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左宗棠向外國銀行借錢打仗,為何專挑利息高的?

陶海亮


貸款是現代人離不開的一個東西,買房、買車等等方面,在選擇貸款銀行的時候,大家都是精挑細選,挑選利息最低的去辦貸款。但在中國歷史上卻有一個人貸款偏要利息最高的銀行,這人可不是傻子,而是清朝中興名臣左宗棠,同治十三年(1874年)至光緒七年(1881年),為了收復新 疆之戰,左宗棠先後四次向英國銀行借款1375萬兩,利息最高達到18%,堪稱高利貸了。為人精明的左宗棠為什麼做了“傻事”呢?

左宗棠

1600年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立之後,世界進入帝國主義時代,各大列強紛紛加速擴張,到1874年的時候,先後形成了英國、法國、沙俄這三個世界級的強國,領土面積、人口、軍力都是頂尖的,在世界範圍內有巨大的影響力,三大列強制定規則,把持了當時的國際秩序,只有列強才能和列強平等對話。非列強國家想要做任何事情都要給三大列強,特別是世界霸主英國好處,否則他們絕對壞事,這個好處大多數時候都是高利息貸款的形式,說白了就是一種“賄賂”。

比如1861年至1865年的美國南北戰爭,北方政府為了拉攏英法兩國,避免列強參與美國內戰,大規模借款,英法資本趁機在美國擴張大獲其利,美國和英法的債務關係直到一戰爆發才逆轉過來,可以想象這是多大一筆錢;

再比如1864至1871年的德意志統一戰爭,普魯士首相俾斯麥為了避免英法俄三國干預,也是給出了不少好處、借了大筆的錢,像將萊茵蘭地區許給了法國、和沙俄簽訂貿易條約等等,只不過後來德國強大,擊敗了法國,直接賴掉了給法俄的好處,但欠英國的錢可一直還完了;

再比如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戰爭,日本為了避免三國干涉還遼局面再次出現,獲得一個和沙俄平等交戰、談判的機會,拉攏英國在背後支持自己,大舉借債,利息高到幾乎將國家未來抵押進去了,到一戰結束之前日本經濟一直處於英國控制之下。

面對列強侵略,清朝中後期不斷有人主張“睜眼看世界”,但真正弄明白國際外交規則、清楚如何與列強打交道的不過李鴻章、左宗棠等少數幾人罷了。左宗棠專挑利息高的英國銀行借款,就是他明白,不這麼幹,做不成事。

清軍收復新 疆之戰,表面上看敵人是阿古柏勢力,但背後是沙俄和英國。阿古柏原來是浩罕汗國的一個軍官,趁著天平天國起義重創清王朝的時機,於同治三年十二月(1865年1月)率軍侵入南疆,後來又使用武力侵佔、欺騙、暗殺等手段不斷擴大地盤;同治六年(1867年)成立“哲德沙爾汗國”,自立為汗;同治九年(1870年),阿古柏侵佔了新 疆大部分地區。

阿古柏並不是一個好的統治者,橫徵暴斂、高壓統治,在當地不得人心;阿古柏麾下的5萬大軍在英國和沙俄支持下,裝備精良,但內部矛盾重重,強徵來的士兵士氣低落,不斷有士兵逃跑,就是個“紙老虎”,只要保障好後勤,清朝擊敗他很簡單,事實上清軍收復新 疆之戰幾乎是勢如破竹,大多數時間都花在後勤準備和行軍上了,真正用在消滅敵人上的時間反而不多。但阿古柏只不過是英國、沙俄扶持下的侵略工具,不排除列強的干預,消滅一個阿古柏,還會有更多的出現。

英國、沙俄雖然都支持阿古柏勢力,但雙方的出發點是不一樣的,這就給了左宗棠分化瓦解他們的機會。沙俄是一個對土地極端貪婪的國家,一直積極向東方擴張,同治三年(1864年)沙俄逼迫清朝簽署《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侵佔了中國西北四十四萬多平方公里領土;同治十年(1871年),沙俄強佔伊犁地區;同治十一年(1872年),沙俄為了尋找擴張藉口耍兩面派手段,一方面扶持阿古柏勢力,攫取侵略權益,阻礙清朝收復國土,另一方面向清政府建議由沙俄代為“收復”新 疆地區。說白了沙俄就是衝領土來的,和清政府有根本矛盾,雙方難以妥協。

英國和阿古柏勾結到一起是同治十二年(1874年),雙方簽訂條約,英國獲得在阿古柏統治區通商、駐使等特權。阿古柏出身浩罕汗國,對於沙俄的擴張野心有清醒的認識,也害怕自己被吞併,主動引入英國勢力去制衡沙俄;而英國為了保障印度殖民地的安全,一直致力於阻攔沙俄向南擴張,雙方一拍即合,有了合作。英國和阿古柏合作的基礎,一個是經濟利益,另一個是抵制沙俄擴張,而這些清朝都能代替阿古柏。

