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歷史上真正的李元霸,究竟有多厲害?

用戶6333432500


有讀者可能認為歷史上沒有李元霸這個人,其實是有的。這裡不提歷史上同名同姓的人物,人們普遍接受的李元霸形象,其原型就是歷史上唐高祖李淵第三子李玄霸。

李玄霸為什麼變成了李元霸?避諱。大家都知道古人沒什麼娛樂,其實不僅古人,到了清人也沒有娛樂,在說書風氣流行的時代,一本《說唐全傳》自然受到說書人和聽眾的追捧。不過清朝有個皇帝叫做"愛新覺羅•玄燁",那李玄霸變成"李元霸",就是順理成章的。還有更厲害的,清順治帝名曰"愛新覺羅•福臨",於是百姓不敢用"福"字,順治帝為顯親民,還特地下旨"不可因朕一人,叫天下百姓無福",正是"春來我不先開口, 哪個蟲兒敢吱聲"。

咱們先來看看歷史上的李玄霸。正史對李玄霸的記載極少,所謂"自幼辯惠",大眾式的稱讚。《舊唐書·列傳》:"衛王玄霸,高祖第三子也。……高祖二十二男:太穆皇后生隱太子建成及太宗、衛王玄霸、巢王元吉……"《新唐書·列傳》:"衛懷王玄霸字大德。幼辯惠。隋大業十年薨,年十六,無子。武德元年,追王及諡,又贈秦州總管、司空。以太宗子泰為宜都王,奉其祀,葬芷陽。泰徙封越,更以宗室西平王瓊子保定嗣。薨,無子,國除。"

李玄霸甚至沒有活到李家正式造反,在正史上的記載還沒有突破百字,完全沒有存在感。從陰謀論出發,李玄霸可能假死隱於暗處為李閥決戰中原籌謀,但正史上再沒了後續。

從正史對李玄霸的記載推測,這個必是體弱多病——這個時候李氏還沒有起來,戰死無從說起。而李家到後來能夠征戰天下,掌控的力量絕對不小,李玄霸生於貴族之家早早地去世,可見其人身體在先天上的缺憾。李玄霸其人形象,在正史與演義上的差距,甚至開始懷疑李元霸是不是真的存在,從"元"到"玄"的轉變,太過突兀。

現在,咱們來看看口耳相傳的李元霸,天下無敵的猛將。

司馬遷在《史記》中對項羽的記載,是"不求甚解"的,什麼都想學一點,卻不肯深入研究,結合項羽其人的成就來看,大約司馬遷還是因為在漢朝的統治下,象徵性的對西楚霸王多有貶損——卻還是勇武千古無二。——這是人。李元霸這個形象,卻是力拔萬斤,遠勝項羽,以一敵萬隻等閒,他不屑於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而是衝入萬軍之中屠戮眾生,兩隻大錘,錘人如錘蒼蠅。小說還給他安了個本尊,大鵬金翅鳥——這是神。一雙大錘八百斤,項羽拍馬不及。

古人其實也有英雄情結,李元霸在諸如古典小說《說唐演義》及評書《興唐傳》《瓦崗英雄》《隋唐演義傳》等文藝作品中,頻繁串場,扮演著重要角色,詮釋著無敵猛將的勇武。

《說唐演義全傳》裡,對李元霸的描寫,"力大無窮。兩臂有四象不過之勇,捻鐵如泥,勝過漢時項羽。一餐鬥米,食肉十斤。使兩柄鐵錘,四百斤一個,兩錘共有八百斤,如缸大一般",作者如蓮居士顯然認為所謂"九牛二虎之力"不足形容這個無雙戰將,遂給他安了個"四象不過",還堂而皇之地拿他跟項羽打擂,認為項羽不過爾爾。所謂"四象不過",古典小說以一萬二千五百斤為一象之力,四象之力,那就是五萬斤,所以錘人如錘蒼蠅。

