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普洱茶到底屬於什麼茶?

老尹說茶


如果按照傳統的茶葉顏色分類法,普洱茶屬於黑茶類!

國家 對於黑茶類的定義是:經過渥堆發酵後的茶!如果用這個標準來對待普洱熟茶,是沒有任何爭議的!



可問題是,普洱茶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分之—生茶!如果生搬硬套國家標準中的黑茶定義,明顯是格格不入的!千年以來,普洱茶的存在幾乎都是以生茶的面目來示人的!熟茶的渥堆發酵工藝最終在1973年才定型,46年的時間和1000多年的生茶歷史相比,真的很微不足道!而且目前來說,生茶無論是產量還是江湖地位都遠遠不是熟普所能比擬的!




儘管生茶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的氧化與發酵,過個30年以後無論是葉底還是湯色的確和熟普很接近了,但沒有經過人工干預的渥堆發酵過程是不爭的事實!而這一點明顯的和國家標準相沖突!

曾有一些普洱茶界的大咖建議,應該在六大茶類之外再曾設一門新的分類~普洱茶類,奈何管理部門一直沒有回應!這個爭議就一直懸著了。


【靜觀茶事】~專注於紫砂壺、普洱茶、古代玉器的研究與探討!

想了解更多茶文知識,歡迎私信“靜觀堂”(375625719)!


靜觀茶事


普洱茶到底屬於什麼茶?

很多朋友都知道普洱茶,但是普洱茶究竟該怎麼分,分到哪一類,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分享下。

如果想深入的瞭解普洱茶,我們首先需要梳理清楚普洱茶的定義。 2008年12月1日實施的《地理標誌產品普洱茶》國家標準(GB/T 22111—2008 地理標誌產品 普洱茶),定義普洱茶為:普洱茶以地理標誌保護範圍內的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並在地理標誌保護範圍內採用特定加工工藝製成,具有獨特品質特徵的茶葉。

按其加工工藝及品質特徵,普洱茶分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兩種類型。也就是普洱茶的定義更加明確了,首先必須是雲南大葉種原料,其次必須在雲南生產加工,最後特定的加工工藝指曬青工藝及精製加工中有固態微生物發酵工藝。

普洱茶按照加工工藝分生茶(自然陳化)、熟茶(渥堆發酵)。

按照茶樹生長方式分為野生型、栽培型。


按照樹種分為大葉種(喬木茶)、小葉種(灌木茶)。

按照樹齡分古樹茶(100年以上)、大樹茶(50-100年)、小樹茶(50年以下)。


按照儲藏方式分幹倉、溼倉。

按照產區分西雙版納產區、普洱產區、臨滄產區。等等普洱茶有多種分類。


普洱茶憑藉口感獨特、越陳越香的品質和降脂減肥、美容養顏等保健功效聲名大噪。特別是其工藝的獨特,從日曬乾燥到渥堆發酵再到微生物後發酵,加工形狀也有多種多樣(有磚、餅、坨、金瓜、金柱等),因為這些特點深受各地茶客青睞。

在我們一層層揭開普洱茶的神秘面紗後,我們也進一步對普洱茶有更多的認知。

至於普洱茶屬於中國六大茶類中的哪一類,亦或是單獨成一類,現階段茶商、茶客、專家學者眾說紛紜,甚至有普洱生茶屬於綠茶,普洱熟茶屬於黑茶的說法,但很多“獨到”的見解不免有炒作的嫌疑,面對不良炒作、誇大其詞,還是希望茶友、茶客們頭腦清晰、多點理智思考,也希望從事茶行業的人們能夠多多宣揚科學普洱茶知識。

中國的六大茶類是按照加工工藝及發酵程度進行分類的,普洱茶因為微生物後發酵的特點而被歸為黑茶,所以目前普洱茶仍就屬於黑茶類。

普洱茶很難品懂,有所謂的“百山百味”,普洱茶的加工、沖泡、倉儲有很多需要考慮的因素,正是這些因素影響著普洱茶口感的呈現,在你倉儲普洱茶的過程每年都會有不一樣的驚喜,也正是因為這樣普洱茶被稱為很多老茶客的“終結者”,可以說沒有人能真正品懂普洱茶,但喜歡普洱茶的人在與日俱增。