左宗棠的借款主要是通過胡雪巖向英國銀行借的,第一筆僅有500萬兩,但當時清政府財政確實出了問題,還有主張海防的大臣們拖後腿,朝廷一直拿不出錢來,最後越借越多,從英國銀行借了1375萬兩,從清朝大商家手中借了846萬兩。

左宗棠消滅阿古柏勢力僅用了一年多時間,但和沙俄就伊犁地區的談判卻用了差不多兩年多,沙俄又是外交脅迫,又是武力威脅的,但最後迫於左宗棠的積極備戰以及英國人的外交壓力,沙俄做出讓步,雙方於1881年2月21日簽訂《中俄伊犁條約》。這個條約嚴格上來說還是不平等條約,但就像一個英國外交官說的“中國已迫使俄國做出了它從未做過的事,把業已吞下去的領土又吐出來了。”


當狗容易做人難


左宗棠收復新疆時,為了籌措軍費,曾向洋行借款,借款的時候還專門挑選利息高的銀行貸款。實際上這種做法是左宗棠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的無奈之舉,同時也是當時最明智的選擇。



阿古柏入侵新疆

1865年,浩罕汗國派阿古柏入侵我國新疆南部地區,此時清政府由於內亂而無暇西顧,所以阿古柏便在庫爾勒一帶建立了哲德沙爾汗國。後來阿古柏還入侵北疆,佔領了烏魯木齊和吐魯番等地。

1872年,沙俄承認了阿古柏政權,並且和阿古柏簽訂了通商協議,企圖攫取新疆地區的權益。此後英國人看到有機可乘,所以轉而支持阿古柏,和阿古柏簽訂了諸多條約,取得了很大一部分特權。



新疆形勢危機之時,東南海疆也爆發了嚴重的危機。面對兩面受敵的情況,清政府內部出現了兩種聲音,一種是李鴻章主張的重點海防,停撤塞防之餉,勻作海防之餉。另一種是王文韶、丁寶楨等人提出的重點塞防,他們認為沙俄是心腹大患,應該全力注重西北地區。

面對“海防”和“塞防”的爭論,左宗棠提出兩者應該並重,既要海防也要塞防,不能扶起東邊,倒卻西邊。具體辦法是優先穩定西北,不然陝甘地區的清軍便會被長期牽制,不僅無法裁減軍餉,助益海防。反而會自撤藩籬,讓敵人得寸進尺,威逼陝甘等地。



左宗棠西征收復新疆

左宗棠的一番論述之後,得到了當時清政府的支持,於是左宗棠西征之前,第一次上報了1000萬兩白銀的軍費預算。但晚清財政接近枯竭,東拼西湊僅拿出了200萬兩白銀,這點銀子對於西征大軍而言杯水車薪,於是清政府命令各省協餉300萬兩白銀,其餘500萬兩准許左宗棠以海關稅收為抵押向洋行借貸。

戰爭的消耗遠遠超過了所有人的想象,上千萬兩的白銀很快便被消耗一空,因此左宗棠不斷催促各地的協餉,但各地協餉很大一部分遲遲不到。於是迫於無奈的左宗棠選擇向英國匯豐銀行貸款,而且專門找利息高的貸款,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西征軍費需求數額巨大,而且十萬火急,一刻也不能耽擱。因此貸款需要的是資金量大、且放款速度快,能夠滿足這一條件的只有國外有實力的銀行,而這些銀行的利息一般都比其他銀行的利息高出一倍甚至兩倍。

第二;以高利息催促各省迅速交付協餉。當時借款的雖然是左宗棠,但左宗棠命令胡雪巖以各省的協餉票據作為抵押向洋行貸款,因此還錢的卻是各省督撫。利息高一點可以讓各地督撫儘快還錢,而且還可以迫使他們儘快湊齊協餉,避免左宗棠再次向洋行借款。



第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通過鉅額,以及高利息的貸款獲得英國人的支持。實際上阿古柏入侵新疆之後,英國人已經進入了南疆地區,並且和阿古柏關係曖昧,簽訂了諸多條約。而左宗棠通過借貸大量高利息款項的方法,徹底將英國人綁在了清朝的戰車上。最終英國人也放棄了支持阿古柏,轉而選擇支持清朝,並且供應給了左宗棠大量先進裝備。

當然最後一點也有回報紅頂商人胡雪巖的意思,畢竟利息越高,胡雪巖從中獲得的利潤也就越豐厚,也算是胡雪巖為西征軍費忙前忙後的報答。


我是越關


盛世憑功名,亂世靠打拼,這句話放在古代一點也不為過。如果沒有太平天國起義,也許左宗棠的大才就被埋沒在了死板的科舉考試之中了。以一個舉子的身份當上了東閣大學士兼軍機大臣,成為“晚清四大名臣”,終清一代,沒有這個先例。