隋唐十八條好漢,李元霸獨列一等,剩下十七位好漢再列一等。此處引《說唐》:"元霸道:'你這樣東西,與你交甚手!只消爺爺一條臂膊挺直在此,你若推得動,扳得下,就算你做無敵將軍'。那成都這把無名火高三千丈,按捺不住,趕上來,一把扯住元霸的手,叫聲道:'來罷!'卻好似蜻蜓搖石柱,一動也不動。那成都又用盡平生之力一扯,只掙得渾身上下骨頭夾夾的響,莫想動得他分毫。李元霸把手一搖,撲通翻筋斗仰後一跤。"——這就是他與宇文成都的差距。

宇文成都亦是唐時無雙猛將。午門前金獅子三千斤重,他也能舉得起來,是真正力能扛鼎的好漢,但遠不能及李元霸,他能夠一手一隻金獅子在大殿與門前轉上十幾圈,舉重若輕。二者相差,不可以道里計。

《說唐演義全傳》的浮誇描寫,極大地誇大了一個人能夠達到的武力極限。其書中有一個場景描寫,"又聽得聖上有旨……當下李元霸將宇文成都望空一拋,……那十二英雄三百家將見主人被跌,齊舉兵器上前,直奔李元霸。……把雙錘四下一擺,那十二英雄一錘一個,多打死了。三百家將,撲撲撲一個個都打下馬來,要想活也不能夠了。……下馬繳了令旨",這裡描寫他出手迅疾,在楊廣傳旨的瞬息打出三百多錘,傳完了你如果還在打那就是抗旨,大約也就十來秒的時間——秒速三十多下,聽說拳王泰森巔峰出拳速度也就秒速九下而已。

關於晉陽宮比武,書中描寫李元霸單人獨騎跟十八路反王二百三十萬大軍對抗,並戰而勝之。其後,又有紫金山匹馬雙錘對一百八十萬軍隊的描寫,一役錘死敵人一百多萬,迫反王上降表。

所謂"單人獨騎"、"匹馬雙錘",都是一匹馬,所對抗的,都是差不離兩百萬的軍隊,不僅人沒事,馬也安然!這就要提到書中的馬"萬里雲",號稱"日行一萬里,夜行八千里",咱們較真一點,日夜一萬八千里,時速堪比飛機,那都是音速的水平。

綜上所述,歷史上真正的李玄霸,十六歲便病死了;而廣為人知的李元霸,雖然披著李玄霸的身份,其實是文學作品創造出來的形象,與歷史上的李玄霸風馬牛不相及。


煮酒君


歷史上沒有李元霸這號人物,或者說沒有這麼強的怪物。李元霸在【說唐演義全傳】,【興唐傳】等書中出場。其中以【說唐演義全傳】的李元霸所為恐怖,無敵於天下

【說唐演義全傳】書中,以下簡稱說唐,一共有十八好漢,但是書中從頭至尾只提及13位,第一李元霸,第二宇文成都,第三裴元慶,第四雄闊海,第五伍雲召,第六伍天錫,第七羅成,第八楊林,第九魏文通,第十書中我沒記錯的話有兩個,尚師徒和新文禮,第十六秦瓊,第十八單雄信。

書中李元霸頭戴一頂束髮烏金冠,兩根短翅雉毛,身穿一副鐵水穿成寶甲,坐下一匹追風白點萬里龍駒馬,手執兩柄八百斤重的鐵錘。

李元霸在此書中戰績極為恐怖。晉陽宮比武,力挫天寶大將軍宇文成都;四明山三錘擊走第三條好漢裴元慶,一錘破雄闊海、伍雲召、伍天錫圍攻,一錘斷羅成槍,一錘打脫秦瓊虎頭槍;將對將的戰鬥中,除了裴元慶沒有人可以接過第二錘。恨天無把,恨地無環。

戰場廝殺中,於紫金山上面對一百八十萬軍隊,一下午將一百八十五萬軍隊殺得只剩六十五萬,迫使張德金交出玉璽,反王獻上降表(一下午算6小時,一共21600秒,平均55.5人/S)

說唐中的李元霸氣力是無窮無盡的,宇文成都在一打三(雄闊海、伍雲召、伍天錫)一天後,氣力不足被裴元慶擊敗,而李元霸沒有,匹馬雙錘擊敗天下豪傑。並且說唐中李元霸是不怕流矢暗箭的,也不怕偷襲,被宇文成都偷襲時,只用一招反將宇文成都擒住。

