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哪些歷史人物其實近乎完美卻在歷史中存在感不高?為什麼?

侃聊天下


北宋的皇帝,除了頭兩位宋太祖、宋太宗,以及末兩位宋徽宗、宋欽宗,知名度高一點之外,夾在這中間的皇帝,似乎都什麼名氣,即便知道,也只是聽說過名號,不知道他的事蹟。

宋仁宗就是這樣的皇帝,但似乎有點名氣,畢竟是個仁君;但有沒有那麼多的名氣,他的名氣,還不如那個奉他旨令去寫詞的才子--奉旨填詞柳三變。

慶曆新政

宋仁宗繼位以後,面對日益嚴重的土地兼併和三冗(冗官、冗兵、冗費)問題,於慶曆三年(1043年)任用范仲淹、富弼、韓琦、歐陽修等人開展慶曆新政。

在宋仁宗的支持下,范仲淹提出“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推恩信、重命令”等10調舉措,總結起來就是三大方面:澄清吏治、富國強兵、厲行法治。

其中,澄清吏治是改革的核心,其它舉措都是圍繞澄清吏治展開。為了把澄清吏治這項舉措落到實處,范仲淹提出六點應對措施,嚴格考察官員的任免程序;限制恩蔭制度官員的泛濫;改革科舉,在科舉考試中加入策論、闡明古籍經典語句的道理或意義;把庸才剔除出官員隊伍等等。

很可惜,慶曆新政只持續了不到兩年就叫停了。而且改革力度不算特別大,所以影響也很小,完全比不了後面的王安石變法,但為王安石變法提供了思路和借鑑。

廣開言路、善於納諫

大名鼎鼎的包青天-包拯,多次犯顏直諫,甚至唾沫星子都噴到宋仁宗臉上了,宋仁宗也沒有怪責包拯,而是直接擦乾。

有一次,宋仁宗想任命寵妃張氏的伯父張堯佐為三司使,包拯極力反對。於是宋仁宗就改命張堯佐為節度使,包拯仍然反對這項任命,並帶幾名同僚言官,一同勸諫宋仁宗,請宋仁宗收回成命,大有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意思。

宋仁宗沒辦法只好撤銷任命。張氏怪宋仁宗言而無信,宋仁宗回應說,“你只知道要宣徽使,你不知道包拯這個御史多難纏嗎?”

樞密副使王德用曾經進獻幾個美女給宋仁宗,宋仁宗非常喜歡,就準備留在宮中。諫官王素知道後,勸宋仁宗把這幾個美女送走,不要被美色所迷,以免影響政事。

宋仁宗雖然非常捨不得,但還是下令把這幾個美女送出宮廷。

仁慈節儉之君

宋仁宗一次吃飯時,突然吃到了一粒砂石,嗑著牙了。他趕緊把砂石吐出來,還囑咐陪侍的宮女不要聲張此事。就是怕御膳房的人因此受罰。

四川有個老秀才,曾經寫了一首詩,獻給地方官,其中有“把斷劍門燒棧閣,成都別是一乾坤”之句。四川地方官一看,這老秀才是要勸他造反啊,於是把老秀才綁了送往京城治罪。

不過,宋仁宗卻不以為意。他說,“這老秀才急於做官展現自己的才華,他心中有不滿寫點有情緒的詩,怎能治罪呢?不如給他個官做做。”於是任命老秀才為司戶參軍。

一天晚上,宋仁宗批改奏章到深夜時,忽然肚子俄了想吃羊,但他忍著卻沒說。不幾天皇后知道了,就跟宋仁宗說,“你既然想吃羊了,就吩咐御膳房給你做就是了,何必忍著?”宋仁宗回答說,“我一時想吃羊,讓御膳房給我做了。他們便會以為我非常想吃羊,必定每天都做羊肉給我吃。這樣一來,御膳房一年就要殺300多隻羊。開銷肯定不小。我不想因為一碗羊肉,開此奢侈的惡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