要說左宗棠除了剿滅太平天國和捻軍,興辦洋務運動之外,至今仍被津津樂道的而且對當今的中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貢獻,那就是左宗棠抬棺收復新疆。

晚清的“塞防”與“海防”

晚清的朝廷完全沒了前期開疆拓土的雄心,從鴉片戰爭之後,清政府猶如一條四處漏水的破船,疲於應付,四處奔命。加上西方列強的崛起,讓中國的國門大開,對於邊疆的防守,清政府顯然是有心無力。

不知道是因為政派的原因還是治國理念的不同,作為慈禧比較仰仗的人,李鴻章和左宗棠始終不太對付。

李鴻章主張要把所有的重心放在海防上,畢竟,西方列強才是懸在頭頂的一把尖刀,時刻能從海上入侵內地。而左宗棠卻提出在加強海防的同時還要加強內陸邊塞的防衛,李鴻章卻不以為然,因為此時財政艱難,兩手抓的後果只能是顧此失彼,兩個都無法保全。

因此在新疆問題上,李鴻章的建議是:不毛之地不值得勞民傷財的大動干戈,捨棄新疆,全身心的防衛內地,才是萬全之策。左宗棠對此大為駁斥,先不說“祖宗疆土,一寸也不能丟”的套話,就是新疆的戰略意義實在是舉足輕重。

左宗棠對慈禧說道:“丟失新疆,則蒙古失去屏障,失去蒙古,則京師危在旦夕”,也許是看到左宗棠如此的決心,這一次,慈禧完全站在了他的這一邊,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全權負責收復新疆的事務。

收復新疆,萬民敬仰

從同治三年開始,中亞的浩罕汗國在俄國和英國的支持下就開始入侵新疆,其首領阿古柏在佔領新疆大片領土之後,公然在此地建號稱王,此舉立馬得到了背後黑手俄國的認同,俄國也率先承認了阿古柏在新疆的“合法性”。

由於當時太平天國還未正式剿滅,清政府面對悍然的侵略事實也是睜隻眼閉隻眼,畢竟他們還沒有足夠的信心能否平定太平天國,至於新疆就更加望塵莫及。直到同治14年,經過了太平天國運動數年以後,清政府才慢慢把收復新疆的議題搬上了朝堂,經過左宗棠的極力堅持,這才讓中國又重新奪回了新疆。

對於收復新疆的戰略,左宗棠提出了八字方針:“先北後南,緩進急戰”。因為當時在北疆,阿古柏的勢力還比較薄弱,只能先收復北疆的烏魯木齊才能站穩腳跟,與阿古柏進行拉鋸。

而“緩進急戰”則是左宗棠治軍打仗的座右銘,意思是剔除掉冗兵冗員,加強部隊訓練,鑑於朝廷的財政困難,就只得採取速戰速決的辦法,因為他知道,拖下去只會讓朝廷失去信心,進而導致行動的失敗。

可是大戰在即之時,清政府又一次掉了鏈子。各省欠著左宗棠的軍費就達到了2000多萬兩,慈禧也只是蜻蜓點水的撥付給了左宗棠200多萬兩,要知道,這點錢都不夠人吃馬嚼十天的。

無奈之下,左宗棠只好向洋人借款,而且是專挑利息高的,經過八年三次的借款,左宗棠一共從洋人的銀行中借的了1375萬兩白銀,其中的利息要遠比民間貸款高出數倍。

洋人為什麼敢借給左宗棠?

與其說左宗棠專挑利息高的洋行借款,還不如說這是他不是辦法的辦法,為了打贏這場仗,沒有什麼是左宗棠捨不得的。但左宗棠是個聰明人,如此做法的確經過了他的深思熟慮。

首先,即使沒有抵押,洋人也不怕你不還款。他們相信自己的堅船利炮,實在不行就發動戰爭武力催收,經過兩次鴉片戰爭,清政府被徹底打掉了魂,高昂的賠償款都捨得掏出來,還在乎這點小錢?

其次,左宗棠並不是以個人的名義借款,他把各地官府當成乙方,以後的所有還款也是由當地政府買單,誰讓你欠我軍餉不給呢?我的賬你們可以不買,但洋人要是來催收,他們還真的不敢怠慢。

再者,例如法國、德國等國家,看著英國和俄國在前面分食“蛋糕”,不免自己有些失落,他們願意借給左宗棠錢,實在是不想看到其他國家做大,而自己卻分不到一杯羹。

最後,就不得不提及那個“日不落”的英國,不可否認,左宗棠的借款有一大部分是從英國的匯豐銀行借來的,人們不禁要問,英國不是支持阿古柏嗎?又為何借錢給中國?

