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展望2020:全球和历史视野下的重庆与中国

展望2020:全球和历史视野下的重庆与中国

在说重庆这座城市的未来前,我们先看看重庆这座大都市是怎么形成的。

川东丘陵地区在新石器时代为大溪文化,大溪文化孕育了巴国,巴国最早的国都是初枳(今涪陵)。处于楚、蜀两强之间、平原不多的巴国如何立足呢?他们发展了资源经济和通道经济,掌控了区域的食盐生产和盐业贸易,可以“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拿食盐资源跟周边国家换衣食就行了。今天的重庆做外贸,道理也一样,要么有核心资源,要么有优势产业,这样才能把通道优势用好。

当年巴国对食盐的垄断引起了楚国的觊觎,于是楚巴战争在战国时期无休无止,面对楚国的咄咄兵锋,巴国被迫从初枳(今涪陵)迁都江州(今重庆),并把三江汇流的褺江(今合川)作为副都。面对“东出”的通道被已经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楚国封死的窘境,巴国就着力“西进”,与蜀国争斗得厉害,最终相互削弱的巴蜀两国被秦国统一。从这段历史来看,向东的大通道一旦不畅,重庆只有向西通道的选择,就会激化与成都间的矛盾,自古以来多向通道的建设对于重庆地缘经济的安全稳定十分重要。


展望2020:全球和历史视野下的重庆与中国

西三角示意图

秦国统一巴蜀后,就有了横扫六合的资本,靠近今天西安的秦都咸阳,与秦国的蜀郡治所成都,巴郡治所江州,正好就是现在的“西三角”(重庆、西安、成都及其周边地区),这是西部经济条件最好的地方,也是当年秦国最重要的“家底”。今天的“西三角”三个领军城市纷纷把区域经济前景与国际化建设联系起来,重庆提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并大概率成为国际化引领型大都市,成都提出“加快构建国际门户枢纽,建设西部对外交往中心”,西安提出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国家中心城市。


重庆、成都、西安都是有着数千年根底的城市,这三个城市之间的实力消长,需要放在千年尺度上来看待,而在公元后的第三个千年里,“西三角”正从一个抽象的概念变成了相互之间联系紧密的城市群,成为西部地区融入全球化的发动机。重庆的未来,“西三角”的未来,取决于能不能用好全球趋势发展自己。

一、重庆:全球化带来的产业转移承载地

重庆是四川盆地的众多水系的汇流之地,四川盆地的诸水汇入长江在这里出巫峡,然后走平原、奔东海,气势浩荡。重庆的城市快速发展始于开埠之后,十九世纪末,列强在中国疯狂扩张,川江这道天然的屏障也不断激起列强的挑战欲望,在英国人立德乐第一个将轮船开进重庆后,重庆就不得不开埠。

立德乐开办了重庆历史上第一家猪鬃厂、第一家外资运输公司、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外商在重庆的办厂使得重庆发展成为西部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也激发着重庆人的实业报国的热情。卢作孚的实业之路就是起源于其对长江中下游的近代工商业考察,可以说卢作孚的实业是与南通的张謇、上海的荣氏兄弟同时起步的。长江为重庆的国际化、近(现)代化资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输入,也长期是重庆承接产业转移的“主通道”。

到了抗战时期,长安汽车厂的前身上海洋炮局、重庆钢铁厂的前身汉阳铁厂西迁重庆,这是典型的产业转移。在应对美苏争霸威胁而开启的“三线建设”中,据不完全统计,仅从1964年到1966年,就有涉及中央15个部的企事业单位从东部12个省市内迁到重庆地区,内迁职工达43488人,可以说重庆的军工、工业基地建设是当时中国应对美苏威胁的重要底气所在。

那么到了改革开放和直辖后,重庆更进一步地成为全球产业转移的承载地。这用耗散结构理论来说,就是由于有了全球的人才、资本、产业、信息等的输入,“重庆造”“重庆创”的输出,重庆这个庞大的开放式系统才能不断应对意志懈怠、推诿搪塞、闭门造车、无心进取等典型的“熵增”现象,永葆一个年轻直辖市的青春活力。

正因为看好重庆的未来,国内外诸多企业才在重庆投资,仅2019年前三季度,重庆38个区县和两江新区、万盛经开区累计招商引资项目1300余个,正式合同引资超10000亿元。其中,有不少属于对重庆的产业转移。

那么,从现在的国内外的大势来看,重庆作为全球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还需要做好哪些工作呢?