說唐的武力是極為不平衡的,李元霸可以一個打其他所有好漢。這樣的強者,最後是死在了自己的手上,被自己的錘子所砸死。可以說的上天意了。

說唐中的李元霸是個智力正常的人,不是電視所說的腦子有點不好使

說唐沒有羅士信,羅士信是隋唐演義中的人物(正史中也有),隋唐演義中的李元霸雖然強,但不像是說唐中強到不是個人。以上都是說唐內容,請不要跨書去比較。


簡族


史料記載李元霸年方十二歲,生得尖嘴縮腮,一頭黃毛促在中間。戴一頂烏金冠,面如病鬼;骨瘦如柴,力大無窮。兩臂有四象不過之勇,捻鐵如泥,勝過楚漢項羽。一餐鬥米,食肉十斤。用兩柄鐵錘,四百斤一個,兩柄共有八百斤,如缸大一般。坐一騎萬里雲,天下無敵。

唐中的李元霸氣力是無窮無盡的,宇文成都在一打三(雄闊海、伍雲召、伍天錫)一天後,氣力不足被裴元慶擊敗,而李元霸沒有,匹馬雙錘擊敗天下豪傑。並且說唐中李元霸是不怕流矢暗箭的,也不怕偷襲,被宇文成都偷襲時,只用一招反將宇文成都擒住。

四明山一戰,一人擊敗十八路反王230萬大軍。揚州“反王奪魁大會”時,於天昌關殺死天下第六好漢伍天錫。紫金山一戰,殺死宇文成都,匹馬雙錘面對185萬軍隊,兩柄鐵錘如拍蒼蠅般,只打得屍山血海,將185萬軍隊殺得只剩65萬。逼得李密獻上玉璽,各路反王遞上降表。

李元霸手持一對金錘單隻重達800斤,像個大號鍋蓋那麼大。羅世信手持200多斤的大鐵槍。都是重兵器中的重兵器。兩人角力,硬碰硬。三次撞擊的衝擊波把方圓幾十米的草木都震飛了。最後一擊,二人的武器別在了一起,兩人互不退讓。雙方都有五千斤以上的力道,再鬥下去必兩敗俱傷。

如果李玄霸沒死,他最後只要表現不太差,就能進政事堂,相當於今天常委會,而他的任務有三個可能,一,負責北方突厥,二,南下平定江南,三,給李世民打下手,看他水平定,如果水平高,那麼應該是負責北方突厥。


史學資訊


歷史上沒有李元霸,但是有李玄霸,至於為什麼不叫李元霸而叫李玄霸呢,這個確實讓人挺費解的。

那我們先來看看歷史上的李玄霸又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我們先業看看舊唐書是怎麼記載的,舊唐書的列傳十四,記載了李淵的二十二個兒子,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是太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也就後來的唐玄宗,三子就是李玄霸了,四子就是齊王李元吉,在玄武之變的時候與李建成一起被殺。

還有荊州李元景,死於房玄齡兒子房遺愛的造反案裡,漢王李元昌,與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一起造反,一起被殺,還有一個就是王勃的《滕王閣序》裡面的滕王李元嬰。

上面幾個名字裡面都還有元字,其實還不止這些,另外還有徐王李元禮,韓王李元嘉,周王李元芳,其實李淵的兒子裡面基本都帶元的,不帶元的反而是少數。

李玄霸死得早,可能在少年的時候就死去了,所以也沒有留下來後代,在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也就是李淵稱帝的時候,就追李玄霸為衛王,在武德四年的時候,讓李世民的兒子李泰過嗣給李玄霸。

李泰被廢黜之後,又讓西平王李瓊的兒子李保定給李玄霸為嗣,後來李保定無子,李玄霸的封國就被廢除了。

而根據新唐書的記載,李玄霸死於隋朝大業十年,公元614年,這個時候李玄霸十六年,同樣也是無子沒有後代,以李世民的兒子魏王李泰做為後代。

我們確實很納悶,為什麼李淵的很多兒子都帶個元字,而這個李玄霸確是個玄字呢?而為什麼李玄霸在隋唐演義要被改成李元霸呢?