其實這就要說起英國的壞心眼,英國是一個“唯我獨尊”的國家,他發動戰爭唯一的目的就是纂取利益,清朝和阿古柏打的火熱,自己兩處的利息都能得到,何樂而不為?他巴不得兩邊打的不可開交,不停的向自己借錢,自己好坐收漁翁之利。

只不過左宗棠順利收復了新疆,讓列強在中國西北邊境的滲透暫時終止了,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新疆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左公實在是居功至偉,理應受到我們的銘記!


小小嬴政


我是來自烏魯木齊的清談小哥,我來解答這個問題。左宗棠會向外國銀行借錢是有國內國外兩方面的原因。

收復新疆的總花費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從1876年到1878年,左宗棠率軍到新疆打敗阿古柏共花費白銀2670萬兩白銀;同時由於在1871年,沙俄侵佔了新疆伊犁,清庭在1878年初打敗阿古柏後,清掃阿古柏殘餘勢力和駐軍與沙俄對峙到1881年2月,清庭和沙俄簽訂《伊犁條約》(中國收回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河流域附近的領土,但仍割讓了塔城東北和伊犁、喀什噶爾以西約7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收復新疆才算真正完成,這期間又花費了2560萬兩白銀,總計花費5230萬兩白銀,相當於重建兩支北洋水師的花費!而當時清庭的一年財政收入大概4200多萬兩白銀,收復新疆相當於每年投入1000萬兩白銀,那就相當於國家財政收入的四分之一!

那麼,這5230萬兩白銀的來源?主要來自各省、各海關的協餉——光緒元年到光緒三年左宗棠收到的協餉約為1810萬兩,光緒四年到光緒六年收到的協餉數為1618萬兩,合計為3428萬兩白銀。此外,從同治十二年(1874)到光緒六年(1881)的七年多時間裡,左宗棠通過胡雪巖共向華商借款846萬兩,向洋商借款1375萬兩,總計借款2221萬兩。

國內原因

雖然清庭讓各省、各海關攤牌協餉,但各省都磨磨蹭蹭,很多都是拖欠。為了解燃眉之急,左宗棠就不得不向外國銀行借錢,同時左宗棠為了逼迫各省、各海關儘快上交攤牌的協餉,就用這些協餉為抵押,利息越高越好,可以反逼他們儘快交錢!

左宗棠曾在給好友的信中提到:生平以用餉為憂,以爭餉為恥,至此頗切焦煩。

國外原因

左宗棠當時主要是從英國銀行借錢,同治13年,左宗棠向英國麗如洋行、怡和洋行共借款300萬兩;光緒2年,又向英國匯豐銀行借了三次款,分別是500萬兩,175萬兩,400萬兩。戰爭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戰爭!當時從外國銀行借款的利息是年息15%,甚至更高達到18%!借這麼高的利息不是白借的。

左宗棠向英國人借錢還是為了在國際上爭取英國的支持,畢竟英國是當時世界第一強國,同時沙俄是英國在世界地緣政治爭奪上的敵人,此前的克里米亞戰爭(英國、法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對抗沙俄帝國),之後的日俄戰爭,都是英國抵禦沙俄帝國勢力南下的戰略,如果清國在新疆的收復中失敗,那麼沙俄帝國的“黃俄羅斯計劃”就會實現,俄國人的勢力就會拓展到南亞地區,新疆向南就是西藏,西藏當時是英國人的勢力範圍。此外,如果清庭失敗,那麼統治危機的清庭會引發更多的政治危機,這筆貸款就很可能打水漂!


清談小哥


左宗棠一心想要收復新疆,奈何自己兜裡沒有錢,清政府又捨不得擠出一點錢給他,怎麼辦呢?

想來想去,也只能借錢了。

對於收復新疆一事,阻力遠比左宗棠想象中的要大很多很多。

實際上,來自錢的阻力甚至可以說是小事一樁,反倒是來自清政府內部的阻力更讓他“寸步難行”,除了清政府內部的反對聲音以外,還有英、俄兩國在一旁攪渾水。

當時,李鴻章正在積極籌備海防,認為“東南海疆萬里,一國生事,各國勾煽,一旦生釁,兵連禍結,防不勝防”,所以主張將戰略重心放在東南沿海;再看新疆,“徒收數千裡之曠地,而增千百年之漏卮”,每年還得投入幾百萬兩白銀,更何況即便收復了新疆,也不能長久,所以,這新疆要來何用?

好在左宗棠沒有被李鴻章的詭辯嚇住,而是痛批李的觀點,始終堅持收復新疆。

他說“我退寸而寇進尺,不獨隴右堪虞,即北路科布多、烏利雅蘇臺等處恐亦未能宴然”,你李鴻章只知道退,你越退,別人越得寸進尺,你乾脆將所有地盤送給別人算了!