普洱哥


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國標中已有明確的定義

4.1綠茶GreenTea

4.1.2.3曬青綠茶   乾燥工藝主要採用日曬的方式製成的產品。  

4.1.3以茶樹品種和產品特性進行分類   

4.1.3.1大葉種綠茶   

採用大葉種茶樹的鮮葉加工製成的產品。




4.6黑茶DarkTea

4.6.1.4普洱茶  

雲南滇西南地區的大葉種茶樹鮮葉經殺青、揉捻、日曬、渥堆、乾燥等工序而製成的產品。



4.8緊壓茶BrickTea

4.8.1.6七子餅茶   

採用曬青毛茶為主要原料,經篩分、渥堆(或不渥堆)、拼配、蒸汽壓制定型、乾燥等特定工藝製成的產品。



也有很多認為普洱生茶為"後發酵茶"的觀點,這是個錯誤性的誤導。有心的朋友們可以認真的研究一下"發酵"、酶與黴的區別。也歡迎大家一起來探討這個話題。


茶人魏巍


一提到普洱茶,大家最先想到的大概就是“有生命的古董”或者是“可以喝的文物”。其實早在商周、唐代時期,普洱茶就已經是茶中“翹楚”了,古書上也曾有“士庶所用,皆普茶也”的記載,到了清代更是成為了地方官員進京朝貢的獻禮,聲名崛起,聞名遐邇。

那麼,到底什麼是普洱茶呢?

根據國家給出的標準定義(GB/T22111-2008),普洱茶即指以地理標誌保護範圍內的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並在地理標誌保護範圍內採用特定的加工工藝製成,具有獨特品質特徵的茶葉。按其加工工藝及品質特徵,普洱茶分為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兩種類型。

簡單來說,普洱茶就是以雲南省一定區域內的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經過殺青、揉捻、曬乾等工藝製成的毛茶的統稱。後期也可經過渥堆、發酵等加工工藝製成再加工茶。

我們都知道中國是個茶葉大國,茶類眾多。根據製作方法和發酵程度的不同,將茶葉分為了六大類:綠茶、白茶、黃茶、青茶、黑茶、紅茶。

綠茶:屬於不發酵茶,在綠茶的製作過程中,沒有發酵這一工序。

白茶:屬微發酵茶。不經過殺青或揉捻,只經過曬或文火乾燥後加工工序。

黃茶:屬於輕微發酵茶。它的製作與綠茶有些相似,只是多了一道悶堆的工序。

青茶:亦稱烏龍茶。屬於半發酵茶,主要經過採摘、萎凋、搖青、炒青、揉捻、烘焙等製茶工序。

黑茶:屬於後發酵茶。加工工序主要包括殺青,揉捻,渥堆,乾燥等。

紅茶:屬全發酵茶,主要是有萎凋、揉捻、發酵、乾燥等加工工藝。

那麼普洱茶屬於六大茶類的哪一種呢?

對於普洱茶的歸類,國內權威書籍和茶葉辭典中,就把普洱茶列為了黑茶類,例如《中國茶經》《中國名茶志》等。但是在業界卻有許多不同的聲音。

有人說普洱茶屬於黑茶,因為它和黑茶一樣,都是通過毛茶渥堆、發酵,並且在後期存儲中自然轉化成的茶。兩者不僅都屬於後發酵茶,而且形態上也都是緊壓茶,所以有相當多的人就把普洱茶認定為黑茶了。

然而,也有不少業界人士認為普洱茶不能歸為黑茶類,理由有三

其一,普洱茶與黑茶的茶葉原料截然不同。黑茶是由小葉種茶粗老葉為原料,而普洱茶是以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

其二,普洱茶與黑茶在外形特徵上差異較大。黑茶的外形條索卷折,色澤黃褐油潤;普洱茶的外形則是條索肥碩,色澤褐紅或帶灰白色。

其三,兩者製茶方法大相徑庭。黑茶是經殺青、初揉、渥堆、復揉、乾燥這五個工序製成的初制毛茶,而普洱茶是以自然發酵陳化或人工渥堆發酵後製成的再加工茶,加工製造方法兩者明顯不同。