據說,李玄霸之所以不叫李元霸,是因為李玄霸,正是李淵前往太原的路上於道觀所生,玄是道門的玄,而在小說裡不叫李玄霸,而叫李元霸,這個是因為隋唐演義這本小說成書於清朝康熙時期,而康熙名字叫玄燁,得避這個玄字。

所以,歷史上的李元霸,也就是李玄霸,就是一個死於十六歲的少年,一點都不厲害。


歷史簡單說


歷史上確有此人,真的李元霸名叫李玄霸,字大德,是李淵的第三子,16歲時去世。康熙年間,李玄霸的玄字和康熙帝的名字愛新覺羅玄燁中的玄相同,在當時這是對皇帝的大不敬,所以就將李玄霸改成李元霸了。

●傳說李元霸為上界金翅大鵬鳥臨凡。雖然面如病鬼,骨瘦如柴,卻力大無窮,兩臂有四象不過之勇,比九牛二虎之力可強多了。兩柄鐵錘共重八百斤,縱橫天下,所向無敵。《說唐》中李元霸沒有對手,力氣和武藝都是最強,不怕任何暗器和偷襲,簡直把他神化了。

●坐騎是追風白點萬里龍駒馬,也叫“萬里雲”。可日行萬里,夜行八千,平均時速都是飛機的水平,最高速度估計可達音速。這個描述好誇張啊。

●李元霸武力值槓槓滴,位列隋唐十八條好漢之首(排名如下: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慶、雄闊海、伍雲召、伍天錫、羅成、楊林、魏文通、尚師徒、新文禮、定彥平、左天成、來護兒、梁師泰、秦叔寶、尉遲恭、單雄信),集勇猛、兇狠、霸道、狂放、忠孝、正義、豪爽於一身,傲視群雄,其他好漢雖也是響噹噹的人物,到了李元霸面前都變成了渣渣。

●以下戰績說明了一切。

李元霸VS宇文成都:總共三次對決,前兩次戰勝,第三次宇文成都被李元霸撕成兩半而死。

李元霸VS秦瓊:一錘把秦瓊八十二斤虎頭槍打脫了,不知去向。

李元霸VS裴元慶:三錘把裴元慶打得回馬便走。

李元霸VS雄闊海、伍雲召、伍天錫:手中錘一擺,將三人虎口震開,大敗而走。又一次戰鬥不幾回合把伍天錫手撕了。

李元霸VS梁師泰:一錘將梁師泰的錘打落,虎口震開,回馬便走。

李元霸VS羅成:元霸飛起一錘打將羅成的槍打成兩段,虎口震開,回馬逃命。

●李元霸遭雷劈殞命

李元霸從小怕打雷。打敗十八路反王回潼關路上,遇到虹電閃爍,霹靂交加,那雷聲“咣咣咔咔”的響,猶如打到頭上光景。元霸大怒,把錘往空中一扔,由於躲閃不及正中自己頭上,金翅大鵬鳥一縷幽魂迴歸天界。


齊風雅


“骨瘦如柴卻力大無窮”的隋唐第一條好漢李元霸就是一個神級的存在,碾壓各路英雄好漢,八百斤鐵錘掄起來死傷無數, 其拿手好活還有“手撕人”,兩手一撕,隋唐第二條好漢宇文成都、徐元朗、隋唐第六條好漢伍天錫就去了另一個世界。紫金關一戰,李元霸憑一己之力收割了近120萬條人命,倘若一個人只憑藉手裡的兩個木棍在一天內虐殺120萬隻螞蟻,這也絕對是個大工程。一般人在李元霸那裡只不過是螻蟻般的存在。



這樣強悍的李元霸只能是個虛構出來的英雄。這裡四姑娘就說說《說唐全傳》中的李元霸,李元霸第一次出場是在12歲,父親李淵負責在三個月內建造晉陽宮,那時候的李元霸就想一鐵錘打死楊廣讓李淵來做皇帝,等到楊廣到了晉陽宮,李元霸和無敵將軍宇文成都比武,李元霸一手提一個三千斤重的金獅子,一舉一放十幾次,之後兩人比試武藝,宇文成都兩舉流金鐺後被李元霸提了起來扔了出去,然後雙錘一掄,十幾個打手喪命。楊廣一看了不得,於是封李元霸為西府趙王,鎮守太原。不久楊廣乘船就去了江都。