總之,在左宗棠的堅持下,清政府最終還是同意了他收復新疆的戰略,隨後任命他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

清政府批准了左宗棠對新疆用兵之後,左宗棠所面臨的難題便成了如何籌集軍餉,畢竟打戰太燒錢了。

從1875年5月被任命為欽差大臣到1877年收復了新疆除伊犁之外的所有地盤,用兵七八萬人,耗費了五千餘萬兩白銀,這錢從哪來呢?

借!

左宗棠也不想借,可是一則清政府雖然同意了用兵,可是對收復新疆之事仍然不是很上心,也不願意在這多投錢;二則是清政府的口袋看上去鼓鼓囊囊的,可是需要用錢的地方太多了,特別是李鴻章提出海防之後,慈禧和李鴻章得留更多錢用於組建北洋海軍,所以清政府實際上也沒什麼錢,自然沒錢給左宗棠。

所以,左宗棠想要收復新疆,便不得不借錢!

實際上,左宗棠不僅向洋人借錢,也想華商借錢,更向別的省借錢,也即所謂的“協餉”。協餉是清朝軍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一省用兵,各省籌錢!所以,左宗棠花掉的五千多萬兩白銀多來源於協餉,除了協餉之外,左宗棠向華商借了846萬兩,向洋商借了1375萬兩,這2221萬兩白銀中有1710萬兩是由紅頂商人胡雪巖經手。

那麼,左宗棠向華商和洋商借了2221萬兩白銀,可為什麼會專挑利息高的借呢?

紅頂商人胡雪巖在左宗棠籌錢收復新疆的過程中,可以說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左宗棠負責打戰,胡雪巖充當他的“錢袋子”,為他籌集和調撥軍餉,兩人可謂是合作無間,這才讓左的“西征”能夠順利地進行,並且取得成功。

胡雪巖在幫左宗棠借錢的時候,之所以會選擇利息高的借,原因也不復雜,不是左宗棠和胡雪巖專挑利息高的,而是他們沒得挑。

清政府對收復新疆的態度不是很堅定,也沒什麼錢,左宗棠又到處借錢,這換了誰,誰敢輕易借給他?萬一借出去了,收不回來呢?

所以,沒實力的商行不敢借錢給左宗棠,有實力的自然會趁機坐地起價,這是市場機制所決定的,如果不能得到高回報,他們憑什麼冒著如此高的風險將錢借給左宗棠?洋人到中國來不是為了當聖母,而是一頭頭掠奪利益的豺狼。

所以,左宗棠想要低利息的借貸?幾乎不可能。

此外,胡雪巖雖說是左宗棠西征過程中的“錢袋子”,雖說他亦商亦官,但是也別忘了,他的本質始終是一個商人。

商人逐利,對於這一點,胡雪巖也不例外,否則的話他也攢不出如此豐厚的身家。

說白了,胡雪巖在幫左宗棠借錢的同時,也在為自己謀財。他出面和華商或者洋商借錢,和誰借或者不和誰借,這個決定權基本在他手上,因為左宗棠只負責最後的點頭簽字,並不會參與到商談之中。

如此一來,誰想成為左宗棠和清政府的債主,便得經過胡雪巖的同意,胡雪巖又是一個商人,沒點好處怎麼能讓他點頭?

所以,胡雪巖在借錢的過程中吃了回扣,華商和洋商讓胡雪巖吃了回扣,當然便得在利息上討回來,所以利息自然也就高了。

左宗棠又急於用錢,哪還顧得上利息高不高?

左宗棠借的錢利息有多高?向洋人借的1375萬兩白銀,到1882年還了833萬兩的本金,可是產生的利息已經達到了這部分本金的一半,可以想象利息有多恐怖了。

不過,左宗棠雖然付出了高額的代價,但是最終他也沒又辜負人們的期望,成功地收復了新疆,這一滔天的功勞又豈是區區利息所能夠遮擋得住的?

左宗棠憑此一功,便足可享譽千古了,壯哉!


寧糊塗


1870年新疆被阿古柏佔領,左宗棠第一個向慈禧提出要出兵收復新疆,打仗是要錢的,此時的清朝在多方賠款下,早已是國力空虛,儘管有慈禧的支持,但是囊中羞澀的國庫最後也僅僅掏出了200萬兩銀子。

打仗是要花錢的,這錢到底從哪裡來,收復新疆一共花了多少錢呢?

收復新疆這一場戰役下來,花了將近5000多萬兩白銀,其中清政府撥款200萬銀,各省籌集餉銀2000多萬,加起來3000萬白銀,而剩下的2000萬白銀來自銀行。

▲左宗棠帶兵出征油畫

5000萬兩是什麼概念呢?亞洲第一海軍北洋水師從開始籌建到建成才花了2000萬兩,也就是說,左宗棠花掉了2個半北洋水師。


向銀行借銀是需要利息的,戰爭借款向來都是高利貸,而此時的清朝實力各銀行也是看在眼裡,更何況是把錢借給每打必敗的清政府,洋人也打起了敲竹槓的心理。而左宗棠借起錢來,也是毫不含糊,只要有銀行願意借,不管利息多高,他都借,其實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同治13年,在清政府的同意下,左宗棠向英國麗如洋行、怡和洋行共借款300萬兩(年利銀一分五毫)

  • 光緒2年,又向英國匯豐銀行借了三次款,分別是500萬兩(月息1.25%),175萬兩(月息1.25%),400萬兩(年息9.75%)。

▲上海匯豐銀行大樓照片

左宗棠為何一定要選擇英國的匯豐銀行呢,其目的何在呢?

