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梅德韋傑夫上任後就讓俄羅斯政府高層大換樣,你怎麼看?

不靠譜的晶晶


梅德韋傑夫總理提名,普京總統批准的俄羅斯新一屆政府內閣成員名單,較上一屆發生了較大的換血與變化,說明這是一屆承前啟後的政府,不僅要力求完成普京本屆任期的目標,還為後普京時代的權力格局提前佈局,既保持下一屆政府的穩定,又體現了權力制衡的規則。


一、本屆總統卸任後普京可能走向幕後

5月7日,普京開啟了第四個總統任期,直到六年後的2024年的5月初為止,那時候普京已經72歲了。根據俄羅斯聯邦憲法的規定,2024年普京不可以擔任總統,最早也要2030年才能再次出任總統,使用的套路是他之前玩過的,就是2024年總統任期屆滿,再下去擔任一屆6年的總理,2030年再換位子,再去當總統。然而那時候的普京已經78年了,即使再幹一屆,卸任後已經84歲了,年紀太大了,多數的俄羅斯人都不太能接受,普京本人也說過他不會在總統的位子上幹到100歲。

分析梅德韋傑夫提名,普京批准的俄羅斯本屆政府內閣成員名單發現,普京2024年卸任後大概率會退休或半退休,不會再擔任政府的任何職位,未來為他特設的總統顧問之類的職位除外。

二、梅德韋傑夫極有可能是普京接班人

梅德韋傑夫在聖彼得堡時就是普京的下屬、搭檔,1999年11月普京出任總理後,就把梅德韋傑夫帶到莫斯科,成為他最重要的助手,隨後他並步步高昇,最終稱為普京的副手。

2007年12月10日,第一副總理的梅德韋傑夫被統一俄羅斯黨、公正俄羅斯黨、俄羅斯農業黨和公民力量黨聯合推舉為總統候選人,並以70.28%的得票率當選為總統,躍升為俄羅斯僅次於普京總理的重要人物;2012年5月8日,梅德韋傑夫被任命為政府總理,依然是俄羅斯第二大權力的人;2012年5月26日,梅德韋傑夫總理當選為執政黨統一俄羅斯黨主席,接替卸任的黨主席、總統普京。

2018年5月8日,梅德韋傑夫被任命為新一屆政府總理,依然是俄羅斯僅次於普京的重要人物。跟以往不同的是,梅德韋傑夫作為普京接班人的角色,在本屆政府內閣成員的人事佈局中體現得很明顯,2024年普京卸任後,只要沒有出現巨大的意外,梅德韋傑夫將正式接班普京,再次擔任總統,成為後普京時代的俄羅斯的掌舵者。

三、本屆俄羅斯內閣成員是普梅妥協結果

本屆俄羅斯政府內閣成員的佈局,最引人注目的並不是任命了十個副總理,而是梅德韋傑夫的頭號政敵、前俄羅斯副總理兼財政部部長(任期於普京第二個總統任期與總理任期,也是普京的親信,此人因在美國公開發表“絕對拒絕在2012年俄總統選舉後與由梅德韋傑夫組成的新政府共事”的言論惹怒了時任總統梅德韋傑夫,於2011年9月26日被梅德韋傑夫開除現職,並在此後的政府中都沒有他的位子。)的親信依舊霸佔著重要的位子:連任的財政部長西盧安諾夫、由國家審計署署長晉升為副總理的塔季揚娜·格里科娃;普京的另一個親信莫斯科市長索比亞寧的心腹亞庫舍夫出任建設與住宅事務部部長;梅德韋傑夫的一個心腹、上屆副總理阿爾卡季·德沃爾科維奇慘遭出局……

當然,對於梅德韋傑夫也不全是壞消息,比如國防部長紹伊古不僅留任,而且他的親信、國防部副部長鮑裡夫晉升為主管國防工業的副總理。眾所周知,紹伊古是梅德韋傑夫的親信,鮑裡夫晉升為總理定然是梅德韋傑夫的手筆,也就是說,梅德韋傑夫接班普京,再度出任總統,成為後普京時代的掌舵者後,軍權是掌握在他手裡的,這為他的接班掃清了一個最大的障礙。