展望2020:全球和历史视野下的重庆与中国

位于西永微电园的笔电企业

一是要“争企业”也要“争集群”。这方面重庆是有经验的,重庆在十年前促成的将江苏昆山笔电产业集群整体转移重庆,使得重庆连续数年外贸出口大幅增长,渝新欧铁路也有了充足的货源。然而,笔电这样的产业发展毕竟有其生命周期,重庆亟需要放眼全球找到有前途的产业集群,将其成系统地引过来,为重庆工业经济和外贸发展做好支撑。

这几年,成都依托高新区和天府新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医疗器械、工业机器人等高技术、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快速增长。重庆在引进和打造高水平产业集群方面刻不容缓,在招商上除了要考核引进企业数外还要考核其对“补链成群”、引进和形成产业集群的贡献。

二是要“控污染”和“争绿色”并重。国家层面印发《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湖北提出构建长江绿色生态廊道,绿色经济是主流。重庆在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上要进一步加强“绿色”门槛建设,将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坚决堵在门外,多为氢能源、循环经济等企业的落户铺好路、服好务。

三是要兼顾“引生产”和“引研发”。目前重庆在引进世界五百强企业和中国五百强企业而言,从量上来说做得不错,2018年底累计有287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重庆,其中一半落户在两江新区。引进的质量怎么样,除了把人家的车间引过来了,人家的研发中心有么有引过来?全市都要向两江新区学习,近年来引进了法国达索系统(重庆)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德国大陆集团重庆研发中心,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正式入驻两江新区,大为加强了研发创新实力。

二、2020要做好“西三角”的夯实工作

城市之间的竞争,往往从开头的失之毫厘会变为差距越拉越大。但重庆不是一般的城市,它有着广阔的腹地、睿智的人才,刚直辖20余年的重庆正处于朝气蓬勃的年纪,尽管重庆的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正面临着成都极大的竞争压力,2019年前11月,成都外贸进出口总额5283.1亿元,首次成为西部地区外贸第一城,但是重庆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情况下仍实现了不俗的成绩。

重庆在2019年继续得到了中央的大力支持,重庆提出的西部共建陆海新通道的建议得到中央的肯定并出台专项规划,重庆市也获批成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国家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同时,对国家交给重庆的城乡统筹和带动脱贫攻坚的任务也得到了很好的推进。

更重要的是,从2017年第一季度以来连续8个季度的GDP增速下行趋势得到了遏制,2019年前三季度GDP增长6.3%。重庆毕竟是有着曾经连续十个季度GDP增速领跑全国的底子,目前经济的传统产业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正在加快完成,更可喜的是工业经济持续回暖,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其中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很大,2020年有望迈入新的增长通道。

重庆未来的发展水平肯定是要与东部发达地区比肩的,而不是陷在盆地思维里与成都比来比去。但对成都的发展,还是要重视而不是忽视,这样在携手建设成渝城市群、夯实“西三角”经济联系、共建陆海新通道等方面,才能谋划出具体的合作点。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明了世界大势。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不少国家都在迷茫期,而中国的国势则蒸蒸日上,GDP从2008年的31.92万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90.03万亿元。中国下一步的发展,正处于颇具考验的中等收入阶段,与在此阶段陷入泥泞的拉美国家不同,东亚四小龙普遍顺利迈过这一阶段成为高收入国家,这增强了中国在中等收入阶段行稳致远的信心。

其中,制造业升级和进一步扩大内需是中国顺利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两大最重要的抓手,为了遏制中国,特朗普挑起的中美贸易战妄图将中国的产业链锁死在中低端,同时也使中国不能像日韩那样通过庞大的外需市场而在芯片、汽车、精密仪表等产业上做到全世界的前沿。

展望2020:全球和历史视野下的重庆与中国

国家将眼光投向西部,一方面西部的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对于面向“一带一路”、第三世界的市场拓展很有好处,这些区域的产品需求和能源资源正与中国的产业链形成“黄金搭档”。另一方面西部的重庆、成都、西安等城市的工业实力和消费市场正可以通过“一带一路”加以升级。

那么,重庆、四川、陕西三省能不能成为中国打赢中美贸易战的重要底气所在呢?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对于重庆、四川、陕西的重视,使得这一区域成为中国持久抗战的坚定后方,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对于重庆、四川、陕西的工业化投入,使得中国能够从容应对美苏争霸对中国带来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挤压,最终迎来了和平发展的机遇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展望2020:全球和历史视野下的重庆与中国

三星电子在西安的工厂生产NAND闪存芯片

在当前,重庆、四川、陕西为代表的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科技等优势产业已经在触碰全球的产业链高端,且各有专长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正在修建的西渝高铁将为夯实重庆的“米字型”大通道建设,促进关中城市群与成渝城市群的融合贡献很大。

此外,重庆、成都、西安的国际大通道建设上也可实现互补,使得“西三角”成为欧亚大陆的经济增长极和通道汇聚地。从GDP和外贸、人口的体量上来看,重庆+陕西将与四川旗鼓相当,重庆可成为“西三角”区域的平衡手,推动西三角区域更加均衡发展。

发展充分的“西三角”将在贸易、通道、产业等方面为中国的制造业升级、消费能力升级、新兴市场开拓做出重要贡献,为中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和打赢中美贸易战做出重要支撑,为中国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重要贡献。

同时,重庆的经济地缘正处于长江中下游城市群(长三角扩容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长江中下游一体化正在加快)与“西三角”的交汇之地,在承接产业转移和做好资源的输入输出上作用很大。重庆开启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要做好自己的通道关键节点作用,带头把西三角统筹好,以及与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对接好,使得重庆成为区域的重要节点,各路资源都在重庆汇聚和发散,那重庆的前途不可限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