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鄉情散文:“貓冬”時的情趣

鄉情散文:“貓冬”時的情趣

以前東北地區,天嘎嘎地冷,滴水成冰絕對不是形容詞。

從井裡打出來的水,倒進水桶裡,上面馬上結一層薄冰。哈氣成霜,更是親眼所見,人從屋裡走出來,沒有走到院門口,胡茬子上,馬上一層雪白。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生活在東北的人,每個人對冰雪都有特殊的感情。南方人懼怕冰雪,談雪色變,怕凍掉下巴頜,怕摔跟頭,東北人卻是不畏寒冷,以雪為樂,利用自然條件,把每個冬天都過的有滋有味,有情有趣。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東北的天氣到了這個季節,已經是數九寒天,凍三尺,河面上跑爬犁。雖然,已經是萬木蕭條,河面上仍然有一夥夥砸冰窟窿打魚的人。

我老家有一條小河叫漂河。雖然,河不大,自然魚產特別豐富。每年到這個季節,人們就不約而同地去砸冰窟窿打魚。

當年,我們都是窮孩子,沒有見過羽絨服等防寒的衣服,大家都沒有襯衣穿,穿著空心家做的大棉襖,戴著自己縫的狗皮帽子,腳上穿的鞋是牛皮大靰鞡頭,裡面絮的靰鞡草。路上雪大,有的地方可以沒過膝蓋,為了不讓雪灌進靰鞡裡面,都把褲腿塞進靰鞡頭裡面,用鞋帶綁上。有的人有綁腿的,就打上綁腿,這樣雪就不會灌到鞋裡凍成冰。

鄉情散文:“貓冬”時的情趣

在河面上打魚的工具是冰鑹子和攪籮子,冰鑹子子是一個下尖上粗的錐形物,上部有柄可由雙手提升,用它鋒利的尖部破冰穿洞。攪籮子是拿竹劈子彎成一個弧形,在上面用魚網套成一個網袋,類似廚房裡的笊籬一樣,用它來撈魚。

用冰鑹在冰上砸一個可以伸進去攪籮子的窟窿,一個人用冰鑹鑿冰,另一個人用鐵鍬把鑿出來的冰塊撩出來。當鑿到接近水面時,將其四周的壁修整好,然後將冰鑹掉頭,大頭向下,奮力砸向最後一層冰。冰面的巨大壓力將水從中壓出,冰面下那些因缺氧迷迷糊糊的魚兒們立刻隨著水翻滾到冰面上。它們沒有撲騰多久就凍僵硬了,裝進鐵桶裡後,仍然保持著掙扎的姿勢。自己冒上的各種魚結束後,把攪籮子伸進冰窟窿裡面,順時針由慢到快攪動,憑感覺有魚了就收起,每網都有驚喜出現。

有時候幸運,鑿到兩年魚窩,一個冰窟窿,就可以裝滿兩個水桶,再多就拿不動了。那個時候,大家都很傻,沒有商品意識,想不到賣幾個錢。如果,一個冰窟窿沒有那麼多的魚,再換個地方,感覺哪個地方有魚,再砸一個,一直到滿意為止。

打魚的人回來了,婦女們開始將魚泡在涼水裡緩出來一層冰。然後,把魚收拾乾淨,放在大鍋裡燉上。沒有現在的各種佐料,野生的魚味特別香。東西院鄰居,親朋好友,今天你吃我的,明天我品嚐你家的,一碗小燒酒下肚,滿臉桃花開,吹吹牛皮,開開玩笑,樂樂呵呵,一直嘮到三星偏西才各自回家。

以前,農村的雪大。頭一天晚上下雪,第二天早晨推不開房門是經常的事。沒有辦法,只好打開封好的窗戶,人從窗戶跳到外面把雪清理掉,人才能夠出來。“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可真不行,一家出去了,清理好自己家,幫助左右鄰居清理門口的雪。