從本屆俄羅斯政府內閣成員名單來看,這不僅是一屆承前啟後的政府,人事任命格局也是普京與梅德韋傑夫協商或妥協的結果。

四、後普京時代的“放風箏”模式的權力規則

從本屆俄羅斯政府內閣的人事佈局來看,梅德韋傑夫對人事安排並沒能順心如意,普京的意志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體現:普京既讓梅德韋傑夫安排自己的人進入本屆政府內閣,以便他順利接班,保持下屆政府的穩定與延續;同時又任命梅德韋傑夫的政敵的親信擔任要職,對梅德韋傑夫的本屆任期,主要是接班成為總統後的第一個任期,造成較大的制約,形成一定的權力平衡。

普京為什麼要重用梅德韋傑夫的政敵的親信擔任政府要職,對梅德韋傑夫造成一定程度的權力制約,使他不能完全放開手腳去施政?普京的主要目的有兩個:

1、梅德韋傑夫作為普京接班人的態勢已經明朗了,政府內閣的人事佈局也是兼顧下一屆由梅德韋傑夫領導的政府,實際上,梅德韋傑夫的權力進一步加強了。但是,普京也會擔憂梅德韋傑夫大權在握,恃寵而驕,不再聽他的話,甚至會反客為主,會削弱普京的權力與權威,普京為了防止在本屆總統任期,尤其任期的後半段提前進入跛腳鴨狀況,必然會制約梅德韋傑夫的權力,依然要像以前一個,做一個優秀的聽話的普京副手,不許壞了規矩,提前搶班奪權,損害普京的權力與利益。

2、梅德韋傑夫擔任總統後,退而半休的普京通過權力制衡的規則,保持著對梅德韋傑夫的巨大影響力,參與或左右決策,在幕後仍然發揮較大的政治能量與作用。


飛狼


【梅德韋傑夫上任後就讓俄羅斯政府高層大換樣?】實際情況是俄羅斯政府內閣高官的換不換的決定權不在於總理梅德韋傑夫手中,完全取決於俄羅斯總統普京,這都是普京的意志表現,主次要分清,一切以普京為主,梅德韋傑夫為輔。從這個方面來說,梅德韋傑夫現在是完全依附於普京的,普京在俄羅斯的絕對權威也上升到一個難以想象的高度,普京大帝名副其實。

5月18日,梅德韋傑夫向普京提交的俄羅斯政府內閣名單,普京表示表示對所有人選都非常滿意,強調他們都有著豐富的經驗,在各自先前崗位表現出色。這也完全說明俄羅斯政府內閣成員早就內定好了,普京對於這些人都是門清的,這些內閣高官位子做的穩不穩都要看普京的態度了。

至於這次內閣成員更換,這都是正常現象,每一屆政府都會出現職位更替或者調任,不然總是一些“老人”在位置上尸位素餐,沒有新鮮血液進來,這樣的政府走向腐敗的機會很大,就是現在普京所在的統一俄羅斯黨,因為執政時間過長,滋生很多腐敗,也一直被民眾詬病,甚至成為俄羅斯反對派攻擊的黑點。例如普京的恩師子女索布恰克,就一直拿俄羅斯政府腐敗說事。

另外,無論梅德韋傑夫再怎麼依附普京,但梅德韋傑夫也是曾經掌握俄羅斯最高權柄之人,雖然梅德韋傑夫當總統(2008~2012)是為了普京權力過度鋪路,但梅德韋傑夫強大的行政能力也是普京急需要的,能夠與普京共同執掌俄羅斯,也不是一個簡單人物。

梅德韋傑夫會根據自己的執政經驗,定期更新內閣人員,這個面子普京還是要給的,兩人是互相依存的,只有梅德韋傑夫穩定了俄羅斯的大後方,普京才可以在國際上攻城略地。政治就是妥協的產物,無論是普京大帝再怎麼權威,也不可能事必躬親,掌控一切,還是需要放權的,梅德韋傑夫是普京多年的搭檔,還是讓普京十分放心的。

以上就是“大正”對於該問題的看法,歡迎評論交流,加關注!


