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4 僅憑一篇論著即奠定哲學地位,現代哲學家馬爾庫塞22名句!

赫伯特·馬爾庫塞(1898年—1979年),美籍猶太裔哲學家和社會學家,法蘭克福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出生於柏林一個富裕的猶太人家庭,一生都在從事社會研究與教學以及哲學思考工作,主要在美國的幾所著名大學哥倫比亞、哈佛、加利福尼亞等任教。

其哲學思想深受黑格爾、胡塞爾、海德格爾和弗洛伊德的影響,同時也受馬克思早期著作的很大影響。早年試圖對馬克思主義作一種黑格爾主義的解釋,並以此猛烈抨擊實證主義傾向。從50年代開始,主要從事對當代資本主義的分析和揭露,主張把弗洛依德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結合起來。

僅憑一篇論著即奠定哲學地位,現代哲學家馬爾庫塞22名句!

他認為現代工業社會技術進步,給人提供的自由條件越多,給人的種種強制也就越多。這種社會造就了只有物質生活,沒有精神生活,沒有創造性的麻木不仁的單面人。

他試圖在弗洛依德文明理論的基礎上,建立一種理性的文明和非理性的愛慾協調一致的新的烏托邦,實現“非壓抑昇華”,最終實現人的愛慾的徹底解放(切記,馬爾庫塞的愛慾並不是單純指性慾,而更多的是勞動中產生的愛和人的本能情感)。

在《單向度的人》中,他指責藝術的大眾化和商業化使之成為壓抑性社會的工具,從而導致人和文化的單向度。僅憑這一本書,他就奠定了其在哲學界的地位。他認為,藝術(主要指先鋒藝術)自動地對抗現存社會關係並加以否定和超越;傾覆佔統治地位的意識及普遍經驗,促成完整人的再生。

僅憑一篇論著即奠定哲學地位,現代哲學家馬爾庫塞22名句!

在《反革命和造反》裡,他強調藝術既是一種美學形式又是一種歷史結構,是充滿詩情畫意的美的世界與滲透價值意義的現實世界的統一。他認為藝術具有對現實的肯定性和保守性以及對現實的否定性和超越性的兩重性,藝術的肯定性力量同時也是否定這一肯定性的力量。馬爾庫塞認為藝術和革命可統一於改造世界和人性解放的活動中,它用新的美學形式來表現人性,以喚來一個解放的世界。美學是擺脫壓抑社會的唯一學科,是單向度社會中雙向度的批判形式。

馬爾庫塞的思想和哲學頭腦究竟如何呢?哲學詩畫為你精選了他的22個名句,一起來細讀,品味,領悟。

1,單向度的人即所謂的喪失否定、批判和超越能力的人。這樣的人不僅不再有能力去追求,甚至也不再有能力去想象與現實生活不同的另一種生活。(工業技術下,社會已經開始大量出現這種人)

2,人們面臨很多虛假的需求,人們每天為了虛妄的幸福而奔波忙碌,身子太忙,腦子太閒。

3,任何一種潮流呈現壓倒態勢的情況,都會對人的感覺、精神構成侵害。(娛樂、媒體、信息、技術等已經在以一種壓倒的態勢佔據著人們的閒暇時間和精神世界)

4,工業社會是極權社會,壓制了反對聲音,產生了單向度的人和社會,在這種環境下所產生的個體大都是缺乏否定、批判和想像能力的人。

——《單向度的人》

僅憑一篇論著即奠定哲學地位,現代哲學家馬爾庫塞22名句!

5,當人類被剝奪了反思與沉痛的思考後,他們所剩無幾。

6,自由選擇並沒有使主人和奴隸歸於消失。

7,當一個社會按照它自己的組織方式,似乎越來越能滿足個人的需要時,獨立思考、意志自由和政治反對權的基本的批判功能就逐漸被剝奪。

8,直接經驗的世界——我們發現自己生活於其中的世界——必須被理解、改變甚至顛覆,以便顯露出它的實際面目。

——《單向度的人》

僅憑一篇論著即奠定哲學地位,現代哲學家馬爾庫塞22名句!

9,辯證思想和既定現實之間是矛盾的而不是一致的;真正的判斷不是從現實自己的角度,而是從展望現實覆滅的角度來判斷這種現實的。在這種覆滅中現實達到其自身的真理。(想改變現實,就要先假設另一種新的現實,把舊的現實世界打破或顛覆)

10,在工業技術的媒介作用中, 文化、政治和經濟都併入了一種無所不在的制度,這一制度吞沒或拒斥所有歷史替代性選擇。這一制度的生產效率和增長潛力穩定了社會,並把技術進步包容在統治的框架內。技術的合理性已經變成政治的合理性。(現代政治的弊端之一)

11,非存在並不就是虛無:它是存在的一種潛能,是對存在的一種威脅,是另一種可能。

12,人,好像什麼也沒有了,變成了全面的奴隸。人們所謂的自由,是自由選擇主人的自由,卻改變不了主人與奴隸的身份。主人是什麼?主人就是奇怪的生產和消費,永無止境的生產和消費。

13,在一個商品社會,人們在其商品中認出自己,在他們的汽車、高保真音響和錯層式住宅、廚房設備中找到自己的靈魂。

14,我們社會的突出之處是,在壓倒一切的效率和日益提高的生活水準這雙重的基礎上,利用技術而不是恐怖去壓服那些離心的社會力量。以前是革命,現在是技術。

——《單向度的人》

僅憑一篇論著即奠定哲學地位,現代哲學家馬爾庫塞22名句!

15,發達工業文明的一個最令人煩惱的方面,即它的不合理中的合理性。……把個人束縛於社會的機制已經改變,而社會控制就是它所產生的新的需要中得以穩定的。

16,歸根到底,什麼是真實的需要和虛假的需要?這一問題必須由一切個人自己來回答,但只是歸根到底才是這樣;也就是說,只要他們仍處於不能自治的狀態,只要他們接受灌輸和操縱(直到成為他們的本能),他們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就不能認為是他們自己的。

17,思想和行為在多大程度上同既定現實相符合,它們就在多大程度上表達著一種對維護事實虛假秩序的任務所作出的響應和貢獻,而這種響應和貢獻是一種虛假意識,是一種對社會制度的獻媚。

18,為真理而鬥爭即是從破壞中‘拯救’現實的意義上,真理制約和擔保著人類存在。

19,當社會的富裕日益取決於不斷地生產和消費無用的垃圾貨、不實用的小玩藝、故意製造的易耗品等低劣手段時,個體就決不能僅以傳統的方式適應這些要求。(理想的個體是要衝破這種掙錢-消費-消費-掙錢的循環怪圈)

20,實證主義哲學為自己建立起一個自足的世界,一個封閉的、對引起動亂的外部因素防守嚴密的世界。

21,對現存制度來說,技術成了社會控制和社會團結的新的、更有效的、更令人愉快的形式。(人類的理想在技術的影響和改變下逐漸趨於被淡忘和被弱化,說白了,就是人類被技術所挾持所穩定化了,變得墮落和膽小)

22,當代工業社會,由於其組織技術基礎的方式,勢必成為極權主義。因為,“極權主義”不僅是社會的一種恐怖的政治協作,而且也是一種非恐怖的經濟技術協作,後者是通過既得利益者對各種需要的操縱發生作用的。

——《單向度的人》

僅憑一篇論著即奠定哲學地位,現代哲學家馬爾庫塞22名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