一窍不通,这样的现象确实普遍。

普遍存在如果不是学投资、金融和理财相关专业人员,对于理财是一窍不通、也不关心理财,不想去了解什么是理财,如何去理财。

存在这个现象,我认为是中国的传统思维的梏桎,一般人走上工作岗位后,想的最多的是好好工作,把精力放在工作上,下了班之后有上进心的还学习,大部分把时间荒废在吃饭喝酒,打牌娱乐上。对于未来,包括理财并没有一个规划。

其次,普通人就算手上有一点积蓄,通常想的是放在银行里,等待某一天买房,这是大部分人对于理财的理解

所以,很多工作多年的同事对于理财一窍不通,这是个普遍现象,不合理,有着中国国情,传统思维的束缚,我们已经迈入2020年,应该真正了解理财的概念,具备理财的理念,给自己的人生做一个更好的规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