大正看世界


1.梅德韋傑夫的作法程序上是遵循《俄羅斯憲法》規定。5月18日,梅德韋傑夫在克里姆林宮向俄羅斯總統普京提交了新一屆內閣名單。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梅德韋傑夫任命一批新人出任交通部、建設部、緊急情況部和農業部以及遠東發展部的部長。根據《俄羅斯憲法》規定,總統換屆以後,俄羅斯聯邦政府內閣也要集體辭職,由總統任命的新一任總理經過俄羅斯國家杜馬通過以後,提交新一屆聯邦政府內閣官員名單。因此,5月7日是普京第四次總統任職典禮,也是梅德韋傑夫領導的上一屆內閣辭職的日子。只不過,短短几天之後,普京再次任命了梅德韋傑夫為俄羅斯聯邦總理。再次擔任總理之後的梅德韋傑夫自然根據《俄羅斯憲法》賦予的權利,重新組織內閣。至於上一屆內閣哪些人留,哪些人走,梅德韋傑夫完全有權利決定。

2.梅德韋傑夫的作法在情理之中。從1999年普京擔任俄羅斯總理開始,梅普合作已經近20年,其核心的政治團隊也需要更新。特別是普京給本屆政府定下的目標是在2024年俄羅斯成為世界前五大經濟體,必然需要已經大量經濟人才進入內閣,以期達到普京的設置的目標。而且,普京已經快70歲,梅德韋傑夫作為接班人首選,也需要培養自己的心腹團隊。同時,在重要崗位,梅德韋傑夫依然任用經驗豐富的舊人,如國防部長紹伊古、外交部長拉夫羅夫。

所以,梅德韋傑夫的作法符合法律規定,又在情理之中,無可厚非。至於內閣大規模換血,是利是弊,還要在接下來俄羅斯經濟的表現!


美國觀察室


表面上看,在梅德韋傑夫新一屆政府名單中,有十多位副總理或部長出現了職位上的變動。但其實,本質上的變化沒有發生。本屆俄羅斯政府名單顯示,梅德韋傑夫在照顧各派勢力的同時,仍舊像過去一樣,造就了充滿著個人色彩的內閣。


在上屆政府中擔任財政部長西盧阿諾夫獲得了更大的權勢,他不但保留著自己財政部長的職位,還成為主抓財政和經濟問題的第一副總理。也就是說,在這一屆俄羅斯政府中,他不僅需要監督財政部,還要主管俄羅斯的經濟發展部。


庫德林與西盧阿諾夫(右)


因為西盧阿諾夫與梅德韋傑夫的政敵庫德林共事過,於是少數俄羅斯非主流媒體將將西盧阿諾夫稱作為“庫德林的人”,認為西盧阿諾夫成為第一副總理,其實是庫德林的勝利。


坦誠的說,這種認識依據不足。且不說西盧阿諾夫和梅德韋傑夫私交甚好,被梅德韋傑夫看作為朋友。如果西盧阿諾夫貫徹、奉行的不是梅德韋傑夫擬定的經濟政策,俄羅斯總理早就像開除庫德林一樣,剝奪西盧阿諾夫的財政部長職務了。西盧阿諾夫只是經濟專家和金融財政官員,是一個技術官僚。他執行的是梅德韋傑夫,而非庫德林的政策。


普京與梅德韋傑夫


此外,梅德韋傑夫不像西方報紙認為的那樣,不過是普京的傀儡。他是一個擁有強大權力的領導人,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個可以在俄羅斯和普京分享權力的人。


梅德韋傑夫不會允許“敵人的人”或陌生人出現在關鍵崗位之上,新一屆政府是梅德韋傑夫的政府,副總理楚伊臣科的職位任命就是明顯的例子。此君曾是梅德韋傑夫的同班同學,自然也是梅德韋傑夫的自己人和跟隨者。梅德韋傑夫成為“天然氣工業公司”董事會的主席時,他把楚伊臣科從聖彼得堡調到莫斯科,任命他負責“俄氣”的法律部門。當梅德韋傑夫成為總統時,楚伊琴科也跟著身居高位。