十八路反王得到楊廣去江都的消息,聚兵幾十萬大軍以程咬金為頭目到了四明山捉拿昏君,楊廣派出無敵將軍宇文成都,然而反王眾多,直打得宇文成都累昏過去,楊廣遂派人八百里加急去去請李元霸來助陣,因為秦瓊和李家的一段緣分,李元霸答應瓦崗寨的眾將士他一概不打,這些人都在頭上插上了小黃旗,隋唐第三條好漢裴元慶硬是想會會李元霸,生生接了李元霸三錘,這可是開天闢地頭一回,李元霸本著英雄相惜的原則放過了裴元慶,然後一錘掄起來,震飛了雄闊海、伍雲召、伍天錫三人,這三人可是隋唐排的上名的第四、五、六條好漢,三人圍攻宇文成都之時還大戰了六十回合未分出勝負,累壞了宇文成都,卻不想在李元霸這裡一個回合已經敗下陣來。


李元霸一人可抵千軍萬馬,楊廣的危機很快解除。之後靠山王楊林設計讓十八路反王來揚州比武,李元霸聞訊也去參加,然後,手撕了伍天錫,如果不是李淵急召李元霸回去迎敵,揚州演武場又有的看了。李元霸一走,羅成奪得狀元,並殺死了楊林,靠山王楊林一死,隋朝就宣告了滅亡,宇文化及父子倆殺死了楊廣。

十八路反王再次在甘泉關集結軍隊討伐宇文化及,唯有李淵沒有大規模出兵,但卻派出了李元霸帶領3000人馬來搶奪傳國玉璽。在紫金關,李元霸手撕了宇文成都,然後堵住了以程咬金為首的180萬大軍,李元霸見對方不肯交出傳國玉璽,便殺入陣中,直殺到天昏地暗,180萬大軍還剩下62萬,被逼無奈,李密獻出了傳國玉璽,李元霸又逼著眾反王寫下降表跪獻,徐元朗不肯下跪,然後被李元霸手撕了。


這樣強悍的李元霸,比武的話根本就沒有人能夠打敗他,他的命只可能天取或者自取,當然這裡不說陰謀論。在李元霸回去的時候,正遇到平陽昭公主的駙馬柴紹來接應,兩人一同往回走,突然天下起了小雨,不一會就成了傾盆大雨且伴著密集的雷電,李元霸一時心煩意亂,責怪起天來,接著把鐵錘扔上了天,正當李元霸抬頭去看的時候,鐵錘落下來砸在了李元霸的臉上,他滾下馬去,柴紹剛要去扶,突然狂風大作,飛沙走石,柴紹等人只得找了個地方避雨,雨停後,李元霸已經死了。

李元霸的原型,一般認為是李淵的第三子李玄霸。李玄霸和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平陽昭公主都是李淵的嫡子女,為太穆皇后竇氏所生,但李玄霸去世的很早,早在614年,16歲的李玄霸就去世了,彼時,楊玄感造反剛剛過去,李淵遭到表弟隋煬帝楊廣的猜忌,但尚沒有造反的能力和想法,從615年開始,李淵不斷去平叛起義軍,招降納叛,才逐漸有了勢力,到617年,成為太原留守後,羽翼漸豐的李淵才開始造反。

所以,說歷史上的李玄霸是小說中李元霸的原型並不準確,確切的說只是借了李玄霸的殼子,編出了這麼一個天下無敵的英雄來。而實際上歷史上並不存在這樣的英雄。


尚宮女史


歷史上的李元霸,和評書中的形象差別很大,是個只活了15歲的早死少年,遠沒有評書中隋唐第一條好漢的威風。但歷史上的李元霸如果不早死,會是一個可能影響歷史走向的重要人物。

歷史上的李元霸原名是李玄霸,清代評書為避諱康熙帝玄燁的名字,被改為李元霸,在評書演義中沿用至今。

李玄霸是李淵的第三子,正妻竇皇后所生,和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同母,只比李世民小一歲。李玄霸死於大業十年(614年),三年後李淵才在太原起兵叛亂反隋。

(李元霸)