左宗棠借款的銀行中,以英國的匯豐銀行數量最多,為什麼會這樣呢?

  • 新疆自乾隆收復以來,財政一直入不敷出,多靠其他各省援助,每年支援約200-300萬兩,稱為“協餉”。1840年以後,清政府國家財政也開始變得困難,協餉數量大幅下降,到了同治年間,每年的協餉僅剩下44萬兩,導致新疆地方政府難為以繼,給了阿古柏反叛的機會,左宗棠貸款後,將款項分攤給拖欠協餉的省份,以督促這些省份儘快還錢。

▲阿古柏佔領新疆時的地理位置
  • 阿古柏幕後的支持者是俄國,而清朝僅以自身的實力,很難和俄國抗衡,而當時的阿古柏已經與英國結交,雖然英國並沒有入侵新疆的野心,但是也不願看到俄國佔領新疆,從而威脅西藏,英國也想利用清政府打擊沙俄,所以匯豐銀行在其他銀行都不願意借錢的情況下,主動借款。

  • 英國當時是世界強國,左宗棠希望通過借款的方式將英國拉在清朝一邊,讓英國不再支持阿古柏叛軍,轉頭支持清朝收復新疆的行動,從而抵消俄國在新疆的影響力,使俄國不能正大光明地幫助阿古柏勢力。

▲阿古柏叛軍佔領新疆油畫
  • 借錢打仗這事,只有贏了才能收回本金和利息,但是輸了,那就是一筆糊塗賬了,左宗棠正是利用了這個心理,向英國借了這麼多銀子,逼迫英國將先進武器出售給西征軍,助其順利收復新疆。只有仗打贏了,借的錢才可能通過關稅慢慢還清了。

借了的錢總是要還的,而且左宗棠並不是以自己的名義去借錢的,而是以清政府的名義去借錢的,也就是說他拿的是慈禧的身份證和指紋去借的錢,以清政府的稅收作為擔保,而且還是向船尖炮利的英國借的,必須得在限期內歸還,這也倒逼清政府想辦法還銀子。

▲左宗棠為表收復新疆的決心,抬棺出征

左宗棠向洋人借高利貸打仗,真是一石三鳥的好辦法,成功將清政府和英國綁到了一船上,左宗棠抬棺收復新疆,保持了祖國領土的完整,就憑這他當之無愧“左公千古”四個字。

《紅頂商人胡雪巖》


雨霽視角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說這事,咱就不得不說一下這事的背景。

背景

話說滿清四大名臣,攏共四個人,俺最喜歡的就是左宗棠左大人。那脊樑骨一輩子硬朗,一輩子瞧不上李鴻章,倆人擱朝堂上掰扯,誰都不讓誰。

其實這不僅僅是政見的分歧,這還包括了對挽救大華夏於危亡的道路分歧。

比如在1975年的時候,這倆人就為了一個國家是海軍重要,還是陸軍重要,進行掰扯,這一掰扯就掰扯了一年。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要問了:“那你說海軍重要還是陸軍重要?”

要俺說,陸軍很重要。為嘛呢?

海軍這就相當於雞蛋的殼,你再硬,一旦被突破了,裡邊的東西就的被人給攪和黃了。

你這雞蛋殼軟,但裡邊是硬的,你攪和一下,攪和的動嗎?蹦不了你幾顆牙咱就沒完。

咱再退一步去講,海軍的建設,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來的,那全部都是吞金巨獸,那艘船的投入那都是巨資,而且每次的航行,花錢如流水啊!

而陸軍就不一樣了,基本上就是一次性投入,人員的培訓啥的,這和海軍那都不是一個檔次,調低一點蠻可以的。

而且陸軍一旦建成,整個大華夏都可以進行調遣,咱海岸線上也可以駐守陸軍,架上炮臺咱就可以守海岸,海軍呢?只能在海岸線上。

所以想拒敵於國門之外,陸軍才是首選,投入小收效大。

所以當時為了收復新疆,也牽扯到了這海防和陸防的掰扯之中了。

過程咱就不說了,最終左宗棠勝出,左宗棠以欽差大臣的身份節制新疆三軍,尋找時機收復新疆。

得咧,這收復新疆的事,算是訂了下來。

錢的事

咱老話說的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您這都要開戰了,沒錢這可整不開啊!