梅德韋傑夫(左)與楚伊臣科


新任副總理尤里鮑裡索夫此前作為國防部副部長,負責監督武器的採購;副總理阿基莫夫原來是政府辦公廳副主任;至於再次成為副總理的戈爾傑耶夫,原來就擔任過農業部長,這次讓他主抓農業,也沒有什麼太大變化。


不過,在梅德韋傑夫選拔的政府要員中也的確潛藏著危險。譬如新任農業部長的帕特魯舍夫,他的父親大有來頭,擔任現在的俄聯邦安全會議秘書。這一任命可以看作為對俄羅斯公共輿論的挑戰。畢竟俄國人不認為管理才能是可以遺傳的,特別是在這種父親和兒子同樣擔任部長級高官的情況下。(2018年5月21日#俄羅斯觀察者#)


俄羅斯觀察者


在普京再次連任新一屆總統(也是最後一屆),梅德韋傑夫被普京再次任命為新一屆總理,如果在接下來的六年裡,不出意外的話,梅德韋傑夫很有可能成為普京卸任後的繼任者。正因為這樣,梅德韋傑夫這屆總理責任重大,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普京這次在競選成功後就職演說時強調,要在任內將俄羅斯經濟總量達到世界第五,也就是說超過了法國。那麼以現在俄羅斯GDP1.4萬億美元的基礎上,增加一倍以上提高到(至少)3萬億美元以上。懂一點經濟的朋友一定明白,要想實現這一計劃難度是相當大的。接下來俄羅斯政府會採取哪些步驟來完成這些目標呢?

1.在國內首先加強和完善製造業,促進國民經濟健康均衡發展,逐步提升經濟質量,這就需要一批懂經濟善管理的經濟型人才進入政府各部門擔任領導,所以梅總理對政府部門負責人進行調整,把一些技術官員充實到各關鍵部門,從而帶動國民經濟的提高,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實現普京提出的宏偉目標。

2.改善外部環境:與美歐等西方國家緩和關係,這是今後幾年俄羅斯必須要去做的事,不然要想完成目標是難以想象的。普京這次在索契會見德國總理默克爾時,站在門口手拿鮮花面帶微笑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向西方國家發出改善關係的強烈信號,鐵漢普京不僅有硬的一面,同時也有"軟"的功夫。普京當然明白,國家利益高於一切!

3.鞏固和加強與原來友好國家和經濟體關係,進一步促進雙方合作,在原有基礎上更上一層樓,特別是和友鄰大國的關係必須加強,在政治、經濟、金融、軍事全方位合作。
六年時間並不是很長,怎樣抓住機遇完成普京提出的目標是擺在普梅二位領導人面前的艱鉅任務,好在石油價格最近上漲較快(已接近80美元/桶),這對能源大國俄羅斯是個好消息,可以大幅增加外匯收入,但是個人以為:油價不可能直線上漲,一方面受地緣政治影響,另一個受供求關係制約,現在美國人也開始賣石油了(以前是純進口國),而且來勢兇兇,想迅速搶佔市場,擴大供應量,就會搶掉一部分市場額度,這就會制約油價的漲幅,所以油價中短期內較難突破100美元/桶,所以單靠油價漲升來實現目標是不現實的!對普京來講,六年後將俄羅斯帶入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也是向俄人民有個滿意的交待,對自己功成身退可以說畫上圓滿句號。對梅德韋傑夫來說,也是順利接班的資本,所以普梅在這六年裡會通力合作,共謀大業,使權力平穩過度,安全順利交給梅德韋傑夫,為俄羅斯也為他們自己的"前途"努力奮鬥。謝邀!




