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童年超有趣:自制漁竿是件很冒險的事,因為材料大都是偷來的

童年超有趣:自制漁竿是件很冒險的事,因為材料大都是偷來的

製作一根好釣竿,要絞盡腦汁,東尋西找,屈尊求乞,偷拿暗摸,真是不擇手段,費盡周折。擁有一支好釣竿,就像在一群玩泥捏手槍的小夥伴中,腰帶上插著一把鐵皮製作的玩具手槍。

十歲初涉釣壇,找不到制釣竿的竹子、蘆葦,就偷拔鄰家菜園籬笆上的苘麻桿子濫“竿”充數。趴在土丘下,瞅準種菜老頭打嗑睡,瞄上一根又粗又長又直的苘麻桿子,順根折斷,弓著腰,拽著就跑。掐頭去尾剝了皮,白白亮亮、富有彈性的一根好釣竿就有了。鄰居大奶納鞋底的粗麻繩是魚線,垃圾堆裡揀的幹蒜芯子是魚浮,母親的縫衣針火上一烤一折彎就是魚鉤——這就是我的“處女版”釣竿。

裝備齊全,得意非凡,挺胸昂頭、威風凜凜地站在了魚塘邊。將掛著細紅蚯蚓的魚鉤,使勁甩進水裡。眼角恨恨瞥一眼平日耀武揚威,總把我們小毛孩趕出老遠的不遠處的垂釣大人,揚了眉吐了氣。初次垂釣沒耐性沒經驗,不管魚咬不咬鉤,隔一會兒就要甩一次魚竿子。串著大蒜芯子的粗麻繩從水裡拉出來,呼呼作響,泛起一串串大水花,氣得半天不動一下浮子的大人直翻白眼。忍無可忍時,氣急敗壞大罵:“屎殼螂大的小熊孩,挑個燒火棍,能釣什麼熊魚!通通滾蛋滾熊!”張牙舞爪像要吃人,還拿起小石頭,朝我們假作扔砸嚇唬人。敵強我弱,只得扛著魚竿,乖乖“滾”到一邊去,心裡卻一個勁罵他們“狗東西真孬熊”。

圍著池塘轉來轉去,尋一處偏僻地,一字兒站開,把遭大人歧視的屈辱早丟到九霄雲外,肆無忌憚地大呼小叫。一會你說魚上鉤了,一會他說蚯蚓爬跑了;一會你纏了我的竿子,一會我用石子砸了你的魚浮子;一會你罵我笨蛋,一會我罵你憨熊。這樣的熱鬧陣勢,不說釣上魚了,就是水下有魚,也早被驚跑。偶有收穫,也只是幾條比大頭針長不了多少的傻蛋“趴地虎”。大家如獲至寶,亢奮不已。每人掛一條在魚鉤上,把魚竿高高扛上肩,唱著歌,特意經過曾驅趕我們的大人那裡,炫耀戰果。看到他們氣得乾瞪眼,才躊躇滿志揚長而去。到家門口,山呼海叫:“快來看,釣到大魚嘍!”若是母親正燒魚,會順勢把我們的戰利品放進鍋裡。魚燒好了,鍋裡卻不見小“趴地虎”蹤影。母親大笑說:“別瞎撈了,你那魚太小,早叫大魚吃進肚裡去了!”

當了很長一段時間姜太公,終於無師自通,明白了“君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必須鳥槍換炮。看到大路上有拉蘆葦的板車,裝作學雷鋒做好事,跑上前推車。推十步二十步後,用腳踩住三兩根蘆葦,站立不動,神不知鬼不覺就從車上脫落下來。撿起蘆葦,又裝作拾金不昧,朝前慢騰騰趕幾步。再假裝趕不上車子,方才無可奈何扛著蘆葦凱旋而歸。有時蘆葦捆得太緊,拖不出來,拉車人奇怪這車怎麼越有人幫推越重。便放下車子回頭看,陰謀敗露,窮追猛打,掉頭鼠竄。腿腳跑得稍慢,拉車人手裡的蘆葦就會戳到屁股,抽在身上,痛苦得像電影裡日本山田小隊長屁股中槍。

蘆葦釣竿釣小魚還行,釣勁大個頭大的鯉魚混子,就要“損鉤折竿”。苦苦乞求母親給一根支蚊帳的竹竿子,再從鄰居家掃糧食的大掃帚上偷偷抽下一根最長的細竹梢子,一支土造二節竿大功告成。此後還有三節竿、四節竿、五節竿,一節一節接起來,長達四五米。節數與釣技,與日俱增,“釣魚大王”的美名自然而然就落在了我的身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