慈禧放開了口子,撥了二百萬兩給左宗棠使用。

咱一般人要聽,嗬!這都二百萬兩了,當年康熙留給雍正的國庫才六百萬兩,很多啊!

您要真有這想法,這就有點子小眼薄皮了,二百萬兩這要擱打仗身上,這就是毛毛雨啊,缺口大的很。

這不滿清的朝堂下旨,讓十五個省來承擔其餘的開銷。

話說這旨意也就相當於口號,就看這十五個省的人接不接。結果呢?他們接了,負擔三百萬兩,但打的是白條。

這沒地說理去,人家答應給了,但這時間得往後壓,可開戰就在眼跟前了,你還往後壓,這白條壓根就沒有用。

所以最終左宗棠左大人就選擇了和大鼻子老外借錢,他就讓胡雪巖來操辦這事。

老外一聽說借錢,而且還是滿清來借錢,這很高興。

大鼻子的銀行一聽說借錢是挺開心,但他們知道一件事,雖然慈禧同意了收復新疆,可滿清對這事壓根就不上心。

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這萬一要是借出去了,拿不回來咋辦?

所以小一點的銀行這就縮了,這大一點的他到是不怕,就是麻煩一點,你比方說各個列強開的銀行。

這事又急,所以這幫子敢借的傢伙,這就坐地起價,開出來的利息那有個低的,這都是狼,就等著啃你一口才完事呢?

而左宗棠作為晚清四大名臣,那能不知道這其中的彎彎繞啊,所以乾乾脆脆的就去借了英國人的,而英國人的利息是這幫傢伙裡最高的。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就要著急了:“為嘛呀?左大人難道不知道,咱大華夏缺錢嗎?咋能這麼幹?”

這您就不知道這後邊的彎彎繞了吧。

話說新疆這地這回的叛亂,這屁股後邊壓根就有英國人的影子。現在通過借款這事,就把英國人給綁到了自己的戰車上。

如果這事因為英國人的攪和,咱輸了,這借的錢,這就得掰扯好一會,麻煩。

你英國人整這麼多事,土地你是肯定不要的,說道根子上不就是為了錢了,錢已經給你了,你還想咋樣?所以在這個過程中英國人絕對會減少對新疆叛亂的支持。

話說這些個叛亂,如果沒有外來的這因素攪和,平叛其實是很快的。這不後來新疆很快就被收復了。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史


左宗棠與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這樣的一個人,自然不會是昏庸無能的。因此,他找利息高的銀行進行貸款,是有深意的,那麼,到底是為何呢?

1.到賬時間短

我們都知道,戰爭講究時機的,沒有人會等你籌集到了軍餉之後再打你,敵人只會趁虛而入。倘若你貸款的等待時間比較長的話,就可能直接造成戰爭的失敗,這是不利的。而對當時的中國來說,金融業還是一片空白,傳統的銀莊,錢莊是不能滿足國家對戰爭的需求的,所以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2.國家出錢

以國家的名義借錢的,而這些錢都要靠國家來還,倘若借的錢利息比較高的話,清政府想盡辦法儘快還錢。當然這只不過是一種猜想,因為近代世界的國家信用還是很值錢的,如果你還不出來錢,也就只有像清政府一樣,拿關稅抵押,喪權辱國了。


3.感謝胡雪巖

胡雪巖是晚清的著名商人,胡雪巖在外國人和左宗棠之間做了很多的工作,左宗棠四次貸款都有他的身影。


4.尋找大英的幫助

利息高的話,英方不希望這筆錢打水漂的話,自然是會關心中國的戰局,並給中國一定的幫助的。這樣,清政府的勝率也就高了許多。當然,對於英國人來說,也無妨與兩邊下注,誰贏了對他們都有好處,沒辦法,當時的大英帝國的影像那可是無處不在的。


以上就是左宗棠他找利息高的銀行進行貸款的原因,真不愧是一代名將,做事情深謀遠慮。


關河南望


1875-1878年,左宗棠在收復新疆時期,曾經向國外商業銀行借款1375萬兩,華商借款846萬兩。最終左宗棠率軍收復了新疆,穩固了新疆的疆域,功不可沒。

塞防和海防之爭。

一、新疆被佔。1864年,在太平天國和陝甘回族暴亂的影響下,新疆的維吾爾族和回族也相繼起義,最後成立了伊犁、庫車、烏魯木齊、喀什噶爾、和田等五個割據政權。1865年,浩罕汗國派遣阿古柏率軍進入新疆,到1870年時,阿古柏已經佔領南疆的全部和北疆的一部分,成立了“哲德沙爾汗國”(1867年成立)。大有一統新疆的局勢,同時沙俄佔據伊犁,英國人也覬覦南疆地區,和阿古柏簽訂了通商條約。(佔據新疆大部的阿古柏像)

二、塞防和海防之爭。對於收復新疆,清政府還是有異議的。直隸總督李鴻章主張放棄新疆,重點建設海軍,保護東南的海防;陝甘總督左宗棠主張塞防和海防兼顧,擔心阿古柏在列強的支持下得寸進尺,步步緊逼,繼續佔領新疆以外的疆域。(左宗棠像)

說到底,就是朝廷的銀子少,沒法兼顧多事之秋的清朝疆域,最終收復新疆成為清廷的首選。虎視眈眈的沙俄對新疆的領土早就有吞併之心,自己建立汗國的阿古柏只不過是臨時佔據新疆而已。

左宗棠為何要挑國外利息高的銀行借款?