胡文彪10


梅德韋傑夫於本月18日向普京提交了一份新的內閣人員名單。在這份新的內閣名單中,俄羅斯建設部、交通部和農業部等部部長都換了一批新人,而國防部和外交部等重要職位則維持了原來的人選。
(普京和梅德韋傑夫)

這次梅德韋傑夫給俄羅斯政府內閣作出的調整看似是一場大換血,但其實他換的都是一些並不涉及總統權力穩定的職位,那些把握外交和軍事權力的職位並沒有作出任何調整。梅德韋傑夫對俄羅斯政府官員作出的調整符合俄羅斯憲法規定,屬於正常的人員變動程序。

當然,無論俄羅斯政府高層怎麼調整,普京和梅德韋傑夫始終都牢牢掌握著俄羅斯的最高權力,再加上有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和國防部長紹伊古的堅定支持,普京的執政地位將一如既往地穩固。俄羅斯政府高層官員看似作出了很大調整,但實際上還是那幾個重要的人物在主導俄羅斯政局。
(普京)

梅德韋傑夫在選擇新內閣人員之時必然要考慮普京的態度,因此普京在梅德韋傑夫遞上新的內閣人員名單之前就已經對相關人事調整一清二楚,他簽署總統令通過了梅德韋傑夫的新內閣提名也不過是在走一趟法定程序。從目前梅普二人之間的私人關係和政治聯繫來看,梅普二人轉的政權模式在俄羅斯還將運行很長一段時間。


李姓先生



梅德韋傑夫上任後就讓俄羅斯政府高層大換樣,這個說法我不贊同,應該說是補充了一些新鮮血液,關鍵的人物並沒有變化。


普京、梅德韋傑夫、外長拉夫羅夫、防長紹伊古,被稱為俄羅斯政壇的穩定器,這幾個人沒有變動,俄羅斯政壇就不會有大的變動。


不久前,有媒體炒作普京與梅德韋傑夫不和,稱梅德韋傑夫要辭職。而在普京宣誓就職當日,就提名梅德韋傑夫為新政府總理,宣告了謠言的破產。普梅“二人轉”玩得這麼漂亮,誰都不可能輕易舍誰而去。


拉夫羅夫今年68歲,比普京大兩歲,有段時間稱有點累了,想退休了。然而現在看來,拉夫羅夫還不能走,廉頗雖老尚能飯,俄羅斯的外交還需要拉夫羅夫。當今的國際政壇,還有比拉夫羅夫更有名、更強硬的外長嗎?俄羅斯近年來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拉夫羅夫功不可沒。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克里米亞問題、敘利亞問題上,俄羅斯該出手時就出手,為俄羅斯搶佔戰略先機,紹伊古居功至偉。美國對俄羅斯虎視眈眈,恨得咬牙齧齒,但絕不敢輕易動俄羅斯一根毫毛,原來如此,現在依然如此。因為俄羅斯有紹伊古,有普京。


俄羅斯政壇的這四人,是俄羅斯穩定和強大的重要保證。在普京這個班長的帶領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雖然屢屢看俄羅斯不順眼,但也只能“乾瞪眼”。


毛開雲


這是普京執政大限到期和國內需求改變下的結果,這一次新政府高層大多數為新面孔代替,新人就佔了部長總理裡面的四分之三,但是總理、第一副總理、國防部長、外交部長等重要位置仍然是老人擔任。

在這裡面透漏出來一個信號,俄羅斯正在吸收新鮮血,但是由於還怕他們執政經驗不足,因此重要部門仍然是成熟的政治家擔任,這並不代表未來還是由現有的政治家繼續幹下去。這是普京最後一個任期,培養新人便成了重中之重,普京已經為這一個任期奠定了基調——發展經濟,因此有關經濟部們的新人脫穎而出的機會很大。

這一次普京增加新幕僚的目的就是挖掘一批為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的人。


虎賁軍huben


這個問題並不準確,俄羅斯政府的新一屆內閣名單是由普京審定的,決定權並不在梅德韋傑夫手中;主要還是延續了上一屆政府的班底,談不上大換樣。目的在於保持政局穩定。有種說法本屆政府是“沒有庫德林的庫德林政府”倒也不是空穴來風。