無論是從茶葉原料、外形、色澤上,還是加工工藝上兩者都存在著顯著差異,所以據此判斷,普洱茶不應歸為黑茶。

對於普洱茶的歸類向來爭議不斷。其實,普洱茶就是普洱茶,一種有別於任何品種的茶。一個遠居西南一隅,卻翻越千山萬水,只為帶給我們融融暖意的茶。我們不應該總是糾結它的歸處,而是應該好好享受其中的韻味,感受屬於它的獨特的魅力。 (本文系說茶網原創稿件,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說茶網


我們都知道茶葉採摘下來都有個初制工藝:攤晾、殺青,揉捻,曬乾。鄒家駒認為這時候的毛料是曬青綠茶工藝,還不屬於普洱茶,《GB/T 30766-2014 茶葉分類》裡面對於曬青綠茶的工藝解釋也符合這個初制過程,那麼我們實際品飲的時候,新茶是什麼味道呢?

殺青,是綠茶、黃茶、普洱茶、烏龍茶等茶的初制工序之一,非普洱茶獨有。這裡有兩個問題需要澄清的:

一是普洱茶與綠茶等雖然都採用炒青的方法,但卻有本質上的不同。

普洱茶的炒青與綠茶恰恰不同。其主要目的是蒸發鮮葉中的部分水分,是茶葉變軟,便於揉捻,同時散發青臭味,促使最初良好香氣的形成。但這裡最關鍵的一點是忌高溫的出現,因為高溫會使鮮葉內部儲藏的多種酶失去活性,抑制鮮葉中葉綠素與茶多酚的酶促氧化。因此,80℃成為普洱茶殺青的“生死線”。很多人會對此提出異議,因為在他們的觀察中發現普洱茶的鮮葉殺青,即使按“古法技藝”用手工鍋炒,其溫度也都超過100℃,與綠茶無異。

其實,這與三個細節有關:

從以上描述可以看得出來,普洱茶熟茶無疑是歸到黑茶類的,但是生茶就比較有意思,其原料是曬青綠茶,新茶品鑑也符合綠茶的特性,但是經過一段陳化產生了後發酵過程,這樣茶的特性又有烏龍茶特性,於是要劃歸哪種茶類都有點不合適,也因此有了普洱茶國標標準,不管是熟茶還是生茶,都應該叫普洱茶。

所以要說普洱茶是黑茶還是綠茶,我們都應該有了答案,普洱茶是原料採用曬青綠茶工藝製作,經過自然發酵或者人工加速發酵之後,形成了一種具有獨特風味可以隨時間變化的茶種,所以普洱茶就是普洱茶,這才是答案。


我心自在無礙


瞭解普洱茶屬於那要類,先看黑茶,黑茶屬後發酵茶,是我國才有的茶類,生產歷史悠久,花色品種豐富。

以廣西、湖南、四川、雲南、等省區為主要產地。

人們習慣上喜歡把普洱茶歸入黑茶類。

普洱茶與黑茶是有區別: 

 黑茶是以小葉種茶樹粗老鮮葉為原料,製成的初制毛茶;普洱茶是以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自然發酵陳化,或人工渥堆後發酵而製成的再加工茶類。   不管黑茶與普洱茶的外形上,還是內在的實質,都有本質的不同!

理由是以下六點:

  1.產地奇:經過了由地名命名而開展為特地茶類的一種茶葉。普洱茶原是產於雲南普洱府所在地,並在普洱集散的茶葉。

  2.種類奇:茶樹鮮葉為普洱茶變種,即雲南大葉種茶樹的鮮葉。

 3.原料奇:是以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後發酵而成。   

4.外形奇:普洱茶除散茶外,緊壓成型的普洱茶有各種外形,有如小藥丸、圓球、象棋、沱茶、圓餅;大如南瓜、巨型餅、樹筒、屏風、大匾等等。   

5.質量奇:普洱茶有越陳越香的特性,與茶貴新、酒貴陳的特性南轅北轍。如貯存保管得當,可貯存一百年左右。

6.飲用奇:如在茶館用蓋碗或紫砂壺沖泡陳年普洱,可泡20泡

雲南普洱茶的上面的特點,使得普洱茶成為具有收藏鑑賞的茶種,這是其他茶類沒有的,所以普洱茶應該是獨立的茶類,即普洱茶類!