李玄霸不早死的話,到李淵太原起兵時,已經18歲。按李淵的作風,李玄霸肯定會和哥哥李世民一樣被委以重任。

李淵建國時,實行嚴格的宗室領兵政策。宗室中最信任的肯定是自己兒子,李建成雖然也有一定軍事能力,但作為太子和皇帝天然有權力衝突,並不適合長期領兵作戰。李建成太原起兵初期也曾經領兵作戰過一段,後來就不再插手軍事,直到李世民勢力太大後,武德後期,李建成才重新領兵作戰。李元吉太原起兵時只有14歲,和李世民年齡差了5歲,在唐朝建國前期肯定無法委以重任。李世民年齡相對合適,本身也有傑出的軍事才能,自然在唐朝建國過程中作為李淵信任的兒子統兵作戰,指揮了多數重要戰役,成為唐朝建國時軍功最大的人。

李玄霸如果不早死,肯定會一定程度分擔李世民的權力。李淵對李世民和李玄霸兩個年齡差不多的兒子,會授予差不多的領兵權限。

如果李玄霸能力一般,在重臣輔佐下領兵作戰表現遠不如名將李世民,但作為軍事統帥的資歷和人脈也會遠遠超越歷史上的李元吉。到武德後期,李玄霸能對李世民形成的制衡作用,會遠遠超越歷史上的李元吉。李世民想和歷史上一樣發動玄武門之變,難度要大得多。

如果李玄霸有比較傑出的軍事能力,則會成為和李世民地位相當的唐軍統帥。唐朝建國的關鍵軍功,會被李世民和李玄霸兄弟二人瓜分。到武德後期,李世民李玄霸兩兄弟的各方面地位差不多,不再是歷史上唐朝建國時軍方李世民一人獨大的情形。兩人相互制衡之下,太子李建成的地位會非常穩固,兩人誰也沒機會像歷史上的李世民一樣發動玄武門之變取而代之。


仁勇校尉


李元霸是隋唐英雄裡的第一猛將,生的雖然不是高大威猛,看起來還很像是個病鬼,但他這個人力大無窮,使用的兵器是一對大錘,每個重量都是四百斤,在外與人打鬥從無敵手。

下面就來介紹一下李元霸的戰績。


李元霸大戰宇文成都

李元霸先後與宇文成都大戰三次,而且三次都是李元霸大獲全勝。

李元霸第一次大戰宇文成都:當時宇文成都還不知道李元霸的厲害,結果上前一個回合就被李元霸打落了兵器,之後慌忙逃竄。

李元霸第二次大戰宇文成都:當時宇文成都藉機偷襲李元霸,但被李元霸躲了過去,還一手奪去了宇文成都的兵器,宇文成都也被扯落下馬,這人也比較識時務,當場跪地求饒,最後撿回一條小命。

李元霸第三次大戰宇文成都:當時宇文成都又遇上了李元霸,結果被李元霸一錘打翻在地,之後被李元霸一把抓了起來,並撕成了兩半。


李元霸大戰裴元慶

裴元慶也是隋唐時期有名的好漢,這人的功夫在宇文成都之上,當時他與李元霸大戰,結果毫無還手之力,兩人都是用錘的高手,但李元霸力氣更大。

李元霸一錘下去,裴元慶不得不雙錘去接,之後連接四錘,知道了李元霸的厲害,於是找了個機會就逃走了。

戰爭機器,一錘能敵三百多人

在小說演義裡面,李元霸最大的戰績就是四明山大戰,當時十八路諸侯反叛隋朝,李元霸出戰反叛大軍。

沒想到他這個人勇猛無比,一個人打退了185萬大軍,而且逃出去的人只剩下65萬,堪稱戰爭機器,平均下來,一錘子就要打死三百多人,這樣的戰績堪稱恐怖如斯。


不過李元霸畢竟是小說中虛構的人物,現實中李元霸的原型自然沒有這麼勇猛,實際上他在16歲就病死了。


東方大史


演義中的李元霸有著神靈一般威猛的力量,他的雙手分別揮舞著一柄數百斤的大錘,在傾刻間能爆發出超越凡人的力量,在演義中,他就是天下無敵的第一高手,天下間根本沒有人是他的對手,但是實際歷史中的李元霸真的有這麼威猛嗎?