內閣關鍵崗位上仍是老將當家,談不上大換血

對於普京來說,其內政外交的重要崗位除了總理外,就那麼幾個:第一副總理、財政部長、外交部長、國防部長。在這三個位置上仍是老將當家:西盧阿諾夫繼續就任財政部長並且晉升為第一副總理,外交部長由拉夫羅夫繼續擔任,國防部長還是紹伊古。這三人中,西盧阿諾夫是前第一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庫德林(梅德韋傑夫的公開政敵)的政治密友,拉夫羅夫和紹伊古的政治資歷比梅德韋傑夫還要長。此外,工業貿易部長、能源部長、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長仍是老面孔,在本屆政府的關鍵崗位上,仍是普京說了算,談不上大換血。


本屆政府的新面孔仍是少數,而且也不是梅德韋傑夫的班底

比如分管社會政策的副總理由原國家審計署署長塔季揚娜·格里科娃擔任,她和西盧阿諾夫都曾長期擔任庫德林的副手,思路與立場又極其相近,而普京的“五月訓令”很多內容又來自於前副總理庫德林3月給普京提交的報告中,本屆政府內閣被人稱為“沒有庫德林的庫德林政府”。國防部副部長鮑裡夫升任主官國防工業的副總理,而他和紹伊古過從甚密;建設與住宅事務部部長亞庫舍夫是現任莫斯科市長索比亞寧(普京的接班人熱門人選)的心腹。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則是梅德韋傑夫的心腹-原本負責能源、工程及社會政策的副總理阿爾卡季·德沃爾科維奇的出局,他近年來多次遭到過普京的斥責,被踢出局也是意料之中。


回答問題之前需要先解題,必須系統地分析梅德韋傑夫內閣的結構和政策路線後再下結論。我認為,所謂“梅德韋傑夫上任後就讓俄羅斯政府高層大換樣”只是表面文章。


雲霄飛翼


2000年以來,俄羅斯政壇上的男主角一直都是普京,即便他屈居總理那4年其實也是他。而梅德韋傑夫緊緊追隨普京的種種好處,則不言自明。

俄羅斯的歷史雖然不是很長,但專制統治的傳統卻相當悠久,自然容易積怨成恨。

斯大林統治時期,因為各種運動就鎮壓致死兩三千萬人。因此,赫魯曉夫對斯大林恨之入骨,於是將他從紅場列寧墓穴中掘出挫骨火化,差點毀屍滅跡。但赫魯曉夫當權11年後,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將其趕下臺,七年後,赫赫有名的赫魯曉夫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勃列日涅夫死了之後,又經歷了兩個短命鬼——安德羅波夫和契爾年科,然後才到了蘇聯最後一任領導人戈爾巴喬夫的手裡。結果,六年後,戈氏遭受赫魯曉夫一樣的命運,被葉利欽取而代之,好在他比同年出生的葉利欽心大命長,至今已87歲了。葉利欽自知罪孽深重,唯恐晚節不保、鋃鐺入獄,遴選接班人時就暗下約定——必須保證他及家人的絕對安全和擁有必要的待遇。普京滿口答應了。如今,普京一干18年,即便他再能幹,頂多只有6年光景了,72歲時卸甲歸田,他也必須尋找安全的降落傘和棲息地,頤養天年。

如果說,葉利欽是普京的”貴人”的話,那麼梅德韋傑夫的”貴人”當然就是普京了。2008年,普京把他扶上總統的寶座過了四年癮,然後普京又讓他在第二把交椅上落座至今。正當普京自己開啟第四任總統征程時,很多人感覺梅德韋傑夫正處於反腐風暴的漩渦中,普京是否繼續上演“二人轉”時,答案出來了,主角配角還是普梅組合。按此軌跡看,六年後,59歲的梅德韋傑夫接替普京的可能性幾無懸念。

因此,躊躇滿志的梅總理必須要在普京面前好好表現一番,閣僚大換血當然是新政府的首選。除了確保俄羅斯軍事和外交的一貫性,國防和外交部長几人留任外,其它各部長官必須重新更換引擎,讓經過大修保養的“戰車”駛向普京指引的大道飛奔。同時,也得小心翼翼防止“普梅”二人的專制所引發的民眾反感和國內外敵對勢力的誹謗、攻擊與顛覆。

看著他哥倆兒風風光光、玩的挺嗨,其實幹起來累心累肺,經常會失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