海魚看見


普洱茶到底是什麼茶?相信大家都不是很瞭解。可以說在中國的茶葉分類史上,一般按照茶葉的製作工藝和發酵的程度:輕發酵,中發酵,重度發酵來把茶葉分為紅、白、綠、黑、黃、青(烏龍茶)。可是有這麼一款茶因為它的特定工藝,在茶葉的形態和口感上有著極大的不同,人們對它的劃分產生了很多的分歧,那麼這種茶是什麼茶呢?這裡我們要說的就是普洱茶。

普洱茶是以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採用特定的加工工藝製成,具有獨特品質特徵的茶葉。按其加工工藝及品質特徵,普洱茶分為生茶和熟茶兩種類型。

從普洱茶生茶說起,鮮葉採摘經過殺青、揉捻、乾燥、攤晾後製作為生茶。生茶的茶氣很足,刺激性很強,香氣清韻,是一種輕發酵茶,這點上與綠茶是極為相似的,因此有人把生茶歸類為綠茶也就不足為奇了。

而普洱茶熟茶呢?是要經過渥堆發酵,經歷潮水,翻堆,攤堆,篩檢後才製作成功,按照發酵的程度是一種重度發酵茶,又由於茶葉的顏色黯黑,和黑茶相似,因此被別人當做黑茶來看待。

由於做茶工藝的差異,導致了普洱茶的生熟有別,無法給普洱茶正式的定名種類。雖然我們可以從香氣、味道、湯色、口感、厚度、湯質做出評價,可是與其他六大茶類比起來,普洱茶的相似之處太多,導致普洱茶的正名之旅,也就非常困難。但是僅從製作工藝上,那麼我們可以把普洱茶生茶列為綠茶,熟茶列為黑茶,而其他老茶就要按照年份和特點進行品評分類。可以這麼說,普洱茶既脫胎於六大茶類的製作範疇,又不屬於單一的茶類,普洱茶擁有越陳越香的特點,在時間的流逝下,帶給人的驚喜不斷。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只要茶葉市場的發展方向是好的,為什麼要糾結普洱茶的分類呢?買到普洱茶,喝到一口令人愉悅,舒服的好茶,才是最重要的。


普洱阿清


感謝觀看

普洱茶從炒作升為“天價”到崩盤跌入“谷底”,經歷了很多波折,不管它是屬於那一類茶,它都受到很多人的喜愛與關注。

普洱茶的特殊或許註定了它是商家或是學者、專家爭相議論的話題。現今六大茶類的定義是源於陳櫞教授在《製茶學》一書中對各大茶的分類,是根據各茶類的加工工藝以及具體的外形、內質的特徵,加之各茶類的發酵程度的不同來進行定義與分類的。

我們可以簡單總結普洱茶的特殊所在:

1.普洱茶在原料上的特殊:2008年國家標準對普洱茶作了定義,原料需滿足: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

2.普洱茶工藝與六大茶類有很大的不同,普洱茶按照工藝分生茶與熟茶,特定的工藝滿足:生茶為壓制成形以及後期的轉化發酵,熟茶為渥堆發酵以及後期的存儲。

3.普洱茶在滿足一定條件有“越陳越香”得特徵。

現有很多關於普洱茶到底是什麼茶的熱議,有人認為生普是綠茶,熟普是黑茶;有人提議將普洱茶另歸為一類茶;也有人總而概述為“特種茶”;但目前大多數聲音還是將其按照“後發酵”這一特徵歸為黑茶類。