答案肯定是沒有的,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歷史中並沒有李元霸這個人,李元霸的原型是李世民的三弟李玄霸。

歷史中的李玄霸

在後人編撰隋唐演義的時候,他們並沒有修改李玄霸的名字,李玄霸這個名字在當時與李世民等人的名字一樣都被他們保留在了書中。

不過在到了清朝之後,因為康熙皇帝的名字叫做玄燁,所以為了避諱康熙皇帝的名字,當時很多名字中有“玄”的人都被迫修改了名字,李玄霸就在當時被改名成了李元霸。

不過在康熙皇帝去世後,雖然各種歷史記載已經把李玄霸的名字修改回來了,但是因為說書人、一些演義已經用習慣了李元霸的名字,所以他們把這個名字保留了下來,才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李元霸。

李玄霸這個人平平無奇,沒有什麼特點、也沒有什麼太過於讓人津津樂道的事蹟,他就是一個普通的貴族子弟。

雖然他的父親是隋朝八大柱國之一的唐國公李淵、他是後來唐帝國開創者的兒子,但是那都是他父親的輝煌,跟他沒有半分的關係。



李玄霸非常短命,在他16歲的時候、在古代男人最英氣勃發的年紀,因為生病離開了人間,那個時候距離唐朝開國還有著四年的時間。

因此這就是歷史中的李玄霸,是一個平常到不足以名留青史的人物。

但是因為各種隋唐演義的出現,他卻成為了歷史中的名人、網紅,瞬間在民間走紅了起來,成為了現在以及歷史中無數老百姓們念念不忘、讚歎有加的英雄人物。

演義中李元霸日行萬里的寶馬

講完了歷史中的李玄霸,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李玄霸在演義中到底是一個多麼光芒閃耀的人物。

常言道寶馬配英雄,在古代擁有一匹好馬就相當於現在擁有一輛好車,而李元霸身邊就有一匹碾壓世間所有好馬的絕世神馬。

他這匹馬名叫萬里雲,這匹馬非常神奇強大,在白天心情好的時候能跑1萬里的路程,在晚上狀態不好的時候也能跑上8000裡的路程。


我們來看一下這是什麼概念,唐朝一里相當於現在的450米,如果把它們相除的話,那這匹馬白天的時候就可以跑4500公里,晚上的時候就可以跑3600公里。

而我國南北的相距也才5500公里而已,如果這匹馬要跑的話,它跑一個大白天加小半個晚上就可以從黑龍江跑到南方的海邊了。

這在那個沒有交通工具的古代簡直就是一個奇蹟。

所以演義中,李元霸的馬已經稱不上是蘭博基尼、法拉利這樣的奢華跑車了,這在那個年代簡直可以說得上是一輛高鐵級別的寶馬。

演義中李元霸的恐怖戰力

還有,我們來看一下他的外形,演義中的李元霸非常瘦,瘦到骨頭都凸出來了,但是他的力量卻非常大、耐力卻非常好。

他就如同一個在心臟中安裝了核動力的改造人一樣,有著源源不斷的力氣。

在一場驚天動地的紫金山大戰中,李元霸就很好表現出了自己神靈一般的力量,當時他的兩柄重錘如同紙片一般在他的手中飛舞,他以自己一人之身與180多萬的大軍對抗了起來。


在這一百多萬大軍的包圍下,他愣是沒有遭遇到死亡的威脅,在小宇宙爆發之下,他擎著雙錘橫掃四方,在這一戰中殺了120萬人,創造了“吉尼斯史上單人殺人數量最多的記錄”。

120萬人,這是一個很恐怖的數量,即便拿著現代的機關槍掃射、開著現在的坦克、飛機、大炮轟炸,一個人也是完全不可能收穫如此驚人戰績的。

美國人曾經在日本投下的兩顆原子彈也不過才炸死了20幾萬人,從這方面來說,演義中的李元霸可以說得上是原子彈級的戰力。

在隋唐演義的世界中,李元霸一個人就可以匹敵整支軍隊、一個人就能支撐起整個國家的戰略力量。


演義中李元霸的下場

正因為李元霸自身的力量太過於強大,所以最終的他培養出了一股誰也不服的囂張氣概。

正所謂謙虛使人強大、驕傲使人失敗,李元霸顯然是不懂得這個道理的,在他世間無敵之後,他連高高在上的天都挑釁了起來。

最終在一次雷雨天氣中,他高舉著自己的巨錘,向蒼天發出了自己的咆哮,彷彿要用自己的巨錘將這天給砸爛一樣,可能他的囂張連老天爺都看不過去了,於是一道帶著紫色光芒的驚天雷電劈向了李元霸。