慈禧太后支持左宗棠收復新疆,並且在1875年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負責收復新疆的事務。打仗需要銀子,慈禧只給了200萬兩白銀,300萬兩地方的協辦軍務的“協餉”,這些都是白條,沒到位的。怎麼辦?

左宗棠經過深思熟慮後,向清政府申請向國外銀行借款,得到了批准。左宗棠打算向國外銀行借款帶有強烈的政治意味,並且是利息越高越好,這是為什麼呢?

一、向英國的匯豐銀行借款。在政治上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英國是支持阿古柏的新疆政權的,左宗棠打定主意向英國的匯豐銀行借款,中間操作人是胡雪巖。在1877年、1878年和1881年三次銀行貸款,利息在一分三,以各地的賦稅還款。這一招將英國財團綁在了收復新疆的戰車上,原來英國對待阿古柏態度比較曖昧,還給他武器,這下好,英國基本就站在清朝政府這一邊,不再幫助阿古柏了。(匯豐銀行圖)

二、利息高,到款快。利息低的國外貸款,要求比較嚴,貸款不容易,而且貸款也比較慢,利息高的貸款到賬速度快,事實證明也的確如此。打仗這樣的事情等不得,需要及時到款,才能進行下一步的作戰。

三、國外提供先進的武器裝備。打仗打的是後勤和武器,左宗棠的部隊裝備明顯要優於阿古柏的部隊,和原來清軍的裝備不在一個檔次上。這也是貸款國外銀行的好處,貸國外的款,購買國外的武器和裝備。

四、還款由地方的賦稅來還。左宗棠一心收復新疆,還款的事情分攤給各地的地方政府,由慈禧掌控,他就不管了。

利益才是列強永恆的推動力。

借款經辦人胡雪巖為何倒臺

胡雪巖在協助左宗棠收復新疆時,主要是借款和後勤保障工作,功勞不小。戰後。左宗棠為他請了賞賜,一件黃馬褂,頭頂上的頂子可以用紅色的二品官員頂戴,也因此成為“紅頂商人”。(胡雪巖雕像)

胡雪巖的生意是越做越大,受到外商的排擠,並且受到李鴻章派系的擠壓。在向匯豐銀行借款時,利息本來是四釐,他和匯豐銀行的高官戈爾德密謀抬高利息,將多餘的利息一分為二,由兩個人私分。這個事情被有心的人挖掘了出來,據說是盛宣懷,並且彙報給清政府。胡雪巖因此被革職查抄家產,其實也主要因為他的後臺老闆左宗棠在1885年病故了。


穿越再現彼岸


這個借“高利貸”的故事發生在收復新疆的戰爭中,所以借錢的本質目的是為了最後戰爭的勝利,為什麼這麼說呢?

  1. 1873年,左宗棠奉命向新疆進發,去向英國和沙俄開戰以收復新疆。本來清政府在新疆問題上一直舉棋不定,因為不同聲音的出現讓大軍遲遲派不出來,本來是守衛自己國家領土的事,可有些人覺得邊防花錢太多。幸虧左宗棠據理力爭,才促成這次出兵。
  2. 可是積貧積弱的清政府只拿出了200萬兩經費打這次仗,大家試想一下,戰爭說白了打的就是經濟,沒錢肯定是會打敗仗的。但是沒辦法,只有這麼多,左宗棠可不想還沒打,就這麼輸了。
  3. 怎麼辦?這給錢等不得,必須立馬籌到,所以左宗棠就利用胡雪巖找外國銀行借錢。

為什麼要借高利息的錢呢?

  1. 利息越高,銀行給的越迅速,大家都知道,戰爭中時間的寶貴,所以借利息更高的銀行,錢能及時用到前線。
  2. 用借錢把英國人拉到自己的陣營。左宗棠借的高利息的錢都是英國銀行的,所以英國自然希望左宗棠可以打勝仗來收回借出去的錢,同時對西征的部隊提供了武器和裝備上的幫助。
  3. 胡雪巖出面借錢自然從中吃了回扣,高息自然是為了各自的利益。



我是xiaoZ彈史,翻看滾滾煙塵,知曉橫趣點點。歡迎【關注】我,一起尋找歷史中的真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