如果你喜歡一個人不要在意他的生世,或者他是哪裡的人,我們欣賞他喜歡跟他相處就好,因為普洱茶好喝我們才那麼喜歡它不是嗎,我們可以不用去過於糾結它屬於什麼茶類。





普洱小師妹


生茶在成茶的時候,發酵程度是很低的,很多茶友誤以為屬於綠茶,其實不是,綠茶殺青溫度高,活性酶經過殺青已經失去了活力,而普洱茶茶青溫度低就是為了保留活性物質,這個工藝區別造就了普洱茶能夠後期繼續轉化的特性(當然還有後面的曬青區別)。所以剛成茶的生普可以理解為它介於綠茶和烏龍茶發酵度之間,而後期普洱茶是隨著時間在進一步轉化的,發酵度會進一步增加,這也就造成了我們不好給普洱茶很明確分類的原因。


再說熟普,毛料渥堆發酵後成為熟茶,它的發酵度也有輕度發酵、中度發酵、深度發酵,發酵度從80%以上到100%,可以定義的範圍符合紅茶到黑茶的發酵度,然後熟茶在存放過程中,同樣會隨著時間增加發酵度增加,因此它也是一個變化的過程,不好去直接定義,所以個人認為,普洱茶單獨分類是比較合適的。

以茶會友,互相交流,我是龍熹堂家泡茶的,愛喝茶的朋友可以一起討論。


龍熹堂茶


其實這個問題是困擾眾多普洱茶友的一個老問題了,初入普洱茶門的都會對普洱茶的歸類所屬產生困惑,原因在於傳統教材對普洱茶的類屬問題一直比較模糊喝混亂:


《製茶學》等傳統教材對六大茶類分類看,從製造方法和品質上普洱茶被列為黑茶,按照茶葉初加工過程又歸為綠茶,而根據再加工茶類屬性、發酵程度及緊壓茶中又被列為黑茶,根據陳椽教授茶類劃分的本質含義,凡是從鮮葉到毛茶加工過程中為消減苦澀味和形成“黃湯黃葉”感官品質而採取了任何利用溼熱條件對在加工茶葉進行任何程度的“悶黃”、“攤放”或“醇化”加工工藝的茶葉產品,又被歸屬於黃茶類……歸結起來對普洱茶的分類是很模糊和矛盾的,正因為如此,茶界至今對普洱茶的性質、定義和歸屬一直心存質疑和爭論不休。

現代普洱茶從熟茶誕生髮展至今,許多專家學者在其所著的茶類書籍中,都給出了普洱茶各種的分類和定義,但有的遊離於表面,有的遵循傳統,有的點到為止,鮮有對普洱茶的分類和定義進行明確定位。

20世紀80年代,日本茶界學者就提出可以按發酵的方式與程度將茶葉分成不發酵茶、前發酵茶和後發酵茶,把綠茶、白茶歸為不發酵茶;青茶和紅茶歸為前發酵茶;黑茶歸為後發酵茶,這種分類很有借鑑意義,但對普洱茶和黃茶的歸類沒有明確說法。

在馬順友版《普洱茶》中,便是對這種分類的借鑑和延續,按發酵時間的前後來分類:將基本茶分為三大類:不發酵茶(綠茶)、前發酵茶(紅茶、青茶、白茶、黃茶)、後發酵茶(黑茶、普洱茶)。這裡將普洱茶大膽地從黑茶類中獨立出來,與黑茶並列,成為七大茶類,由此普洱茶也成為其中單獨一類!


若套用現代傳統茶類的加工工藝,無論是歷史上的普洱茶還是現代普洱茶,均無法說清普洱茶是哪類茶。


將普洱茶從綠茶中脫離開來的依據自然是後發酵(不論生茶還是熟茶),而將它從黑茶中解放出來是基於普洱茶和傳統黑茶的諸多不同點:1、黑茶是用小葉種鮮葉做原料,普洱生茶是用雲南大葉種茶樹鮮葉為原料;2、黑茶的渥堆是在溼胚料上進行,普洱熟茶的渥堆是在曬青毛茶的基礎上進行;3、黑茶原料較粗老時不進行攤青工序,曬青毛茶則必須進行;4、黑茶一般要進行2次揉捻,普洱茶一般一次足夠;5、黑茶乾燥一般選用烘乾,普洱茶是曬青。(該回答摘錄於本人的一篇舊文《追根朔源,一文弄懂普洱茶的定義和歸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