鄉情散文:“貓冬”時的情趣

裸露的田野全被大雪所覆蓋,在山上的覓食野雞沒有了地方。它們只好到村邊的打穀場周圍尋找打場散落的穀粒。這個時候,在屋裡“貓冬”人有了美食,大家領著狗,連喊帶跑攆野雞。野雞膽小,又是飛不高,不能久飛的動物。人在後面攆,它們在前面飛,起落兩三個次,就顧頭不顧腚地扎進柴火垛或者雪窩中,外面露一隻漂亮的尾巴。人也跑累了,呼哧帶喘拽住野雞的尾巴拎回家去,拔下野雞尾巴的羽翎插在撣瓶中,非常美觀。野雞肉燉粉條,一道美餐,香噴噴味道溢出農家小院。

我們村南溝有一片很大的柳條通,春夏秋冬這裡都非常熱鬧。春天人們在這裡挖柳蒿芽,夏天來這裡撿野雞蛋,秋天採蘑菇,冬天開始在這裡套兔子。

早些年,野兔非常多,它們在柳條通裡經常突然出現在人的身邊,晃動著大耳朵,逗人去抓。當人往前動彈一下,它立刻就鑽進草棵裡無影無蹤。人說:狡兔三窟。我不這樣認為,我感覺兔子是非常傻的動物。傻的突出特點是一條道跑到黑。在柳條通的樹叢中,有一條條兔子踏出來的小道,像人血管一樣密密麻麻。兔子每天晚上都是走自己固定的路線出來覓食,從來不輕易換一條道來走。

人們發現了兔子的活動規律,琢磨出來土辦法來套兔子。用一個細鐵絲做一個活套,將套放在野兔經常出沒的道上,套的一頭拴在壯實的柳條根上。也可以把套綁在一個大泥塊上,放在兔道上。晚上,夜黑的時候,兔子出來開始活動,它們並不知道人們給它們下的套,高高興興地在原路上蹦蹦跳跳地走,不知不覺就鑽進了兔套裡面。兔子感覺被套住了,開始掙扎,它越是掙扎,套子就越勒得更緊,一直到把兔子勒死為止。

鄉情散文:“貓冬”時的情趣

頭一天晚上下的兔子套,第二天早上去取,絕對不會空手。在鄉村的毛毛道上,經常看見有人會拎幾個兔子回家,不要問,都是自己套的。兔子除了吃肉外,兔皮可以做手燜子,暖和,柔軟,養皮膚。

冬天白短夜長,沒有什麼娛樂活動可以消遣,淘小子們開始活動了:掏家雀。

在一個很長的木頭杆上綁上一個圓形的網兜,就是掏家雀的工具。三個人一塊去掏家雀最好,一個人負責用手電筒照房山大坨上面,看見有沒有家雀,如果有,馬上關掉手電桶。其中一個人舉去帶網兜木杆對準房大坨的一側,另外一個人用同樣長的木頭棍子使勁捅另一側。家雀聽見動靜,就往另一側跑,迷迷糊糊就鑽進了網兜子裡面。當年,家雀也多,每個晚上都能夠淘很多隻。

每一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人的樂趣。如今農村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鑿冰窟窿撈魚,攆野雞,套兔子,掏家雀已經沒有人做這些事情了。冬閒的年輕人走出家門去打工,或者搞副業生產。家庭條件好的老年人進城過冬或者到海南島過“候鳥”生活。

感謝偉大的時代給農村帶來的變化。我們在享受今天幸福生活的時候,把溫馨的記憶寫在這裡,與讀者們共享。

鄉情散文:“貓冬”時的情趣

鄉情散文:“貓冬”時的情趣

鄉情散文:“貓冬”時的情趣

鄉情散文:“貓冬”時的情趣

鄉情散文:“貓冬”時的情趣

鄉情散文:“貓冬”時的情趣

鄉情散文:“貓冬”時的情趣

鄉情散文:“貓冬”時的情趣

鄉情散文:“貓冬”時的情趣

鄉情散文:“貓冬”時的情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