他勝過了天下所有的高手,他以為自己無敵了,但他沒想到人終究是人,天終究是天,人力是無法抗天的。

因此,在那熾熱閃耀的雷芒中,李元霸變成了一塊人形焦炭,帶著他狂傲的意志,離開了人間。

我覺得各種版本的隋唐演義已經不能說是歷史演義小說了,從各種超乎尋常的戰鬥描寫來看,我覺得我們應該把這些書當成神話來看待。

所以說歷史中真正的李元霸名叫李玄霸,他的原型是和普通人差不多的,歷史中的他既沒有多麼威猛的武力,也沒有太過於驚人的領兵才能,或許他有很強的領兵才能,但是因為他的早逝,這一切的一切都與他無關緊要了。


孤客生


李淵為唐公,家有四子,老大李建成,老二李世民,老三李元吉,老么便是這孔武有力的李元霸。

元霸尖嘴縮腮,身體並不強壯,肌肉並非赫赫有力,而是骨瘦如柴,面相呈現出病態之相,面如病鬼。偏偏這樣的一個人卻是力大無窮!兩臂有四象不過之勇,雙手持兩柄鐵錘,一柄鐵錘重四百斤,缸口一般粗大。胯下是一匹駿馬,名為“萬里雲”。



萬里雲這一匹馬絕非駿馬這麼簡單,它日行萬里,時速833裡(選超奔馳),夜行八千,時速666裡,一天行一萬八千里,時速750。衝鋒陷陣,所向披靡。

這是真正的一位少俠!

NO……

力大+速度=人頭收割機。

一匹馬,一雙錘,出手快如閃電,總重八百斤的缸口雙錘舞動如風,一個下午時間便將十八路反王的185萬大軍消滅到只剩65萬,宛如拍打嗡嗡作響的蒼蠅。



那叫一個昏天黑地,屍山血海,流血漂櫓,這廝平均每一秒解決掉55個人(按一個下午六小時)。

人頭收割機,亦是死神來了。

李家的老么西府趙王李元霸,打遍天下無敵手

金獅子重有三千斤,宇文成都先舉,一步又一步托起,而元霸卻是雙手各拿一個,圍著大殿走了十多轉不說,之後兩手一上一下舉了十多次。



一象之力一萬兩千五百斤,四象不過,不過五萬斤。雙手舉獅六千斤,舉重若輕,不過是小意思。

一錘能將宇文成都的兵器鎦金钂打斷,震得他雙手鮮血直流。出手一抓,宇文成都連人帶馬提起,如提小雞;緊握宇文成都兩大腿,手一撕,頓時成兩片。

千年老二宇文成都就是這樣死的。隋唐十八好漢中,排名第六的伍天錫便是這樣被分為兩片的。

不過,最後李元霸死於雷電。

歷史上的李元霸也如此生猛麼?究竟是多麼的厲害?勝過漢時項羽嗎?

令人失望,翻遍史書,也沒找到一個名叫李元霸的這麼一個人。從隋末唐初一系列的演義小說追究,李元霸真名該是李玄霸,因避諱清朝聖祖皇帝康熙玄燁,故而改“玄”為“元”。



在歷史上,李玄霸家中排行第三,而不是演義中的老么。關於他的記載,不是很多,只是說他“幼辯惠”。或許是李玄霸過於聰慧,所以天妒英才,使其英年早逝,時年16歲。

李玄霸死於公元614年。這一年,隋煬帝第三次徵高句麗。李淵在去年已經被猜忌,以自汙求保。

也就是說李玄霸什麼也沒做。當然,史書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可有篡刪改增。但也沒有演義中的那麼神。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霸王還是霸王,勝過就僅在演義小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